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英;黄高明;梁能秀;刘颖春;莫丽华;谢海
目的:观察右托咪啶在老年上腹部手术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7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每组各30例.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5 μg/kg静脉泵注后,继以0.2 μg/kg·h-1泵注维持,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泵注.观察并记录两组诱导前、气管插管即时、切皮后5,10,30,60 min时点的HR、SBP、DBP;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给药后10 min(T2)、气管拔管时(T3)、气管拔管后5 min(T4)、气管拔管后20 min(T5)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记录术后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和临床麻醉效果的评价.结果:D组手术开始后各时点的心率和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参数值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其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心率和血压都出现了明显改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用药后各个时间点的RSS值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的满意度比较:D组为90.33%,明显优于C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在老年上腹部手术的全麻中具有较好的镇静和保持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能提高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在老年上腹部全麻手术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余孔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UA、hs-CRP、Fi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86例住院的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根据IMT厚度分为:正常组34例(实验A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62例(实验B组)、斑块组90例(实验C组)3个亚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和对血UA、hs-CRP、Fi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颈动脉硬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血UA、hs-CRP、Fib水平及IMT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UA、hs-CRP、Fib水平与IMT呈线性相关(r=0.923,P=0.000;r=0.955,P=0.008;r=0.968,P=0.000).结论:血UA、Fib及hs-CRP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在无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首发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因陈旧性OVCF接受改良PVP治疗的25例(36个节段)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6个月及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侧位X线测量患者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对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9例(25%)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无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出现.在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测量评估方面,患者术前与术后各个时间点比较,术后评估结果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PVP技术治疗陈旧性OVCF可很好地重建病变椎体高度,其早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刘剑;唐鹏;莫臣强;汪礼军;黄耀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以肾病综合征(NS)为表现的IgA肾病(IgAN)的临床与病理及免疫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肾活检163例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N中表现为NS的67例患者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免疫分型的资料.根据Lee病理组织分类标准,肾小球病变程度分为Ⅰ~Ⅴ级,肾小管间质组织学改变分为Ⅰ~Ⅴ级.根据IgA在肾小球沉积的部位不同分为系膜沉积伴肾小球基底膜沉积(MS+GBM)组;单纯系膜沉积MS组.结果:①163例IgAN中表现为NS 67例,占IgAN的41.1%.②67例以NS为表现的IgAN患者中,MS组41例,其中26例(63.4%)表现为单纯性NS;Ⅰ~Ⅲ级23例(占56.1%).MS+GBM组26例,其中20例(77%)表现为肾炎性NS;Ⅲ~Ⅴ级19例(占73.1%).③免疫荧光分型:67例以NS为表现的IgAN患者中,MS组以IgA+IgM+C3+C4型(48.8%)、IgA型(29.2%)及IgA+IgM型(22%)为主;MS+GBM组以IgA+IgM+C3+C4型(42.3%)和IgA+IgM+IgG+ C3+C4 型(30.8%)为主.④67例以NS为表现的患者中MS、MS+GBM两组肾小球损伤程度无差异,均以Ⅱ~Ⅲ级为主.⑤小管间质损害(TIL)分型:67例以NS为表现的患者中MS组以Ⅱ级(占51.2%)和Ⅲ级(占26.8%).结论:IgAN表现为NS者MS组以单纯性肾病为主,MS+GBM组以肾炎性肾病为主;MS组和MS+GBM组肾小球损害均以Ⅱ~ Ⅲ级为主;免疫荧光MS组以IgA+IgM+C3+C4型、IgA型、IgA+IgM型为主;MS+GBM组以IgA+IgM+C3+C4型和IgA+IgM+IgG+ C3+C4 型为主;MS组肾小管损害以Ⅱ~Ⅲ级为主; MS+GBM组肾小管损害以Ⅳ+Ⅴ级为主.NS表现的IgAN在合并毛细血管壁沉积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重、预后差.
作者:王缨;汪国平;张莉;陈钦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依据循证医学原则,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CBM,CNKI,重庆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专业相关期刊,检索时间2000~2012年.纳入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2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符合要求的RCT 文献,共计1 399例患者.所纳入的研究根据Cochrane 系统评价体系中关于评价文献质量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评分均>3分.Meta分析结果: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长;淋巴结切除个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分析结果分别为:,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手术切除淋巴结个数与开腹组相当,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但腹腔镜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天数短,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作者:蔡江川;徐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非缺失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non-deletional hereditary persistence of fetal hemoglobin,nd-HPFH)的基因突变和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Hb分析;应用DNA测序方法分析g珠蛋白基因突变;用反向斑点杂交和Gap-PCR方法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结果:在胎儿血红蛋白(Hb F)增高的病例中检测出6例Ag-158 C→T突变杂合子,其中有5例合并Gg-158 C→T突变,1例同时伴有杂合子β地中海贫血CD 41/42突变,1例伴有-α3.7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血常规检测显示6例病例的Hb为108~129 g/L,MCV 66.4~85.4 fL,MCH为23.4~30.7 pg.血红蛋白分析结果显示Hb F均升高,为4%~18%.5例Hb A2正常,1例复合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的Hb A2为5.7%.结论:首次在中国人群中检出Ag -158 C→T突变导致nd-HPFH,其杂合子无临床症状,Hb F升高,血常规正常或MCV、MCH降低.当合并杂合子β地中海贫血或α地中海贫血时,MCV,MCH降低.
