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中医体质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李高叶;黄惠桥;黄金姣;陈务贤;应燕萍

关键词:冠心病, 高血压, 中医体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1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在发生率高的3种体质中以抽签方式各随机抽取30例患者,分别采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度进行冠脉狭窄积分评价,比较3组间冠脉狭窄积分差别.结果:阴虚质、痰湿质左回旋支评分及总评分高于血瘀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以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常见,阴虚质、痰湿质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度普遍增高且高于血瘀质患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脑梗死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基本治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37例患者,基本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脑梗死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分娩方式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6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112例和阴道顺产组148例.两组均于孕妇入院时及新生儿出生24 h内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常规注射,同时检测血清HBsAg、抗-HBs 及HBV-DNA水平,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结果:本组26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24 h内共计出现HBV母婴垂直传播23例,占8.85%.随着HBV-DNA水平逐渐增高,母婴垂直传播率也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孕妇HBV-DNA水平≤1010copies/L时,两组婴儿垂直传播感染率、HBV-DNA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BV-DNA水平>1010copies/L时,剖宫产组婴儿垂直传播感染率、HBV-DNA阳性率较阴道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入院时HBV-DNA水平可显著影响孕妇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剖宫产可以显著降低HB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卵巢囊腺瘤的MRI诊断(附30例分析)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而卵巢囊腺瘤是卵巢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育龄期妇女.临床上常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查.MRI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具有多序列、多个断面直接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盆腔疾病的检查.本文收集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覃飞;薛元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3B自锁托槽系统和传统直丝托槽系统在排齐与整平阶段上颌牙弓宽度的变化

    目的:评价3B自锁托槽系统和传统直丝托槽系统在排齐和整平牙列过程中上颌牙弓宽度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非拔牙的正畸患者,分别应用传统直丝托槽和3B自锁托槽,排齐和整平上颌牙列,在T1阶段和T2阶段(即应用0.018×0.025 NiTi方丝排齐和整平结束时)分别制取患者上颌模型,然后选取尖牙牙尖间的宽度等测量标志点进行多项测量.结果:自锁托槽组与直丝托槽组牙弓宽度变化显著的是前磨牙区,各自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锁托槽组的牙弓变化量比直丝托槽组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非拔牙正畸的患者,应用3B自锁托槽和传统直丝托槽系统在排齐和整平牙列阶段,均可使上颌牙弓中后段宽度显著增大;自锁托槽组的牙弓变化量比直丝托槽组大,但优势不明显.

    作者:蒙红英;康娜;欧阳晖;黎敏;蒋燕萍;麦文佳;黄朝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尼美舒利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对体外培养的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干预体外培养人胰腺癌PANC-1细胞,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生长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免疫组化方法观察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尼美舒利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尼美舒利作用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和 G2/M期比例下降,呈剂量依赖关系.Caspase-3 活性明显增高,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尼美舒利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可能与对细胞周期的阻滞、增强caspase-3 的活性和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佳;林德安;刘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因陈旧性OVCF接受改良PVP治疗的25例(36个节段)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6个月及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侧位X线测量患者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对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9例(25%)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无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出现.在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测量评估方面,患者术前与术后各个时间点比较,术后评估结果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PVP技术治疗陈旧性OVCF可很好地重建病变椎体高度,其早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刘剑;唐鹏;莫臣强;汪礼军;黄耀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使用单、双极电凝及超声刀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使用单、双极电凝及超声刀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单侧卵巢囊肿行囊肿剔除术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开腹组、单级电凝组、双极电凝组、超声刀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抽血测定雌激素(E2 )、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雄激素(T)水平,术后3个月手术侧与未手术侧卵巢行阴超检查,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4组病例术后1个月均出现E2下降及FSH、LH增高,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组之间FSH、LH、E2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6个月各种激素水平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阴超检查提示手术侧卵巢体积小于非手术侧(P<0.05),窦卵泡数少于非手术侧(P<0.05),手术侧卵巢基质血流(S/D)及动脉指数与未手术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以单级电凝组导致月经异常的较其他组例数多,但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何卵巢手术均影响卵巢功能,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使用单、双极电凝及超声刀不加重卵巢近期功能的损害.

