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尸取毒碎尸案法医学鉴定分析1例

郭昭全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体内藏毒, 海洛因, 死亡, 碎尸, 法医学鉴定
摘要: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验简要案情 2013年10月23日,在某山坡灌木丛中发现被石块掩埋着的两个塑料袋,其内有尸块(未见头颅),周围见大量蝇、蛆及少量蝇蛹伴各种黑色甲虫活动.上半身尸块处见成堆的黑色头发,长15cm.石堆东南侧1.5米处地面见散落有下颌骨、椎骨及牙齿等,现场下方山路上见一白骨化的颅骨.
中国法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损伤致肾结石形成1例分析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某男,58岁.2011年7月20日因交通事故受伤,伤及胸腹部等处,诊断:右肾肾挫伤、肾积水,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病历摘要 查体:胸廓挤压征(+),脾肾区叩击痛双侧均(+).当日全腹CT扫描示右肾、脾脏挫裂伤,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双侧血气胸.同年8月23日右肾CT扫描见少量斑点状高密度结石样影像信号;9月25日右肾CT扫描见较多斑点状高密度结石样影像信号.

    作者:涂风斌;郑成高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适应新标准的肋骨骨折鉴定方法

    新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实施后,肋骨骨折轻伤二级的起点由单纯线性肋骨骨折除外转变为两处肋骨骨折,轻伤一级变为6处肋骨骨折.条文的改变使鉴定人的关注点由肋骨骨折的形态更多的转向骨折处数.目前肋骨骨折的诊断手段有很多的选择,X线平片(CR、DR)、CT(16排螺旋CT、64排螺旋CT)、高频超声等,且诊断的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本文旨在通过对各种诊断方式的比较,为肋骨骨折的鉴定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作者:王辉;李建坤;李方明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县级公安鉴定机构法医病理学鉴定资格探讨

    1 我国法医病理学鉴定概况法医病理学是研究涉及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的变化及发展的规律,目的是为暴力性案件的侦察或审判提供医学证据,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性和非暴力性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的推断和确定的一门科学.而法医病理学鉴定指的是法医病理学者对上述问题所做出的结论称为法医病理学鉴定[1].

    作者:柏天福;何选钧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性窒息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某男,25岁,研究生在读,某日被发现死于学校宿舍内.现场勘查见:宿舍门反锁,房间门窗完好,未见外力进入痕迹,尸体位于门后,倚床侧卧地面,未发现明显搏斗痕迹.房间内搜出大量女式内衣、高跟鞋、丝袜、裙子等衣饰,还可见卫生巾、手铐、自慰器、润滑油、女式假发、网购快递包装袋等物.调查证实,死者平时一人居住,同宿舍室友均外出实习,农村家庭,社会关系不复杂,性格一般.

    作者:袁世东;孙凤莲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合并癔症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分析

    1 相关概念及分类在精神障碍诊断系统中,应激障碍和癔症(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相伴随或有诸多关系的.以下是不同时间阶段中部分相关分类[1].CCMD-2将反应性精神障碍单列为57,亚型包括: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反应、持久性心因反应、神经症性反应、适应性障碍、其他反应性精神障碍等.

    作者:韩卫;李阳;高雅;贾晓俤;顾珊智;陈腾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对教材中关于溺死者颅脑及颜面部淤血形成机制的探讨

    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法医病理学》(4版)教科书中对溺死尸体颅脑、颜面部淤血这一尸体现象的解释为:溺死在水中的尸体,因头部较重而下沉,体内部分血液向头部坠积,引起颜面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脑神经细胞缺氧变性.笔者从这种尸体现象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探讨,阐述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探讨.

    作者:何生龙;张绍友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静脉曲张炎性增生误诊骨化性肌炎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马某,女,42岁.自称2015年2月20日凌晨3时许被他人殴打,致左腿受伤.于3月23日前往某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后经双方自行协调解决未果,于4月11日报警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经某公安局法医鉴定为不构成轻微伤.马某对其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意见不认可,多次上访,要求重新鉴定.

    作者:邓雄杰;何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法医学司法鉴定改革内容初探

    法医学鉴定是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司法改革同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改革,即要符合国情,更要符合我国司法实践实际和法医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作者就改革内容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同行参考.1 鉴定机构准入机制如何界定鉴定机构性质(体制)是鉴定机构准人的关键,笔者认为,保持司法鉴定独立、公立和中立的性质是我国鉴定机构发展的方向,符合法制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法医实践的实际.

    作者:米秀利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交通事故非即时死亡的死因鉴定要点浅析

    1 交通事故非即时死亡的原因在交通事故中,伤者死亡可发生在事故当时,也可在事故发生后较短时间内(24h)内死亡,或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死亡.前述两种死亡,案件审理中争议较少,但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死亡的,其死亡因果关系的确认往往成为案件办理的关键点,此类案件的死因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维敏;谢洪彪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手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1例

    笔者受理1例手功能障碍的损伤鉴定,参阅了近几年这方面的文章,发现关于手功能评定的讲述不够透彻,引自外国文献的量表、术语的理解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差.而随着新标准的颁布,损伤手功能障碍已作了明确的量化,法医如何进行手功能丧失百分率的计算,尤其是拇指功能障碍的计算.笔者针对案例作一些分析.

