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斗;李春森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及癌灶手术切除率大大提高,为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后继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意义.1999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对中心型中晚期肺癌19例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成信;刘永春;曹健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血清AFP的定量检测,常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当血清中含有较高的血脂而呈乳白色时,AFP含量常出现非病理性的异常增高.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超微量物质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精确、重现性好及试剂有效期长、安全无毒等特点,但其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乳糜血清AFP定量的准确性鲜见报道.本文用CLIA和RIA法检测35份正常人血清和35份乳糜血清的AFP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章伟;方文珠;吴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以上腹痛、腹胀、早饱、恶心、嗳气、烧心或进餐后加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目前治疗上尚缺乏满意的方法.近年来,我们运用传统中医推拿结合足反射疗法治疗FD,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伦轼芳;黄永;雷龙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n=20),B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10 mg/d(n=20),C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d(n=20).在治疗一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RP、TNFα及血脂水平. 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10 mg/d和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一周后血清CRP及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仅有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血清CRP及TNFα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强化动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干预可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和TNFα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作者:黄绍湘;卫智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后继续用丹奥、低分子肝素钙后续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寻求一种更有效的联合溶栓治疗方案.方法:用UK对20例早期(6 h内)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立即用丹奥注射液静滴及2 h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作后续抗栓治疗,并进行疗效及副作用分析.结果:20例病人1周后基本痊愈13例(65%),总显效率90%,总有效率95%,且无明显的出血或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小样本观察,UK溶栓后继续用丹奥及低分子肝素钙后续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促进血管完全再通,防止血管再闭塞,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作者:韦冲;陈昌枝;何翠玲;甘斌;肖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左肾静脉(LRV)受压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NCP),为儿童非肾小球血尿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32例经B超证实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唐秀娟;周春;李铭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以精原细胞作为载体建立带乙肝病毒X基因的树鼩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带乙肝病毒pcDNA3.1- HBx基因的表达载体;然后以脂质体2000包被之.将此复合物以微量注射器注入8只雄性树鼩之睾丸组织中,1周后重复注射1次.注射后6周,使处理过的雄树鼩与雌性树鼩交配.在仔树鼩出生后1个月,取其肝组织作活检,并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对其DNA表达进行鉴定,观察其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X基因.结果:处理的8只雄性树鼩中,6只具有生育能力,产仔树鼩11只.其中,1只仔树鼩乙肝病毒X基因阳性(阳性率9.09%).基因测序结果证实为乙肝病毒X基因.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仔树鼩肝组织的改变包括:肝细胞坏死、慢性炎细胞在汇管区的浸润.结论:以精原干细胞作为载体,建立带乙肝病毒X基因的树鼩转基因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作者:岳惠芬;陈茂伟;曹骥;张晶晶;苏建家;李瑗;吴一迁;欧超;杨春;段小娴;班克臣;匡志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哮喘豚鼠的平喘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复制哮喘豚鼠模型,分组给予不同剂量As2O3雾化吸入(B1 组:As2O31.0 mg/kg·d-1、B2组:As2O32.0 mg/kg·d-1),同时设生理盐水喷射雾化吸入组(A组)、As2O3腹腔注射组(B3组:As2O35.0 mg/kg·d-1)、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腹腔注射组(C组)对照,均于用药7 d后,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比较BALF的嗜酸粒细胞(EOS);取左下肺做病理切片,比较支气管黏膜下层EOS;取右肺中下叶常规石蜡包埋和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原位标记细胞凋亡,对气道壁EOS凋亡进行定量测定.结果:①BALF和支气管黏膜下层EOS结果:A组与B1、B2组和B3组及C组比较以及C组与B1、B2、B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OS凋亡结果:A组与B1、B2、B3组和C组比较以及B1组与B2、B3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2组与B3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雾化吸入和腹腔注射均可减少支气管BALF和支气管黏膜下层EOS及促进支气管黏膜下层的EOS凋亡,从而减轻了哮喘气道炎症;小剂量的As2O3(2.0mg/kg·d-1)雾化吸入与较大剂量的As2O3腹腔注射的气道抗炎作用相同;As2O3的平喘机制是通过减少支气管BALF的EOS和支气管黏膜下层EOS及促进支气管黏膜下层的EOS凋亡而起作用;As2O3与Dex在哮喘豚鼠的平喘机制可能有相似之处.
作者:吴曙粤;利华;莫诚航;李建民;王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FCM)在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分型诊断价值,了解儿童白血病免疫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设门方法进行FCM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分析. 结果:120例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分型可分为3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65.8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占27.5%;混合型白血病占6.67%.79例ALL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占91.14%,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占7.59%.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占 25.32 %,主要表达CD13(22.78%).髓过氧化物酶(MPO)在AML特异性表达.结论:应用FCM能对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进行正确分型诊断.
