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用Photoshop软件对CT片上肺萎陷程度进行计算初探

袁阳刚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 photoshop软件, 肺萎陷, 损伤鉴定
摘要:本文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对CT数字图像上各等距层面萎陷的肺组织和胸廓所占像素分别进行累加,计算出准确的肺萎陷率,为法医临床鉴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材料肺萎陷患者胸部CT片;Photoshop CS5软件;CreaLife Dicom图像浏览器软件;Dicom图像浏览器软件;计算机和光盘.1.2 原理CT具备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是应用于含气丰富的肺组织检查的首选方法,通过CT扫描所获得的肺脏横断面图像,其边缘轮廓清晰、对比分明.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测算出每层面积,累加各层面积之和,乘以固定层厚,即为整个肺脏的总体积[1].由于不需要计算萎陷肺的体积,所以在固定层厚的情况下,萎陷肺与胸腔的体积比等于各层萎陷肺面积总和与相应各层胸腔面积总和之比.
中国法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Y染色体法医DNA检验策略

    法医DNA检验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针对Y染色体进行的DNA检验,可以开展家系排查和辅助父系亲缘鉴定,为案件侦查提供重要线索.本文针对Y染色体DNA检验,讨论完整利用染色体具有的信息,制定整体检验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试剂盒开发研制提供参考.

    作者:赵兴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未成年人杀人现场分析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2015年9月某日上午,某局接报案称:某村民宅中发现一具经焚烧的女性尸体.经查,死者孙某,49岁,携一子居住.报案人系其子(15岁),回家时发现院门反锁,遂翻墙进入,发现后报案.孙某作息规律,晚21时左右休息,案发前一天19时许,邻居张某见过死者,夜间23时许邻居胡某听到有狗叫声.

    作者:袁明俊;张以刚;吕剑锐;张超;孙彦辉;朱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发伤致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法医学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临床经过刘某,女,36岁.2010年9月4日因交通事故致头部、胸部、髋部及右下肢受伤入院.查体:神志清,胸部有触痛及骨擦音,双肺呼吸音低,骨盆挤压试验阳性,右下肢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X线示右股骨骨折、骨盆骨折.CT示肋骨多发骨折,双侧胸腔高密度影,主动脉弓峡部局限性增粗,并见突出类圆形略高密度影.入院后行右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式胸腔引流术.2012年8月30日,取出股骨内固定.2012年11月26日行介入手术治疗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后痊愈出院.

    作者:冯国平;梁志强;曹银洁;黄利玲;张海磊;张峰;米超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婴幼儿颅骨骨折法医学分析

    1 案例资料案例1 2000年5月28日,郑某(未婚)产下足月新生儿后将其从三楼窗户扔下摔死.尸体检验:婴儿头皮未见明显破裂口,头顶部头皮下广泛出血,左右顶骨以顶结节为中心呈放射状线形骨折(图1),硬膜下出血,顶叶脑组织严重挫裂伤.案例2 2015年3月25日,一名妇女在山上发现一个被毛毯包裹的小孩挂在树上.因颅骨多发骨折,疑似命案而报检.经调查周边医院急诊记录,找到死者家属,查明死者是一名2周岁女孩,2014年8月20日从三楼高坠,头顶部着地,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胡云星;楼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0个Y-STR基因座复合扩增体系建立及应用

    目的 建立DYF404Sl a/b、DYF399S1 a/b/c、DYF403Sl al-3/b、DYS576、DYS570、DYS627、DYS588、DYS447、DYS446、DYS449共10个Y-STR基因座的四色荧光复合扩增体系,调查河南汉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评价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500名河南汉族男性个体血液样本,用6-FAM、HEX和TAMRA荧光染料分组标记10个Y-STR基因座,PCR扩增产物采用ABI3130XL遗传分析仪进行分离,GeneMapper ID v3.2软件分型.结果 采用本文方法,检测的低基因组DNA量为0.05ng;群体调查在上述10个Y-STR基因座分别检测出8~28个等位基因,GD值在0.472 0~0.999 0范围之间,DP值在0.471 1~0.997 0之间.10个基因座所组成的单体型共观察到497种,其中仅出现1次的单体型有494种,HD值达到0.999 908 75,DC值为0.994 0.结论 建立的10个Y-STR基因座荧光复合扩增体系灵敏度较高,在河南汉族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可以在相关研究和应用中选择使用.

