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

谭颂华;尹时华;何光耀;唐安洲

关键词:面神经减压术, 颞骨骨折, 面瘫
摘要:目的:探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效果和时机.方法:采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8例颞骨外伤性面瘫,其中3例行中耳乳突进路,2例行乳突-迷路进路,3例经颅中窝进路.结果:手术中发现面神经损伤部位位于水平段、锥段2例,垂直段1例,水平段、膝状神经节和迷路段均有损伤者2例,迷路段及膝状神经节者3例.以House-Brackmam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经1~5年的随访,7例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恢复至H-BⅡ级及以上,1例恢复至H-BⅢ级.无脑脊液漏及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有效手段,早期行面神经减压术可提高疗效.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雷公藤内酯对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对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作用及对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10只,海人酸致痫组10只,雷公藤内酯干预组10只.应用结晶紫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海人酸致痫后6,24,48,72eh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雷公藤内酯干预组中海马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与对照组相似;海人酸致痫组中,海马神经元变性或丢失,胞体皱缩,形态不规则.Western-Blot结果显示,雷公藤内酯干预后48 h下调P-糖蛋白作用明显,海人酸致痫组中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雷公藤内酯干预组中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水平与海人酸致痫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对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雷公藤内酯对癫痫大鼠P糖蛋白的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丁宁;冯志启;赵薇;李军;曾常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出血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首先对比11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6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Cys-C水平的差异;其次对比脑出血患者轻中度功能障碍组(68例)、重度功能障碍组(29例)及死亡组(13例)血清Cys-C水平的差异;后对脑出血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90 d Barthel指数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出血患者轻中度功能障碍组、重度功能障碍组及死亡组的血清Cys-C水平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90的Barthel指数评分呈负相关(r=-0.544,P=0.000).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脑出血关系密切,血清Cys-C水平的测定对判断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作者:覃惠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RNA干扰下调FXR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A2780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下调脆性X染色体相关基因1(fragile X-related gene1,FXR1)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A278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针对FXR1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转染A2780细胞,经G418进行筛选获得稳定转染株,检测RNA干扰后细胞生长、增殖、黏附、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NA干扰(RNAninterference,RNAi)下调FXR1基因表达后A2780细胞生长速度、增殖能力受抑制,但对A2780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基质黏附能力及凋亡无影响.结论:RNAi抑制FXR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的生长及细胞增殖.

    作者:俸艳英;阳志军;张玮;李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骨骼肌筋膜侵袭性纤维瘤病CT及MRI表现探讨(附14例分析)

    目的:分析骨骼肌筋膜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的CT及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发生于骨骼肌筋膜AT的CT及MRI表现.结果:14例AF肿瘤直径2~10素cm,四肢6例的瘤体全部呈长梭形;臀部及颈肩部8例,瘤体5例呈类圆形,3例呈不规则分叶状.14例AF侵犯周围骨骼肌6例,侵犯骨皮质5例.8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改变,4例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中度渐进强化.9例MRI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稍长或等T1、稍长T2信号,6例增强扫描,均明显不均匀强化.瘤体中散在分布斑点状、斑片状、条带状纤维瘢痕CT、MRI均不强化.结论:四肢和肢端AF具有一定的CT、MRI特点,但缺乏特异性,若有增强后渐进强化特点或MR图像出现低信号瘢痕时,可为本病诊断提供更可靠依据.

    作者:张莎;宋英儒;黄仲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甲治疗后SPECT/CT融合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131碘(131I)清甲治疗效果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显像仪(SPECT/CT)融合显像价值.方法:对46例DTC术后的患者行131I清甲治疗,5~7疗d后行SPECT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3~6个月重复以上治疗与显像,并以同期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值作为比对参考.结果:二次131I清甲治疗后显像对比,病灶减少50个,病灶缩小25个;二次显像SPECT全身平面显像病灶检出数95个,SPECT/CT融合显像病灶检出数114个,比SPECT全身平面显像增加19个,SPECT/CT融合显像与SPECT全身平面显像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值治疗前为(32.23±11.21)μg/L,治疗后为(18.17±7.45)μg/L,Tg在131I清甲治疗DTC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TC,131I清甲治疗效果好;②DTC术后131I清甲治疗效果影像学评价中,SPECT/CT融合显像弥补了SPECT全身平面显像的不足.

