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玉
2013年4月,南通市通州区某中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接到学校报告疫情后,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采取保护易感者为主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对该校进行疫情主动搜索,所有病例采用统一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调查表》逐项询问、检查记录.
作者:吴晓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有3种型别,为甲(A)、乙(B)、丙(C).2013年3月底,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一种以往仅在禽间发现的新型重配H7N9病毒[1-3]引起的人感染流感病例,此次事件为全球首次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目前,尚不能排除人传人的可能[4].此次疫情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H7N9流感病毒检测技术也随之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从国内外对H7N9流感病毒的分离、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三个方面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
作者:朱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据统计结果显示,全球70%儿童腹泻病例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污染食品和水源所致[1].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汕头市食品中病原菌污染状况,现将汕头市2011年食品卫生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及数量 样品以无菌操作采集于市内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7类食品共21 1份.采样中充分考虑所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所有样品按照无菌操作采集和保存,并在冷藏条件下4h内送达实验室检验.
作者:黄谷孙;黄忠生;林奕华;陈军华;高素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芜湖市暗娼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行为特征及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预防干预策略措施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按高危场所档次分层抽取监测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暗娼400人,其中来源于中档场所274人(68.5%),在婚244人(61.0%),平均年龄为29.6±6.8岁.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94.0%(376/400),近一年被诊断过性病24人(6.0%)、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382人(95.5%)、做过艾滋病检测并知道检测结果160人(40.0%).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95.8% (383/400),近一个月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83.5% (334/400).HIV抗体、梅毒抗体、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 (1/400)、2.0% (8/400)、1.3% (5/400).结论 芜湖市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性行为比例高,应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吴忠恕;豆正东;方艳姣;成国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六安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测能力现状,为水质监督检测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原省卫生厅统一制定的调查表,从人力资源状况、水质指标检测能力等方面,对六安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水质监督检测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六安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从事饮用水卫生监督人员3~4人,平均开展4类水质快速检测项目;市级疾控机构检测人员10人,县(区)级平均4人.市、县级监督和疾控机构监督及检验人员均以初中级职称为主,占全部人员一半以上,高级职称全市仅4人;市级机构以本科为主、县级以中专和大专为主.市级疾控机构水质指标检测率和认证指标通过率分别为83.02%和41.51%,县级分别为28.30%和2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检测=125.039,P<0.015,x2认证=13.830,P<0.01).结论 六安市饮用水监督检测能力不高,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急需提高卫生监督及水质检测能力.
作者:赵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国家建立的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在安徽省的运行状况,探讨预警参数调整前后的预警效果.方法 对2009~2014年安徽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预警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评估预警参数调整前后的预警效果.结果 2009~2014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共发出101 596条预警信号,响应率为99.94%,24h响应率为88.60%,平均响应时间为1.48h.预警参数调整前后,预警灵敏度分别为81.71%和8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6,P=0.071);在预警参数调整前后均有暴发/流行的5个病种中,流行性感冒阳性预测值有所上升,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阳性预测值均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总体平稳,调整警阈值后,预警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变化.
作者:赵玉秋;刘永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感染H7N9流感发病特点及感染来源,为科学防控人感染H7N9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的发病经过、暴露因素及可能的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职业暴露人群及相关禽和环境标本进行H7N9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患者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咽拭子和下呼吸道标本H7N9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感染人感染H7 N9流感.病例所在活禽交易市场鸡咽拭子和环境标本H7N9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2.12%.检测密切接触者13人和职业暴露人群8人,H7N9流感病毒核酸均为阴性.76名密切接触者和8名职业暴露人群经医学观察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人感染H7N9流感,感染来源可能是农贸市场活禽摊档,未发现人传人情况.
作者:安洲;程周祥;钱帮群;王斐;吴家兵;夏志才;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萧县全部86起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萧县累计发现家庭聚集性疫情86起,共发病172人.每月均有疫情报告,4~5月为高峰;农村地区疫情数占89.53%,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自然村庄手足口病发病率为463.22/10万,未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自然村庄手足口病发病率为390.8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49.843,P<0.001);0~5岁发病多,占总数的88.37%;以散居儿童(81.98%)为主.发病时间间隔1d以内的有63起,占总数的73.26%.结论 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普遍存在,改善农村地区家庭的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对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鹏;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简称新筛)服务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安徽省6家县(区)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475名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筛查服务情况调查.结果 新生儿家长知晓新筛服务的为84.4%,知晓新筛服务免费的为51.6%,知晓所查三种疾病的为33.1%;新生儿母亲的知晓率高于父亲,皖北的新生儿家长高于皖南、皖中的新生儿家长;认为新筛服务有必要的为81.7%;新生儿家长首次获知新筛服务主要途径是医务人员,从婚检、孕妇建册等妇幼保健服务重要环节和媒体处获知者较少.结论 新生儿家长对新筛服务的认知程度较高,但仍应加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妇幼健康教育.
