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梁勇;区显宁;黎鲁非;李智贤

关键词: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动脉, 超声检查,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26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外加压术(16眼)或环扎术(10眼)巩膜扣带手术方法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对侧健眼为对照眼.结果: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后16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4.05±0.35)cm/s]较对侧健眼[(5.54±1.26)cm/s]明显降低(P<0.01);环扎术10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3.10±0.54)cm/s]较对侧健眼[(5.09±0.94)cm/s]明显降低(P<0.01).环扎术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较外加压术眼明显降低(P<0.01).结论: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和环扎术均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以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较为明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usion,SIH)临床少见,是一组病因不清,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症状,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0.588 kPa的并不常见的综合征[1].现将我院1 990~2001年收治的13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载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胰腺癌的CT诊断

    为提高胰腺癌的CT诊断水平,笔者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胰腺癌的CT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胰腺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41例,女1 5例,年龄30~65岁.主要症状及体征:上腹不适,疼痛,消化不良,消瘦,乏力,黄疸,恶病质,病程7~10 d.1.2方法:PICKER.IQ型全身CT扫描机,于平静呼吸状态下扫描时屏气,层厚、层距均为5 mm,38例在病变局部加扫2~3 mm薄层,全部病例进行了平扫及增强扫描.

    作者:张文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重复呼吸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指标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复呼吸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重复呼吸法对20例健康人、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弥散功能测定并同时测定常规肺功能.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重复呼吸法肺弥散功能指标TLCOrb、KCOrb、TLC-He均高于健康人.RV/TLC-He比值平均为(51±12)%,明显高于健康人的(31±7.5)%(P<0.01).常规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MMEF 75/25平均为(33±25)%,显著低于健康人的(93±25)%(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弥散功能减退,重复呼吸法更符合生理性,测定准确性高.

    作者:邓家珍;钟小宁;梁国容;朱靖茹;白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左房增大的临床意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增大的检出率明显增多,这对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分析、判断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国内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了140例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大小,结合临床探讨左房增大对高血压病诊断及病情估价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良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安舒力口服液的薄层鉴别研究

    目的:建立有效控制安舒力口服液质量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安舒力口服液中的制何首乌、钩藤、松叶、金不换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定性鉴别出制何首乌、钩藤、金不换、松叶药味,且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安舒力口服液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李如敏;焦爱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不同CT检查技术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CT检查技术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CT直接增强扫描、CT窗技术和应用CT扫描参数对95例癌症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CT定位并进行观察和照相.再由CT诊断医师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靶区轮廓、身体轮廓、敏感器官体积.结果:①5例患者未行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欠佳,其余90例行直接增强扫描病灶显示率达100%.②窄窗仅清楚显示病灶,对体表轮廓及定位标记物显示欠佳,而宽窗则相反,只有中间窗可同时显示两者且显示率达100%.结论:①增强CT定位更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密度、轮廓和边缘,尤以增强2~4 min内显影佳,更利于勾画病灶的体积;②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能同时显示病灶、体表轮廓及定位标记点.

    作者:李强;张昱苹;谢东;黄伟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舒血宁注射液的内毒素检查

    目的:考察舒血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的可行性并进行研究.方法:参考<中国药典>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舒血宁注射液3倍稀释液可用灵敏度0.5 EU/ml鲎试剂做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舒血宁进行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

    作者:张靖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手术组50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死亡率及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值.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53%(χ2=26,P<0.005);手术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尤其是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

    作者:吴振宏;钟有安;韦英海;陈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常规疗法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伤后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GCS计分≤8分)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亚低温组30例.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伤后8 h内开始加用物理自动降温毯行亚低温治疗,常规组仅用常规疗法治疗.结果:亚低温组在伤后第2天体温为(34.08±1.08)C,第2天及第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3.86±0.48)kPa和(2.08±0.40)kPa,出现严重并发症10例,1~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良好22例,预后不良8例.常规治疗组在伤后第2天体温为(38.8±1.50)C,第2天及第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4.25±0.52)kPa和(2.65±0.49)kPa,严重并发症24例,GOS评分预后良好13例,预后不良17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黄志繁;徐如祥;柯以铨;王清华;梁如庆;陈智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检测并诊断90例SDHVD(病变组)和90例非SDHVD(对照组),结合心电图检测诊断,对两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作组间比较,并将SDHVD作为心律失常的暴露因素,作SDHVD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比值比(OR)分析.结果:SDHVD患者的心律失常及其中的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心律失常发生于SDHVD患者比非SDHVD高7.7倍(OR=7.7,P<0.001).结论:SDHVD较易诱发心律失常,特别是窦性心动过缓和房性心律失常.

