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慧;王建涛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马某,女,42岁.自称2015年2月20日凌晨3时许被他人殴打,致左腿受伤.于3月23日前往某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后经双方自行协调解决未果,于4月11日报警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经某公安局法医鉴定为不构成轻微伤.马某对其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意见不认可,多次上访,要求重新鉴定.
作者:邓雄杰;何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作者对所在地区2010年至2015年发生的CO中毒死亡,且经过现场勘查和尸体解剖检验的5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1 案例资料1.1 一般资料56例均经过现场勘查及尸体解剖、毒物化验确认系CO中毒死亡,其中意外事故54例,自杀2例;男性47例,女性9例;18岁以下1例,18~40岁38例,40~60岁3例,60岁以上14例;农民37例,学生2例,其他17例;小学及以下文化34例,占总数60%,其他22例,占总数40%.
作者:巩建华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简要案情 何某,男,2013年5月1日下午2时许,与他人发生争执和肢体接触,后何某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首次尸体检验 5月3日进行.两眼角膜浑浊,睑球结膜苍白,上唇右侧、正中唇线处有0.4cm×0.1cm、0.5cm×0.3cm表皮擦伤伴皮下出血;左前臂尺侧远端1/3处可见0.1cm ×0.1cm表皮擦伤伴皮下出血,左中指近指间关节背侧可见0.6cm×0.5cm表皮剥脱,右前臂尺侧远端1/4处可见0.6cm×0.1cm、1.0cm×0.2cm、1.6cm×0.1cm3处条状表皮擦伤伴皮下出血;双手指甲青紫;右小腿内侧中上段可见;3.0cm×1.7cm皮下出血.
作者:黄荣发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某男,25岁,研究生在读,某日被发现死于学校宿舍内.现场勘查见:宿舍门反锁,房间门窗完好,未见外力进入痕迹,尸体位于门后,倚床侧卧地面,未发现明显搏斗痕迹.房间内搜出大量女式内衣、高跟鞋、丝袜、裙子等衣饰,还可见卫生巾、手铐、自慰器、润滑油、女式假发、网购快递包装袋等物.调查证实,死者平时一人居住,同宿舍室友均外出实习,农村家庭,社会关系不复杂,性格一般.
作者:袁世东;孙凤莲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李某,女,3岁.某年12月25日在本村玩耍时失踪,经多方寻找,于次年1月12日上午在该村麦田地坟旁发现李某尸体.现场勘查 现场位于该村北岗地上的坟头和土路之间,为顺风口,尸体头西北脚东南侧卧位,尸体下面有发黄枯萎的麦苗,尸长135cm,身穿连体棉衣及秋衣秋裤,棉袜棉鞋.
作者:李方明;李建坤 刊期: 2016年第z2期
自伤(造作伤)伪装他伤的案件,往往需要刑事技术人员特别是法医通过对损伤的形成机制和现场情况的分析来甄别真伪.本文通过几起案件的鉴定分析,浅析该类案件的特点和法医学鉴定要点.1 案例资料案例1 周某,男,42岁.2014年3月9日凌晨4时报案称:其在工地值班室睡到半夜时,突然被冲进房内的几个人持刀砍伤头部等处并抢走2 000多元现金.
作者:朱虎;王成 刊期: 2016年第z2期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是指青壮年男性原因不明的突然死亡,在法医实践中并不罕见,但其发生原因及死亡机制尚无统一的认识.近年来,我国也有多例这类死亡的报道.笔者根据自己的法医学经验,参考一些法医学资料,对青壮年猝死综合证发生的原因、病理特点、发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法医学鉴定时应注意的事项分析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刘献岐;王中锋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及现场勘察 2015年3月14日17时许,某大桥收费站西侧空地上的植被发生火灾,扑救灭火后,在植物灰烬中发现1具烧焦的尸体.尸体头南脚北右侧卧位.尸体北侧30cm处有一不锈钢小盆,内有白色结晶物质,盆东侧有一融化变形的塑料瓶和一变形塑料瓶盖.
作者:任杰;刘景华;路林超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张某,男,43岁.某日晚与他人饮酒(白酒),醉酒后被同事送回自己家中,在床上发生呕吐,随即出现角弓反张,尿失禁,即送医院进行抢救,到达时,呼吸、心跳已停止.尸表检验 尸长168cm,体态肥胖,尸斑显著呈暗紫红色,其内可见散在淤血点.头皮未见损伤,双眼睑球结膜明显充血,穹窿部球睑结膜可见出血点,双侧瞳孔直径0.5cm,等大等圆,颜面青紫,鼻腔内有细小白色泡沫样液体溢出,口腔内可见食物残渣.
