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枞阳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分析

方寄惠;曹睿

关键词:健康素养, 农村居民, 影响因素
摘要: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1].健康素养是构建人们健康的根本知识要素和提高全民健康的根本途径,是健康素质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公民公民健康素质的前提条件[2].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联苯菊酯水乳剂的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研究10%联苯菊酯水乳剂的急性毒性,为其毒理安全性评价和农药的登记提供依据.方法 按《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 - 1995)及《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农业部2007)》进行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皮肤及眼刺激试验、皮肤致敏试验.结果 10%联苯菊酯水乳剂对雌雄性SD的大鼠急性经口LD50雌、雄性均为271 mg/kg b.wt.属中等毒类;对雌雄性SD大鼠急性经皮的LD50雌、雄性均为4 300mg/kg b.wt.,属低等毒类;对雌雄性SD大鼠的急性吸入LG50(2h)雌、雄性均大于5 000mg/m3,属微毒类;对雌雄性家兔的急性眼刺激性,未冲洗时急性眼刺激积分指数为6.0,平均指数为2.5,属轻度刺激性.对雌雄性家兔的急性皮肤刺激性,积分为0.0,属无刺激性.受试物原药致豚鼠致敏率为0.0%,属弱致敏物.结论 10%联苯菊酯水乳剂经口、经皮、吸入毒性分别为中低、微毒类,轻度眼刺激性、无皮肤刺激性、弱致敏性的农药.

    作者:刘必勇;叶林;冯学庆;鲍军辉;王秋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于PBL思想的病例讨论课在普通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普外科教学涉及到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内容繁多、概念抽象、专业性强,是临床理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把PBL教学思想应用于普通外科病例讨论课教学中,针对常见的临床问题选择典型的教学病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普通外科的兴趣与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作者:朱志强;胡斌;姚寒辉;汤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马钢公司1958~2010年尘肺发病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马钢公司建厂以来尘肺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为指导今后尘肺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马钢公司52年(1958~2010年)来确诊的尘肺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将诊断时间、接尘工龄、病程、死亡时间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马钢尘肺病年均检出率为0.70%,井下各工种占76.54%,平均接尘工龄16.95年,矿山凿岩工接尘工龄短为13.59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9.97岁,平均发病年龄随诊断年份的推移逐渐增大的趋势;合并结核发生率为27.30%.结论 贯彻防尘”八字”方针,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加强作业环境监测和接尘人员的健康监护,是减少尘肺病发病的关键.

    作者:任卫国;软仁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枞阳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分析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1].健康素养是构建人们健康的根本知识要素和提高全民健康的根本途径,是健康素质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公民公民健康素质的前提条件[2].

    作者:方寄惠;曹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合肥市包河区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效果分析

    为了解合肥市包河区2011年学校和幼儿园食堂餐具的卫生状况,于2011年3~6月期间对全区25所学校45家学校食堂的餐具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现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合肥市包河区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25所45个食堂的餐具,其中大学食堂20家,中学食堂15家,幼儿园食堂10家.被采样餐具已经消过毒,并存放在保洁柜中,未受二次污染.

    作者:贾贤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蚌埠市部分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蚌埠市生产性化学毒物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探讨职业病防治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蚌埠市生产、使用、储存有毒化学品的61家企业和56家不存在生产性化学毒物企业进行调查,结合蚌埠市2003~ 2010年企业职业有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性健康体检资料,对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性健康损害发生情况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蚌埠市多数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病危害,职工接害率为67.4%,蚌埠市企业危害因素检测率为24.8%,42.7%的企业为在岗职工开展了职业健康监护,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配置率低,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生产中存在化学毒物企业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好于不存在化学毒物企业,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力度,规范职业性健康监护,企业应加大职业病防治投入,保护职工健康.

    作者:钱青文;王彩红;李庆猛;袁明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安徽省2006~2009年新发尘肺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新发尘肺病的现状和发展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报告平台,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选取2006~2009年安徽省新发尘肺病报告数据导入Excel,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6~2009安徽省新发尘肺病共1766例,死亡318例,新发尘肺病以矽肺和煤工尘肺为主,分别占53.30%和43.59%;新发尘肺病患者以男性为主,平均诊断年龄55.14岁,平均接尘工龄18.87年;新发尘肺病例主要分布在淮北、巢湖、滁州、铜陵和淮南五个市,占80.01%;新发尘肺病例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发尘肺病患者主要集中在煤炭、建材和有色金属行业,占87.03%,重点工种为矿山掘进工、采煤工和凿岩工,占75.25%.结论 安徽省尘肺病防治形势仍非常严峻,控制尘肺病发生,重点在小型乡镇煤炭、建材和有色金属企业.

