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掌骨骨折致伤方式分析浅析

尹维贺;任新林;张明昌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 掌骨骨折, 致伤方式
摘要:在实际鉴定中,掌骨完全性骨折,根据影像资料不难认定,其骨折多由暴力直接打击、摔跌或撞击所致,被打击或打击他人(物)时也可以形成.若系后者,则不进行损伤程度进行评定.本文结合案例对几种掌骨骨折致伤方式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中国法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颅面部骨折条款的适用与理解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称《标准》)颁布实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和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相继编写出版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适用指南》,对标准条款进行了解释,使标准条文的适用得到了很大的统一.由于颅面骨骼本身的结构复杂,形状极其不规则且有诸如副鼻窦等特化结构及菲薄的边缘部分等,彼此间又以骨缝紧密结合,外伤时容易发生骨折且类型复杂,复合型骨折多见,给标准的适用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鉴定中容易在标准条款适用上发生分歧的骨折进行论述,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建丰;倪伟勇;兰樟彩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肥厚型心肌病猝死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某男,47岁,上午9时许,因纠纷被他人拳击胸部数拳后仍正常上班,未见异常.当日18时许,在家就餐饮酒过程中突然晕倒趴在桌上后倒地,出现嘴唇发紫,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等症状.18时25分许被送至医院,查无血压、无呼吸、瞳孔散大、心电图呈直线,于18时55分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郑四龙;严飞翔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腹部刀刺伤致植物人状态鉴定1例

    处理好伤病关系一直是法医临床鉴定中要经常面对的难点和焦点,涉及被害方、加害方以及医疗救治单位等,容易引起纠纷.本文通过1例腹部损伤终引起植物人状态的临床法医学鉴定,探讨在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有关损伤后遗症及医疗因素在法医鉴定中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处理原发损伤与后遗症关系的应用实践,与同行商讨.

    作者:李斌;张宏星;王勃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行为证据在命案侦查中的应用1例

    1 案例资料王某(43岁)及其母亲(77岁)、妻子(39岁)、儿子(4岁)、女儿(15岁)深夜在家中被杀.现场勘查:王某及其母亲的尸体位于院内,其妻子、女儿、儿子的尸体位于正房东屋.女儿的尸体仰卧位于炕沿处,颈部有棉布1块,两腿搭在炕沿下,裤衩位于臀部下方;5名被害人的损伤均集中于颈部,致命伤为锐器,均深达颈椎,气管、食管、颈动、静脉断开,均无明显抵抗伤.

    作者:安学勇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拳脚打击致主动脉弓破裂出血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某男,21岁,维族,有吸食毒品史.某年11月15日14时,某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一男子报警称:“其朋友因吸食毒品过量出现危情,经现场施救未果,死于某公园内”.民警赶到现场发现人已死亡,报警人离开.尸表检验:全身呈明显贫血貌.左右胸部大面积皮下出血,左胸部有一30cm × 40cm的皮肤擦伤区,呈黑褐色.胸廓塌陷,可触及骨擦感.

    作者:靳凯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雷击致人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马某,男,54岁,农民.2012年8月24日晨出去放羊,10时许有人发现其躺在路旁,衣服有破碎和被烧的痕迹,人已死亡.调查证实当日10时许正在下雨,有雷鸣及闪电,且有人看到有闪电击中不远处物体.现场在乡村公路上,周围是农田,中心现场处无树木,尸体仰卧,地面雨后有水,旁边放有羊鞭,长2.1m,握手处套有1.3m铁皮管.

