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唐星火;吕小平;韦荣芬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乳腺增生病的干预及治疗作用.方法:注射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垂体泌乳素(PRL)的含量;取乳腺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测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可有效降低E2、PRL及ER表达,大剂量且可升高P水平.结论:丹皮酚可以有效干预大鼠乳腺增生病,其治疗作用随剂量的增加体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孙二虎;陆澄;黄艳;陈飞;唐金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椎动脉变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CTA诊断为椎动脉变异患者的影像资料,重点观察分析椎动脉起源、走行变异及椎动脉内径变化特点.结果:117例椎动脉变异中1例椎动脉起源异常(0.9%),17例椎动脉走行异常(14.5%),62例椎动脉发育不良(53%),6例椎动脉部分缺如(5.1%),2例椎动脉窗式变异(1.7%),5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4.3%),24例同时发生两种或3种变异类型(20.5%).结论:CTA可以清楚显示各类型椎动脉变异,对椎动脉变异的相关疾病诊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谭莉平;李高忠;黄迪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考察三七中3种皂苷成分在大鼠体内各自的和整合的药动学特性,并分别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及静脉注射剂量为600 mg·kg-1及50 mg·kg-1的三七总皂苷,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3种皂苷类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3P97药动学程序计算各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 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三七中3种皂苷在大鼠体内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进一步估算整合药动学参数.根据药时曲线的AUC面积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给药后3种皂苷之间药动学参数差异很大,各成分在大鼠体内能快速分布并消除,两种给药途径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3种成分及整合后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是:1.76%、0.78%、2.44%和0.78%.结论:基于3种皂苷类成分的AUC0→∞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符合经典药动学模型特征,所获参数能够大程度上表征中药的整体处置规律,该数据处理方法是对中药多组分整合药动学新方法的又一尝试.
作者:赖玲;刘华钢;秦艳娥;陆仕华;文丽;陈明;刘冠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左旋-二脱水伊地醇双甲磺酸酯(DMDAI-L)对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MDAI-L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PI单染法分析周期变化;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DMDAI-L对HL-60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DMDAI-L作用于HL-60细胞24,48,72 h的IC50分别为(57.514±2.089)μg/mL、(5.234±0.754)μg/mL、(2.451±0.092)μg/mL;流式细胞仪显示,HL-60细胞凋亡率随DMDAI-L浓度升高而增高,且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G0期.结论:DMDAI-L在体外对HL-60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HL-60细胞的G1/G0期阻滞和凋亡诱导作用来实现增殖抑制的目的.
作者:曾春;郭超;石玲东;刘元;曹斌;杨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nseng, PNS)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含有多种单体皂苷,其中以人参皂甙(Rb1、Rg1),三七皂甙(R1)含量高[1].据文献报道[2],PNS具有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脑缺血,改善脑血循环、抗血栓形成,促进造血细胞生长、抗衰老、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如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呼吸衰竭,急、慢性肾炎、肝纤维化、糖尿病肾病等[3].
作者:文丽;刘华钢;赖玲;黄柳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康复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外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由专人进行双盲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作者:龙耀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唐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唐山市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77例,年发病率2.34/10万,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1.92 %.鼠带毒率高于历年平均水平.结论:加强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关注鼠密度及鼠带毒率的高低,重点人群实施预防接种,对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项东;符金鹏;高庆华;高雯;张绍文;何金奎;杨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根据CLSI-EP9-A2文件对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羟基维生素D进行比对实验,研究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40例临床血清标本,分别使用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4),但两组结果的预期偏差大于预设的允许误差,检测结果不一致.结论:两种方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的重复性及相关良好,但检测结果不一致,需按照回归方程对检测结果进行调整后才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弘;陈善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麻黄碱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 共同负荷预防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产妇低血压的效果,探讨麻黄碱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在硬膜外注入局麻药后,A、B、C 3组分别以麻黄碱5,8,10 mg加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溶液500 mL持续静脉输注(约25 min).记录3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25 min(T5) 和30 min(T6)SBP及HR变化;记录产妇低和高SBP及HR;记录脐带血pH、PCO2 、PO2及碱剩余(BE)值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C 3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后各时点SBP无明显改变(P>0.05),但A组产妇T3、T4时点SBP低于B组和C组(P<0.05或0.01);A组低SBP低于B组、C组(P<0.05或0.01).3组产妇均无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恶心呕吐发生.3组胎儿脐动脉血pH、PCO2 、PO2、BE值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麻黄碱5~10 mg持续输注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溶液500 mL共同负荷均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产妇低血压,而8~10 mg麻黄碱是适宜剂量.
