季宇龙
我国《刑法》第18条第1款指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从语法上看,“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关键在于确认“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即“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辨认能力系法律术语,关于其内涵的解释,司法精神病专家与法学界人士存在较大的分歧.
作者:胡峰;李毅;李业平;李江涌;李学武 刊期: 2016年第z2期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不断发展,社会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多,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亦呈上升趋势,对人身健康及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伤害.为探索交通事故发展规律,总结交通事故损伤特点,本文收集285个案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根据交通事故的众多特点,通过法医工作来解决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损伤机制、损伤方式等问题.
作者:王谦;赵凡;牛时忠;张伟伟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临床经过谢某,男,57岁.2015年11月15日与人发生口角,推搡中被对方用左手反推其胸部.谢某次日于县医院就诊,CT平扫考虑胸、肋骨可疑骨折(图1).11月18日于市医院行MRI检查,胸骨中段见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县公安局法医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6.4c)条款评定为轻伤二级.12月25日,县检察院将原鉴定书及影像学资料送至作者单位进行技术性证据审查.
作者:刘龙清;吴永春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张某,男,52岁.2015年10月19日被他人用钢管击伤左前臂,致左尺骨粉碎性骨折,行石膏外固定治疗.2016年1月15日与他人发生争执,左上臂防卫头部时,被砖块及啤酒瓶砸伤,左尺骨再次骨折.1.2 临床检查及诊断2015年10月20日CR检查报告:左侧尺骨远端不规则骨折线,断端骨皮质翘起,并见游离骨片.诊断:左侧尺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李亚林;吕红伟;杜运强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2015年1月1日,李某(女)和丈夫朱某从外面回家(自建两层小楼),走到一楼与二楼的缓步台时,遇见一陌生男子从二楼往下走,李某和朱某便阻止该男子下楼,后该男子将两人刺伤后逃离现场,李某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朱某被送往医院救治.
作者:沈艳莎;吴楠 刊期: 2016年第z2期
《刑诉法》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笔者单位对于涉及到法医技术性证据的案件,全部移送到检察技术部门进行技术性证据审查,该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1 结论正确的证据审查中,对于程序合法、结论正确的技术性证据,出具《技术性证据审查意见书》,分析证据产生的事实根据、理论根据和法律依据,并做明确的结论说明;对于结论正确,而检验所见描述不清晰,分析说明不全面的,在审查分析中重新予以归纳说明;对于从原证据中能够推理出与案件相关的其他证据内容,在审查分析中说明其形成的依据;对于技术性证据文书中的关键用语错误,在审查分析中予以纠正.
作者:赵普宗;赵晓龙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2013年某日,有村民报称某鱼塘内漂浮1具尸体,头朝下,呈俯卧姿.现场鱼塘中央水深1.38m,鱼塘边水深1.29m.鱼塘四条边棱未发现抓划痕及蹬擦痕.尸体打捞后经查证,死者名叫杨某,女,48岁,系某县煤炭公司职工,近几年有精神病史.
作者:王彩东;周庆清;闫进祥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验简要案情 2013年10月23日,在某山坡灌木丛中发现被石块掩埋着的两个塑料袋,其内有尸块(未见头颅),周围见大量蝇、蛆及少量蝇蛹伴各种黑色甲虫活动.上半身尸块处见成堆的黑色头发,长15cm.石堆东南侧1.5米处地面见散落有下颌骨、椎骨及牙齿等,现场下方山路上见一白骨化的颅骨.
作者:郭昭全 刊期: 2016年第z2期
命案现场血迹的形态与分布,蕴含着丰富的犯罪行为轨迹信息,通过对命案现场血迹形态与分布机理的分析,可为推断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的先后次序以及受害人当时所处位置、状态等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同时对分析作案时间、作案人数、使用凶器、逃离路线和刻画作案人特征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2].
作者:蒋伍省;仲琦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在杀人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以男性居多,女性少见.笔者收集了10年来已侦破的8例女性杀人案例资料,进行法医学分析,试图寻找女性杀人的价值性特征,供同行参考.1 案例资料一般资料8例案件的一般情况见表1.作案时间和现场选择 作案时间以晚上居多(6例).现场选择以居所为主(5例).致死方式和死亡原因 捂口鼻致机械性窒息死亡3例,抛入和推落水中致溺水死亡各1例,钝器致颅脑损伤死亡2例,锐器致心脏破裂死亡1例.
作者:金建伟;汤辉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王某,男,45岁.2015年10月4日中午,与邻里发生口角并揪打,王某脸部多处受伤,当时未报警.10月5日晚上10时许王在家中死亡.尸表检验 颜面部,耳后见13处见点、条状表皮剥脱,大4.5cm×0.3cm(右耳下方弧状),小0.1cm ×0.1cm(左鼻唇沟外侧);左肩峰前下、左胸部乳头外上、右胸部乳头内侧、左侧背部各有皮下出血1处,大小分别为3.5cm×2.5cm、2.0cm×1.5cm、6.5cm ×5.0cm、4.5cm×1.0cm;右前臂中下段4.0cm×3.0cm范围内见散在小片状表皮剥脱,大小不等.
