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晓梅;张新安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智力测验中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进行智力测验的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心理干预组在智力测验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智力测验,于心理干预后比较焦虑自评量表(SAS)及韦氏智力测验(WAIS-RC)的分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及韦氏智力测验(WAIS-RC)的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韦氏智力测验(WAIS-RC)的分值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外伤患者在智力测验时的依从性,智力测验结果更客观真实.
作者:陈威;洛传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和MRI、MRV检查,部分患者行DSA检查,确诊后针对病因给予对症、抗凝或溶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1周),治愈26例,好转4例,恶化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对于急性起病的高颅压伴或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尽早行CT、MRI、MRV或DSA检查,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崔瑛;崔成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联合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单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疗效满意,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安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皮肤性病门诊就诊者淋病耐瑟菌(NG)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方法:对2714例就诊者标本进行NG和CT检测,NG检测采用分离培养法,CT抗原检测利用快速免疫层析法.结果:CT阳性率为14.74%,NG阳性率11.26%,NG及CT同时阳性率为4.71%.结论:皮肤性病门诊就诊者同时进行NG和CT检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有利于及时发现NG感染者、CT感染者以及合并感染者,以便给予有效治疗.
作者:孙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对180例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满意度的对比,进行调查总结.结果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赵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症性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的神经症性障碍患者8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除药物治疗及一般常规护理外,针对患者病前性格及心理状态,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比较,结果显示42例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47例没有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和消除患者的心理行为障碍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有明显的作用,为神经症性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不可缺少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立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以WHO QOL-BREF量表,对93名60岁以上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经t检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在各个领域分别受年龄、职业、是否患慢性病、用药状况、家庭摩擦、行动能力、经济状况、休闲娱乐8个因素的影响.结论:想要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冯晓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新入院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采取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中所收集的女性精神障碍患者饮食、呼吸道感染症状等,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女性精神障碍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5.5%,其中少食或拒食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6%,而饮食正常者为5%,两者女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x2=16.835,P=0.000).结论:少食或拒食是呼吸道感染发生的诱发因素,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饮食状况,做好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有益于改善或预防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呼吸道感染状况.
作者:王福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节硬化症的超声改变.方法:回顾分析11例确诊结节硬化病患者的腹部超声表现,对病变特点进行总结.结果:11例结节硬化症患者中发现肾脏多发错构瘤8例,其中3例患者同时合并肝脏多发错构瘤.结论:腹部超声有助于结节硬化症的诊断,是结节硬化症肝肾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陶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药(舒筋散)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方法:采取区组随机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牵引、拔罐、功能锻炼等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结合舒筋散熏蒸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对所有病例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调查表结果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功能锻炼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疗效肯定,临床工作中可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叶会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不良经历给精神病患者带来的心理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用自制调查表对某精神病医院收治的42例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2例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心理反应主要为:拒绝、反抗20例(占47.6%);紧张恐惧6例(占38.1%);认为自尊受到伤害16例(占14.3%).结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作为治疗护理精神病患者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被约束的不良经历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反应也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提出在治疗护理精神病患者时,尽可能选择其他代替措施,减少或不使用保护性约束.
作者:耿忠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早期冰棒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洼田俊夫饮水测试评定法对两组患者分别于第1周、第2周、第3周进行评定.结果:三周后,康复组患者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超早期冰棒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光霞;张向辉;姜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骨折后期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外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骨折后期功能障碍患者28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愈11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3%.结论:中药外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骨折后期功能障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创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围绝经期女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围绝经期女性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自我保健意识、对围绝经期知识的掌握情况、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增强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意识,提升相关知识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联合用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铝碳酸镁组以及联合用药组,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3.3%,铝碳酸镁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前两组,与其它两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广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照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和服药依从性的数据,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精神科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开展优质护理的患者各4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和依从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不仅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增强其依从性,使得临床疗效更加提高.
作者:王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职业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5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职业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测评,对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RSS及SD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R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SDS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技能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能力,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性,加速其康复过程,更快、更好的回归社会.
作者:曲兆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三联方案(螺内酯、培哚普利及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应用方案)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应用三联方案治疗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54例患者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7%,不良反应发生率5.6%,死亡率为3.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方案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琳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男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男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NSS得分分别为(47.2±12.6)分和(46.9±13.1)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得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相互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30%(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男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 病史和治疗经过患者陈某,男性,32岁.缓起凭空闻人语、疑人害、孤僻、懒散5年.患者于2008年春节后无明显诱因凭空听见很多声音侮辱自己,让自己去死;无故认为有恐怖分子监控自己,要害他性命,常自觉有尖刀刺入心脏;认为父母在饭菜、水中投毒要谋害自己,故不在家进餐,回家后门窗紧闭,逐渐变得孤僻懒散,不与人交往.
作者:何仿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