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锦耀;何飞屏;周华珍;刘广钊
目的:研究动脉灌注疗法在子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36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TAI),经导管灌注CDDP 60~100 mg,ADM 40 mg,MMC 10~20 mg. TAI后1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17例采用放射线治疗.结果:TAI疗效,CR 8.32%,PR 69.4%,NC 22.2%.放疗组总有效率为82.3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AI结合放疗或手术可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亦龙;古闲幸则;赖少侣;齐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腹式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用的手术之一,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失调性子宫 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我院1997年1月至1998年1月行腹式子宫全切术7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3例,均为子宫全切病人,疾病的分布以子宫肌瘤多,子宫腺肌症 次之,病人的大年龄70岁,小25岁,平均45岁.1.2 病人术前情况及术前处理:术前病人无明显的肝、肾、肺、心等疾病.其中45例处于贫血状态,占61.6% .血Hb≤60 g/L者5例,占6.85%,血Hb≥90 g/L者30例,占41.09%, 血Hb低者为45 g/L.对于血Hb≤90 g/L者术前均给予纠正贫血的治疗.术前准备情况:术前3 d给予0.1%新洁尔灭会阴擦洗,每天2次;术前1 d给予番泻叶代茶饮行肠道准备.全部病例术前30 min常规置入FOLEY尿管接无菌袋.对于其中35例患者给予术前3 d 1/5 00 0高锰酸钾溶液(PP液)坐浴,每晚1次,每次30 min,并于术前30 min给予抗生素.
作者:范江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甲状腺CT表现特点,为甲状腺疾病的CT 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80例正常成人甲状腺增强前后进行动态CT扫描,划线法测量腺体大小并对其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甲状腺边缘连线均完整、与双侧颈鞘血管及食管之间有低密度脂肪间隙相隔,与气管壁及颈前肌之间无类似低密度间隙存在;②部分正常甲状腺内平扫可见宽度≤2 mm的裂隙状略低密度区;③增强后3 min内甲状腺强化明显.结论:采用划线法测量甲状腺大小,可避免腺体形态差异造成测量误差;掌握正常甲状腺的各种CT表现特点,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质量.
作者:苏丹柯;刘剑仑;谢东;黄臣养;韦长元;李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发生率较高,早期处理不当不但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病人 的痛苦,而且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随着现代交通、机械化生产的发 展,此类损伤已屡见不鲜.我院1993~1999年收治这类病人4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4例中,男36例,女8例,年龄16~68岁,平均44.2岁.撕脱部位:大 腿12例,小腿24例,大、小腿同时撕脱8例.致伤原因:汽车碾伤32例,机器绞伤4例,石头砸伤8例.受伤到手术时间:长10 h 40 min,短1 h 5 min.44例中都合并有其他组织损伤.
作者:黄侣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保健工作的发展,人的寿命也相应延长,老 年人增加,老年人颅脑损伤增多.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颅脑损伤 284例,死亡57例,占20%,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1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8例 ,跌伤11例,砸伤8例.入院时GCS分极:4~8分18例,9~12分29例,13~15分10例,CT扫描检 查提示颅内血肿2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脑挫裂伤24例.合并脾破裂4例,肠穿孔2例, 血气胸2例.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45例.
作者:王大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29岁,男性,因打呃2个月到外院照片拟诊纵膈肿瘤,转我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3.3/3.9 kPa,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不大,两肺未见异常.心脏稍大,心率 9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胸骨左缘3~4肋间闻轻度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周围血管征(十) .B超检查示左室扩大,长轴切面见主动脉瓣关闭时有缝隙,升主动脉逐渐增宽,主动脉根部内径2.8 cm,距主动脉根部7 cm处主动脉内径3.9 cm,因用普通凸阵探头,自胸骨柄上方 探查显示不清.剑突下探查腹主动脉正常.自背部脊柱左侧探查见一巨大液性暗区,大小约 8 cm×20 cm,暗区上缘达第三胸椎水平,下缘达肩胛下角线水平.暗区境界清楚,边缘光滑整齐,呈长条形,其下端逐渐变窄,移行为内径2.1 cm的管状结构.暗区及其相延续的管状构均有规律性的搏动,并与心搏同步.超声诊断:胸主动脉瘤并相对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入院后升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B超诊断相符.因无条件作人造血管置换术.明确诊断后出院.
