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92~1998年百色地区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

马迎教;陆贤杰;邓树嵩;林健燕

关键词: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伤, 流行病学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1992~1998年百色地区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因素.方法: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交通事故的相关特征作统计分析.结果:1992~1998年人口死亡率平均每年为3.12/10万,车辆死亡率总的来说是下降趋势.每年1月份及11~12月份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多.昼夜分布呈现9~12时, 14~18时两个高峰.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主要为男性青壮年,以职工、农民多.以车辆数多、地处平原丘陵的市县交通事故发生较多,且多发生于天气晴朗的平直路段.绝大部分交通事故(90.2%)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而在人的因素中机动车驾驶员占了81.9%.机动车与自行车、行人相撞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是大的.行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穿行行车道.结论:以人的因素来看,治理交通事故除了重视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外,强化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SPO2监测仪用于特重烧伤病人麻醉38例

    特重烧伤病人,往往都是病情危重,全身情况差,给麻醉监测方面带来一定困难.无论施 行何种麻醉,如何做好监测,保证术中的麻醉质量,提高病人生存率为重要.1990年1月至19 99年5月,我们对38例特重烧伤病人用SPO2监测仪在麻醉期间进行监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

    作者:江正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慢心律中毒致心跳骤停3 h抢救成功1例

    患者女,25岁,因与男友吵架后顿服地奥心血康2 g,慢心律5 g,意识丧失、小便失禁 20 min,于1997年11月12日晚上10 时急诊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45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0/0 kPa,昏迷状态,瞳孔散大5 m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发绀,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律不齐,心率45次/min,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肠 鸣音正常.四肢频发抽搐.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Ⅰ度 房室传导阻滞;③室内传导阻滞;④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⑤室性逸搏;⑥V1呈qR型. 入院 诊断:急性慢心律中毒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立即洗胃,心电监护,多巴胺、阿拉明升 压,可拉明、洛贝林兴奋呼吸中枢.心电监护示室性逸搏,心率10~30次/min,接着出现阵 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心律,自主呼吸停止.立即按心跳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 工呼吸,电除颤二次未成功,心电呈直线,给予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1 mg,阿托品2 mg, 地塞米松10 mg,心电监护示窦性停搏,室性逸搏,qRs波宽大低平的电机械分离,血压0/0 kPa,持续心外按压,每20 min静推肾上腺素1~2 mg,阿托品1~2 mg,并持续静滴肾上腺素2 mg,多巴胺20 mg,阿拉明10 mg,半小时后静推5%碳酸氢钠50 ml.11月13日早上心跳恢复 ,但仍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血压14/10 kPa.继续用20%甘露醇250 ml加压静滴预防 脑水肿,654-2 40 mg静滴改善微循环,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改善脑细胞 功能,多巴胺、阿拉明维持血压,钾镁液治疗心律失常,先锋霉素Ⅴ抗炎,置冰帽等措施 .13日上午8时心电监护再 次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血压0/0 kPa,立即静推利多卡因100 mg,同步电复律二次成 功,心律转复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2∶1~3∶2传出阻滞.继续用利多卡因200 mg, 钾镁液、多巴胺与阿拉明三管维持输液.13日上午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电转复一次成功,心律转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血压12/8 kPa.下午病人恢复自主呼吸,神志逐渐清醒.13日恢复窦性心律,血压14/12 kPa,呼吸正常即拔除气管插管.观察5 d病情无变化 ,未留后遗症于1997年11月18日痊愈出院.讨论:本例主要因顿服大剂量慢心律5 g,至昏迷、抽搐、心律紊乱,心跳骤停.慢心 律又名美西律(Mexiletine)、脉律定或脉舒律,属Ⅰ 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抗心 律失常、抗惊厥及局部麻醉作用.主要用于急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常用量50~200 mg/次,3 次/d.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震颤、头痛、眩晕等.大剂量可 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周盛斌,周康年报告慢心律中毒临床症状有呕吐、抽搐、昏迷、口唇发绀、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例.本例虽服地奥心血 康20片,但服慢心律为正常用量的25倍,服药20 min后出现中毒症状,本例心跳骤停3 h 20 min能抢救成功的体会是:①及时气管插管人工呼吸,保持心脑供氧,是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②持续有效的心外按压,使心肺脑等重要器官保持一定血液循环.对中毒病人不要轻 易放弃抢救,要有信心和耐心;③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要果断处理,合理用药;④及早头部降温、脱水治疗是脑恢复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温彩仙;李其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膀胱液电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134例报告

