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铜陵市城区2005~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胡婧婷;吴刚;刘红艳

关键词:恶性肿瘤,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潜在减寿率
摘要:目的 了解铜陵市城区居民2005 ~ 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铜陵市恶性肿瘤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YPLL)和潜在减寿率(YPLL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151.28/10万,标化死亡率144.19/10万,YPLL率11.‰,均居全死因首位.肺癌死亡率为37.94/10万,占25.08%,居恶性肿瘤首位;其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前五位恶性肿瘤YPLL率顺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男性肝癌、女性乳腺癌YPLL率顺位与死亡率顺位有较大变化.结论 恶性肿瘤已成为铜陵市城区居民重要死因,肺癌、胃癌、男性肝癌、女性乳腺癌、青少年白血病是铜陵市城区今后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德县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脑水肿和心肌炎等.为了解广德县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将广德县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与人口数据来自广德县2009~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

    作者:张元峰;梅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阜阳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行为以及HIV感染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安徽省阜阳市男男性行为者( MSM)艾滋病知识水平、行为特征以及HIV感染率,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MSM人口学、行为学、艾滋病知识等相关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检测.结果 共调查264名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4%,HIV感染率为5.7%.在近六个月,87.1%的MSM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有时使用率58.7%,每次都用率34.8%;21.6%的MSM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有时使用率29.8%,每次都用率26.3%.感染HIV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年龄组、离异或丧偶、以及性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结论 阜阳市MSM人群中高危险性行为普遍存在,HIV感染率高,应尽快采取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

    作者:杨鲁光;宋秀萍;丁心平;孙良;段禹;范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宿松县2005~2010年肾综合症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宿松县属沿江流域肾综合症出血热高发地区,自1963年报告首例病例以来,曾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流行,在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后,发病逐渐减少,但每年均有散在病例报告,而且2007年出现一起肾综合症出血热局部暴发.2005年,该县被确立为安徽省省级肾综合症出血热监测点,现将2005 -2010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生元;郭银华;王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铜陵市城区2005~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铜陵市城区居民2005 ~ 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铜陵市恶性肿瘤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YPLL)和潜在减寿率(YPLL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151.28/10万,标化死亡率144.19/10万,YPLL率11.‰,均居全死因首位.肺癌死亡率为37.94/10万,占25.08%,居恶性肿瘤首位;其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前五位恶性肿瘤YPLL率顺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男性肝癌、女性乳腺癌YPLL率顺位与死亡率顺位有较大变化.结论 恶性肿瘤已成为铜陵市城区居民重要死因,肺癌、胃癌、男性肝癌、女性乳腺癌、青少年白血病是铜陵市城区今后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胡婧婷;吴刚;刘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蚌埠市初中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蚌埠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学生素质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蚌埠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测查,有效样本306份.结果 学生SCL - 90平均分为158.87±45.21.总均分为1.76+0.51,阳性项目数39.20±1.73.306例学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与常模组比较显示其总分及9个因子(不含“其他”因子)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的8个因子的分值均较全国常模分值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敌对分值亦较常模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蚌埠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在健康促进的理论指导下,对蚌埠市初中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作者:陈军;何泽民;陈敏;王斌;赵巧玲;乔颖;宋天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应用和比较

    气管切开是临床解决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但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的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失水增加,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粘膜上的纤毛活动减入或消失,排痰不畅,可能导致气管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倪爱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宣城市农药中毒病例病情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影响农药中毒患者病情转归的主要因素,为开展农药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宣城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网络直报系统2006年6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上报的农药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宣城市共报告农药中毒病例2 331,死亡133例,病死率5.7%.单因素分析中,较高年龄组、非生产性中毒类型、杀虫剂及除草剂类农药、初次收诊医院为乡镇级医院、较早监测年份的农药中毒病例病死率较高;多因素分析,影响农药中毒患者病情转归的主要因素为年龄、中毒类型、中毒(监测)年份、初次收诊医院级别.结论 改善农药中毒患者的转归和预后,应从影响农药中毒病例转归的主要因素着手.

    作者:覃德芹;王芳;周嫣;陈淑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蚌埠地区2000~2010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的研究

    目的 了解2000 -2010年沿淮地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情况,为防控措施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蚌埠市市区和怀远县部分乡镇的现症腹泻病人和动物宿主(牛、羊、猪、鸡等)的粪便标本,用免疫磁珠富集法进行检测,血清凝集和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2000~2010年共采集各类标本5 374份,经检测EHEC O157:H7阳性标本10份,阳性率0.19%,其中鸭、兔中检出阳性标本较少见.结论本次研究表明了EHEC O157:H7感染的普遍性,但阳性率较低,在公共卫生资源有限情况下,EHEC O157:H7防控目前不需成为沿淮地区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程孝连;何泽民;孟宪春;郭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清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

    目的 建立一种人血清中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的测定方法,即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 取0.3ml待测血清,用去离子水稀释至3ml,经固相萃取小柱(Carb柱,400mg)提取,目标化合物经丙酮洗脱,氮气吹干后,加入10μl的内标物(苯酚),再用丙酮定容至1ml,取1μl进样.结果 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 100mg/L和10~80mg/L;方法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1%~ 114%;RSD为:3.5% - 10.4%.当取样量为0.3ml时,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的低检出限分别为10 mg/L和5 mg/L.结论 该方法分析快速,定性、定量准确,完全能满足突发性中毒事件的确证分析.

