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TEN基因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段小娴;陈立霞;曹骥;欧超;李瑗;苏建家;杨春;岳惠芬

关键词:肝细胞癌, PTEN基因, PTEN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人原发性肝癌(HCC)PTEN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人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PTEN-mRNA和人HCC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 mRNA在人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HCC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的表达在人HCC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38).PTEN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病理分级有密切的关系(P=0.031, P=0.001, P=0.025).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其表达较Ⅲ~Ⅳ期的高;无门脉癌栓的较有门脉癌栓的表达高;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的较Ⅲ~Ⅳ级的表达高.结论:HCC的发生中可能存在PTEN 基因的突变或缺失.PTEN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与HCC的恶性程度、疾病的进程及HCC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PTEN基因低表达,HCC病人病程较晚、肝癌的恶性程度较高,较容易发生侵袭转移,预后较差.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毛南族群体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的遗传学研究

    目的:为了解中国广西毛南族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D2S1338、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CSF1PO、TPOX、TH01、vWA、FGA)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随机抽取广西环江县三代以上均为毛南族健康的143例无关个体的静脉血2 ml,用枸橼酸钠抗凝备用,用Chelex100法提取DNA,用AmpFISTR(R) Identifiler TMPCR Amplification kit对样本DNA的15个STR基因座进行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再ABI Prism(R) 3100型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然后用GeneScan Analysis3.7和Genetyper3.7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扫描分析,得到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后用直接计数方法计算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参数.结果:15个STR位点共检出130个等位基因,390个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布在0.003 5~0.538 5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769 7,个体识别力除TPOX位点外均大于0.8,累积个体识别力大于0.999 999 999 9,累积非父排除率大于0.999 999 18.结论:广西毛南族15个STR位点除TPOX位点外均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是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鉴定的可选位点.

    作者:徐林;李松峰;邓琼英;周丽宁;龚继春;徐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洛赛克联合思密达预防危重患儿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观察

    2001~2004年我们应用洛赛克加思密达预防危重病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危重患儿共87例,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救医学组1995年太原会议制定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标准[1],评分均≤90分,其中男46例,女41例,年龄2~14岁,平均(4±1.8)岁.

    作者:梁东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51例广西壮族SLE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1例患者HLA-DQA1基因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患者自身抗体谱.结果:HLA-DQA1·0101与抗dsDNA呈正相关 (χ2=4.488,r=0.297,P<0.05),DQA1·0301与抗dsDNA呈负相关 (χ2=10.082,r=-0.491,P<0.01).结论:广西壮族SLE易感基因 DQA1·0101的易感性可能通过诱导抗dsDNA抗体产生实现.DQA1·0301可能通过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为保护基因.

    作者:刘栋华;梁伶;苏家光;郑文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选择素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以下简称风心二狭)患者体内P选择素(以下简称PS)变化及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干预作用.方法:入选风心二狭患者共37例,其中房颤组16例,窦律组21例,均于PBMV术中抽取其左房、右房及股静脉血,术后24 h抽取其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S值.选取阵发性室上速(PSVT)患者共14例作为对照组,于射频消融术(RFCA)中抽取其左房、右房及股静脉血,同样方法测定PS值.对PS值进行3组间对比,3个部位间对比及手术前后对比并分析房颤组和窦律组病人左房PS和二尖瓣口面积的相关性.结果:①风心二狭患者在窦律和房颤两种状态下左房、右房和股静脉血PS均比对照组高(P<0.01 ),窦律组和房颤组左房和股静脉血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右房PS比窦律组高(P<0.01);②对照组左房、右房和股静脉血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律组左、右房PS无明显差异,但均比股静脉高,房颤组左房、股静脉PS无差异,但均比右房低(P<0.01);③窦律组左房PS和二尖瓣口面积呈负相关,与左房内径、二尖瓣跨瓣压差、压差半降时间、肺动脉压等无关,而房颤组左房PS与上述各指标均无关:④窦律和房颤组外周血PS于PBMV术后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风心二狭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但其左房血小板活化程度并没有局部增高;风心二狭窦律患者左房PS和二尖瓣口面积呈负相关,房颤患者无显著相关性; PBMV能显著减轻其体内血小板活化.

