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骶前神经切除术治疗中线性盆腔疼痛的疗效探讨

韦业平;邵世清;邓丽;张丽滢

关键词:腹腔镜, 骶前神经切除术, 盆腔疼痛
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骶前神经切除术(laparoscopic presacral neurectomy,LPSN)治疗中线性盆腔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例均为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中线性盆腔疼痛患者,其中12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为原发性痛经,3例为慢性盆腔炎.所有患者均行LPSN,11例同时行异位病灶切除术和盆腔粘连分离术,均保留子宫,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接受GnRH-a治疗控制异位灶复发.术后随访时间(28±6.6)个月.结果:18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LPSN手术时间(39.0±8.3)min,术中出血(44.7±13.2)mL,肛门排气时间(17.1±5.4)h,术后24 h拔除尿管,住院时间(4.6±1.1)d,随访6,12,24个月,疼痛缓解率为100%,94.4%,78.8%,完全缓解率94.4%,88.8%,61.1%.结论:LPSN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线性盆腔疼痛是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图像特征,其中16例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个炎性病灶的灰阶超声表现:形态规则15个,不规则18个;边界清晰21个,不清晰12个;内部可见液化区5个,无明显液化区28个;有占位效应13个,无明显占位效应20个.超声造影特征表现:病灶动脉期呈周边环状增强25个;内部可见分隔增强16个;肝段增强14个.延迟期呈低增强15个,同时伴形态不规则11个、无占位效应10个.结论:结合超声造影与灰阶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赵华群;杨红;何云;彭金波;吴玉泉;申金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运动训练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疲劳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疲劳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病情稳定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每周3次的运动训练,包括透析前的能力训练、透析过程开始后2h内的踏车运动、透析间期的30 min运动能力训练,干预时间为12周.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根据自身状况自行运动,对运动的时间及强度无特殊要求.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疲劳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疲劳感评分总分、躯体疲劳感评分、脑力疲劳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劳感.

    作者:李建英;黄燕林;滕艳娟;黄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动脉血流量与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之比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肝动脉血流量(Qh)与门静脉血流量(Qp)、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Qs)之比(Qh/Qp、Qh/Qs)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临床确诊为肝血管瘤病例33例(肝血管瘤组),无肝脏疾病健康体检者35例(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测定2组的Qh/Qp及Qh/Q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血管瘤组Qh/Qp及Qh/Qs分别为(0.26±0.10)、(0.52±0.25),正常对照组Qh/Qp及Qh/Qs分别为(0.28±0.09)、(0.48±0.16),两组Qh/Qp及Qh/Q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Qh/Qs均小于1.肝血管瘤大小与本组Qh/Qp、Qh/Qs均无相关性(r=-0.040,P>0.05;r=-0.141,P>0.05).结论:Qh/Qp及Qh/Qs在肝血管瘤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Qh/Qp≤0.33,Qh/Qs<1可以为诊断肝血管瘤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邱跃文;黄健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

    近30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进步,造血干细胞/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癌症病人的放疗或化疗、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各种置管技术的发展以及HIV在全球的蔓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呈显著上升趋势[1].白念珠菌、烟曲霉菌和新型隐球菌是临床常见也是危害严重的侵袭性致病真菌.临床上用于治疗白念珠菌、烟曲霉菌和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药物有限,包括唑类(如氟康唑、伏立康唑等)、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这些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尚存在各种不足,如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大,包括肾毒性、肝毒性等;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好,但对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基本无活性,对酵母菌以外的真菌也无抗菌活性;卡泊芬净生产成本高,其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2].研发高效、广谱、低毒的抗真菌新药迫在眉睫.

    作者:王晓燕;胡丹丹;王彦;姜远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2377632T/C位点多态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TLR4(toll-like receptor 4)基因内含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研究,旨在了解其在中国广西地区人群的频率分布及其在不同地区、种族之间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使用单碱基延伸PCR技术和DNA测序方法来检测中国广西地区人群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2377632T/C多态性,并比较中国广西地区人群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4个人群(欧洲、中国北京、日本、非洲)的SNP分型数据,以分析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2377632T/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不同地区、人群之间的差异.结果:中国广西地区人群的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2377632T/C位点SNP分型数据在男性、女性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SNP分型数据与日本、中国北京地区人群相比较,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欧洲、非洲地区人群比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2377632T/C位点SNP,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王海彦;廖品琥;熊滨;覃纲;李军;黄冰;仇晓文;胡东海;黄孔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57%[1],患者晚期死亡的原因主要也是肺部感染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加强对肺部感染的防治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但常规的化痰、平喘、气道湿化以及抗感染等对肺部感染的治疗疗效较差.我科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39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向亮;李皿;庞继彦;赵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南宁市部分社区居民健康体检血脂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南宁市部分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及血脂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法测定1 348名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时采用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结果:①人群总体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2.37%,其中男性为54.97%,女性为48.87%.血脂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②LDL-C、TG和HDL-C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TC异常检出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③男女按年龄组比较,30~39岁组、40~49岁组的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部分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上升,性别、年龄和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与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

    作者:蒙健军;卢雪梅;韦柳丽;王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室颤动家兔复苏后QTpeak间期的变化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再发心室颤动与心室复极时间变化的关系.方法:用交流电刺激家兔诱发心室颤动以建立心室颤动模型,并行心肺复苏.采用六导同步心电图机记录诱发心室颤动前及复苏成功后的心电图,测量QT峰间期(QTpeak),计算校正值(QTpc)并进行比较.结果:复苏后的QTpc明显缩短,复苏后死亡组QTpc缩短更为明显.结论:心肺复苏后QT-peak间期的缩短可能与心室颤动发生有关.

