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肥市2011~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分析

吴金菊;赵科伕;胡明霞;尤恩情;吴思远;李玮

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流行特点
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近几年,合肥市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就合肥市2011~2012年的手足口病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现予以报道.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859例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受动物致伤就诊的可疑狂犬病暴露者,采用《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表》登记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4 859例狂犬病暴露者中,男性3 034例(占62.44%),女性1 825例(占37.56%).4~10月份受伤者3 753例,占总暴露人群的77.24%;0~14岁2578例,占总暴露人群的53.06%.伤人动物主要为犬类,4 411例,占90.78%.伤口部位主要为下肢2 922例,占60.14%.Ⅲ级暴露人群多3 950例,占81.29%.所有暴露者经正确处理伤口,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未出现狂犬病患者.结论 4~10月份是狂犬病暴露者多发季节,暴露人群以0~14岁儿童为主;伤人动物主要为犬类;暴露主要为下肢、Ⅲ级暴露.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置,能够有效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作者:郭银华;刘生元;李崇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马鞍山市中小学生近视与视力保健相关行为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近视与视力保健相关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2年5月在马鞍山城乡各选择2所小学和2所初中的学生,利用问卷方法对中小学生社会人口学资料、近视情况和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进行调查.对4 062份有效问卷内容,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马鞍山中小学生自评近视的检出率为33.4%(1 356/4 062).女生、初中生、城市、独生子女、成绩差、生父文化程度高的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视力保健相关行为得分高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其OR值(95% CI)为0.99(0.99~1.00),P=0.043;眼放松行为好、睡眠习惯好以及做眼保健操正确按时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0.98(0.96~0.99),0.93(0.89~0.98)和0.97(0.94~0.99).结论 学生的用眼行为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关,推行视力保健相关行为教育是预防与控制学生近视重要举措.

    作者:李晴;曹慧;徐叶清;严双琴;顾春丽;汪素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亳州市谯城区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疟疾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现状及需求和形式,对制定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疟疾高发乡镇行政村503名外出务工人员,开展疟疾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疟疾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8.78%,其中,“确诊疟疾病例免费治疗政策”知晓率高(91.65%),“恶性疟能威胁生命”知晓率低(8.95%).“愿意使用蚊帐”的占45.92%,“发热病人及时就诊”的占17.65%,“用药物处理蚊帐”的占2.98%.“广播电视”等疟疾防治知识来源需求量均高于当前可及程度(P<0.01),可及程度及需求量对比结果在不同来源间成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期望疟疾防治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医生讲解和广播电视”.结论 外出务工人员疟疾认知水平较低,需采取合适的方式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提高他们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

    作者:程健生;雷卫星;李先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宿州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起HFMD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组肠道病毒,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16型(CoxA16)常见[1].2008年4月下旬,在安徽省阜阳市暴发主要以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全国各地陆续暴发手足口疫情,并出现患儿死亡[2].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例的发现治疗和该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宿州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情况,对宿州市四县一区哨点医院324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咽拭子进行实验室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玲;魏永;胡雪影;赵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析疾控系统档案信息安全规范化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是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各项改革建设发展和疾病预防、卫生学评价、公共卫生监测、卫生检验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载体.其真实记录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能活动,既是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和依据,也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

    作者:杨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滁州市2009~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滁州市2009~2012年部分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情况,找出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消毒卫生标准》和《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的方法和要求对173家医疗机构,采集来自于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灭菌医疗用品、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样品5 506份,通过检测,评价消毒效果.结果 5 506份样品中,合格率为87.1%,2009~2012年合格率分别为82.2%、85.5% 、89.1%、90.5%,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14,P<0.01);县级、私营、村级三级医疗机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9.7%、83.0%、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1,P<0.01).结论 滁州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消毒知识与技术培训,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作者:王计争;宗辉;朱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利用免疫规划网络平台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并观察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芜湖市市区流动人口集中的10家预防接种门诊作为本次研究现场,随机从每个接种门诊抽取一定数量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基线调查;根据预先设计的干预方案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一年后,再次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调查,观察干预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结果 流动人口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9.35%和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96,P<0.01).结论 依托免疫规划网络系统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健康干预效果较好,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的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作者:钱帮群;葛轲;陶颖;杨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黟县342人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后抗体水平分析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常见的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以粪一口传播途径,且传染性强、传染源不易控制、传播途径难以切断,甲肝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占50%以上,甲型肝炎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甲型肝炎的有效手段.自1992年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疫苗)问世以来,我国通过在易感人群中大规模接种甲肝疫苗,已经明显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使甲肝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忠心;王世文;李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气质联用技术定量分析技术在酞酸酯测定中的应用

    塑料作为通用、受欢迎的食品接触材料,其卫生安全状况目前正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塑料包装材料中增塑剂,在一定条件下能向食品中迁移、溶出,导致食品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着食品的风味,而且对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健康隐患[1].塑料包装材料增塑剂,使用量大、普遍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又称酞酸酯类.研究塑料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在食品中的迁移特性,摸清相关因素对迁移的影响,很有必要.由于酞酸酯类增塑剂与塑料基质之间没有形成化学共价键,而是以氢键和范德华力连接,彼此保持各自独立的化学性质,因而在接触到食品中的油脂,特别是在加热的情况下便会溶解出来.