作者:黄格;谭冠先;陈峻;黄金绘;黄小云;叶海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对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抗乙肝病毒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服用阿德福韦酯抗乙肝病毒治疗24周的94例广西壮族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抗病毒效果,分为疗效佳组和疗效不佳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的HLA-DRB1*07、HLA-DRB1*13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组间两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疗效不佳组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疗效佳组(14.29% VS 1.69%,χ2=3.911,OR=9.667,P=0.048);两组中无HLA-DRB1*13阳性患者,HLA-DRB1*13等位基因在两组中的基因频率均为0.结论:HLA-DRB1*07基因位点可能与广西壮族慢乙肝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效果有一定关系.
作者:牙晶晶;李国坚;吴继周;蒋春燕;庞裕;覃玲;郭群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相应癌旁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aveolin-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3.33%、10%.ERK-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56.67%、83.33%.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在不同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aveolin-1蛋白与ERK-1蛋白的表达在肝细胞癌中呈负相关(r=-0.447,P<0.05).结论:①Caveolin-1蛋白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抑制作用.②Caveolin-1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可能激活ERK-1蛋白,使ER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失去正常的协调平衡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林金;陈茂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UC4和HER2/neu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1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交界组)、15例卵巢良性肿瘤(良性组)和11例正常卵巢(正常组)组织中MUC4和HER2/neu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 MUC4和HER2/neu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良性组、交界组(P<0.05),MUC4和HER2/neu阳性表达率在卵巢上皮性癌低分化组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HER2/neu阳性表达率在卵巢上皮性癌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卵巢上皮性癌中MUC4和HER2/neu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8,P<0.05).结论:MUC4和HER2/neu可能参与了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陈莹;易建平;刘海燕;赵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测定血常规参数红细胞平均体(MCV)与网织红细胞参数球形红细胞平均体积(MSCV),探讨MCV-MSCV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HS组18例、地中海贫血(THAL)组42例、健康对照组50例的抗凝全血,对其MSCV、MCV-MSCV血液检测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检测HS组、THAL组患者的孵育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OF试验)与血涂片计数球形红细胞百分比.结果:HS组、THAL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S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组与THAL组比较,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组MCV-MSCV>0,而THAL组与健康对照组MCV-MSCV均<0;以MCV-MSCV>0为诊断HS的指标,诊断HS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24%;HS组血涂片结果患者球形红细胞明显增多,其OF试验结果显示红细胞脆性升高.结论:MSCV是诊断HS的新参数,当MCV-MSCV>0时,对HS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能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
作者:唐劲光;陆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胰胆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日趋广泛.ERCP严重的并发症为ERCP术后胰腺炎(PEP)[1],按Cotton标准[2],ERCP后出现持续腹痛且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上限3倍持续24 h以上者,诊断为PEP,其发生率约1%~9%,而在高危患者可达10%~30%,其中约有1%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甚至引起患者死亡.
作者:苏东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使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1枚置于阴道深处,连用12 d;对照组56例使用双唑泰栓,连用7 d.均于治疗结束7 d及30 d复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是92.98%,80.36%,远期有效率分别是91.23%,75.00%.治疗组1例(1.75%)有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10.71%)有不良反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有1例复发(1.75%),而对照组有3例复发(5.36%),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细菌性阴道病.