    作者:蒋炳辰;张雪辉;高永旺;陈方旎;肖国有;姚少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52例临床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属原发性闭合性颅脑外伤,是在特殊外力(主要是旋转暴力)作用下,脑组织间发生剪切力,造成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典型的临床表现,其程度常与CT影像不一致.DAI致残、致死率极高,预后极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DAI 52例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德瑜;潘淳;黎浩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和验证

    目的:建立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要求,建立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细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400更mL/膜),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以及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3次独立的平行实验,5株试验菌的回收率均>70.0%;控制菌检查中,各阳性试验菌均检出,阴性对照无菌生长.结论:所建立的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经过验证,能消除样品中抑菌成分的干扰,适用于该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黄依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GnRH拮抗剂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的76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nRH拮抗剂组28例和GnRH激动剂长方案组(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及用药天数、HCG日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GnRH拮抗剂组Gn使用量及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GnRH拮抗剂组HCG日的E2、L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拮抗剂组OHSS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拮抗剂组的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拮抗剂方案较GnRH激动剂方案能减少周期取消率、降低OHSS发生风险,而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方面不受影响;GnRH拮抗剂方案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PCOS患者行IVF-ET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谭秀群;丘映;黄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实验室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检测与使用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和使用现况,以便加强生物安全柜的管理.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仪器测定法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柜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2009~2011年共监测111台生物安全柜,监测总合格率为81.1%,各监测项目中气流烟雾模式和低照度的合格率高,样为100.0%;以噪声合格率低,为82.0%,其次是平均照度,为97.3%.结论:该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检测合格率较好,但仍需加强对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管理.

    作者:陈莉;唐小兰;李竹天;甘永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洛铂用于卵巢癌腹腔灌注化疗的方法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卵巢癌应用洛铂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腹腔灌注洛铂前一日静脉滴注紫杉醇,第2天腹腔灌注洛铂,指导患者床上翻身活动并注意观察化疗毒副作用.结果:42例患者行126次腹腔灌注化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洛铂腹腔灌注化疗具有腹腔局部药物浓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少的优点,受到同行广泛关注和应用.

    作者:黄一华;陈二玲;郑建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绿脓菌素诱导J774细胞氧化损伤及N-乙酰半胱氨酸对其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绿脓菌素(PCN)诱导J774细胞氧化损伤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J774细胞随机分为3个组,(1)正常对照组:未加任何实验药物;(2)模型组:选择不同浓度PCN(10,25,50omg/L)感染J774细胞24 h,结合MTT细胞毒性实验结果,选择佳浓度PCN (25 mg/L);(3)NAC干预组:选择NAC(5 mmol/L)预处理J774细胞1 h,观察NAC对PCN(25 mg/L)感染J774细胞(6,12,24 h)的影响.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毒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的水平;分别应用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ROS水平逐渐升高,LDH漏出量增加,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MnSOD蛋白表达逐渐减弱,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模型组相比,NAC干预组ROS水平逐渐降低,LDH漏出量减少,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升高,MnSOD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呈时间依赖关系,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PCN可以诱导J774细胞氧化损伤,并呈剂量依赖关系;NAC对PCN诱导J774细胞氧化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丹;柴文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在宫颈癌研究中的进展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虽已有一定的下降,但仍然居高不下.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5~35岁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8.6/10万上升到80年代的16.1/10万[1].经基础研究证实,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作为宫颈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主要靶点,逐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就VEGF家族及其受体的构成,在恶性肿瘤,特别是宫颈癌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目前针对VEGF抗血管生成治疗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蒙玉刚;梁春燕;曾雅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琥珀酸索利那新与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比较琥珀酸索利那新与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确诊为OAB病程超过3个月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托特罗定2各mg/次,2次/d,早晚口服;观察组38例,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5 mg/次,1次/d,早饭后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2组患者在用药前2周及用药后2周自行记录排尿日记,通过排尿日记比较2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2周平均24 h内排尿次数和尿急次数的改善情况,同时结合患者治疗前后大尿流率、初始尿意容量、大膀胱压容量的变化评价疗效;通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分析,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ih尿急次数和排尿次数以及初始尿意容量、大膀胱压容量、大尿流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口干、视野模糊、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OAB较托特罗定有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琥珀酸索利那新将可能成为治疗OAB的首选药物.