    作者:郑妹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婴幼儿单纯性肥胖干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婴幼儿单纯性肥胖已经成为21世纪严重的健康问题,还可延续至成人,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对肥胖的防治应引起社会及家庭重视[1].为了解影响婴幼儿单纯性肥胖治愈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笔者对本辖区2010-2012年3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程国爱;黄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02例早期新生儿死亡围产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萧县2006~2012年早期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探索相关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萧县2006~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重点分析早期新生儿死亡水平变化情况和主要死因,并对预防新生儿死亡发生提出干预措施.结果 2006~2012年早期新生儿平均死亡率为8.5‰,2007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高,达到15.7‰,不同年份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16,P<0.001),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顺位中前三位依次是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结论 萧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系统管理,提高基层产科人员知识技能,有助于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风险.

    作者:王莉;袁丁;巩辉;张岳;赵言;王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校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为正确开展在校女大学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方法 整群抽取三所不同类型高校一二年级女生,对2 228名学生就避孕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专业的在校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在如果有性生活是否采取避孕措施、避孕知识、避孕的方法、紧急避孕措施、终止妊娠的方法、怀孕的症状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12 P=0.015;x2=46.586P =0.000;x2=17.892 P=0.000;x2 =16.350 P =0.000;x2 =13.567 P=0.001;x2 =6.017 P=0.049),文科女大学生总体认知度较差;一二年级女生除了在紧急避孕措施知识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05,P=0.005)外,其余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差异小,且认知度不高.结论 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不高,不同专业的女大学避孕知识了解程度不同,亟待加强高校女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李光友;向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漆包线行业职业危害研究进展

    漆包线是生产电机和电器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特别是近几年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家用电器的迅速发展,给漆包线的应用带来广阔的领域,近几年漆包线生产企业也快速发展.然而,该行业企业工作场所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甲酚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关于漆包线行业职业危害相关研究的文章较少.因此全面识别和评价该行业的职业危害,及时发现职业危害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对于保护行业内劳动者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成峰;丁士旵;张乾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合肥市2011~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分析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近几年,合肥市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就合肥市2011~2012年的手足口病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现予以报道.

    作者:吴金菊;赵科伕;胡明霞;尤恩情;吴思远;李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大米粉中镉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 分析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粉中镉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粉中镉的浓度,同时构建数学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样本中镉浓度,取包含因子k=2.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13μg/kg和26 μg/kg,终报告镉含量(185±13) μg/kg和(377±26) μg/kg;同时对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各部分因素进行了量化并合成.结论 影响大米粉中镉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样品制备过程以及工作曲线拟合引入的误差.

    作者:王晓玮;周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灵璧县2005~201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随着甲肝疫苗的问世和接种率的不断提高,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发病水平逐步降低.为了解灵璧县甲肝疫流行规律,制定甲肝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灵璧县2005~2012年甲肝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发病资料来源于2005~2012年灵璧县传染病月、年报表,其中甲肝疫苗免疫接种资料来源于灵璧县疾控中心历年疫苗使用情况统计及灵璧县疾控中心专题总结和年度工作总结.1.2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灵璧县甲肝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彭凡辉;王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怀远县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怀远县农村和城市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以城镇社区和农村行政村为抽样单位,被抽取单位中各抽取一定的样本,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分别调查400名城镇居民和400名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城镇居民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73.25%明显高于农村居民(63.25%)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2,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也随着升高(x2=44.36,P<0.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OR =0.688,P=0.004)、咨询服务(OR=0.373,P=0.036)和免费宣传材料(OR =0.071,P<0.001)为知识掌握程度的促进因素,而报刊书籍(OR =2.392,P<0.001)、医生(OR=2.979,P<0.001)为知识掌握程度的阻碍因素.结论 怀远县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大咨询服务和免费宣传资料的发放有利于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玲;褚永光;文育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霍山县2009~2012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结果分析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称为狂犬病暴露[1].为了解霍山县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和暴露人群预防处置情况,根据2009~2012年霍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以下简称CDC门诊)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影响因素,为狂犬病的综合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方绪群;何敏;董琼;方丽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接种抗狂犬病血清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观察抗狂犬病血清的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指导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抗狂犬病血清使用说明书,对被犬等动物咬伤Ⅲ级暴露者400人进行抗狂犬病血清皮肤过敏试验,并对380名接种抗狂犬病血清者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400人抗狂犬病血清皮试阳性52例,阳性率13.00%;抗狂犬病血清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05%,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2.11%,皮试阳性和阴性者接种抗狂犬病血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1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3,P>0.05).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经及时对症处理0~5d治愈.结论 接种抗狂犬病血清安全可行,但同时应做好抗狂犬病血清皮试、接种中观察及接种后观察处理工作.

    作者:花高荣;葛传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402例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芜湖市2011年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型别及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40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生物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的核酸.结果 402例手足口病患者标本,核酸总阳性率为65.2%;EV71型阳性率为39.8%,CoxA16阳性率为19.9%,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5.5%,男女比为1.4∶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68.4%和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3,P>0.05),3~7月为发病高峰,以4岁以下婴幼儿为主(87.0%).结论 2011年芜湖市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是EV71和CoxAl6病毒.

    作者:王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