作者:陈蒙华;龙驹;杨柳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应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锥颅组与相应内科保守治疗组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锥颅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17.4±9.8(P <0.01),非锥颅组为6.57±11.1(P>0.05),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锥颅组总有效率85.71%,非锥颅组总有效率64.28%,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锥颅组比非锥颅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星;庞志美;庞家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腹型癫是以腹痛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癫,临床上易发生误诊或漏诊[1 ].1995~1999年我院共误诊2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2例,发病年龄小4岁,大12岁,其中≤6岁6例(21%) ,6~12岁22例(79%).病程为1个月至4年不等,平均14.2个月.1.2 临床表现: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腹痛,其中脐周痛20例,上腹部痛5例,无固定 部位疼痛7例.腹痛以绞痛样发作多见,多为突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曾有一例持续上腹胀痛,阵发性加剧达5 d;腹痛伴恶心、呕吐4例,大汗淋漓、面色苍白8例,头痛、乏力8例,全部病例无惊厥及意识障碍.
作者:谭丽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高血压(EH)病人血浆内皮素( ET)和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EH病人口服氯沙坦,每日50 mg,干预3周.治疗前后测定平均动脉压(MAP),放免法测定ET和Ald水平.结果:治疗组MAP、ET和Ald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能显著降低EH病人MAP、ET和Ald水平,是防治EH的理想药物.
作者:邓家强;任法鑫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评价抗PPD-IgG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2例活动性肺结核、20 例非活动性肺结核、30例非结核病人以及2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抗PPD-IgG.结果:活动性肺结核阳性率为84.6%,其中痰涂片阳性者为90.3% 、痰涂片阴性者为76.2%.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有2例阳性、非结核组有2例阳性,假阳性率分别为10%和6.7%.本法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94.3%.结论:用本法检测血清中抗PPD-IgG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不需特殊设备,并且敏感性好和特异性高,对活动性肺结核有较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黄彩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心可舒片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方法,固定相为Nova-pak C18反相柱( 4 μm,3.9 mm×150 mm) ,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测定波长为247 nm,柱温35℃. 结果:线性范围为12.5~200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01%,RSD=2.08%(n=5).结论:该法具有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陈英;莫志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由于介入性超声技术进入妇科临床,使妇科领域又增添了一项新的治疗技术,尤其在辅 助生殖技术及盆腔肿块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在阴道B超引导下经阴道对13 例盆腔肿块病例进行穿刺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于1999年1~9月在本中心就诊,并经临床检查、妇检、B超、实验室等有关项目 诊断为盆腔肿块患者13例.年龄25~39岁.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9例,囊肿直径为40 ~65 mm,3例囊肿位置固定,有压痛;6例囊肿位置活动,无明显压痛;2例卵巢单纯性浆液性囊肿,囊肿直径50~60 mm,位置活动,无压痛;输卵管妊娠2例,有停经史,停经45~51 d ,B超检查宫内无孕囊,宫旁有混合性包块,其直径34~42 mm,1例内见胚芽,1例有胚芽及胎心搏动,血清β-HCG 60~90 μl/L.
作者:叶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由于对脾脏免疫功能的再认识,脾外伤的治疗已从首选脾切除术转为多种保留脾脏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1].我院 1984年1月至1989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儿32例, 其中非手术治疗2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伍卫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增龄对血清甲状腺激素(TH)及胰岛素样生长-1(I GF-1)的影响及用小剂量TH治疗健康老人,观察其血清TH及IGF-1水平的变化.方法:把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分为青壮年组、老年前组及老年组, 分别检测其TH、IGF-1、肝功能及心电图.并对老年组用小剂量TH治疗.每天服甲状腺片10 mg,连服6个月,分别于第3和第6个月后再复查以上检测指标,同时观察有关衰老症状的变化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老年组与青壮年组比较,血清TT3、TT4、FT3、FT4 及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5);老年组比老年前组及老年前组比青壮年组,血清TT3、FT3、FT4及IGF-1均显著降低(P<0.05),而TT4改变不显著.老年组经TH治疗3个月后,除TT4外,血清TH及IGF-1显著升高(P<0.05), 治疗6个月后,升高更显著(P<0.01),其血清浓度接近老年前组水平.结论:增龄可使血清TH及IGF-1进行性下降,老年人口服小剂量的T H,能改善衰老症状,提高血清TH及IGF-1水平.
作者:刘广钊;何飞屏;秦映芬;戴霞;冼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非病毒载体法基因转染的适条件及其潜在价值 .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和配体定向法将带有野生型P53基因(W t-P53)cDNA的质粒引入细胞,用直接镜检、软琼脂培养、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和乳酸脱氢酶法等研究细胞生长特性的改变情况.结果:绝大多数细胞被转染,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发生凋亡.结论:本方法对于基因体外转染是可行的,并且有可能将来用于小细胞肺癌的P53基因治疗.
