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欣;黄东宁;李桂生
目的:观察球结膜下注射转移因子联合无环鸟苷眼液滴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79例82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A组(44例46眼)球结膜下注射转移因子;B组(35例36眼)结膜下注射干扰素及用干扰素眼液滴眼.两组均常规滴用无环鸟苷眼液.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结膜下注射转移因子联合无环鸟苷眼液滴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效果好,操作简单,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袁敏;游惠芬;黄利;于小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股骨髁部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处理困难,如术后处理不当,可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以及长期的膝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1990年3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95例股骨髁部骨折病人,其中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者40例,现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梁军;陆茂德;黄粹业;李郁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1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18例均行X线胸片检查及螺旋CT扫描,并选择3个层面(即主动脉弓、右肺门及右膈上2 cm的层面)追加HRCT扫描.结果:IPF的主要HRCT表现:18例中,磨玻璃影4例,小叶间隔增厚12例,小叶内间质增厚8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9例,胸膜下线6例,胸膜增厚8例,蜂窝肺13例.同一病例中可同时有上述几种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主要分布于肺的中央部;而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蜂窝肺主要分布于肺的周边部.结论:IPF的HRCT表现有一定特征并能反应其病理变化,经全面分析,大部分可与其他病变鉴别.
作者:邓东;龙莉玲;黄仲奎;林盛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IL-18 mRNA的变化与ALI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取创伤性休克手段建立ALI大鼠动物模型,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IL-18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表达一定水平的IL-18 mRNA,而遭受创伤性休克打击后,肺泡巨噬细胞IL-18 mRNA表达迅速升高,4 h达高峰,8 h后即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正常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可表达一定水平的IL-18 mRNA,在ALI早期,IL-18 mRNA表达异常增高,可能引起过度炎症反应,从而促进ALI的发生.
作者:张剑锋;赵晓琴;蓝东;宁宗;邝晓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E)对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49例肝癌患者49个瘤块(直径为5~10 cm)分为RFA组(n=27)及RFA+TAE组(n=22).RFA+TAE组先行TAE 1次,1个月后再行RFA治疗;RFA组则单纯使用RFA治疗,两组的RFA治疗次数均根据肿瘤大小、疗效及患者承受能力等因素而决定.利用B超及CT检查以了解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49个瘤块均有凝固性坏死改变,瘤块完全凝固性坏死率及瘤块坏死面积在90%以上者RFA+TAE组均高于RFA组(均P<0.05),瘤块血供完全消失率RFA+TAE组(77.3%,17/22)也高于RFA组(48.1%,13/27)(P<0.05).半年生存率RFA+TAE组(83.3%,15/18)高于RFA组(52.2%,12/23)(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RFA联合TAE治疗大肝癌的效果优于单纯RFA治疗法,RFA+TAE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树荣;刘云;刘建昆;裴丽;刘静;罗海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单一的腹部体征检查对临床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诊断有时相当困难.超声检查能根据急性阑尾炎的炎症发展不同阶段所表现出不同的声像图特点,迅速作出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现将我院1998~2003年经手术证实的152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分型诊断结果总结如下,以探讨超声在检测本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邱予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VCG)和心电图(ECG)对肺心病早期右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超声心动图(UCG)确诊右心室肥厚的肺心病患者进行VCG和ECG的对比观察.结果:VCG诊断右心室肥厚68例, 诊断符合率89.47%, ECG诊断右心室肥厚32例, 诊断符合率42.10%, VCG与EC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G对肺心病早期右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优于ECG.
作者:廖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从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信号传递系统的角度来探讨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30例胆脂瘤上皮及19例胆脂瘤患者外耳道皮肤中磷酸化PTKs的表达,并结合炎症浸润、骨质破坏程度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磷酸化PTKs呈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胞膜显色,与皮肤相比,胆脂瘤上皮细胞磷酸化PTKs的表达显著增强,且在不同的上皮及同一上皮的不同部位其表达具有不均一性,在重度炎症细胞浸润的上皮细胞磷酸化PTKs表达趋向于增强;不同的骨质破坏程度PTKs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脂瘤上皮细胞具有过度增殖能力,同时也存在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局部炎症可增强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能力.
作者:徐志文;孙文忠;唐安洲;苏纪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S-腺苷蛋氨酸治疗术后肝内胆汁郁积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甘利欣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1周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59,P<0.01).4周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2.497,P<0.05).结论:S-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郁积症疗效较好.