    作者:雷彦;凌玫;邱锐;马娅芬;廖丹梅;冯以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腺病灶120例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腺病灶的效果及应用经验.方法:从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对120例共265处乳腺病灶实施麦默通微创切除术,评价其对乳腺病灶的诊治作用.结果:良性病变263处,其中乳腺纤维腺瘤188处,乳腺囊肿22处,乳腺增生43处,乳头状瘤5处,硬化性腺病5处.恶性病灶2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良性病例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麦默通旋切系统切除乳腺病灶,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梁建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106例中合并AFP 16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瘫痪肢体功能康复情况进行3个月随访.结果: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 ~24个月,平均年龄11个月.肢体瘫痪出现在发病后2~4 d,肢体瘫痪后1~2 d内进展至高峰.16例均表现为AFP.单侧上肢瘫痪8例,单侧下肢瘫痪5例,双侧下肢瘫痪3例.肌力为0~Ⅱ级.随访瘫痪肢体功能在1周左右由远端肌群开始恢复,经肢体功能康复3个月后肌力升至Ⅲ~Ⅴ级.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AFP婴儿多见,均为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表现为AFP.瘫痪发生在病程初期,1~2 d内进展至高峰,单侧肢体受累多见,患肢功能约1周后开始恢复.行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李柏;廖素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手机短信提醒方式应用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手机短信提醒干预方式配合常规的依从性教育应用于艾滋病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减少治疗失败现象的发生.方法:将HAART 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数交替入选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HAART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依从性教育.干预组(40例):HAART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依从性教育并由医护人员在患者需要服药的时间进行每天两次手机短信提醒.监测两组患者HAART治疗第1年的依从性和治疗失败现象;HAART的基线、1,2,3,4年分别检测CD4+及病毒载量.结果:①HAART第一年服药依从性:对照组为91.7%;干预组为9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981,P<0.05).②对照组HAART第1年死亡3例、失访2例、第2年耐药 1例;第4年死亡1例,耐药1例;干预组:HAART第1年时死亡1例,4年无失访、耐药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5).结论:使用手机短信提醒干预方式配合常规的依从性教育应用于艾滋病患者HAART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减少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失败现象的发生.

    作者:秦英梅;杜丽群;黄绍标;吴念宁;何琦;卢祥婵;黄金萍;农影星;陈益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一半以上,以往对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多采用后路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其存在一些缺陷,如后凸畸形、断钉断棒、矫正角度的丢失等现象屡见不鲜,影响治疗效果.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喜;农新盛;黄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33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As情况分为无As组70例(A组),亚临床As组145例(B组),临床As组118例(C组),比较3组年龄、病程、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转氨酶、尿酸、尿微量白蛋白(Alb)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T2DM患者亚临床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年龄依次增大,B组及C组病程、收缩压、Alb对数均高于A组,B组低密度脂蛋白高于A组,ALT、ALT/AST低于A组,C组TG/HDL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是亚临床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病程是T2DM患者发生亚临床As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黄迪迪;秦映芬;梁杏欢;蔡劲薇;冼晶;周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栓性微血管病2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栓性微血管病(TMA)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确诊的TMA者,讨论该病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结果:起病多未发现明确诱因19例(65.5%),其他诱因:感染 7例(24.1%)(上感4例、腹泻3例),妊娠分娩继发2例(6.9%),药物相关1例(3.5%).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发病多见于秋冬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无明显季节性.29例TMA均出现肾脏及血液系统受损,部分患者有发热及神经精神症状.HUS肾功能损害较TTP重,TTP发热、血小板下降及神经症状较HUS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和(或)新鲜冰冻血浆治疗,6例死亡,18例存活,而5例仅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治疗者均死亡.结论:TMA的诱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HUS肾损害较明显,TTP则以血液系统受累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可改善.

