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慧玲;朱小东;李龄;梁忠国;潘信斌;曾凡艳;曲颂
目的 探讨容积旋转调强(volume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行全脑放疗联合转移灶同期加量治疗脑转移瘤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0例行放疗的脑转移瘤患者,每例患者同时设计两种放疗计划:RA计划和Sum计划.RA计划全程采用VMAT技术,全脑照射30 Gy/10 F,同时转移灶同期加量照射45 Gy/10 F;Sum计划全脑适形对穿照射30 Gy/10F后,采用VMAT技术对转移灶局部加量照射15 Gy/5 F.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及转移灶外脑组织的受照射剂量、机器跳数等.结果 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均满足临床要求.RA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优于Sum计划(0.99±0.00vs 0.77±0.05,P<0.001),全脑V35、V.亦显著小于Sum计划(P<0.05),机器跳数较Sum计划减少约12%.结论 RA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可达到或优于Sum计划,能更好地降低转移灶外正常脑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减少机器跳数.应用VMAT技术行全脑放疗联合转移灶同期加量是制定脑转移瘤放疗计划的一种优选方式.
作者:王中飞;谭丽娜;孙晓欢;肖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iR-10b-5p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潜在的靶基因和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和在线预测数据库对潜在靶基因进行初步探讨,再利用生物信息学计算,对miR-10b-5p与靶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得到586个miR-10b-5p潜在靶基因.基因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表明,靶基因主要在蛋白转运途径中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显示miR-10b-5p靶基因主要存在于两个重要途径:癌症相关通路和胰腺癌相关通路.蛋白-蛋白网络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重点展示了胰腺癌相关通路上7个突变基因(EGFR、RAC3、SMAD4、PIK3CA、CDK6、Bcl2L1和STAT3)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论 miR-10b-5p可能通过靶向潜在的基因和途径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作者:蒋梦彤;唐瑞雪;罗殿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反应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与肿瘤防治关系密切,近年研究表明ROS参与了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形成.而基于ROS的生理活性与信号通路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ROS含量及相关机制可逆转肿瘤MDR,达到有效治疗耐药肿瘤的目的.本文就ROS与肿瘤防治、ROS参与MDR的机制等作一综述.
作者:岑娟;刘芳芳;张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能谱CT是一种新型成像技术,具有辐射剂量低、扫描速度快、成像参数丰富等优势,本文就能谱CT在肝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赖少侣;罗宁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广西扶绥县肝癌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S区基因突变及其与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关系.方法 收集来自扶绥县肝癌高危人群队列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时在队列中按条件收集30例未发生肝癌的持续HBsAg阳性者为对照组,两组1∶1匹配,收集血清标本.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出HBV S区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突变点为T140A、T140C、T300C、G620A (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40C突变可能降低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OR=0.484,95%CI:0.239~0.994),T300C突变可能增加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OR=2.911,95%CI:1.110~7.629).结论 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相关的HBV S区基因突变位点有T140A、T140C、T300C和G620A,其中T140C、T300C与原发性肝癌发生有独立相关性.
作者:甘膺元;邓伟;黄天壬;吴杭航;黄月莹;张玉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西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区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染色体中的整合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30例与HBV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H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DNA作为模板,以HBV X基因上游序列和人类基因组Alu重复序列为引物,应用重复序列-多聚酶链反应(Alu-PCR)扩增整合的HBV X片段及两侧的人类基因组DNA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测序,计算目的片段整合率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8例HCC组织检测到HBV X基因的整合片段,整合率为60.00%(18/30);26例癌旁组织检测到HBV X基因的整合片段,整合率为86.67%(26/30).癌旁组织HBV病毒整合率高于HCC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5,P=0.020).不同性别、年龄、HBeAg、HBV DNA、ALT、AST的HCC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HBV X基因整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肝癌高发区癌旁组织比HCC组织HBV整合率高,说明HBV整合发生在感染早期.HBV X基因整合与HCC患者性别、年龄、HBeAg、HBV DNA、ALT、AST无明显关系.