    作者:黄艳梅;马亚磊;莫晓婷;马温华;王蒙;张建;欧元;叶健;赵兴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核酸染色技术辅助推断晚期死亡时间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HE染色与吡罗红-甲基绿特殊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辅助推断晚期死亡时间的可行性.方法 在明确死亡时间的尸体解剖案例中分别取脑、脾脏、肌肉组织作为实验检材,离体放置,以2d为起始时间点,分别以2d、4d、6d、8d、10d、12d为时间点进行取材.将取得的组织块制备石蜡切片经HE染色及吡罗红-甲基绿特殊染色后放置于OLYMPUS BX61自动金相显微镜下利用IPP 5.0显微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其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光密度值.测量得到的各个时间点的光密度值用SPSS 13.0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脾脏、肌肉在2d、4d、6d三个时间点上光密度呈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规律性的下降趋势,脑组织在各个时间点内光密度值波动无规律性.脑组织的特殊染色的效果比脾脏、肌肉组织的效果要好.脑组织经特殊染色后其DNA光密度值/(RNA+底色光密度值)在2d、4d、6d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规律性的下降趋势.结论 死后1周以内的尸体脾脏及胸大肌组织经HE染色与脑组织经吡罗红-甲基绿特殊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可以辅助推断死后经过时间,为晚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辅助证据.

    作者:梅泽;刘富强;芦俊峰;任广睦;路健;姜美玲;尹长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42例二轮摩托车驾乘人员损伤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二轮摩托车交通事故的现场特点和驾乘人员的损伤特征,为甄别摩托车驾乘人员提供信息.方法 收集本区2005年至2014年142例二轮摩托车交通事故人员伤亡资料,包括事故经过、事故类型、现场特点、车辆特点、驾乘人员情况、损伤情况及死亡原因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轮摩托车驾乘人员在各类型事故中的损伤部位和特征、出现率及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区别,事故现场有规律性.结论 通过现场与人体损伤特征的分析,可以甄别摩托车驾乘人员.

    作者:官剑辉;谢珍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现场提取人粪便的STR检验

    本文通过比较实际案例中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人粪便DNA检验结果,证实了MagAttract M48 DNAManual Kit磁珠试剂盒能成功检出人类粪便DNA,探讨如何有效提高案件现场中粪便类检材的成功检验率.

    作者:龙飞;刘健;刘从勇;陈俊颖;罗佳;何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蛆长推断死亡时间回归方程用于腐败尸体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察2012年6月10日9时许,群众在一围堤旁草丛中发现一具尸体.尸体检验:男性,巨人观,头面部腐败严重,软组织部分缺失.尸体周围停留粗壮、眼睛大而鲜红的蝇类,大小不一;全身满布白色光滑而无肉质突起或纤毛的蝇蛆;未发现蝇蛆、蛹及蛹壳.未发现其他有价值物证.

    作者:魏智伟;黄安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百草枯中毒损伤程度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孙某,女,29岁.2013年12月7日与丈夫吵架后,被殴打并逼迫喝农药“百草枯”约20mL,当即觉咽喉烧灼感、腹痛、呕吐,自饮肥皂水催吐后,至当地县医院门诊治疗,12月9日转省级医院就诊.12月12日,我中心受办案部门委托对其伤情进行鉴定.同日采集孙某的血液及现场提取的残留瓶装绿色液体送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鉴定,均检出百草枯.

    作者:袁定威;王梽;王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手部脱落细胞DNA转移及二次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脱落细胞遗留者洗手时间及所接触客体类型对手部脱落细胞转移的影响,同时考察手部脱落细胞DNA是否能够发生二次转移.方法 9名志愿者在洗手后30min、2h、6h分别握持木柄螺丝刀、橡胶柄螺丝刀、胶木插头1 min和佩戴粗纱手套15min,对上述物品进行DNA提取检测,同时进行手部脱落细胞的二次转移实验.结果 从志愿者接触过的物品中能够获得的STR基因座数量随着接触者洗手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洗手后30min和2h的触摸实验中,4种客体检出的基因座数量存在统计学差异,从手套中检出的基因座数量多于从木柄和橡胶柄螺丝刀中检出的数量;从脱落细胞遗留状态较差者握持过的螺丝刀中,检出了与该物品没有直接接触的脱落细胞遗留状态较好者部分STR基因座.结论 接触者后一次洗手时间是影响脱落细胞DNA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接触性DNA的提取检测和结果解释过程中,对有可能发生的二次转移现象应予以高度注意.

    作者:霍塞虎;章申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双内参基因用于大鼠挫伤肌肉TAB2mRNA表达量检测

    目的 比较和分析Rpl32和Rpl13作为单内参基因与两者作为双内参基因,用于检测大鼠挫伤肌肉组织中TAB2 mRNA表达量的结果.方法 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组)和肌肉损伤组(12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肌肉挫伤模型,分别于4h~48h之间12个时间点取肌肉组织,提取总RNA、合成cDNA、采用real-time qPCR法,以Rpl32和Rpl13作为单独内参基因和二者作为双内参基因检测大鼠肌肉挫伤组织中TAB2 mRNA相对表达量,并计算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结果 以Rpl32或Rpl13单独作为内参基因或作为双内参基因,TAB2 mRNA表达随损伤时间总体均呈现降低的变化规律,但使用单内参基因在24h和32h出现极高值,而用双内参基因计算未出现极值,且各结果的变异系数均较小.结论 Rpl32和Rpl13作为双内参基因用于计算TAB2 mRNA相对表达量,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相关实验中建议选择使用.