    作者:陈成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外用冻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用冻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rhEGF治疗烧伤创面及中厚皮片取皮后供皮区创面(以下简称供皮区)共33例,采用相同部位作自身配对对照.结果:rhEGF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为(7.86±2.35)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供皮区平均愈合时间为(9.18±2.14)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0.88±3.31)d,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rhEGF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供皮区创面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作者:林源;张立明;王润秀;黎信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疗效与胃内pH值及D-二聚体变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胃内不同pH值时,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其与血浆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出血性溃疡病人纤维蛋白降解活性和抑酸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运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溃疡性出血患者45例,并持续监测胃内pH值变化情况,同时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止血情况,在治疗前以及在治疗2 d后分别抽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24 h胃内平均pH值依次为:洛赛克组为6.09±1.05,法莫替丁组为4.28±1.71,对照组为2.32±1.47;3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止血有效率分别为:洛赛克组为93.3%,法莫替丁组为60.0%,对照组为13.3%,差异显著(P<0.01),止血有效率与胃内平均pH值和pH>6的时间百分比呈正相关.治疗72 h后,在不同的胃内pH值环境下,洛赛克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值下降明显,显著低于法莫替丁组和对照组(P<0.01),且法莫替丁组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的胃内酸环境对止血效果有明显影响,即胃内pH越小,其止血效果越差,pH越大,其止血效果越好;另外,在溃疡性出血患者血浆中存在纤维蛋白降解活性增强,抑酸治疗可以抑制其活性增强,这可能是抑酸药物治疗对溃疡性出血有效的另一止血原因.

    作者:梁健;盛庆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MMF、小剂量CsA联合Pred在肾移植中的应用及护理

    肾移植术后,正确应用免疫抑制剂是移植肾脏长期存活的关键.以MMF、小剂量CsA联合Pred组成的新三联免疫抑制疗法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三联免疫抑制疗法(CsA、泼尼松、Aza)[1].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10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24例,均采用新三联免疫抑制疗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我们应用新三联免疫抑制剂的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明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疗法预防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附4例报告)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法(Plasma Exchange,PE)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疗法,预防肾移植术后超急排斥和加速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1例第1次肾移植术后因超急排斥反应而摘除移植肾的患者,3例淋巴毒试验(试管法)大于10%的患者,在肾移植术前行PE的同时,加用ALG疗法.然后进行肾移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均未发生排斥反应,获得人肾存活.结论:PE加ALG疗法,对于预防肾移植术后超急排斥和加速排斥反应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李继清;刘瑞祥;梁建波;玉海;李信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肾衰40例

    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下称急性肾衰)病情急,症状重且复杂[1].我院1991年1月至2001年1月共收治40例,经及时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云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例O,ccddee血型邹氏一家三代14人调查

    RhD阴性者在中国比例很低,只有0.33%[1].RhD阴性人虽少,但在临床输血、器官移植、亲子鉴定等方面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我们对广西北海市人群作了一次大型的调查,调查中发现邹氏兄弟2人均为RhD阴性,继而进一步对邹氏一家三代人进行ABO及Rh血型系统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海;许亮白;叶耀琼;冯文斌;何丽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运动试验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目的:通过心电图运动试验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的疗效.方法:对5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病人于术后3~1 2个月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运动试验耐量增加,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再狭窄的阳性预测值达82%.结论:心电图运动试验可以作为判断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的心肌灌注情况和再狭窄的常规检查.

    作者:伍广伟;王风;林英忠;陈秀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山莨菪碱、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45 d左右幼猪18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654-2组、PS组,每组6只,于阻断右肺动脉前、阻断后60,90 min(开放)、开放后60,90,120 min等时刻点分别抽取左、右肺静脉血,ELISA法检测TNF-α含量;分别取左、右肺下叶送病检.结果:各实验组右肺静脉血中TNF-α质量浓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PS组明显低于654-2组(P<0.01).病检:肺泡间质水肿、白细胞浸润、肺泡出血等,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以PS组轻.结论:654-2、PS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PS的肺保护作用优于654-2.

    作者:陈宏明;邓又华;郭正恒;黄泽汉;覃志坚;何印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腹部切口延期愈合的原因及对策(附101例分析)

    腹部切口延期愈合是指切口2周以上未能达到临床愈合,或愈合处有炎性反应,如红肿、血肿积液,甚或切口化脓,即术后手术热峰过后又出现发热,表现为皮下或肌层的脓肿形成者[1].导致腹部切口延期愈合原因较多,现将我院1994年以来发生该症的101例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唐乾利;伍松合;刘祖军;李峰;张力;王清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34例临床分析

    毒鼠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属强烈的神经毒杀鼠剂,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其毒性为氟乙酰胺的3~30倍.现将我院收治的经毒物分析证实的急性毒鼠强中毒34例报告如下.

    作者:阮海林;申香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