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枞阳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分析

方寄惠;曹睿

关键词:健康素养, 农村居民, 影响因素
摘要: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1].健康素养是构建人们健康的根本知识要素和提高全民健康的根本途径,是健康素质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公民公民健康素质的前提条件[2].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基层医改工作

    200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相继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改革重点.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黄山市于2010年全面启动了基层医改工作.要确保基层医改的圆满成功,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有力主导,还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更要靠医疗卫生人员的全力落实.

    作者:刘世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两名接种麻疹疫苗儿童发生过敏性紫癜调查报告

    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根据全省统一部署,2009年10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8月龄~ 15周岁(1994年10月11日~2009年2月1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监测,共报告2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均被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经及时有效处置,病例已痊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刘旭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寿县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或肠道病毒71等)感染引起的,以出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我国于1981年始见于上海.2007年5月,山东临沂手足口病疫情明显上升,在局部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流行[1].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1起由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疫情,截止到5月31日报告患者7 470例,死亡23人[2].

    作者:陈多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阜阳市2006~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阜阳市2006~ 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 2010年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对标本进行HFRS抗原、抗体检测.结果 2006~2010年全市共报告HFRS病例170例,年平均发病率0.40/10万.各月均有报病,发病高峰为11月份,占发病总数的27.65%.大年龄79岁,小年龄11岁,发病主要分布在30 ~60岁年龄段,占总数的74.71%.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36∶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41%.室内鼠密度平均为4.96%,鼠种构成以小家鼠为主;野外鼠密度平均为6.83%,鼠种构成以黑线姬鼠为主.室内鼠肺带毒率为2.36%;野外为6.58%.结论 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稳定在低发水平;传染源以姬鼠型为主;以秋末冬初为主;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是降低发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见海晖;万俊峰;朱理业;蒋弢;田亚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某医院病房蟑螂侵害状况及灭蟑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某医院病房蟑螂侵害状况,探索在医院环境中适宜的灭蟑方法.方法 采用粘蟑纸调查蟑螂的侵害率和密度,在病房不同的楼层使用不同的灭蟑药物,观察灭蟑效果.结果 布粘蟑纸191张,获阳性纸80张,蟑螂侵害率为41.88%;捕获蟑螂243只,蟑螂侵害密度为1.27(只/张).生物灭蟑胶饵和3种杀虫剂处理的不同楼层和功能区域,杀灭后的第30天蟑螂侵害率下降平均为97.42%;蟑螂密度下降平均为99.27%.结论 生物灭蟑胶饵和杀虫剂灭蟑均能取得良好的杀灭效果,胶饵类灭蟑制剂更适宜在医院病房中使用.

    作者:董建元;夏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蚌埠市初中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蚌埠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学生素质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蚌埠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测查,有效样本306份.结果 学生SCL - 90平均分为158.87±45.21.总均分为1.76+0.51,阳性项目数39.20±1.73.306例学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与常模组比较显示其总分及9个因子(不含“其他”因子)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的8个因子的分值均较全国常模分值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敌对分值亦较常模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蚌埠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在健康促进的理论指导下,对蚌埠市初中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作者:陈军;何泽民;陈敏;王斌;赵巧玲;乔颖;宋天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广德县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脑水肿和心肌炎等.为了解广德县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将广德县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与人口数据来自广德县2009~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

    作者:张元峰;梅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广东某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现状分析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心血管病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1].MS已经成为导致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危险因素.据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技术工作组2008年统计:我国18岁以上人群MS患病率达6.6%,患病人群约6000万.

    作者:童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蜱与蜱传疾病新研究进展

    蜱是一种吸血的节肢动物,是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蜱虫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螨亚纲、寄螨目、蜱总科.全世界已经发现18个897种,而中国已发现10属,119种,100种硬、10余种软蜱[1].近两年来,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出现一些因蜱虫叮咬而发生蜱传疾病,引起了等地政府广泛关注[2].

    作者:张思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70岁以上老年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的特点.方法 对129例年龄≥70岁的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中其中男性占74.4%,女性占15.6%;70~75岁的占56.6%,75~79岁的占28.7%,80岁以上的占14.7%;鳞癌占38.8%,腺癌占41.1%,小细胞癌占4.7%;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脏器转移者共104例,其中骨转移34例,胸腔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15例等.结论 老年人肺癌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不典型,误诊率高,临床上应提高早期确诊率,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对老年肺癌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凌;赵昕;史清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宣城市农药中毒病例病情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影响农药中毒患者病情转归的主要因素,为开展农药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宣城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网络直报系统2006年6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上报的农药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宣城市共报告农药中毒病例2 331,死亡133例,病死率5.7%.单因素分析中,较高年龄组、非生产性中毒类型、杀虫剂及除草剂类农药、初次收诊医院为乡镇级医院、较早监测年份的农药中毒病例病死率较高;多因素分析,影响农药中毒患者病情转归的主要因素为年龄、中毒类型、中毒(监测)年份、初次收诊医院级别.结论 改善农药中毒患者的转归和预后,应从影响农药中毒病例转归的主要因素着手.