作者:王冬梅;黄颖;沈寅琛;莫遗盛;焦爱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少精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55~60日龄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LBP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作少精症模型,LBP水溶液灌胃治疗,给药第35天处死,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性激素睾酮(T)、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长激素(FSH)的含量;测定各组睾丸及附睾的脏器系数;显微镜下检查精子密度;HE染色光镜观察睾丸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w、bax表达的情况,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FSH、LH水平升高(P<0.01),T水平降低(P<0.01);睾丸及附睾脏器系数下降(P<0.01);精子密度降低(P<0.01);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层次、生精细胞数减少(P<0.01);生精细胞bax与bcl-w表达IOD值之比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LBP治疗组FSH、LH水平下降(P<0.01),T水平上升(P<0.01);睾丸及附睾脏器系数增大(P<0.01);精子密度升高(P<0.01);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层次、生精细胞数增加(P<0.01);生精细胞bax与bcl-w表达IOD值之比降低(P<0.01).LBP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之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P对少精症模型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w表达、下调bax表达有关.
作者:黄宗轩;张奇峰;左懿;贺铁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铁调节蛋白1(IRP1)及铁调节蛋白2(IRP2)在芒果甙保护柔红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毒性作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4 μmol/L柔红霉素单用或联合应用25~200 μmol/L芒果甙为处理因素作用于大鼠心肌细胞24,48 h及72 h,应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IRP1、IRP2 mRNA表达.结果:25~200 μmol/L 芒果甙模型组在干预24 h后IRP1、IRP2表达水平较柔红霉素组(4 μmol/L)降低,干预48,72 h后,二者表达较柔红霉素组升高.结论:芒果甙能改变柔红霉素致大鼠心肌毒细胞中铁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对细胞内铁代谢产生影响.
作者:石泽延;彭志刚;马劼;赵卫华;杨杰;姚弈斌;吴泽广;唐涌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分析169例胸外科手术采用双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的麻醉方法.结果:有11例使用双腔管通气失败,改为低流量双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余158例均在双腔管单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使用成功率为93.50%.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准确定位和合理的单肺通气管理是该麻醉方法的关键.
作者:梁友君;林丽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两种上下阶梯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训练效果.方法: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采用健侧先上、患侧先下的上下阶梯方法,B组采用患侧先上、健侧先下,然后交替上下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训练效果.结果:两种训练方法均有明显疗效(P<0.05),B组患者训练后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患侧先上、健侧先下,然后交替上下的方法更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步态的恢复.
作者:梁天佳;吴小平;黄福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DHA)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 染毒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34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24)、PQ染毒组(n=55,实际存活24只)和DHA治疗组(n=55,实际存活35只).PQ组与DHA组:以100 mg/kg PQ一次性灌胃;2 h后DHA组以20 mg/kg DHA灌胃治疗,PQ组与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观察给药后第3,7,14,21天小鼠的一般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计算肺系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TGF-β1的表达;HE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PQ组21 d生存率与对照组和D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组肺组织中TGF-β1在第3,7,14,21天分别为(467.77±46.52)ng/L、(434.89±48.94)ng/L、(1 410.70±94.07)ng/L、(2 306.89±33.06 )ng/L;DHA组一般情况较PQ组好,TGF-β1表达在第3,7,14,21天时分别为(441.54±23.58)ng/L、(443.22±46.83)ng/L、(750.49±29.96)ng/L、(1 554.95±92.30)ng/L,较PQ组差异显著 (P<0.01).随时间推移,PQ组肺泡炎加重,14 d始伴随着TGF-β1的升高,肺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以第21天时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DHA组炎性细胞浸润较PQ组少,充血水肿轻,肺纤维化程度较PQ组减轻(P<0.05).结论:DHA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发挥对PQ中毒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冰燕;李超乾;覃先连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