作者:雷蓓蓓;陈萍;肖璇;林伟雄;李树全;陈文强;谢湘芝;杨德寨;丘玉铃;赖柯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壮药茉莉花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摸索确定色谱条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结果:HPLC色谱条件:检测波长为360 nm,色谱柱为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1.0 mL/min;供试液制备方法:药材破碎度为过60目筛的粉末,提取溶剂为甲醇,提取1 h,溶剂用量10 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科学可行,可作为茉莉花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黄瑞松;雷沛霖;苏青;覃冬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大网膜移植修补复杂膀胱阴道瘘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诊断的妇产科手术后复杂膀胱阴道瘘 18例,年龄23~68岁,平均43岁.病程1周至2年,平均8个月.5例为妇科手术损伤所致,6例为盆腔放射治疗后所致,7例为产程延长所致.均采用带血管蒂大网膜覆盖于膀胱和阴道瘘口修补后的创口之间,形成保护层.结果:18例手术一次成功16例,成功率88.9%.2例好转(11.1%),好转患者1例经二次手术,1例保守治疗后均治愈.1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膀胱阴道瘘无复发.结论:带血管蒂大网膜移植修补复杂膀胱阴道瘘,取材方便,易于应用,疗效较好.
作者:李兆民;王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双皮质骨固定法植入的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方法:建立锥状螺纹种植体的计算机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加载角度下经双皮质骨固定的锥状螺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结果:皮质骨应力峰值出现在舌侧嵴顶部,即种植体颈部区域,采用双皮质骨固定法相比于传统植入法,皮质骨应力峰值减小了47.92%,且相同区域的骨应力分布明显减小.结论:锥状螺纹种植体使用双皮质骨固位法植入,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胡雪峰;郑立;罗教明;赵劲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一半以上,以往对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多采用后路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其存在一些缺陷,如后凸畸形、断钉断棒、矫正角度的丢失等现象屡见不鲜,影响治疗效果.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喜;农新盛;黄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对体外培养的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干预体外培养人胰腺癌PANC-1细胞,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生长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免疫组化方法观察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尼美舒利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尼美舒利作用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和 G2/M期比例下降,呈剂量依赖关系.Caspase-3 活性明显增高,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尼美舒利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可能与对细胞周期的阻滞、增强caspase-3 的活性和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佳;林德安;刘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动物模型.方法:3.5月龄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模型组予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每周2次,连续9周;对照组予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每周测一次体重.于9周结束时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定大鼠活体整体骨密度和离体股骨的骨密度;股骨切片镜下观察骨小梁变化.结果:①模型组死亡率(40%)较对照组(10%)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雌性大鼠死亡为2/10,雄性大鼠死亡为6/10,雌雄死亡率之比为1∶3.②大鼠活体整体骨密度和离体股骨的骨密度变化一致,模型组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股骨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见骨小梁变细、稀疏、断裂、排列紊乱.结论: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每周2次,共9周,可成功建立GIOP大鼠模型,测定活体整体和离体股骨的骨密度可用于评价GIOP模型.
作者:田丽花;梁敏;张劼;冼晶;黄松;蔡劲薇;罗佐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筛选一种抗冻剂配方,为建立深低温高活性保存的羊膜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只健康剖宫产产妇羊膜,根据预处理抗冻剂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DMEM/甘油组),C组(DMEM/甘油/DMSO组),D组(DMEM/甘油/ DMSO/海藻糖组).冷冻保存后第1,3个月取羊膜行HE与台盼蓝染色,分别观察羊膜结构,计算羊膜上皮细胞死亡率,并与新鲜羊膜(E组)比较.结果:E组:上皮细胞呈柱状、排列整齐紧密,细胞膜清晰,细胞核圆润蓝染,基底膜连续,细胞死亡率为(6.95±1.95)%.A组:保存1,3个月羊膜上皮层结构完整性均破坏、核固缩呈深蓝染,基底膜渐变为模糊不清.细胞死亡率分别为(39.96±5.84)%,(81.50±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96,P<0.05).B组:保存1,3个月细胞变形,核固缩加剧,基底膜渐变为不连续.细胞死亡率分别为(21.61±6.65)%,(36.76±10.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0,P<0.05).C组:保存1个月后类似新鲜羊膜,保存3个月后羊膜上皮细胞扁平,细胞核深染固缩,基底膜较完整.细胞死亡率分别为(14.08±3.21)%,(29.68±8.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344,P>0.05).D组保存1,3个月形态结构接近新鲜羊膜,死亡率分别为(8.51±1.75)%,(12.70±5.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2,P>0.05).保存1个月的A、B、C组死亡率与D、E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3个月的A、B、C、D、E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D组存活率仍然达到87.3%.结论:DMEM/甘油/ DMSO/海藻糖可作为新型抗冻剂用于深低温高活性保存羊膜.