作者:吴杭航;黄天壬;邓伟;方向;任静静;甘膺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TDLBCL)的临床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9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4岁(50~72岁),以右侧睾丸受累为主;Ann Arbor分期以早期为主,其中Ⅰ期6例,Ⅲ期1例,Ⅳ期2例;细胞来源以非生发中心来源为主,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7例,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2例;肿瘤增殖指数Ki-67偏高,Ki-67中位数为80%.治疗以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为主,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例,手术联合CHOP方案为主的化疗8例.获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进展1例.随访时间5~34个月,存活6例,死亡3例.结论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罕见的疾病,复发风险高,一线治疗方案推荐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后联合R-CHOP方案化疗,同时对对侧睾丸及受累野进行放疗及预防性甲氨蝶呤鞘内化疗.
作者:莫钦丽;彭志刚;马劼;姚奕斌;唐中源;吴泽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食管小细胞癌Survivin、NF-κB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的表达及其与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6例食管小细胞癌Survivin、NF-κB、VEGFR-2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分析各指标与MVD、MLVD计数及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的关系.结果 Survivin、NF-κB和VEGFR-2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2%、66.67%和80.56%.Survivin、MLVD与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P>0.05).VEGFR-2、NF-κB表达及MV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NF-κB、VEGFR-2表达阳性者M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NF-κB、VEGFR-2阳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疗效优于阴性组,而Survivin阳性、阴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小细胞癌中的VEGFR-2、NF-κB表达及MVD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F-κB、VEGFR-2阳性表达可作为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生物学参考靶标.
作者:成之福;孟令新;丁兆军;孟芹;王传艳;张桂芳;厉兵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恶性肿瘤患者受疾病及放化疗等影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医院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布特点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泰安市岱岳区居民2010~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年度时间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策略及卫生资源有效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5年辖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资料按年度、年龄、性别、具体死因计算粗死亡率、标化率、死因顺位,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tchange,APC)模型分析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辖区居民恶性肿瘤平均粗死亡率为171.58/10万、平均中标率为167.80/10万、平均世标率为140.82/10万,恶性肿瘤平均粗死亡率和平均中标率年度变化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35岁以后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总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15,P<0.001).肺癌占总构成的0.385,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和肛门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占总构成的0.537.死因前10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和肛门癌、胰腺癌、乳腺癌、白血病、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膀胱癌.结论 泰安市岱岳区居民2010~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年度变化上升趋势不明显,应注重消化系统肿瘤防治,开展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
作者:安兴贵;玄丽丽;张林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90和CD44分子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人肝癌组织及其40例相应远端癌旁组织中CD90和CD44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CD90和CD44基因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远端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90和CD44阳性分子定位于癌细胞膜与细胞浆,CD90和CD44细胞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33/40)和77.5%(31/40),在远端癌旁组织中分别为17.5%(7/40)和12.5%(5/4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90和CD44分子在人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但低表达于相应远端癌旁组织,CD90和CD44分子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周四莲;匡志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联合胸腺肽治疗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144例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外用治疗,观察组在外用保妇康栓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胸腺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8%,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V复发率分别为2.78%和15.89%,治疗结束6个月分别为5.56%和1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胸腺肽治疗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更有效清除HPV,减少复发.
作者:蒋秋敏;杨金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5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和标准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每组7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VA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标准腹腔镜组显著延长(P<0.05),切口总长度较短(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和标准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相当.