    作者:何涛;阮红;李海霄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蛇毒Ⅰ型和Ⅱ型磷脂酶A2基因密码使用的比较和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和分析蛇毒中Ⅰ型和Ⅱ型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基因编码的特点,了解蛇毒中两类PLA2分子生物学的信息.方法:从国际基因库中搜寻所有蛇毒PLA2基因信息(mRNA),对于符合研究条件的基因,利用CodonW分析软件和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出两类PLA2的同义密码相对运用值(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编码区鸟嘌呤/胞嘧啶(GC)含量和GC在三联体密码子中第3位置上所占的百分比(GC3S)含量,以及4种类型的碱基的含量.结果:眼镜蛇科Ⅰ型PLA2和蝰蛇科Ⅱ型PLA2基因编码区GC含量明显不同,蝰蛇科Ⅱ型PLA2的GC含量和GC3S含量分别为53.05%和65.53%,明显高于眼镜蛇科的Ⅰ型PLA2的49.48%和49.68%;RSCU值显示眼镜蛇科Ⅰ型PLA2对29个密码子具有偏好性,蝰蛇科Ⅱ型的有27个密码子,两类PLA2偏好使用的密码有明显不同;蝰蛇科Ⅱ型PLA2的RSCU相对较高;在可以选择密码子的19个氨基酸中,两类PLA2在12个氨基酸有着不同的偏好性;终止密码子具有特殊的偏好性,RSCU值均很高.结论:眼镜蛇科和蝰蛇科的两类PLA2基因在密码子使用上有明显不同的偏好性,蝰蛇科的PLA2偏好程度更强些,这可能与蝰蛇科的PLA2基因位于GC丰富的区域有关.

    作者:淳于柳爽;史晓雄;陶廷婷;梁宁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壮医通路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壮医通路酒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骨质宁对照组、米酒对照组、壮医通路酒高、中、低剂量组(1.6,0.4,0.2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右后足足跖皮内注射造模,将药物涂抹于大鼠右踝关节周围,每天用药2次,连续用药28 d.观察壮医通路酒不同剂量对AA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HE染色镜下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壮医通路酒高、中、低剂量组、骨质宁对照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明显下降(P<0.05),血清中PGE2、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IL-4、IL-10含量明显上升(P <0.05),关节病理评分不同程度下降(P<0.05).治疗效果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米酒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通路酒局部外用可减轻A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对AA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壮医通路酒能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AA关节软骨的破坏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曾平;梁景超;秦刚;黄瑾明;冯纬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艾司洛尔联合乌拉地尔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观察艾司洛尔联合乌拉地尔控制心率和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5例OPCABG患者,在桥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上侧壁钳时应用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控制心率和血压,记录降压前、降压后5,10,30 min的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在降压后血压和心率均下降明显(P<0.05),降压后30 min血压恢复到降压前水平(P>0.05).结论:OPCABG术中采用艾司洛尔联合乌拉地尔控制心率和血压,安全有效,是理想的药物组合.

    作者:黄小彬;梁宁;罗肇孟;黄国勇;唐学锋;叶凤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8例住院的T2DM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非斑块组(颈动脉IMT<1.5 mm和无颈动脉斑块)、斑块组(颈动脉IMT≥1.5mm和颈动脉斑块),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ABI呈负相关,与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SBP、LDL-C、Hcy、HbAlc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年龄、SBP、LDL-C、Hcy、HbAlc、ABI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SBP、年龄、LDL-C、Hcy、HbAlc、ABI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ABI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子.

    作者:徐烨婷;何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前后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4月我院骨外科收治住院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骨折部位及脊髓神经受压方向的不同分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组(前路组)和后路截骨减压内固定组(后路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的JOA评分、Cobb角和患椎前后缘高度差.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Cobb角和患椎前后缘的高度差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Cobb角和患椎前后缘的高度差改善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均可获得满意的神经减压和畸形矫正效果.