    作者:石潭;王彦军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前交叉韧带损伤继发松弛膝关节不稳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杨某,男,24岁.2014年5月15日在某砖厂煤堆上工作时被他人用煤块击中左小腿后侧从煤堆上摔下,出现膝部疼痛.当日到某诊所就诊,未发现左腿有外伤,未见红肿或紫青淤血,亦未做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杨某休息1d后继续工作.6月26日因左膝疼痛到当地医院检查:左膝关节肿胀,无畸形,左膝浮髌实验(±),内侧动度实验(-),外侧动度实验(±),抽屉实验(±),压痛(+),活动稍受限.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创伤后肾功能不全法医学鉴定2例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某男,38岁.2015年2月某日,因感情纠纷,被他人用绳索绑住双手,热水烫伤下腹部及双大腿,榔头砸伤颈部及左下肢.据病历记载:血压80/38mmHg,呼吸30次/min,心率130次/min,神志模糊,下腹部及双大腿约15%Ⅱ.烧伤,左颈部及左上下肢局部软组织肿胀,CT示:少量纵隔气肿,两侧胸腔少量积液,左腓骨头粉碎性骨折.

    作者:卢刚;周佳川;宣妙根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过失致人死亡案法医检验分析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王某,男,45岁.2015年10月4日中午,与邻里发生口角并揪打,王某脸部多处受伤,当时未报警.10月5日晚上10时许王在家中死亡.尸表检验 颜面部,耳后见13处见点、条状表皮剥脱,大4.5cm×0.3cm(右耳下方弧状),小0.1cm ×0.1cm(左鼻唇沟外侧);左肩峰前下、左胸部乳头外上、右胸部乳头内侧、左侧背部各有皮下出血1处,大小分别为3.5cm×2.5cm、2.0cm×1.5cm、6.5cm ×5.0cm、4.5cm×1.0cm;右前臂中下段4.0cm×3.0cm范围内见散在小片状表皮剥脱,大小不等.

    作者:彭明琪;陈荣余;吴泽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根据衣着检查推断二次抛尸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某年5月21日8时许,群众报警称:在某桥北边发现一小孩尸体漂在河面.1.2 尸体检验包装物及衣着情况 尸体被一塑料编织袋从头部套至膝部,编织袋外从上至下依次用金属丝捆绑1个千斤顶、两个半块红色空心砖.死者上身罩衣左侧后下摆见1处纵行撕裂破口,大小为5.2cm×0.9cm,破口边缘较整齐,从上往下数第3颗纽扣向上纵行撕裂,破口大小为5.0cm ×0.2cm.下身赤裸.右足着1只黑色棉袜,左足赤裸.

    作者:付华荣;韩康;黄新阳;冯晓梅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鉴定时机相关条款浅析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总则中对损伤的鉴定时机作了规定,如何正确理解标准中鉴定时机的条款,及时有效地出具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文书,服务案件的侦查诉讼和纠纷的调解处理,本文就此进行浅析.

    作者:胡旭峰;杨卫华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自伤伪装他伤案件的法医学鉴定3例

    自伤(造作伤)伪装他伤的案件,往往需要刑事技术人员特别是法医通过对损伤的形成机制和现场情况的分析来甄别真伪.本文通过几起案件的鉴定分析,浅析该类案件的特点和法医学鉴定要点.1 案例资料案例1 周某,男,42岁.2014年3月9日凌晨4时报案称:其在工地值班室睡到半夜时,突然被冲进房内的几个人持刀砍伤头部等处并抢走2 000多元现金.

    作者:朱虎;王成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涉水尸体特殊现象的分析

    涉水尸体包括水中尸体,以及虽未在水中,但被水冲淋洗刷等接触水等情况.由于尸体与水接触的体位、水温水深、流水净水、水质优劣,以及接触方式不同,尸体现象也会有异,本文作者就此阐述一些鉴定体会,希望能为同行参考.

    作者:卫东风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浅析外伤性瞳孔散大法医学鉴定

    眼部外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由于基层单位受技术及仪器设备的限制,鉴定主要是依据临床医生的诊断资料,其鉴定质量往往受限于伤者就诊医院的医疗水平及临床医生的工作态度.单纯的外伤性瞳孔散大在钝性暴力所造成的眼外伤中出现的几率较少,其法医学鉴定更是受限于以上因素,笔者报告3例外伤性瞳孔散大的案例,供同行参考.