    1990年7月至1999年3月我院共收治膀胱结石176例,其中行膀胱液电碎石术1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1例,女3例.年龄19~79岁,平均56岁.单发结石108例,2~ 3颗结石26例.本组病例均有尿频、尿急、尿痛,122例有尿线中断;病史反复发作,长者 2年,短者1周;后尿道结石19例;结石直径约0.9~3.2 cm;术前检查尿常规,发现镜下 血尿,或排肉眼血尿98例;合并前列腺增生者38例,合并肾或(及)输尿管结石27例.

    作者:甘宏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与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与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关系.方法: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86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Ⅰ组(UAER<20 μg/min).Ⅱ组(UAER20~200 μg/min),Ⅲ组(UAER>200 μg/min). 各组分别进行UAE、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测定.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全血粘度低、中切变率、血浆粘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有显著差异(P<0.05,P<0.01).Ⅲ组与Ⅰ组比较红细胞压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APOA、APOB、TCH有显著差异(P<0.05,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TCH、TG、LDL、血细胞比容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液流变学异常,胰岛素抵抗、脂质异常可能是促进微血管和大血管损伤的不良因素.

    作者:陈冰;魏华;尹端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科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42例

    房间隔缺损(房缺)为成年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成人房缺由于其独特的 临床特征,无论是在手术病例选择及手术方法上,还是在术后并发症防治上都与儿童房缺有 很多不同之处.1989年1月至1999年11月我院共手术治疗18岁以上房缺病人4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42例,男11例,女31例.年龄18~54岁,平均39.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后心 悸气促,2例有咯血,4例有心衰史.术前心功能Ⅰ级7例、Ⅱ级18例 、Ⅲ级15例、Ⅳ级2例.42例均可在胸骨左缘二、三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P 2增强或亢进,19例P2分裂,5例胸前触及收缩期震颤.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厚32例,2 5例为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术前有心律失常(偶发房 、室早各1例、心房纤颤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胸片 显示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右房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增多,心胸比率<0.5 3例、~0.6 35例、~0.65 5例.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均有房缺存在,直径1.2~4.0 cm不等,中央型37例,上腔型3例,下腔型2例.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9.33 kPa 32例,8~9.33 kPa 8例,<8 kPa 2例.

    作者:黄保堂;谭典模;苏国泰;邓文耀;莫月吉;刘祖定;窦云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黄芪不同剂量配比对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不同剂量配比对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配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随着黄芪注射液剂量的增加,左室舒张期E峰速率增加,A峰速率降低,E/A比值增加,心电图明显改善.结论: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患者以气虚为主,以黄芪大剂量治疗效果较优.

    作者:钱海凌;黄立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多种呼吸中枢功能监测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3种测量呼吸中枢功能的方法,从中找出佳者,以便临床上需了解患者的呼吸中枢受损程度时使用.方法:选择17例需行全麻并气管内插管的手术病人,于麻醉前及诱导后5~10 min、插管后2 min分别测定呼吸中枢驱动力(P0.1)、潮气量与吸气时间之比(Vt/Ti)、二氧化碳(CO2)通气反应、分钟通气量(Ve).结果:诱导前后P0.1无明显变化,Vt/Ti及CO2通气反应值变化均显著,但后者需时间较长,对生理干扰较大.结论:Vt/Ti及CO2通气反应均较灵敏,但前者优于后者.