    作者:潘玲;王英;廖蕴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IgA肾病67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以肾病综合征(NS)为表现的IgA肾病(IgAN)的临床与病理及免疫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肾活检163例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N中表现为NS的67例患者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免疫分型的资料.根据Lee病理组织分类标准,肾小球病变程度分为Ⅰ~Ⅴ级,肾小管间质组织学改变分为Ⅰ~Ⅴ级.根据IgA在肾小球沉积的部位不同分为系膜沉积伴肾小球基底膜沉积(MS+GBM)组;单纯系膜沉积MS组.结果:①163例IgAN中表现为NS 67例,占IgAN的41.1%.②67例以NS为表现的IgAN患者中,MS组41例,其中26例(63.4%)表现为单纯性NS;Ⅰ~Ⅲ级23例(占56.1%).MS+GBM组26例,其中20例(77%)表现为肾炎性NS;Ⅲ~Ⅴ级19例(占73.1%).③免疫荧光分型:67例以NS为表现的IgAN患者中,MS组以IgA+IgM+C3+C4型(48.8%)、IgA型(29.2%)及IgA+IgM型(22%)为主;MS+GBM组以IgA+IgM+C3+C4型(42.3%)和IgA+IgM+IgG+ C3+C4 型(30.8%)为主.④67例以NS为表现的患者中MS、MS+GBM两组肾小球损伤程度无差异,均以Ⅱ~Ⅲ级为主.⑤小管间质损害(TIL)分型:67例以NS为表现的患者中MS组以Ⅱ级(占51.2%)和Ⅲ级(占26.8%).结论:IgAN表现为NS者MS组以单纯性肾病为主,MS+GBM组以肾炎性肾病为主;MS组和MS+GBM组肾小球损害均以Ⅱ~ Ⅲ级为主;免疫荧光MS组以IgA+IgM+C3+C4型、IgA型、IgA+IgM型为主;MS+GBM组以IgA+IgM+C3+C4型和IgA+IgM+IgG+ C3+C4 型为主;MS组肾小管损害以Ⅱ~Ⅲ级为主; MS+GBM组肾小管损害以Ⅳ+Ⅴ级为主.NS表现的IgAN在合并毛细血管壁沉积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重、预后差.

    作者:王缨;汪国平;张莉;陈钦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大蒜素联合长春新碱对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蒜素联合长春新碱对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大蒜素组、长春新碱组、大蒜素联合长春新碱组(联合用药组),以未用药物处理的BIU-87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利用CCK-8法分别评价大蒜素和长春新碱对BIU-87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细胞中CDK1和CyclinB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蒜素和长春新碱对膀胱癌BIU-87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联合用药组能明显降低BIU-87细胞中CDK1和CyclinB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为(54.89±0.27)%,与空白对照组(3.81±0.63)%、大蒜素组(19.20±0.26)%、长春新碱组(25.39±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可增强长春新碱对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两者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大蒜素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CDK1和CyclinB1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永生;王允金;穆细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壳聚糖用于中药浸膏粉防潮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壳聚糖作为成膜辅料用于降低中药浸膏粉引湿性的新途径.方法:以壳聚糖为湿润剂,采用喷淋制粒的方法将中药浸膏粉制成细粒,考察其引湿性变化.结果:在4 h引湿试验中,壳聚糖能显著降低中药浸膏粉的引湿性,改善中药浸膏粉水分质量.结论:壳聚糖可用于中药浸膏粉防潮,改善中间体水分质量,有效保证工序操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罗世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IL-13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L-1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 IL-13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7只,随机分为5组:Sham组,I/R组,C组,T-S组和T-L组.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分别于阻断血流后分别从双侧肾动脉开口注射rmIL-13(T-S组:0.5 g/kg 体重,T-L组:1.5 g/kg 体重);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检测各组大鼠IL-18血清水平和肾脏表达,以及肾功能和肾脏病理.结果:①与C组比较,T-L组肾脏IL-18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IL-18血清水平也明显下降[(102.86±32.82)ng/L vs (231.02±52.96 )ng/L,P<0.01]; ②与C组比较,T-L组肾功能损害减轻,BUN[(43.64±11.72)mmol/L vs (19.01±6.56)mmol/L,P<0.01],SCr[(79.92±15.22)μmol /L vs (165.56±39.87)μmol/L,P<0.01],肾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肾小管损害评分明显减少(P<0.01);③血清IL-18蛋白水平与BUN、SCr呈正相关(r=0.710,P<0.01;r=0.770,P<0.01),肾组织IL-18 mRNA与BUN、SCr呈正相关(r=0.716,P<0.01;r=0.762,P<0.01).结论:IL-13能有效地抑制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L-18的表达和保护肾功能.