作者:朱晓明;方亮;王睿;储长山;吴跃飞;刘坤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频繁发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与学校人群密集、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有关.为了解近年来平罗县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特点及控制措施的效果,现对平罗县2006 ~ 2014年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暴发疫情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 收集2006~2014年,以电话或网络直报的形式报告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及调查处理资料.1.2方法 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周翠红;余海霞;王晖;仇凤玲;康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六安市出生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六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引产或分娩的105例出生缺陷儿作为病例组;同时按1∶3的原则选择在该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调查出生缺陷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EpiData 3.1软件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并一致性检验.数据分析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职业、孕期发热、病毒感染、抗生素使用、家族遗传史、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射线接触史、化工品接触史是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期发热、病毒感染是出生缺陷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是保护因素.结论 孕期病毒感染及发热可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而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张琴;刘奎兰;赵雪芬;王晓青;吴亚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冬春季是该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可通过食物、水、生活接触、气溶胶等途径传播[1],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美国每年在所有的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1995年,我国报道了首例诺如病毒感染,之后山西、北京、安徽、福州、武汉、广州等地区相继有医院、社区、学校、家庭发生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报道[2-7].2013年12月30日,安庆市某医院发生了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感染性腹泻疫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照春;汪金生;李贤相;高伟林;刘敏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有关人类微生物菌群的研究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微生物菌群对人类整体健康的重要性.这让一些主张消除微生物菌群的人感到震惊.相反,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自身作为微生物菌群的管理者,倾向于利用微生物来达到有利于健康的目的.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开始得到关注,脑-肠轴的发现对揭示肠道微生态环境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打开了一扇窗口.
作者:陶舒曼;王建青;刘业好;陶芳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4年12月24日某高校陆续有多名学生因恶心呕吐,疑似食物中毒在校医院就诊.包河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核实53例病例,结合实验室结果,排除食物中毒,确认为一起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现将本起疫情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对2014年12月21日至疫情发病降至历年同期水平期间出现呕吐或腹泻的学生和教职工开展个案调查;对该校就餐场所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
作者:夏俊瑞;吴金菊;姜凌;代金龙;张文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措美县在册僧人的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为这一特殊人群进行科学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措美县71名在册僧人进行健康体检,包括一般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内科、外科、常规体检胸部X线片、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胰、脾、双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 71名在册僧人中,59人体检结果异常,异常率为83.10%.前六位异常项目依次是超重和肥胖、胆囊炎、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胆囊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60岁以上僧人检出率与39岁及以下僧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胆囊炎、高血压和脂肪肝的检出率与体格发育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措美县在册僧人健康状况欠佳,年龄和体型是影响其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萍;阿旺加措;益西顿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宣城市将消除麻疹的工作放在疾病防控工作的首要位置,麻疹监测工作质量稳步提高,伴随着各项查漏补种、应急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麻疹的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为了解宣城市近5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而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以尽快达到消除麻疹目标,现对宣城市2009~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芮玲;夏志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动态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相关导管感染率,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制订ICU目标性监测方案,对2013年入住ICU超过48h患者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监测医院感染率,器械使用率和感染率.结果 2013年共监测541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73例,感染率为13.49%,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为20.3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为8.7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为2.72‰.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能及时了解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及管理的薄弱环节.
作者:刘纪;戚少云;刘正东;杨顺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濉溪县居民的死因特点,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死因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对濉溪县2013年死亡居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濉溪县共网络报告死亡5 557人,总死亡率为517.66/10万,标化死亡率505.02/10万,男女死亡率分别为591.22/10万、435.38/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86.40%.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占94.76%.男女居民前5位死因相同,但顺位有所不同.不同年龄人群的主要死因不同.潜在寿命损失(PYLL)前5位分别为伤害、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标化平均潜在寿命损失(S·AYLL)分别为32.25年、16.78年、12.31年、10.49年、20.91年.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濉溪县的疾病控制重点,应针对不同年龄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作者:董静;郑彬;董建元;张思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亚硝酸盐是一种白色的结晶性的粉末,味道略微的发苦且带有一点咸味,其性状与食盐极为相似,极易因为误用、乱用而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一起因误食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分析,为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提供帮助.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4年5月14日,某区疾控中心接到医疗机构报告的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报告病人21例,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头晕、口唇、手脚及脸部皮肤发绀,并有在“严记小吃”店共同进食史.区疾控中心随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吕建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母乳喂养一直以来都被国内外提倡为婴儿的佳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优点不仅体现在母乳本身的营养及生物学特性,还表现在有利于婴幼儿发育、降低经济成本[1]以及减少母亲乳房疾病的发生率、促进产妇产后恢复[2],这些优点通过母乳本身成分和母乳喂养过程共同体现.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提出纯母乳喂养应持续6个月[3],但由于乳汁不足,工作等原因[4-5],很多婴儿的喂养未能真正做到纯母乳喂养.本调查旨在了解本地区婴幼儿喂养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体格发育的影响,为今后的工作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张传木;李新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