作者:彭明琪;陈荣余;吴泽 刊期: 2016年第z2期
雇凶杀人具有熟人作案的特征,具备因果关系的嫌疑人有没有作案时间和条件,给法医现场分析带来困惑,本文收集已经破案的50例雇凶杀人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此类案件的特点进行探讨.1 案例资料作者所在辖区2000年至2014年的雇凶杀人案例,部分案例来源于文献报道,共50例.用查阅尸体检验报告、现场勘查笔录、破案报告等资料,从性别、作案动机、凶器、作案人数、作案地点、伪装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作者:秦克军;常交通;韩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作者对所在地区2010年至2015年发生的CO中毒死亡,且经过现场勘查和尸体解剖检验的5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1 案例资料1.1 一般资料56例均经过现场勘查及尸体解剖、毒物化验确认系CO中毒死亡,其中意外事故54例,自杀2例;男性47例,女性9例;18岁以下1例,18~40岁38例,40~60岁3例,60岁以上14例;农民37例,学生2例,其他17例;小学及以下文化34例,占总数60%,其他22例,占总数40%.
作者:巩建华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案例1 某男,66岁.某年7月16日因纠纷与人撕扯被劝阻拉开后,突然倒地死亡.尸表检验:前额部有1条状表皮剥脱,前胸可见皮下出血.解剖检验:心重323g.左心室壁厚1.5cm,右心室壁厚0.6cm,三尖瓣周径11.0cm,肺动脉瓣周径8.8cm,二尖瓣周径11.0cm,主动脉瓣周径8.2cm,左右冠状动脉管腔Ⅳ级狭窄.组织病理学检验: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钙化,管腔狭窄Ⅳ级;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右心室前后壁均可见数十处片、灶状陈旧性心肌梗死瘢痕,互相连接、交织成网,心尖部见大片状陈旧性心肌梗死瘢痕.
作者:郝志国;王卫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2013年8月某日凌晨1时许,某村道发生一起伤人交通事故,根据交警的初步调查系张某、赵某同乘一辆轿车自城区驶往乡下,因雨天视线不清,轿车与一电动车发生追尾碰撞,然后又撞向路边的水泥桩,致使电动车驾驶员当场昏迷,张某、赵某受伤,轿车左前部严重损毁.
作者:王蒙;黄忠静 刊期: 2016年第z2期
在实际鉴定中,掌骨完全性骨折,根据影像资料不难认定,其骨折多由暴力直接打击、摔跌或撞击所致,被打击或打击他人(物)时也可以形成.若系后者,则不进行损伤程度进行评定.本文结合案例对几种掌骨骨折致伤方式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尹维贺;任新林;张明昌 刊期: 2016年第z2期
笔者受理1例手功能障碍的损伤鉴定,参阅了近几年这方面的文章,发现关于手功能评定的讲述不够透彻,引自外国文献的量表、术语的理解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差.而随着新标准的颁布,损伤手功能障碍已作了明确的量化,法医如何进行手功能丧失百分率的计算,尤其是拇指功能障碍的计算.笔者针对案例作一些分析.
作者:蔡云辉;张辉;张先扬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李某,女,3岁.某年12月25日在本村玩耍时失踪,经多方寻找,于次年1月12日上午在该村麦田地坟旁发现李某尸体.现场勘查 现场位于该村北岗地上的坟头和土路之间,为顺风口,尸体头西北脚东南侧卧位,尸体下面有发黄枯萎的麦苗,尸长135cm,身穿连体棉衣及秋衣秋裤,棉袜棉鞋.
作者:李方明;李建坤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简要案情 犯罪嫌疑人管某(女),某年2月14日凌晨,在家用铁锤击打丈夫头部致其死亡,后割腕自杀未果.经调查证实,管某患有产后抑郁症,案发当日(情人节)感觉丈夫对其关心不够,发生激烈争吵.尸体检验 左颞顶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骨折窗大小为8.0cm×10.0cm,骨折窗缘可见3处类弧形断面,其中颞枕部类弧形断面直径4.5cm,左颞部硬脑膜破裂,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左颞叶脑组织破碎,小脑扁桃体疝形成.左颅前凹及蝶鞍部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延伸至右颅前凹.
作者:董黄勇;巩昌强 刊期: 2016年第z2期
命案现场勘查与重建是一种必须建立在全面综合分析基础上的案件分析思维方式,它以实事求是、客观至上为原则,具有科学性、唯一性和证据性的特点.命案现场重建是命案现场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后续案件侦查的开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命案现场重建则是在一些特殊的、疑难的、复杂的案件中才可能运用,其结论可以成为起诉、审判的重要证据,所以,命案现场勘查与重建是当前新形势下一种重要侦查模式.
作者:杜世贵;白正军 刊期: 2016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