    作者:杜秋香;程晓花;朱细燕;王英元;孙俊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鳃裂瘘管切除术后复发继发感染性休克1例

    1 案例资料1.1 病历资料某男,19岁.因“鳃裂瘘管切除术后2年,颈部红肿6天”入院,诊断为鳃裂瘘管术后复发并感染,颈部并咽部脓肿.当晚全麻下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血压骤降至80/50mmHg,行紧急气管切开术,见气道内有大量脓性物及血性物涌出,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张琳;丁杨;李文鹤;梁悦;童昉;周亦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足月小样儿并发肺出血死亡1例

    1 病例资料1.1 简要病情某女,26岁,孕2产1,产前检查巨细胞病毒IgG(+).某日于某市妇幼保健院产下一对龙凤胎,Apgar评分均为10分,男婴体重2.94kg,发育良好,心肺功能正常.女婴体重2.48kg,因足月生后体重低,于20min后收入新生儿科.查体:成熟新生儿外貌,反应一般,无呻吟,呼吸表浅,双肺呼吸音粗糙.

    作者:梁悦;霍少明;童昉;张琳;李文鹤;周亦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唇红创口的损伤程度鉴定浅析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面部创口、口唇全层裂创及口腔黏膜破损的损伤评定均做出明确规定(见《标准》5.2.3a、5.2.4a、5.2.4c、5.2.5a及5.2.5i),但对唇部非贯通创未做规定.显而易见,口唇皮肤部的创口属于面部创口.那么,唇红创口是否属于面部创口呢?能否按照面部创口进行损伤程度评定呢?作者认为需要考虑以下2个问题:①唇红是否位于面部范围之内?②唇红表面裂伤是否可以称之为创?本文结合1例具体鉴定案件就该2个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曹志华;赵旭东;徐淑申;李安伦;唐立冈;王文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吉林延边朝鲜族8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本文对我国吉林省延边地区朝鲜族200个健康无关个体进行8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采用常规试剂盒提取样本DNA,用复合扩增方法进行PCR扩增.结果在8个基因座共检出44个等位基因和120种单倍型,所调查的朝鲜族人群8个Y-STR基因座具有较好识别能力.

    作者:张明龙;张永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环境损害致慢性镉中毒的法医学鉴定5例分析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2003年江西省南康市某公司开办铜砂加工厂,开工后不久,附近村民反映家中的井水有异味,并发现盛水的铝壶常出现腐蚀“脱斑”现象.1年后该村一户村民家中5口人陆续出现头晕、头痛、浑身酸痛、四肢麻木等症状.2006年初当地环保部门对井水监测发现镉含量超标,检测值达0.624mg/L.

    作者:杨英恺;王旭;狄胜利;张凤芹;郭兆明;杨天潼;刘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环状RNA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性质和功能的日渐深入,RNA在法医学的体液鉴别,血迹形成时间、损伤时间及死亡时间的推断,死亡原因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广大法医学者的重视,逐渐成为目前法医学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环状RNA在法医学中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环状RNA在法医学中可应用的范围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杨幸怡;李文怡;许文宁;王慧君;刘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发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猝死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张某,男,26岁.2015年4月某日5时许,无诱因出现上腹疼痛伴恶心、反酸,呕吐少量胃内容物.查体:心率88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软、肠鸣音亢进.查心电图不合作.给予对症治疗.6时许患者自觉腹痛突然加重,恶心、呕吐,随即突然晕倒后抽搐,意识丧失.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王檬;关少华;王林林;吴旭;朱宝利;田志岭;张孟周;官大威;赵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仵作研究评述

    仵作这一角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较特殊.早期工作主要为往返于民间丧葬和衙门招募之间,检尸验伤逐渐成为他们的专业与职责;直至清代,仵作才正式成为衙门的吏役.随着对法医学研究的深入,仵作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上个世纪法医学界试图重现中国法医学史,仵作在此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诸多学人从官方规制的角度构建并完善了法医学中的仵作话语结构,更是对仵作向近代法医的转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然囿于史料的缺失,完整的仵作研究情况仍不可尽知.本文拟对近年来一系列仵作研究成果进行综论,并提出推进仵作研究的若干思考.

    作者:吴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