    作者:冯梅;梁桂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葡萄糖注射液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实验

    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类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营养剂,制备过程中需热压灭菌,由于受热等因 素的影响,葡萄糖易脱水分解,产生一系列的分解物,5-羟甲基糠醛(以下简称5 -HMF)为 主要分解物之一[1],其为一有毒物质,LD50为10 mg/kg.英、美、日等国 对5-HMF的量(以吸收度值表示)均有控制,中国药典九五版二部规定,精取葡萄糖注射液适量(约相当于葡萄糖1.0 g)置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于284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大于0.32.在配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影响因素,减少葡萄 糖的分解破坏.为此笔者对5-HMF的吸收度值(含量)与溶液的pH值、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实验.

    作者:陈永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心瓣膜置换术后呼吸机依赖26例分析

    1993年4月至1998年12月,我科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47例.术后使用Newport E 200型呼吸机;发生呼吸机依赖(VD)26例,现就可能发生VD的危险因素及VD病人呼吸机停机方法与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VD组病例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平均(39±11)岁.MVR 19例,AVR 3例,BVR 3例,TV R 1例.术前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14例,Ⅳ级11例.主动脉阻断时间(84±39)min,体外循 环转流时间(128±53)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8 h至44 d.结果:治愈21例,死亡5例.我们抽取同期瓣膜置换手术未发生VD 30例作对照,其中MVR 21例,AVR 3例,BVR 4例,TVR 2例 .男14例,女16例;术前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5例,主动脉阻断时间(78±29)m in,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11±36)min.资料采用方差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见表1.

    作者:温昭科;陈德熙;叶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BAX基因在遗传不稳定的大肠癌、胃癌突变的研究

    目的:了解Bax基因在大肠癌,胃癌的突变情况.方法:用QIAamp方法提取肿瘤和正常组织的DNA,选择5对引物,经P CR扩增,走DNA序列胶电泳,检测其MI及Bax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胃癌有8例MI阳性,其中3例Bax基因有突变,大肠癌有14例MI 阳性,其中6例Bax基因有突变.结论:Bax基因突变在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ax 基因是胃癌、大肠癌MI+的遗传改变受累的一个靶基因.

    作者:赵荫农;杨尔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CT及彩超在颈侧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颈侧肿物临床常见,单纯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往往难以进行诊断.随着影像技术的发 展,CT及彩超已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1990~1999年我院共收治颈侧肿物5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个月至68岁,平均3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 无痛性颈侧肿物,其中19例为多发性肿物,8例为双侧颈侧肿物.肿物直径1.5~10 cm.1.2 仪器与方法:使用美国产GE 9800 CT机扫描,取颈部轴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层距5 mm ,层厚10 mm;使用德国产Dornier AI 5200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简称彩超),具有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双重功能.

    作者:何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脊髓炎磁共振诊断(附35例报告)

    自磁共振成像(MRI)用于临床以来,对脊髓炎的诊断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国内报道很少 .现将我科1994~1999年间收治的35例脊髓炎患者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脊髓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春光;唐玉兰;黄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腋下小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我们根据现代微创外科的观点采用腋下小切口施行普胸手术共7例,切口平均长度13.2 cm,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35~69岁,平均47.8岁,经病理证实肺癌 3例,良性肿瘤4例.1.2 方法:①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②侧卧位,术侧上肢向头部上举并固定于头架 上,将相应术野中心部位垫起;③开胸步骤:取腋后线下背阔肌前缘斜行切口止于腋前线处 , 长9.5~14.5 cm,游离背阔肌前缘并用拉钩向后略作牵拉,沿前锯肌肌纤维起行方向钝性 分开至肋间表面,经肋间正中切开肋间肌进胸,置入两副小号胸廓开胸器牵开肋间及背阔肌将 胸内视野打开,常规进行胸内探查.术前无病理诊断的,术中行快速冰冻确诊,以确定术式 ;④关胸步骤:用7号丝线经上下肋骨中点打孔缝合固定,缝合时注意避免损伤肋间神经; 缝合前锯肌、皮下组织及皮肤.2 结果7例中分别行左开胸5例,右开胸2例,其中上叶切除2例,中叶1例,下叶切除3例 .纵膈肿瘤摘除1例,3例肺癌肺叶切除加周围淋巴结清扫,4例良性肿瘤分别直接行肺叶切除术或肿瘤直接摘除.7例开胸过程中出血量约少于25 ml.开关胸时间均在35 min内完成.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7例术后均在3~5 d下床活动.术后伤口损伤小,疼痛轻微,并且持续时间短,利于咳嗽排痰;术侧上肢及肩关节活动 受限不明显,伤口隐蔽,美容效果好,术后伤口长度均在9.5~14.5 cm.