    作者:胡琼;陈葆春;徐艳龙;翟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阜阳市2006~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阜阳市2006~ 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 2010年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对标本进行HFRS抗原、抗体检测.结果 2006~2010年全市共报告HFRS病例170例,年平均发病率0.40/10万.各月均有报病,发病高峰为11月份,占发病总数的27.65%.大年龄79岁,小年龄11岁,发病主要分布在30 ~60岁年龄段,占总数的74.71%.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36∶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41%.室内鼠密度平均为4.96%,鼠种构成以小家鼠为主;野外鼠密度平均为6.83%,鼠种构成以黑线姬鼠为主.室内鼠肺带毒率为2.36%;野外为6.58%.结论 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稳定在低发水平;传染源以姬鼠型为主;以秋末冬初为主;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是降低发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见海晖;万俊峰;朱理业;蒋弢;田亚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蚌埠市初中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蚌埠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学生素质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蚌埠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测查,有效样本306份.结果 学生SCL - 90平均分为158.87±45.21.总均分为1.76+0.51,阳性项目数39.20±1.73.306例学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与常模组比较显示其总分及9个因子(不含“其他”因子)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的8个因子的分值均较全国常模分值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敌对分值亦较常模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蚌埠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在健康促进的理论指导下,对蚌埠市初中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作者:陈军;何泽民;陈敏;王斌;赵巧玲;乔颖;宋天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54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以手足皮肤和口腔粘膜为主要症状的小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1],周围绕以红晕,一般预后良好,个别可引起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2].现对2010年诊疗的54例手足口病作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梁敏安;王其亮;任永军;强恒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驻马店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

    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后,报告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得到很大提高,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也得到极大改善.报告质量是整个报告工作的重点,高质量的进行传染病信息的报告、分析和利用,是进行传染病科学预防控制决策的关键[1].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两名接种麻疹疫苗儿童发生过敏性紫癜调查报告

    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根据全省统一部署,2009年10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8月龄~ 15周岁(1994年10月11日~2009年2月1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监测,共报告2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均被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经及时有效处置,病例已痊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刘旭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应用和比较

    气管切开是临床解决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但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的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失水增加,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粘膜上的纤毛活动减入或消失,排痰不畅,可能导致气管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倪爱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多次就诊及多次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同次感染多次就诊及多次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2007 ~ 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信息进行统计,资料采用SPSS软件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 3年间,手足口病患者同次感染多次就诊率为8.10%,多次感染率为1.61%.同次感染多次就诊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月龄、户籍、居住地、就诊及时、发病年、诊疗机构;多次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月龄、居住地、发病年.结论 提示改善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加强低龄儿童的病情的早发现、早诊治,同时提高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水平会对减少手足口病的多次感染和多次就诊起到积极意义.

    作者:王晨;朱渭萍;孙晓冬;薛曹怡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清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

    目的 建立一种人血清中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的测定方法,即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 取0.3ml待测血清,用去离子水稀释至3ml,经固相萃取小柱(Carb柱,400mg)提取,目标化合物经丙酮洗脱,氮气吹干后,加入10μl的内标物(苯酚),再用丙酮定容至1ml,取1μl进样.结果 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 100mg/L和10~80mg/L;方法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1%~ 114%;RSD为:3.5% - 10.4%.当取样量为0.3ml时,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的低检出限分别为10 mg/L和5 mg/L.结论 该方法分析快速,定性、定量准确,完全能满足突发性中毒事件的确证分析.

    作者:李勇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某医院病房蟑螂侵害状况及灭蟑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某医院病房蟑螂侵害状况,探索在医院环境中适宜的灭蟑方法.方法 采用粘蟑纸调查蟑螂的侵害率和密度,在病房不同的楼层使用不同的灭蟑药物,观察灭蟑效果.结果 布粘蟑纸191张,获阳性纸80张,蟑螂侵害率为41.88%;捕获蟑螂243只,蟑螂侵害密度为1.27(只/张).生物灭蟑胶饵和3种杀虫剂处理的不同楼层和功能区域,杀灭后的第30天蟑螂侵害率下降平均为97.42%;蟑螂密度下降平均为99.27%.结论 生物灭蟑胶饵和杀虫剂灭蟑均能取得良好的杀灭效果,胶饵类灭蟑制剂更适宜在医院病房中使用.

    作者:董建元;夏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广德县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脑水肿和心肌炎等.为了解广德县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将广德县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与人口数据来自广德县2009~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

    作者:张元峰;梅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起接种乙肝疫苗偶合过敏反应的报告

    2011年1月31日,固镇县杨庙乡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发生一起接种乙肝疫苗后婴儿猝死.现报告如下.1 受种者基本情况患儿,代××,男,2010年11月27日出生,足月,第一胎,家庭住址:固镇县杨庙乡任湖村赵庄自然村代庄组.患儿在蚌埠市协和医院出生,生后反应差,口吐白沫,约10min后转入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入院抢救.

    作者:杜文军;徐文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蜱与蜱传疾病新研究进展

    蜱是一种吸血的节肢动物,是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蜱虫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螨亚纲、寄螨目、蜱总科.全世界已经发现18个897种,而中国已发现10属,119种,100种硬、10余种软蜱[1].近两年来,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出现一些因蜱虫叮咬而发生蜱传疾病,引起了等地政府广泛关注[2].

    作者:张思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蚌埠地区2000~2010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的研究

    目的 了解2000 -2010年沿淮地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情况,为防控措施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蚌埠市市区和怀远县部分乡镇的现症腹泻病人和动物宿主(牛、羊、猪、鸡等)的粪便标本,用免疫磁珠富集法进行检测,血清凝集和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2000~2010年共采集各类标本5 374份,经检测EHEC O157:H7阳性标本10份,阳性率0.19%,其中鸭、兔中检出阳性标本较少见.结论本次研究表明了EHEC O157:H7感染的普遍性,但阳性率较低,在公共卫生资源有限情况下,EHEC O157:H7防控目前不需成为沿淮地区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程孝连;何泽民;孟宪春;郭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