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23例报告

劳有益;陈哲

关键词:Barrett食管, 氩离子凝固术, 内镜下治疗
摘要:目前,大量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表明,食管下端腺癌唯一被认为的癌前病变是Barrett食管(Barrtett's esophagus,BE).目前BE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BE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内镜下治疗因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而越来越被临床医师接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186例

    我院1998~2008年在经尿道汽化术(TUVP)的基础上开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RP)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1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庆祖;吴军;黄群;黄华武;黄勇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护理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所进行的分阶段治疗的外科策略,用以减轻由于低体温、凝血障碍及代谢性酸中毒(死亡三联征)所致的不可逆性病理损害[1].随着DCS的理念普及,DCS已扩展至外科其他危重患者的救治中.

    作者:莫新少;游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65例临床分析

    1993年8月至2008年12月,我科为65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兆忠;王奇;陈卫民;韦武利;向敏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使用电刀行口腔癌颈部淋巴清扫术31例临床分析

    电刀是肿瘤外科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多年来已在临床上广为使用,尤其是凝、切不分的以手术刀片为切割头的电刀较适合在头颈部使用.我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手控高频双极电刀对31例口腔癌患者行口腔癌颈部淋巴清扫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容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传统上所采用的手术径路通常为股动脉途径.由于经股动脉入径行PCI具有方便性和易操作性,但血管并发症多,容易出现局部大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皮肤溃破感染、迷走神经反射性反应、术后制动时间长等缺点.

    作者:唐胜惠;蒋翎;杨朝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23例报告

    目前,大量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表明,食管下端腺癌唯一被认为的癌前病变是Barrett食管(Barrtett's esophagus,BE).目前BE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BE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内镜下治疗因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而越来越被临床医师接受.

    作者:劳有益;陈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婴幼儿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的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婴幼儿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探索佳的异丙酚靶控剂量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为5组,异丙酚非靶控组(Ⅰ组);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1 mg/L组(Ⅱ组);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2 mg/L组(Ⅲ组);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3 mg/L组(Ⅳ组);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4 mg/L组(Ⅴ组).于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记录各组患儿的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及体动.结果:Ⅰ组患儿呼吸好,但有肢动;Ⅱ组、Ⅲ组患儿效果尚可,偶有肢动;Ⅳ组患儿效果好,呼吸抑制不明显无体动;Ⅴ组患儿效果好,但有呼吸抑制.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在短小手术中谨慎应用于婴幼儿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是可行的.其中以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3 mg/L用于婴幼儿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陈序;江朝秀;彭劲松;孙宏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系膜及残端处理技巧(附68例手术体会)

    相对于传统阑尾炎开腹手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隐蔽美容、患者痛苦小、术中可有效探查全腹、盆腔等优点[1],而被医师和患者们所接受.LA自1983年德国Kurt Semm首次报道以来,一直发展缓慢,直到1987年才得到广泛开展[2],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较多基层医院亦陆续开展,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伍家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桂林市叠彩区城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1.6亿,而控制率仅为6.16%,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由1991年的11.88%上升到2002年的18.8%,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作者:梁凌;孙义兰;李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生殖道细菌对解脲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影响

    目的:了解生殖道标本中细菌对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支原体液体培养法检测857份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中的解脲支原体,24~48 h后记录结果并取培养液沉淀物做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402例,阴性455例;402例解脲支原体阳性培养液中共检出154株菌,细菌83株(20.65%),真菌71株(17.66%),其中分解脲酶细菌31株(7.7%).455例解脲支原体阴性培养液中检出81株菌,全部菌株均不分解尿素.结论:液体培养法操作简单,敏感度较高,但容易受到标本中杂菌的影响,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作者:马凤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并与4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并发症组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较无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受损,肺脏是糖尿病病变的靶器官之一.