作者:齐映亮;朱富军;杨文贤;詹球;吕礼芳;王磊;刘亮;辛海明;林源;童亚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活动性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疗效.方法:对74例活动性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予静脉滴注甲强龙500 mg/d,连续3 d,间隔4 d;再静脉用药3 d后改口服强的松,1 mg/kg·d-1,每到两周递减5~10 mg,直至5 mg/d,维持2个月.结果:50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67.5%.1例发生上腹部隐痛(占2.6%),经奥美拉唑治疗后好转.结论:大剂量甲强龙治疗活动性甲状腺相关眼病疗效满意,甲状腺相关眼病病程小于1年的甲强龙治疗效果好,病程大于1年的治疗效果差.
作者:谢新荣;蒋红焱;余天强;邹汶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前房维持器(ACM)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CCC)Blumethal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时于不同的灌注入口所形成的涡流带来的手术优点和弊端.方法:将应用前房维持器分别于1点钟、3点钟及5点钟位置作为灌注入口下施行CCC Blumethal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150例分为3组,术中对形成的涡流带来的撕囊圆整性、手术时间、房角皮质冲洗等手术优点和弊端进行分析观察.结果:1点钟位置:撕囊圆整性为80%,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房角皮质冲洗难.3点钟位置:撕囊圆整性为50%,平均手术时间18 min,房角皮质冲洗较难.5点钟位置:撕囊圆整性为84%,平均手术时间12 min,房角皮质冲洗容易.结论:应用前房维持器在5点钟位置作为灌注入口下施行CCC Blumethal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较1点钟、3点钟位置作为灌注入口具有优越性.
作者:覃涛;黄经河;叶舒;梁文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基本治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37例患者,基本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脑梗死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比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麻黄碱与万汶共同负荷预防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是万汶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麻黄碱组;B组是万汶共同负荷;C组是乳酸林格氏液组.观察不同时点SBP、DBP、HR的变化,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A组SBP、DBP、HR在T1稍升高、余时点稍下降(P>0.05); B组、C组的SBP、DBP在腰麻后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B组T2、T3及C组T2、T3、T4时点的SBP与相应组T0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A组和B组T2、T3时点的SBP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C组>B组> A组(P<0.05).结论:万汶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麻黄碱能有效减少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
作者:钟瑛;谭宪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在人类胸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切除的45例胸腺肿瘤组织标本及肿瘤旁正常组织标本.通过miRNAs微阵点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手术标本中miRNAs的表达情况,对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胸腺组织进行定性判断(癌和非癌).结果:胸腺良性肿瘤和正常胸腺组织中对比发现有4种miRNAs上调,分别为miR-183,miR-7e-2,miR-26a和miR28(均P<0.05);恶性胸腺肿瘤组织与正常胸腺组织相比,miR-205、miR-185、miR-26b、miR-23a、miR-221、miR-17-5f、miR-214、miR-22、miR-210和miR-17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miRNAs与胸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肿瘤标志物用以对胸腺肿瘤的早期预测和诊断治疗.
作者:石俊杰;冯旭;郑宝石;王俊龙;黄国雄;王时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靶控组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及单次静脉注射阿曲库铵诱导及维持,常规组采用依托咪酯、芬太尼及阿曲库铵诱导,丙泊酚持续泵注及间断追加芬太尼维持.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HR、MAP及HR、MAP的变异性;总麻醉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苏醒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靶控组、常规组麻醉总时间相同(P>0.05),而靶控组停药苏醒时间、停药拔管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靶控组与常规组相比,HR、MAP的变异性更小(P<0.05);两组病人复苏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术的快通道麻醉方法,术中病人生命体征更平稳,术后苏醒更快,可推广应用于支撑喉镜术麻醉.
作者:刘小青;张学刚;黄中华;马利;黄爱兰;梁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患者110例,年龄28~60岁,平均(46.2±8.1)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早期应用组(A组,在获取PCI知情同意后立即开始使用替罗非班者)和PCI即刻使用组(B组,在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后应用替罗非班),每组均55例.观察两组患者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和梗死区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分级、血小板聚集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PCI前TIMI 3级和TMPG3级获得率分别为30.9%和34.5%,B组分别为12.7%和12.7%;PCI后A组分别为94.5%和80%,B组分别为84.7%和52.7%,两组PCI前TIMI 3级、TMPG3级及PCI后TMP3、TIMI3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相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重度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对≤60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尽早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改善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血流及心肌微循环灌注,且未增加术后30 d重度出血的概率.
作者:蒙绪宁;卢志红;王孟杰;陆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