    作者:覃德芹;王芳;周嫣;陈淑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起接种乙肝疫苗偶合过敏反应的报告

    2011年1月31日,固镇县杨庙乡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发生一起接种乙肝疫苗后婴儿猝死.现报告如下.1 受种者基本情况患儿,代××,男,2010年11月27日出生,足月,第一胎,家庭住址:固镇县杨庙乡任湖村赵庄自然村代庄组.患儿在蚌埠市协和医院出生,生后反应差,口吐白沫,约10min后转入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入院抢救.

    作者:杜文军;徐文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铜陵市城区2005~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铜陵市城区居民2005 ~ 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铜陵市恶性肿瘤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YPLL)和潜在减寿率(YPLL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151.28/10万,标化死亡率144.19/10万,YPLL率11.‰,均居全死因首位.肺癌死亡率为37.94/10万,占25.08%,居恶性肿瘤首位;其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前五位恶性肿瘤YPLL率顺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男性肝癌、女性乳腺癌YPLL率顺位与死亡率顺位有较大变化.结论 恶性肿瘤已成为铜陵市城区居民重要死因,肺癌、胃癌、男性肝癌、女性乳腺癌、青少年白血病是铜陵市城区今后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胡婧婷;吴刚;刘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宿松县2005~2010年肾综合症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宿松县属沿江流域肾综合症出血热高发地区,自1963年报告首例病例以来,曾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流行,在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后,发病逐渐减少,但每年均有散在病例报告,而且2007年出现一起肾综合症出血热局部暴发.2005年,该县被确立为安徽省省级肾综合症出血热监测点,现将2005 -2010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生元;郭银华;王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安徽省2006~2009年新发尘肺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新发尘肺病的现状和发展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报告平台,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选取2006~2009年安徽省新发尘肺病报告数据导入Excel,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6~2009安徽省新发尘肺病共1766例,死亡318例,新发尘肺病以矽肺和煤工尘肺为主,分别占53.30%和43.59%;新发尘肺病患者以男性为主,平均诊断年龄55.14岁,平均接尘工龄18.87年;新发尘肺病例主要分布在淮北、巢湖、滁州、铜陵和淮南五个市,占80.01%;新发尘肺病例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发尘肺病患者主要集中在煤炭、建材和有色金属行业,占87.03%,重点工种为矿山掘进工、采煤工和凿岩工,占75.25%.结论 安徽省尘肺病防治形势仍非常严峻,控制尘肺病发生,重点在小型乡镇煤炭、建材和有色金属企业.

    作者:胡琼;陈葆春;徐艳龙;翟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肥西县2006~2010年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肥西县伤害发生的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肥西县2006~2010年开展伤害监测3家医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上报伤害34621例;25~44岁者多(35.28%);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伤害数是女性1.78倍;伤害发生原因居前三位依次为跌落(31.43%)、机动车车祸(22.56%)、钝器伤(16.03%);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34.63%)、家中(30.59%)、工业和建筑场所(10.06%);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驾乘交通工具(23.19%),其次是有偿工作(19.47%)和休闲活动(16.60%);农民与学生是伤害主要受害者;8 -10时(28.24%)和15~ 16时(16.42%)为伤害发生的高峰时段.结论 2006~ 2010年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

    作者:吴卫华;郭顺;傅守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蚌埠地区2000~2010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的研究

    目的 了解2000 -2010年沿淮地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情况,为防控措施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蚌埠市市区和怀远县部分乡镇的现症腹泻病人和动物宿主(牛、羊、猪、鸡等)的粪便标本,用免疫磁珠富集法进行检测,血清凝集和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2000~2010年共采集各类标本5 374份,经检测EHEC O157:H7阳性标本10份,阳性率0.19%,其中鸭、兔中检出阳性标本较少见.结论本次研究表明了EHEC O157:H7感染的普遍性,但阳性率较低,在公共卫生资源有限情况下,EHEC O157:H7防控目前不需成为沿淮地区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程孝连;何泽民;孟宪春;郭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应用和比较

    气管切开是临床解决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但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的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失水增加,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粘膜上的纤毛活动减入或消失,排痰不畅,可能导致气管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倪爱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枞阳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分析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1].健康素养是构建人们健康的根本知识要素和提高全民健康的根本途径,是健康素质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公民公民健康素质的前提条件[2].

    作者:方寄惠;曹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驻马店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

    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后,报告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得到很大提高,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也得到极大改善.报告质量是整个报告工作的重点,高质量的进行传染病信息的报告、分析和利用,是进行传染病科学预防控制决策的关键[1].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