    作者:禹长杰;周大庆;李文刚;余小祥;庞翔;王坚;何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4例临床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不应用任何免疫调节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和玉屏风颗粒口服,疗程10周.观察两组患儿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再发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咽部恢复正常时间(无充血、扁桃体肿大消退)、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8.12±3.14)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时间(10.54±4.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治疗组的平均再发时间为(3.14±1.58)个月,较对照组的平均再发时间(1.97±0.65)个月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延长平均再发时间,增强疗效,减少发病次数.

    作者:卢晓芳;冯尚克;郭瑜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及其相关临床、组织病理特征的研究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采用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广西地区235例乳腺癌患者(包括155例汉族及80例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235例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8.5%(20/235);其中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分别为7.1%(11/155)、11.3%(9/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9,P=0.280).②20例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65.0%,三阴性乳腺癌(TNBC)检出率为35.0%;而无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30.0%,TNBC检出率为14.8%,两组比较CerbB-2阴性表达率及TNB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1,P=0.002;χ2=4.018,P=0.045).结论: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相对较低,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无明显差异;BRCA1突变乳腺癌CerbB-2阴性表达率高,与三阴性乳腺癌关系密切,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作者:刘军杰;陈圆圆;李智贤;曾健;袁志刚;张海添;廖新红;丁雪明;罗丹;王斯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广西圆圃棘口吸虫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观察广西圆圃棘口吸虫的形态结构,为明确广西圆圃棘口吸虫的虫种分类打下基础.方法:从病人体内驱出而获取成虫虫体,应用电镜扫描观察圆圃棘口吸虫.结果:该虫具有27个头棘且腹角棘左右各4枚,体棘多呈鱼鳞状分布在头冠下方凹陷区以下的区域,生殖孔位于腹吸盘前缘,似火山状突起,虫体的头冠、头冠下方凹陷区、体表、吸盘、生殖孔等处均有点状或花蕊状乳头.结论:该虫属圆圃棘口吸虫,广西圆圃棘口吸虫镜下观察在体棘的腹、背侧密度、生殖孔、乳头等结构和分布的方面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存在差异.

    作者:刘晓泉;战廷正;何珊珊;燕慧;石焕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昆明山海棠片联合抗甲状腺药物及泼尼松治疗甲亢相关性眼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片联合抗甲状腺药物及泼尼松治疗甲亢相关性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甲亢相关性眼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和泼尼松治疗;治疗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和昆明山海棠片联合泼尼松治疗.治疗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突眼度降低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山海棠片联合泼尼松、抗甲亢药物治疗甲亢相关性眼病可提高临床近期疗效,是临床上可行的一种甲亢眼病治疗方法.

    作者:滕强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救治(附36例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胸外科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救治的36例创伤性连枷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肋骨悬吊牵引8例,肋骨内固定21例,气管切开5例,呼吸机治疗10例,急诊剖胸探查17例.治愈或基本治愈33例,死亡3例.结论:CT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注重连枷胸固定的同时积极治疗肺挫伤,可防止ARDS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高文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美托洛尔预防胸部肿瘤合并冠心病非心脏手术心脏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应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开胸非心脏手术的患者65例,围手术期使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根据心率的控制情况分为控制心率达标组(A组)(55~80次/min,n=48),控制心率未达标组(B组)(80~130次/min,n=17),分别于术前242h内及术后72 h内行Holter持续监测,记录各个时间段平均心率、早搏次数、异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情况,以及术后72 h内心脏并发症,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术后相比,前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后者(P<0.05);A组术后无心梗,B组术后1例发生急性心梗死亡,2例术后发生急性心梗,后经抢救治愈.结论:围手术期使用美托洛尔有效控制心率可以减少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心肌缺血.

    作者:梁胜景;林辉;李香伟;杨光煜;温绍科;周一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识别与保护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改进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甲状腺手术156例,以是否暴露喉返神经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不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实验组91例,以寻找Zuckerkandl结节为主要途径常规暴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喉返神经的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情况.结果:实验组均临床治愈,术后并发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1.09%).无病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以及手术后血钙水平一过性降低.对照组有3例(4.62%)损伤喉返神经,2例(3.08%)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技巧的一系列改进,加强了对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识别和保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建明;李志东;吴祥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