作者:盖磊;张晓农;张锦凌;李明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确诊时多已达中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近年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且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等紧密相关,现就检测食管癌外周血CTCs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祝铖;李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鼻咽癌复发与正常复查随访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寻找鼻咽癌复发诊断的标志物.方法 采集复发20例和正常复查随访20例鼻咽癌患者血清,采用TMT联合二维质谱筛选差异蛋白.进一步收集新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验证差异蛋白,其中复发40例和正常复查随访41例.结果 血清中共鉴定出635个蛋白,其中可定量蛋白为413个.两次生物学重复实验中,复发组均表现下调的蛋白有41个,均表现为上调的蛋白有18个.血清ELISA验证结果发现,复发组A2M蛋白浓度较正常复查随访组低(Z=-3.177,P=0.001).复发组40例患者中可测出A2M蛋白浓度23例,正常复查随访组41例患者中可测出A2M蛋白浓度30例,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可测复发组和可测正常复查隧访组患者A2M蛋白浓度与肿瘤分期(r=-0.024,P=0.866)、年龄(r=-0.087,P=0.534)均无相关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2M蛋白可能是鼻咽癌复发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蒙慧玲;朱小东;李龄;梁忠国;潘信斌;曾凡艳;曲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宫颈微腺体增生(microglandular hyperplasia,MGH)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1例MG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镜下腺体大小不一,排列复杂,似有黏液样背景,部分腺体有囊性扩张,细胞胞质嗜酸、透明,部分呈鞋钉样排列,细胞核有异型.腺体间可见极少量纤维间隔,缺乏浸润性生长方式.免疫组化显示CEA(-)、P16(局灶核+)、Ki-67为2%(+).结论 MGH属于良性腺体增生性病变,易误诊,应注意与宫颈腺癌鉴别.
作者:李海梅;余金霞;杨海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程度肿瘤相关性贫血对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120例,按照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三组:正常血红蛋白组(A组:n =40,Hb≥120 g/L)、轻度贫血组(B组:n=40,90≤Hb<120 g/L)、中度贫血组(C组:n=40,60≤Hb<90 g/L),各组再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S组,n=20)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P组,n=20)两个亚组.分别于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气腹建立时(T4)、拔除气管导管时(T5)和术后2 h(T6)抽取静脉血,记录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气腹压、气腹时间、总出血量、输血量和总输液量;比较每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所需丙泊酚或七氟烷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皮质醇、5-羟色胺(5-HT)的浓度.结果 S组内比较七氟烷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P组患者诱导及维持期丙泊酚用量较AP组明显减少(P<0.05).S组睁眼时间比P组短(P<0.05),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P组高(P<0.05).S组和P组患者T3、T5时点较T1时点的皮质醇与5-HT浓度明显升高,较T2时点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较七氟烷吸入麻醉术后苏醒慢,但躁动及呕吐发生率低.中度贫血患者较正常血红蛋白患者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少,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高.
作者:李振斌;林飞;葛万运;戴惠军;潘灵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子宫颈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子宫颈鳞癌Ⅲb期患者33例,由3名放疗医师分别基于单纯CT和PET/CT融合图像勾画原发病灶大体肿瘤靶区体积(gross target volume,GTV),比较不同医师所勾画靶区的差异.结果 3名医师在单纯CT和PET/CT融合图像下定义的GT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医师定义GTV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P<0.001),但GTVPERT-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P=0.81).3位医师应用PET/CT图像勾画的肿瘤靶区体积变异减小(7.75 cm3 vs 24.50 cm3).结论 PET/CT融合图像可以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作者:李静;宋红林;庞业滨;何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外科学的蓬勃发展和医学治疗模式的转变,外科医生利用各种先进的外科器械及精湛的手术技巧以达到更精准手术切除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以达到术后快速康复.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临床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就ERAS在肝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及争论作一综述.
作者:马良;苏奇斌;王言焱;朱少亮;赵新华;游雪梅;向邦德;黎乐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35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织(良性组)和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正常组)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内膜癌组中Caveolin-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aveolin-1蛋白在内膜癌组、良性组、正常组中的表达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膜癌组淋巴结转移者Caveolin-1 mRNA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1);TNM分期Ⅱ期、Ⅲ+Ⅳ期者高于Ⅰ期者(P=0.002,P=0.040);低分化、中分化者显著高于高分化者(P<0.001,P=0.020);Caveolin-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及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aveolin-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指标及治疗靶点.
作者:韩燕燕;朱俊宝;李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