    作者:刘远喜;王本胜;郑如超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阴性解剖及应对方法浅析

    一般情况下,法医对尸体进行系统的解剖学、组织病理学未发现致死性改变的被称为“阴性解剖”,但更为准确的定义,其检验项目还应涵盖及其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检验项目.有文献记载,阴性解剖的出现率约为2%~10%[1].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局限性,阴性解剖在法医学和临床医学中都是不可完全避免的,针对这些案例,对于法医技术人员,重要的是如何避免主观因素所导致的漏检,作者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

    作者:韩孝征;姜有生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死后损伤处皮肤血红蛋白浸润法医学分析2例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简要案情 何某,男,2013年5月1日下午2时许,与他人发生争执和肢体接触,后何某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首次尸体检验 5月3日进行.两眼角膜浑浊,睑球结膜苍白,上唇右侧、正中唇线处有0.4cm×0.1cm、0.5cm×0.3cm表皮擦伤伴皮下出血;左前臂尺侧远端1/3处可见0.1cm ×0.1cm表皮擦伤伴皮下出血,左中指近指间关节背侧可见0.6cm×0.5cm表皮剥脱,右前臂尺侧远端1/4处可见0.6cm×0.1cm、1.0cm×0.2cm、1.6cm×0.1cm3处条状表皮擦伤伴皮下出血;双手指甲青紫;右小腿内侧中上段可见;3.0cm×1.7cm皮下出血.

    作者:黄荣发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县级公安鉴定机构法医病理学鉴定资格探讨

    1 我国法医病理学鉴定概况法医病理学是研究涉及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的变化及发展的规律,目的是为暴力性案件的侦察或审判提供医学证据,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性和非暴力性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的推断和确定的一门科学.而法医病理学鉴定指的是法医病理学者对上述问题所做出的结论称为法医病理学鉴定[1].

    作者:柏天福;何选钧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多因素共同作用致死的法医学分析1例

    在基层法医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案件死亡原因及死亡方式较明确.多因素共同作用,且不易分出主次死因的情况较少见,这类案件死因复杂,需经细微的尸体检验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死因结论[1].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曹某,男,43岁,独身,有吸毒史.2011年4月8日9时许,曹某到霍某家,两人喝酒过程中发生争执,霍某用拳脚、木棒、菜刀等殴打曹某,4月9日6时许,霍搭出租车送曹某回到其租住房后离开,19时许房东发现曹某死亡,即报案.

    作者:屈建民;倪天辉;闫春霞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脑积水损伤程度重新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某男,31岁.某年4月20日16时许,因琐事与他人发生争执,被他人用铁锤打伤头部,用脚踢伤下腹部.伤后急诊送入医院,在门诊行简单的清创缝合,伤后4h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瞳孔正常,言语切题,眼耳鼻口(-),视力及听力正常.左顶部可见一长约2.5cm的头皮裂伤,达皮下,已缝合;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腹平软,下腹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四肢(-)、脊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郭佳琪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风俗习惯造成死后附加伤分析2例

    1 案例资料案例1 李某,男,62岁.某年12月11日下午4时50分,被他人用钝器打击头面部致颅骨多发骨折颅脑损伤而死亡.尸体检验发现颈部自甲状软骨上方大部分断离,气管食管断离,椎骨自第3、4椎间盘出有砍痕.左手腕自腕关节处离断,创缘齐,右手腕掌侧、左手腕掌侧大部分肌肉离断,左足跟、右足跟处创口达骨质,肢体损伤生活反应不明显,为死后附加伤.案后证实犯罪嫌疑人按照当地习俗将死者手脚筋挑断,表示人死后就不会变成僵尸来找自己的麻烦.

    作者:张磊磊;韩呈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