    作者:覃国珍;戚璟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痛的研究进展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约为60%~90%,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900万人受到癌痛的困扰,到2021年,此数值将升至1 500万[1].慢性癌痛会从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等多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控制疼痛不仅能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对晚期癌痛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周晓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对比敏感度视觉的研究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对比敏感度视觉的恢复情况,并探讨影响其恢复的原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试验组为我院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47例(60眼),30只眼行囊外白内障摘除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A组),3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硅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对照组为年龄相匹配的志愿者19例30只眼(C组).检查志愿者和患者术后3个月的佳矫正远、近视力,屈光度数、对比敏感度. 结果:佳矫正远、近视力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柱镜屈光度数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大;A、B组与C组比较,对比敏感度值在高频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于A、B组;A组与B组比较,高频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 结论:与自然晶体眼相比,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人工晶体眼的对比敏感度视觉仍具有缺陷;术后患眼的散光度数过大、人工晶体眼像差增大可能是影响患眼对比敏感度视觉恢复的原因.

    作者:陈启雷;谭少健;梁皓;李霞;李伟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分析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Ⅰ畸型)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一种颅后窝畸形,即小脑扁桃体呈舌状延伸到枕骨大孔及颈椎椎管内,延髓及第四脑室下部下移至枕骨大孔,伴或不伴有脊髓空洞症.因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常易误诊为其它疾病而延误治疗,近年随着MRI的广泛应用,使得这些疾病能够早期确诊,并能通过及时治疗,从而收到良好效果.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采用颅后窝小骨窗减压分离小脑扁桃体与延髓的粘连,回缩小脑扁桃体致正常位置,疏通闩部及硬脑膜重建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l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乐剑;莫万彬;杜贻庆;杨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7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将其中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接受过现代正规康复治疗的患者设为康复A组(61例);未接受过现代正规康复治疗的患者设为康复B组(57例);另设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接受过现代正规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出院回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3例).康复A组、康复B组采用现代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对照组出院回家自行康复锻炼.对3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V0)、入选第1个月末(V1)、入选第3个月末(V2)和入选第6个月末(V3)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Fugl-Meyer评分,V1 康复B组较V0增加 (P<0.01);V2 康复A组较V1增加 (P<0.05),康复B组较V1增加 (P<0.01);V3 康复A组与康复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庞国防;吕泽平;阳初玉;黄春丽;陈秀琼;徐薇;林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MRSA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型研究

    目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以确定医院内是否存在MRSA流行.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MRSA,采用RAPD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40株MRSA经电泳可得到1~11条片段,分为6个基因型.结论:RAPD分型技术简便、快速,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吴晓宁;覃锦耀;周元圆;韦惠如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宫颈癌31例近期疗效观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年轻化,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常规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但大多数病例在就诊时已失去一期手术切除的机会.中晚期宫颈癌常见的阴道流血、排液和肿瘤浸润所致的腹痛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晚期约有半数病人常发生大出血而危及生命.近年来超选择性行子宫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并栓塞的介入疗法,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受到高度关注[1].为探讨介入化疗栓塞中晚期宫颈癌姑息治疗的意义,我们对中晚期宫颈癌开展了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艳姣;钟醒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数字化胸片质量缺陷的分析

    平面X线成像技术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在数字化技术环境,X线影像的密度、对比度、层次等,都可通过计算机后处理技术来辅助解决.但我们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数字化摄影的正位胸片,仍存在质量缺陷,未完全达到一级片标准.为此,我们随机抽取日常临床工作2 d中的正位胸片作标本,对数字化胸部正位片的质量问题作一些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凌寿佳;黄邻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晚期宫颈癌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34例分析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和放射治疗,这些治疗手段对于早期宫颈癌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于中晚期患者疗效不理想.血管介入化疗及栓塞为宫颈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本研究对34例中晚期宫颈癌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瑞雄;王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改进的TUNEL技术在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并总结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检测中的方法学.方法:运用改进的TUNEL法检测大鼠AMI心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结果:改进TUNEL法能特异地显示AMI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细胞核,对比明显,背景清晰,组织结构与细胞轮廓完整,染色结果稳定可靠,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论:改进后的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王云;冯震博;陈罡;李佳荃;梁秀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