作者:吴克;赖祥进;刘会生;全家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治疗上主要 是手术治疗,但复发率高[1].通过改变手术方法,减少复发率.1998年1月至 1999年6月我们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0例34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经河;林源;李正华;黄贤;谭汉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学的发展,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胆道系统结石的问题日益为人们所 重视,但对于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胆囊非结石性病变的报道不多.我院对1995年1月至1998年1 2月138例肝硬化患者胆道B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非结石性病变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作者:谭至柔;黄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院1995~1999年运用刺血真空净血疗法配合针刺委中穴治疗急性腰软组织损伤48例, 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照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8~69岁.观察组48例,男18例,女3 0例,年龄41~69岁.两组均为门诊病人.两组病人均经X线拍片,排除骨折,脱位及局部皮肉破损.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局部取穴:肾俞、阿是穴.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个 疗程.观察组采用:①在损伤部位,寻找疼痛敏感点(即阿是穴)为主,如病重,可见肿胀明 显、紫色瘀斑,或紫色.轻者,用皮肤针、三棱针,轻浅点刺,微微少量出血,再拔火罐, 真空吸力较少;肿胀明显,有青紫或瘀斑者刺血稍深,当即出血,再拔火罐,真空吸力要大 ,可反复拔罐,出血量稍多.如损伤在穴位处,可按经络腧穴拔罐,拔罐时间为8~10 min或由出血量而定,出血多,时间应短,但不少于5 min,出血量少,长不超过20 min,10次无效者应算无效病例,应更换治疗方法;②)在刺血拔罐后配合取患侧委中穴,针刺用28号1 .5~3寸毫针,直刺,强刺激,采用针刺泻法,每天一次,留针20 min,连针10次.
作者:黄伟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覃某某,女,42岁.妊2产2,15年前分娩.于1985年在外地医院上22号不锈钢金 属环一枚.术中经过良好.1998年在市妇幼保健站取环,据患者说环已取出.但环取出后感 下腹疼痛,并有胀坠感,月经紊乱,量增多.曾在几家医院治疗,症状均无缓解.于1999年 11月14日到我院门诊就诊.妇科检查:宫体前倾前屈位,正常大小,活动良好,B超检查: 在子宫内探及2.5 cm呈点状条索形强回声,其后伴有声影.B超诊断:金属环断裂残留在子宫内.术前未作X光透环.于当天下午在我院妇科做取环术,取出2.1 cm金属环,环取出后随访至今无腹痛及月经紊乱等症状.讨论:金属环断裂残留原因可能为:①金属环制作过程中局部可能有薄弱环节,经反复 高压消毒,可使有的环断裂现象;②金属环使用期限在7年内安全性好.本例上环时间较长 ,取环可恰为薄弱处.又可能由于宫缩力而引起环薄弱处断裂.环断端锐利,可造成子宫内 膜局部受损,刺激宫缩,引起月经紊乱;③断环残留子宫内引起子宫内感染.
作者:方玉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我们根据现代微创外科的观点采用腋下小切口施行普胸手术共7例,切口平均长度13.2 cm,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35~69岁,平均47.8岁,经病理证实肺癌 3例,良性肿瘤4例.1.2 方法:①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②侧卧位,术侧上肢向头部上举并固定于头架 上,将相应术野中心部位垫起;③开胸步骤:取腋后线下背阔肌前缘斜行切口止于腋前线处 , 长9.5~14.5 cm,游离背阔肌前缘并用拉钩向后略作牵拉,沿前锯肌肌纤维起行方向钝性 分开至肋间表面,经肋间正中切开肋间肌进胸,置入两副小号胸廓开胸器牵开肋间及背阔肌将 胸内视野打开,常规进行胸内探查.术前无病理诊断的,术中行快速冰冻确诊,以确定术式 ;④关胸步骤:用7号丝线经上下肋骨中点打孔缝合固定,缝合时注意避免损伤肋间神经; 缝合前锯肌、皮下组织及皮肤.2 结果7例中分别行左开胸5例,右开胸2例,其中上叶切除2例,中叶1例,下叶切除3例 .纵膈肿瘤摘除1例,3例肺癌肺叶切除加周围淋巴结清扫,4例良性肿瘤分别直接行肺叶切除术或肿瘤直接摘除.7例开胸过程中出血量约少于25 ml.开关胸时间均在35 min内完成.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7例术后均在3~5 d下床活动.术后伤口损伤小,疼痛轻微,并且持续时间短,利于咳嗽排痰;术侧上肢及肩关节活动 受限不明显,伤口隐蔽,美容效果好,术后伤口长度均在9.5~14.5 cm.
作者:曾建业;韦涌初;阳世雄;黄思光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