作者:李长青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王某(43岁)及其母亲(77岁)、妻子(39岁)、儿子(4岁)、女儿(15岁)深夜在家中被杀.现场勘查:王某及其母亲的尸体位于院内,其妻子、女儿、儿子的尸体位于正房东屋.女儿的尸体仰卧位于炕沿处,颈部有棉布1块,两腿搭在炕沿下,裤衩位于臀部下方;5名被害人的损伤均集中于颈部,致命伤为锐器,均深达颈椎,气管、食管、颈动、静脉断开,均无明显抵抗伤.
作者:安学勇 刊期: 2016年第z2期
司法鉴定中的损伤程度,包括损伤当时原发性病变及与损伤有直接联系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而损伤后的结局除了与加害行为、方式、个体差异等有关外,还与其他介入因素有关,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医疗因素.所谓的医源性损伤,广义上是指就医全过程中所导致的损伤.狭义的医源性损伤即医疗性损伤,仅仅指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导致的损伤.
作者:魏金刚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被鉴定人,男,45岁.因琐事与他人互殴以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其姐反映案发前其无精神病史.精神检查时主动称既往因精神异常家人曾带其到某精神病院就诊,他不同意看病而逃跑.并述及多年前就感到许多陌生人跟踪要害他,有时听见别人说他坏话,常胡思乱想,一直持续到现在.工作能力差,什么也干不了.
作者:付培鑫;高燕丽;朱明霞;王靖;史天涛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司法鉴定人制度1.1 司法鉴定中作的重要性司法鉴定工作是诉讼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专业性问题都通过司法鉴定活动加以解决.因为通过司法鉴定工作可以明确一些证据的真伪或者确认该证据的可信度,所以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把鉴定意见规定为八种法定证据之一,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作者:杨洋 刊期: 2016年第z2期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市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案件281起,其中法医参与起直接作用或重要作用的13起,现将4起典型案例资料报告如下.1 案例资料1.1 案例1简要案情 2015年某日下午,报警人称,有人骑一电动三轮车从骑电动自行车李某的左侧面经过时,李某倒地后死亡,事故科以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立案.
作者:贾宝强;田伟志;刘珏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陈某,女,34岁.2015年11月5日因故意杀人在派出所接受讯问调查,11月7日下午,其在派出所如厕过程中突然倒地,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调查证实,11月5日陈某曾因左手背、右手掌砍伤就医,诊断:左手2~5指伸肌腱断裂,左手掌软组织裂伤,右手掌及小指软组织裂伤.给予清创肌腱缝合石膏托外固定(术中见左手第2~5伸肌腱断裂).
作者:邓戎;陈钰;胡治国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某年8月15日22时53分,某女报警称其丈夫(29岁)在自住房内反锁房门呼之不开,求助开锁公司人员打开房门后发现其丈夫已死亡.现场勘察 中心现场客厅地面可见1具尸体,头北脚南呈仰卧状,女性妆扮,头戴女士长发套,化彩妆,黑色边框眼镜,上身穿黑色女士打底衫,内衬黑白相间条纹女式背心和4层女士文胸,下身穿女士牛仔短裤,内穿肉色塑身裤,穿肉色长筒袜,肉色女士内裤,内衬垫卫生巾,足穿灰色女士高跟凉鞋.
作者:王磊;李智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临床经过谢某,男,57岁.2015年11月15日与人发生口角,推搡中被对方用左手反推其胸部.谢某次日于县医院就诊,CT平扫考虑胸、肋骨可疑骨折(图1).11月18日于市医院行MRI检查,胸骨中段见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县公安局法医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6.4c)条款评定为轻伤二级.12月25日,县检察院将原鉴定书及影像学资料送至作者单位进行技术性证据审查.
作者:刘龙清;吴永春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概述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然后从速送院进行后续医疗救治.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而狭义的院前急救是指具有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作者:郭飞;张龙年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某年1月15日21时31分,某服装店门前人行道的夜宵摊发生爆炸,爆炸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中心现场周围遗留多块人体组织碎块,一些残存肢体、组织碎块散布在服装店往东的几家其他商户门前,现场尸体分布见图1.
作者:梁鑫;李国华;梁法兴 刊期: 2016年第z2期
在命案现场(包括人体伤害现场),损伤顺序的确认极具侦查及诉讼价值.1 损伤的时间顺序损伤时间顺序是按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皮肤擦伤面低于周围,皮肤湿润,一般未超过2h,如伤面已干燥结痂,呈淡黄褐色痂皮,伤后约3~24h,如伤面已与周围皮肤等高,伤后约12 ~ 48h之间,如痂皮周围开始翘起,伤后约3~7d,痂皮完全脱落,伤后约7 ~ 12d,大面积擦伤如继发感染,则愈后需2周以上.
作者:王兆奇;何强强 刊期: 2016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