    作者:曾建业;韦涌初;阳世雄;黄思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加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内血肿15例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出血破入脑室者病情危重,如未及时正确处理 ,可导致脑疝等严重后果.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我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加双侧脑室 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内血肿1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传东;仇洪;潘毓标;覃洪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0例临床分析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治疗上主要 是手术治疗,但复发率高[1].通过改变手术方法,减少复发率.1998年1月至 1999年6月我们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0例34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经河;林源;李正华;黄贤;谭汉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IGF-1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价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降低血糖,参与免疫调 节等作用,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在血和组织中的含量变化能反映某些疾病状态[1] .我们1998~1999年对糖尿病组50例,糖尿病肾病组1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5例,糖尿 病高血压组21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IGF-1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覃锦耀;何飞屏;周华珍;刘广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疗法4例

    1 病例报告例1,女,33岁.1995年10月6日入院.8月下旬发热、咽痛,继而出现下肢水肿、关节 痛、尿蛋白(+++)而入我院.入院后体温38~39℃,先后出现口腔溃疡、心包积液、胸水、腹水;Hb 89 g/L,WBC 2.6×109/L,ALB 20 g/L,γ-球蛋白30%,C3 600 mg/ L,ANA(+),ds-DNA(+).诊断:重症狼疮性肾炎(LN).予足量强的松治疗,渐见尿少,恶心、呕吐;BUN 44.7 mmol/L,Cr 533 μmol/L.12月中旬并发急性左心衰,狼疮脑,癫样抽搐频繁发作.经4次血浆置换(PE),分别置换血浆2 L、2.4 L、2.4 L和3 L.2次PE后已能下床活动.再经17次血液透析,2次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并先后静滴丙种球蛋白25 g,加用C TX,终控制了狼疮危象.复查血象和肾功能正常,ANA、ds-DNA阴转,1996年1月27日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韦道生;米存东;廖松;赖月玲;韦凤勋;陈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科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西方是较常见的疾病.我国发病率虽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也并 非少见.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共对11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进行静脉切开取栓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6~75岁.术前均有左下肢臀部以下肿胀 ,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左下肢浅静脉怒张.全组均行左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证 实均有左下肢浅静脉曲张,显示左股静脉至髂外静脉充盈缺损1例,左髂外静脉不显影6例, 左股静脉不显影4例.

    作者:刘祖定;唐春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哮喘患儿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 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61例哮喘患儿及20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清NO、NOS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NO、NOS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NO以单纯哮喘组较哮喘并肺炎组升高更著.缓解期NO、NOS均降至正常.结论:NO、NOS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温志红;谢庆玲;唐国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老年颅脑损伤57例死亡分析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保健工作的发展,人的寿命也相应延长,老 年人增加,老年人颅脑损伤增多.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颅脑损伤 284例,死亡57例,占20%,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1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8例 ,跌伤11例,砸伤8例.入院时GCS分极:4~8分18例,9~12分29例,13~15分10例,CT扫描检 查提示颅内血肿2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脑挫裂伤24例.合并脾破裂4例,肠穿孔2例, 血气胸2例.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45例.

    作者:王大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