作者:廖宁;莫武宁;李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氩离子激光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将60例6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1周手术区结膜或角膜缘出现新生血管胚芽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氩离子激光光凝, 功率0.1~0.15 W,时间0.2 s,计数56~187点,每次间隔1周,共1~3次;对照组:不行光凝.结果:随访1年,胬肉术后复发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33.33%(P<0.01).结论:氩离子激光封闭胬肉术后1周新生血管胚芽,可作为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敏;赵昕;杨捷;杨珂;赖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γ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溶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1].CIK细胞在体内归巢于脾脏、淋巴结等,可特异地聚集于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分布于除脑和睾丸以外身体各部的任何组织.DC通过受体的方式摄取外来抗原,并能与这些抗原表面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结合,刺激初始型CD8+T细胞和CD4+T细胞活化.DC除了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外,还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B细胞的增殖,活化体液免疫应答[2].因此,将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CIK细胞和具有强大肿瘤抗原递呈能力的DC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本文就CIK细胞和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匡志鹏;梁安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将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方法, 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化骨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从兔的骨髓组织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低糖型的DMEM(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培养液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及抗坏血酸进行培养.诱导2周后钙-钴法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 诱导4周后VonKos-sa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结果:第3代兔MSCs呈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诱导2周ALP染色阳性率达80%,诱导4周后VonKossa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结论:经过分离纯化后的兔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
作者:杨劲松;杨渊;肖增明;李世德;陈维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将实验树鼩随机分为4组:黄曲霉毒素(AFB1)组(A组)、乙型肝炎病毒(HBV)+AFB1组(B组)、HBV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实验过程中所有动物定期抽血,用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T)检测树鼩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各实验组的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不同.结论:在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NTERT所反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可灵敏地反映该过程不同时期的变化.
作者:唐东平;李瑗;唐凯;苏建家;曹骥;欧超;杨春;岳惠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输入异体红细胞及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20):术中输注异体红细胞 2 U;Ⅱ组(n=20):术中输注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2 U.分别于术前、术后第l天、术后第5天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数量.结果:术后第l天,两组CD3+、CD4+、CD4+/CD8+、NK细胞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Ⅰ组下降较Ⅱ组更明显.术后第5天,Ⅰ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仍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而Ⅱ组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围术期异体红细胞严重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轻,且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董河;宋建防;王世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建立大鼠同系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供心切取时用含HGF100 mg/L 4 ℃改良ST.Thoms液10 ml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术后5 h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TUNEL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电镜观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MDA、CK-MB明显减少(P<0.01),SOD明显增加(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减低(P<0.01),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HGF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郑宝石;胡建国;何巍;胡名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CA153、CA125及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取69例乳腺癌患者血清标本作实验组,31例乳腺良性疾病血清标本作对照组.每例抽取空腹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TSGF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CA153、CA125及CEA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所有数据用SPSS8.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TSGF、CA153、CEA含量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CA125含量与乳腺良性疾病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SGF、CA153、CA125及CEA对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21.7%、 30.4%、13.0%和15.9%,特异性分别为100%、93.5%、83.8%和100%,准确度分别为46.0%、50.0%、35.0%和42.0%.TSGF、CA153及CEA联合检测乳腺癌的灵敏度为62.3%,特异性为93.5%,准确度为72%.联合检测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敏感性明显提高.结论:血清TSGF、CA153及CEA单项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均有较大意义,联合检测血清TSGF、CA153及CEA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陆云飞;向俾庭;曾健;廖清华;林坚;林进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对血脂正常或轻度增高的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运动试验阳性且血脂正常或轻度增高的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72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12周,对照组仅予饮食控制,治疗前后行心电图运动试验,比较两组运动试验结果的差异.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各项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运动耐量显著提高,运动试验阳性率明显降低,至ST段下移1 mm时间明显延长,ST段下移值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减轻血脂正常或轻度增高的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
作者:黄群英;俸勇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利培酮和氯氮平同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自从应用于临床以来,二者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有关利培酮对心电图的影响目前报道很少,笔者对32例服用利培酮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电图动态观察,并对心电图的异常变化与服药剂量、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与氯氮平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褚水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卵巢去势大鼠模型,分别给予雌激素(E)、孕激素(P)、雌激素(E)+孕激素(P)肌肉注射,对照组(C)未注射任何药物,植物油组(O)注射助溶剂植物油,通过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非去势组(N)相比,E组及E+P组微血管密度、VEGFmRNA及MMP-9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O组、C组及P组各指标明显下降(P<0.01) .结论: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主要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同时子宫内膜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和酶等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参与调节子宫内膜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作者:孙燕;乔福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CCR5Δ32基因突变在广西壮族人群基因组中的分布,初步估计壮族人群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的遗传易感性.方法:分别抽取50名壮族大学生外周血6 ml,从血中提取DNA样品,对其基因组DNA中CCR5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在50名壮族大学生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CR5Δ32基因突变.结论:50名壮族大学生对HIV-1可能较易感.
作者:王宁;何海玲;王瑛瑛;刘梅玲;温彦;于志勇;陆海融;杨海波;赖振屏;樊晓晖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