    作者:韦辉贤;兰承林;磨惠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T灌注成像及CT动脉造影对下肢缺血模型侧支循环状况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CT灌注成像(CTP)及CT动脉造影(CTA)评估检查下肢缺血模型侧支循环状况的可行性.方法:将12只雄性新西兰兔制成左下肢缺血模型,随后进行骨髓抽取及BM MSCs的分离与培养,当细胞数量达106时,于缺血局部肌肉注射体外扩增的自体BM-MSCs悬液,第一次移植后2周采用GE Light speed Ultra 8层螺旋CT进行双下肢CTP及CTA检查.移植4周后同样进行双下肢CTP及CTA检查.扫描结束后再进行重建,将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再进行血流灌注重建及下肢血管三维重建,以检测下肢血管血流灌注及血管生成,比较两次缺血改善情况.结果:①CTP重建后结果示移植4周后血流灌注比移植2周后明显增加.②CTA重建后结果示移植4周后侧支血管生成较移植2周后明显增多.结论:CTP及CTA可以作为评估下肢缺血模型侧支循环生成状况的新方法.

    作者:覃明安;卢炳丰;黄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宫腔因素所致不孕症患者的生殖预后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不孕症专科行宫腔镜诊治286例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明确导致不孕的宫腔因素,并实施宫腔镜手术及治疗后评价患者的生殖预后情况.结果:经宫腔镜检查确诊导致不孕的宫腔因素共有218例(76.2%),其中子宫内膜炎性增生82例、子宫内膜息肉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6例、宫腔粘连26例、子宫畸形10例、胚物残留4例.218例中行宫腔镜治疗202例,治疗后获宫内妊娠106例(48.6%),已足月分娩72例.结论:针对宫腔因素所致不孕症患者实施宫腔镜术,有助于疾病的确诊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芳芳;蒋晓莉;孙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分次伽玛刀治疗后血清AFP降低程度与复发转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变化及其与复发及转移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12月在我院行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69例,以免疫发光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血清AFP水平.结果:①与伽玛刀治疗前比较,69例伽玛刀治疗后1,3,6个月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AFP平均水平均下降明显(均P<0.05).②伽玛刀治疗后6个月,无转移患者为28例,占40.58%(28/69),其中无AFP增高者、AFP正常13例、AFP下降<50%者7例、AFP下降≥50%者8例;有转移患者41例,占59.42%(41/69),其中AFP增高者6例、AFP正常0例、AFP下降<50%者24例、AFP下降≥50%者11例.③等级相关分析发现,AFP下降程度与复发转移呈负相关(r=-0.272,P=0.024).结论:原发性肝癌行分次伽玛刀治疗后血清AFP降低程度与复发转移呈负相关,可作为分次伽玛刀放射治疗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

    作者:周燕华;徐子海;廖福锡;覃春莲;夏邦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两种不同硬化剂治疗前庭大腺、阴道壁囊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硬化剂治疗前庭大腺、阴道壁囊肿的疗效.方法:前庭大腺、阴道壁囊肿患者各35例分别使用平阳霉素、无水酒精做硬化剂注射到囊腔内,注药次数以3次为限,每次间隔2周左右,3次仍无效者,改为手术治疗.比较两种硬化剂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平阳霉素治疗效果优于无水酒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治疗前庭大腺、阴道壁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非手术治疗手段,其效果优于无水酒精.

    作者:黄燕;邓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IL-21基因对肝癌细胞抑瘤效应的辐射增敏作用

    目的:探讨外源性IL-21基因联合放射对肝癌HepG2细胞抑瘤效应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将Ad-IL-21腺病毒颗粒转染HepG2细胞系,进行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将细胞分为4组,包括空白对照组、Ad-IL-21组、照射组以及联合组,观察HepG2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Ad-IL-21组和照射组比较,联合组HepG2细胞的抑制效应显著,转染48 h的抑制率明显高于转染24 h和72 h的抑制率.联合组HepG2细胞阻滞在G2期多,凋亡细胞所占比例高,转染24 h和48 h的凋亡率分别达到29.1%和33.1%.结论:IL-21基因联合放射对肝癌细胞的抑瘤效应具有辐射增敏作用,明显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王芹;孙元明;王彦;孙志娟;宋力;刘晓秋;徐畅;杜利清;樊赛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早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转归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早产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对早产儿有影响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程度.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且出生后转入儿科的早产儿168例,对影响早产发生的主要因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早产儿中导致早产的主要因素有胎膜早破51(30.36%)、内科合并症41(24.40%)、胎儿窘迫17(10.12%)等,其中内科合并症包括肝内胆汁淤积症3例、高血压综合征18例、糖尿病20例等.主要的并发症有肺炎41(24.40%)、心脏病23(13.69%)、窒息19(11.31%)、肺透明膜病15(8.93%)等.孕周的延长剖宫产率也随之提高.结论:胎膜早破、内科合并症、胎儿窘迫等导致早产,引发并发症和死亡,对待早产儿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避免并发症带来的影响.

    作者:王彩珊;周和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例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中,男19例,女1例;颈部是常见的发病部位;术后局部复发率65%;80%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异常增高(P<0.05).结论: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具有对称性生长及复发率高等特点,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配合术后戒酒,ALT水平增高可作为诊断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郑灵;刘正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