作者:施德昆;赵子粼;鄢莉;高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据报道[1],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占不孕妇女的30%~50%,引起输卵管阻塞的原因很多,感染是常见的原因.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9例输卵管Ⅰ、Ⅱ度阻塞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雪梅;杨菊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妊高征危险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产妇年龄、丈夫吸烟、体重指数(BMI)、母亲妊高征史、性格类型、基础舒张压等是妊高征的危险因素;孕产妇的文化程度、尿钙/肌酐(Ca/Cr)比值是妊高征的保护因素.结论:在妊高征的防治工作中既要重视生物遗传因素对妊高征的影响,也要对社会心理因素在妊高征发病中的重要意义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冯启明;李慕军;黄星;李向红;黎燕宁;李敏清;黄志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头颈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头颈恶性肿瘤(头颈恶性肿瘤组)、20例头颈良性肿瘤及新生物(头颈良性肿瘤组)、16例头颈部无瘤组织(头颈无瘤组织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VEGF表达和MVD计数.结果:头颈恶性肿瘤组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明显高于头颈良性肿瘤组及头颈无瘤组织组(P均<0.0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表达和MVD计数亦比无淋巴结转移者高(P<0.05).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392,P<0.01).结论:VEGF与头颈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参与头颈恶性肿瘤的发展及转移的过程,而且起重要作用.VEGF及MVD有可能成为判断头颈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Giyab;黄光武;李杰恩;李佳荃;韦敏怡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疗法(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配合每周泰素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耐受性及近期疗效.方法:55例经病理或组织细胞学证实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 a或Ⅲ b期)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二组,联合治疗组29例行每周泰素方案化疗(泰素30 mg/m2连用7周)加3D-CRT同步治疗.单纯放疗组26例单行3D-CRT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CR)占13.79%,部分缓解(PR)占58.62%,无变化和进展(NR+PD)占27.59%,总有效率(CR+PR)为72.41%.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65.52%,放射性食管炎为65.52%,放射性肺炎为51.72%,但都能完成治疗计划.单纯放疗组CR占3.85%,PR占38.46%,总有效率(CR+PR)为42.30%.结论:3D-CRT配合每周泰素方案治疗局部晚期NSCLC近期疗效优于单纯3D-CRT,并能完成治疗计划.
作者:黄海欣;黄东宁;李桂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2000年2月至2003年11月,我们采用雷公藤多甙双倍剂量(2 mg/kg·d-1)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万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中不典型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有无典型心绞痛分为两组,观察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及近期愈后差别.结果:89例AMI中无典型心绞痛AMI 44例,占总AMI的49%;其中主要为老年人及2型糖尿病者;与典型AMI组比较,不典型AMI并心源性休克多、溶栓治疗率低及住院期病死率高(P<0.01).结论:不典型AMI多发于老年人及2型糖尿病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吕泽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1例甲状腺癌、45例甲状腺良性增生性病变和19例癌旁组织标本中的FGF3的表达.结果:FGF3在甲状腺癌、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6.7%和5.3%.甲状腺癌中FGF3阳性表达与良性病变及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癌组织中FGF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指数等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结论:甲状腺组织中FGF3过表达可作为一个辅助甲状腺癌诊断的指标而非预后指标.
作者:江现强;刘志明;林进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鱼肝油酸钠局部注射后对血管、周围组织和内脏的反应.方法:将5%鱼肝油酸钠0.3 ml注入实验兔耳缘静脉,于术后第1天、第4天和第7天处死动物观察血管、周围组织和内脏的组织学反应.结果:注药后血管及周围组织明显肿胀、出血、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血栓形成,第7天肿胀消退.光镜下观察:注药后血管和软组织内弥漫性坏死、出血.术后第7天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动物比较,各实验兔的内脏器官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适量的鱼肝油酸钠对内脏无损害,建议临床治疗使用该药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7 d.
作者:罗莉;杨亦萍;胡小毅;季振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急性白血病(AL)是儿童时期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占儿童恶性肿瘤死亡的27.7%[1].随着临床治疗手段的进步,AL的完全缓解率明显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但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白血病仍然是AL复发和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白血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为亚临床型,故临床诊断率较低.本文对我科20年来住院和门诊死亡的71例AL临床和病理诊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生殖系统白血病进行分析.
作者:廖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异氟醚复合硝酸甘油在鼻腔内窥镜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效应.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鼻窦炎需行鼻腔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进行麻醉,B组术中应用异氟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9.33~10.7 kPa.结果:异氟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可减少异丙酚和芬太尼用量,易于维持控制性低血压状态,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失血量,术中尿量正常,ECG示无心肌缺血改变,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及反跳性高血压,术后清醒拔管,无精神智力异常.结论:异氟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鼻腔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丽妮;施小彤;江朝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少见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肝细胞腺瘤4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结节再生性增生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淋巴管瘤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良性间叶瘤1例,局灶性脂肪变2例,炎性假瘤15例.手术方式:肝叶切除4例,肝段切除19 例,病灶局部切除4例,肝段切除加肝动脉结扎1例,肝段切除加局部酒精注射1 例,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2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存在较高的误诊率.随着先进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上述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注意掌握上述病变的临床特点,术前完善AFP、B超、CT、MRI、DSA检查,结合病史综合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合理治疗.
作者:尚丽明;黎乐群;肖开银;彭民浩;覃晓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