    作者:蔡云辉;张辉;张先扬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拔火罐致人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王某,女,26岁,某年3月20日18时被发现死于某楼一房间内.经调查,王生前因自觉身体疲乏无力伴健忘1年余,当月5日在街上碰见朋友余某(女,30岁),并一同来到余的住处(王某死亡现场).余某自称能医其病,嘱王某平卧,将火罐内放青盐约5g,同时点然一团棉花放人,在腹部拔罐约9h;同时一手按压王某头部、双膝跪压双上肢,用粗1 cm的麻绳在肩部、胸部抽打,终致王某死亡.半个月后因尸体腐败散发的尸臭,被邻居发现报警.

    作者:马力;陈艳;杨军;田进有;杨春生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现场勘验中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与应用

    犯罪现场是犯罪信息的载体,包括隐含犯罪信息的心理痕迹,这些信息反映了犯罪人在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及犯罪动机和目的[1].侦技人员除了重视物质痕迹的发现和提取外,也应重视对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1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概述1.1 心理痕迹的概念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作者:任立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虚拟解剖技术法医学应用浅析

    1 传统法医学检验技术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证据.法医学检验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分析、阐明涉及法律纠纷有关的活体或尸体的医学证据.在有关死亡分析中,重要的是确定死亡原因,死亡方式,评估致命伤和非致命伤,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现场重建,其主要目的是确认与之相关的证据信息.

    作者:郭静茹;王中锋;刘献岐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脑积水损伤程度重新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某男,31岁.某年4月20日16时许,因琐事与他人发生争执,被他人用铁锤打伤头部,用脚踢伤下腹部.伤后急诊送入医院,在门诊行简单的清创缝合,伤后4h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瞳孔正常,言语切题,眼耳鼻口(-),视力及听力正常.左顶部可见一长约2.5cm的头皮裂伤,达皮下,已缝合;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腹平软,下腹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四肢(-)、脊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郭佳琪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法医现场勘查在命案侦破中的作用分析3例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2015年1月1日,李某(女)和丈夫朱某从外面回家(自建两层小楼),走到一楼与二楼的缓步台时,遇见一陌生男子从二楼往下走,李某和朱某便阻止该男子下楼,后该男子将两人刺伤后逃离现场,李某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朱某被送往医院救治.

    作者:沈艳莎;吴楠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检察机关法医远程检验系统的应用初探

    法医远程检验系统,模拟现实办案程序,可实现所有技术鉴定案件网上自动流转,且采用远程控制的高清摄像技术,可进行异地会检、远程指导及网络教学,实现了鉴定资源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法医技术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本文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牛时忠;王秀军;赵凡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亨廷顿病法医精神病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许某,男,52岁.2014年5月8日邻居收水费时许某没给,邻居问了句“是不是没钱?”.次日24时许,许某突然想起此事,认为邻居的话有看不起他之意,便与邻居发生口角.之后许某回屋取出菜刀将邻居颜面部正中砍一长约20cm皮肤裂伤,经法医鉴定为重伤.归案后许某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但其情绪激动,强调对方的不对,无明显悔意.因家属反映其患有亨廷顿病,故提请鉴定.

    作者:高燕丽;付培鑫;王靖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指骨骨折法医学鉴定分析1例

    在各类伤害案件中,手损伤非常常见.手是完成各种精细活动的重要肢体部位,因此确定损伤后的手功能受损情况,对于损伤程度鉴定至关重要.本案例报告了1例指骨骨折,通过解剖结构分析其指骨骨折的成伤机制和类型,并分析该损伤对手功能的影响.

    作者:吉驰;唐晋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动脉血栓栓塞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陈某,女,34岁.2015年11月5日因故意杀人在派出所接受讯问调查,11月7日下午,其在派出所如厕过程中突然倒地,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调查证实,11月5日陈某曾因左手背、右手掌砍伤就医,诊断:左手2~5指伸肌腱断裂,左手掌软组织裂伤,右手掌及小指软组织裂伤.给予清创肌腱缝合石膏托外固定(术中见左手第2~5伸肌腱断裂).

    作者:邓戎;陈钰;胡治国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掌骨骨折致伤方式分析浅析

    在实际鉴定中,掌骨完全性骨折,根据影像资料不难认定,其骨折多由暴力直接打击、摔跌或撞击所致,被打击或打击他人(物)时也可以形成.若系后者,则不进行损伤程度进行评定.本文结合案例对几种掌骨骨折致伤方式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尹维贺;任新林;张明昌 刊期: 2016年第z2期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