    作者:李醒三;何显菁;吴玉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以雄激素过多及长期无排卵为特征,发病率为5%~10%.PCOS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月经稀发或闭经(继发闭经为主)、肥胖(体重指数BMI>25 kg/m2)、不孕、多毛、雄激素过多症等.

    作者:黄卡立;蒋凤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伤科接骨片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下肢骨折患者50例, 骨折后3 d内行内固定术.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术后除常规抗炎、止血及功能锻炼外, 实验组另给予伤科接骨片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10天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而服用伤科接骨片10 d后,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性显著下降,红细胞变形性显著上升(P<0.01).结论:伤科接骨片具有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作者:贺茂林;肖增明;陈安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对细胞增殖作用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染毒对HepG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在氢醌对细胞增殖作用中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氢醌及NQO1抑制剂刺激HepG2细胞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lamarBlue还原值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1~100 μmol/L HQ刺激后HepG2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500 μmol/L HQ染毒24 h后出现细胞皱缩、变圆.AlamarBlue结果显示,5 μmol/L氢醌刺激24 h HepG2细胞增殖显著增加,1、10、50、100 μmol/L HQ刺激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500~5 000 μmol/L氢醌刺激可引起细胞增殖显著下降,且与剂量存在相关性(r=0.929).当氢醌浓度为1、5 μmol/L时,加入NQO1抑制剂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而当氢醌浓度为100、500、1 000 μmol/L时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结论:低剂量氢醌促进HepG2细胞增殖,高剂量时抑制其增殖,NQO1在氢醌诱导的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翔;胡昱;朱保群;陆继培;李习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41例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约占小儿消化道梗阻的20%[1].1998年De La Torre[2]首创经肛门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取得了满意效果.目前,该术式因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流行术式.

    作者:胡显飞;谭志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两点两面立体定向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两点两面立体定向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两点两面定位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对70例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微创脑内血肿清除(微创组),分别与 50例常规钻孔置管引流脑内血肿术(钻孔组)和52例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进行穿刺准确性、并发症、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作对比分析.结果:微创组在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钻孔组和开颅组(P<0.05).结论:采用两点两面定位技术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方法简单、准确、直观、疗效好、安全性高,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作者:邓忠勇;姜洪;关心;梁斗;章万容;潘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正畸加力前后牙齿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

    目的:研究牙齿矫正治疗过程中,不同的作用力类型和作用时间条件下,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变化,为选择佳的牙齿矫正移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实验设计要求,选择66例双侧对称拔除四颗第一双尖牙的恒牙NFDDD患者,左右两侧按随机法原则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用Beckman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in gingival fluid,GCF-ALP)的活性水平.结果:持续牵张正畸力作用下,骨吸收侧与增生侧GCF-ALP的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6个月时达到高水平,分别为(86.23±22.67) IU/L和(72.69±19.18) IU/L,与加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吸收侧高于增生侧;然后,开始下降,12个月后基本恢复到加力前水平.间歇牵张正畸力作用对骨吸收侧与增生侧的GCF-ALP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牙齿矫正采用持续牵张正畸力治疗一年可能达到佳效果.

    作者:秦明群;黄甲清;毛峻武;林武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变化及其监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 检测和比较分析4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4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sFas、sFasL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Fas、sFasL含量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Fas、sFasL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癌栓形成与否无关(P>0.05).结论:Fas/FasL系统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归扮演重要角色,外周循环血液sFas、sFasL水平可作为肝细胞癌病理分级、癌细胞转移的辅助衡量指标之一.

    作者:葛益谋;杨志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数字随机法将62例脑卒中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n=32),以氟西汀治疗;对照组(n=30),以安慰剂治疗.结果: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贝克抑郁问卷(BDI)在治疗前后HDRS与B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第4、8、16周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可以有效而安全地治疗PSD.