    作者:李勇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合肥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现状与对策

    为切实提高辖区内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水平,合肥市卫生监督机构于2010年4月起,集中对其开展了监督管理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合肥市辖区内18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1.2 方法对合肥市内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卫生监督和卫生学评价.其中卫生学评价从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现场卫生状况及现场监测结果两方面综合进行.

    作者:赵文婷;韦亚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铜陵市郊区2010年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

    铜陵市从上世纪90年代起已开始执行各托幼机构和小学凭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学,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全市凭证入托入学率忽高忽低,效果不满意.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进一步强调了凭证入托入学的重要性.根据市卫生局及教委两部门的联合会议制定的查验工作方案,笔者于2010年8月底至9月负责查验了铜陵市郊区2所小学新人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守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于PBL思想的病例讨论课在普通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普外科教学涉及到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内容繁多、概念抽象、专业性强,是临床理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把PBL教学思想应用于普通外科病例讨论课教学中,针对常见的临床问题选择典型的教学病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普通外科的兴趣与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作者:朱志强;胡斌;姚寒辉;汤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多次就诊及多次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同次感染多次就诊及多次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2007 ~ 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信息进行统计,资料采用SPSS软件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 3年间,手足口病患者同次感染多次就诊率为8.10%,多次感染率为1.61%.同次感染多次就诊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月龄、户籍、居住地、就诊及时、发病年、诊疗机构;多次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月龄、居住地、发病年.结论 提示改善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加强低龄儿童的病情的早发现、早诊治,同时提高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水平会对减少手足口病的多次感染和多次就诊起到积极意义.

    作者:王晨;朱渭萍;孙晓冬;薛曹怡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54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以手足皮肤和口腔粘膜为主要症状的小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1],周围绕以红晕,一般预后良好,个别可引起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2].现对2010年诊疗的54例手足口病作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梁敏安;王其亮;任永军;强恒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安徽省2007~2010年食物中毒现况分析

    食源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发达国家,估计每年有1/3以上的人群发生食源性疾病.美国每年约有7 000万~8000万人患食源性疾病,其中32.5万人人院治疗,5 000人死亡[1].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 ~ 2006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11 946例食物中毒,并导致207人死亡,大约分别是美国报告数据的1/6 362和1/25[2].

    作者:徐粒子;金少华;陈志飞;王淑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枞阳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分析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1].健康素养是构建人们健康的根本知识要素和提高全民健康的根本途径,是健康素质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公民公民健康素质的前提条件[2].

    作者:方寄惠;曹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驻马店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

    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后,报告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得到很大提高,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也得到极大改善.报告质量是整个报告工作的重点,高质量的进行传染病信息的报告、分析和利用,是进行传染病科学预防控制决策的关键[1].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起接种乙肝疫苗偶合过敏反应的报告

    2011年1月31日,固镇县杨庙乡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发生一起接种乙肝疫苗后婴儿猝死.现报告如下.1 受种者基本情况患儿,代××,男,2010年11月27日出生,足月,第一胎,家庭住址:固镇县杨庙乡任湖村赵庄自然村代庄组.患儿在蚌埠市协和医院出生,生后反应差,口吐白沫,约10min后转入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入院抢救.

    作者:杜文军;徐文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蚌埠市部分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蚌埠市生产性化学毒物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探讨职业病防治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蚌埠市生产、使用、储存有毒化学品的61家企业和56家不存在生产性化学毒物企业进行调查,结合蚌埠市2003~ 2010年企业职业有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性健康体检资料,对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性健康损害发生情况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蚌埠市多数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病危害,职工接害率为67.4%,蚌埠市企业危害因素检测率为24.8%,42.7%的企业为在岗职工开展了职业健康监护,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配置率低,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生产中存在化学毒物企业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好于不存在化学毒物企业,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力度,规范职业性健康监护,企业应加大职业病防治投入,保护职工健康.

    作者:钱青文;王彩红;李庆猛;袁明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阜阳市2006~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阜阳市2006~ 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 2010年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对标本进行HFRS抗原、抗体检测.结果 2006~2010年全市共报告HFRS病例170例,年平均发病率0.40/10万.各月均有报病,发病高峰为11月份,占发病总数的27.65%.大年龄79岁,小年龄11岁,发病主要分布在30 ~60岁年龄段,占总数的74.71%.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36∶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41%.室内鼠密度平均为4.96%,鼠种构成以小家鼠为主;野外鼠密度平均为6.83%,鼠种构成以黑线姬鼠为主.室内鼠肺带毒率为2.36%;野外为6.58%.结论 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稳定在低发水平;传染源以姬鼠型为主;以秋末冬初为主;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是降低发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见海晖;万俊峰;朱理业;蒋弢;田亚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