    作者:冯振伟;江黎明;陈孝文;杨展;吴平;赵家明;何惠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其受体VEGFR-2在宫颈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宫颈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检测正常宫颈组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36例,宫颈癌组43例(无淋巴转移33例,淋巴转移10例)血清中VEGF-A、VEGFR-2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有淋巴转移组血清VEGF-A、VEGFR-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宫颈组及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A 在宫颈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组织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R-2 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与组织分级、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A 和VEGFR-2 在宫颈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211,P=0.030).结论:高水平血清VEGF-A、VEGFR-2表达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A、VEGFR-2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A可能在宫颈癌中通过VEGFR-2信号通道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导致肿瘤生长,并促成淋巴结转移.

    作者:蒙玉刚;梁春燕;曾雅畅;安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顺铂作用于耐顺铂卵巢上皮癌细胞后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

    目的:探讨耐顺铂卵巢癌SKOV3/DDPⅡ细胞对于顺铂作用后其细胞周期、凋亡、增殖及铂类耐药相关基因ARHGDIB和CCND1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顺铂作用后SKOV3/DDPⅡ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并与标记GFP的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GFP(敏感株)相比较;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顺铂作用后细胞增殖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裸鼠体内瘤块耐药基因CCND1和ARHGDI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半抑制浓度的顺铂作用48 h后,SKOV3-GFP和SKOV3/DDPⅡ两株细胞分布于G0/G1期的比例相对于无顺铂处理组明显下降(P<0.01,P<0.05),SKOV3/DDPⅡ细胞分布于G2/M期的比例则相对于无顺铂处理组明显升高(P<0.01);而顺铂作用48 h内SKOV3-GFP和SKOV3/DDPⅡ两株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以9.9,19.8,29.7 μmol/L浓度的顺铂处理6 d以后,SKOV3/DDPⅡ的增殖抑制得到解除,并继续生长,而SKOV3-GFP细胞则随顺铂作用时间延长增殖持续受到抑制.顺铂作用体内移植瘤5次后,CCND1在SKOV3/DDPⅡ-5的相对表达比SKOV3/DDPⅡ-0 增高92.98倍,作用第8次后,ARHGDIB在SKOV3/DDPⅡ-8的相对表达比SKOV3/DDPⅡ-0增高2.51倍.结论:具有耐药表型的卵巢上皮癌细胞在顺铂作用下降低分布于G0/G1期细胞数使细胞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在顺铂刺激后肿瘤细胞过度表达CCND1基因使细胞顺利通过G1/S检查点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同时上调表达ARHGDIB基因抵抗顺铂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石丽君;于红静;李力;王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结肠、直肠息肉26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分布、病理类型等临床特点.方法:对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息肉260例进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结、直肠息肉分布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多,尤其是乙状结肠(29.23%),其次是直肠(21.54%).息肉的类型以炎性息肉多(44.23%);腺瘤性息肉恶变率高(3.85%),其中绒毛状腺瘤更易恶变(18.75%);恶变部位以乙状结肠息肉多(17.64%).结论: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较大腺瘤性息肉,尽可能将息肉完全切除,终止病变发展,密切随访,对预防结、直肠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勇;韦宗萍;李雨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