    作者:吴霖浦;黄永新;郑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蝎毒对耐药肝癌细胞株Bel-7404/ADM逆转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蝎毒(BMK)对耐药肝癌细胞株Bel-7404/ADM耐药逆转的的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水平.结果:50 mg/L蝎毒处理Bel-7404和Bel-7404/ADM后,细胞表面P-gp表达分别由原来的4.20±0.05、68.49±3.07下降到4.05±0.07、37.15±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025 3,P=0.002 5).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表达分别由原来的1.73±0.35、9.51±1.82下降到2.35±0.18、4.58±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3 6,P=0.108 8).结论:BMK在非细胞毒剂量水平具有下调MDR1 mRNA、P-gp的表达的作用.

    作者:杨春旭;韦晓谋;朱灵;吴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的抗凝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研究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的抗凝作用及机理.方法:用薄层层析方法确定抗凝蛋白与磷脂酰胆碱结合.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及对凝血因子的测定.结果: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能明显地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稀释的蝰蛇毒时间(DRVVT),减少组织凝血活酶抑制试验(TTI)试剂的磷酯浓度,能加速其抗凝作用,其抗凝活性与磷脂结合及干扰Ⅷ、Ⅸ、Ⅺ、Ⅻ因子活性有关.结论: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能够抗凝、抑制Ⅷ、Ⅸ、Ⅺ、Ⅻ因子活性并与磷脂结合.

    作者:黎渊弘;黎肇炎;林发全;王乃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正交设计优化贯叶金丝桃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中金丝桃苷成分的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温度、溶剂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因素,每个因素选取4个水平.结果:提取温度对金丝桃苷成分的含量影响为显著,其余因素次之.结论:佳工艺为以95%乙醇为溶剂85 ℃提取2次,每次2 h,即A4B2C4D3.

    作者:黎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新型抗抑郁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因其疗效佳、安全性和耐受性好[1,2],已成为抗抑郁剂的主流药物,同时也给精神科医生增加了选择的机会.而SSRIs之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互比较,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药物.

    作者:陈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及肠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及肠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情况和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制作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电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结果:UC组P-选择素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UC组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对照组电镜下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较多的粗短的微绒毛,未见扩张的内质网及肿胀的线粒体.结论:UC肠黏膜超微结构明显改变,P-选择素在UC中表达明显上调,在UC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志晋;詹丽英;马春曦;黄纯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TTV与HBV、HCV的重叠感染与HCC家庭聚集性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重叠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高发家庭成员组及无癌家庭成员组中TTVDNA、HBV DNA、HCVRNA阳性率分别为35.4%(46/130)、29.2%(38/130)、10.0%(13/130)和 24.6%(32/130)、10.8%(14/130)、3.8%(5/130),两组间TTVDNA、HBVDNA、HCVR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4、RR=1.81、95%CI=1.018~3.219;χ2=14.97、P=0.000 1、RR=3.765、95%CI=1.88~7.54;χ2=3.91、P=0.048、RR=2.84、95%CI=0.972~8.29).两组TTV与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7.7%(10/130)、3.8%(5/130)和1.5%(2/130)、1.5%(2/130),TTVDNA+HBVDNA感染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591 4、P=0.018 0、RR=5.33、95%CI=1.15~24.84);而TTVDNA+HCVRNA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1 3、P=0.250 4、RR=2.56、95%CI=0.49~13.44).结论:TTV、HBV、HCV感染以及TTV和HBV的重叠感染与广西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 TTV和HBV重叠感染在致肝癌上无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吴继周;李国坚;梁远;黎乐群;刘志明;梁任祥;韦忠亮;陈茂伟;吴健林;苏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治疗.方法:3例HLA配型完全相合、ABO血型主要不合的患者进行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成功,但移植后均出现PRCA.1例经大剂量激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2例经大剂量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3例血型均转为供者血型.血色素逐渐恢复正常,红系造血恢复.结论:大剂量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治疗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PRCA的有效方法.

    作者:牟海霞;马劼;蔡正文;邓东红;赵卫华;杨杰;罗琳;刘练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液γ-干扰素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含量与发病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28例老年ACS患者、38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9例老年对照组(NC)的血清IFN-γ水平.结果:NC组与SA组比较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S组IFN-γ含量低于NC组及S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CS患者IFN-γ水平降低,出现机体免疫调节的失衡,可能对老年ACS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IFN-γ水平可作为老年ACS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作者:唐剑;张康;莫丕立;叶少武;黎志革;陈永雄;陆兆华;彭小燕;陀健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