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衰老中的研究

刘广钊;何飞屏;秦映芬;戴霞;冼苏

关键词:衰老,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增龄对血清甲状腺激素(TH)及胰岛素样生长-1(I GF-1)的影响及用小剂量TH治疗健康老人,观察其血清TH及IGF-1水平的变化.方法:把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分为青壮年组、老年前组及老年组, 分别检测其TH、IGF-1、肝功能及心电图.并对老年组用小剂量TH治疗.每天服甲状腺片10 mg,连服6个月,分别于第3和第6个月后再复查以上检测指标,同时观察有关衰老症状的变化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老年组与青壮年组比较,血清TT3、TT4、FT3、FT4 及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5);老年组比老年前组及老年前组比青壮年组,血清TT3、FT3、FT4及IGF-1均显著降低(P<0.05),而TT4改变不显著.老年组经TH治疗3个月后,除TT4外,血清TH及IGF-1显著升高(P<0.05), 治疗6个月后,升高更显著(P<0.01),其血清浓度接近老年前组水平.结论:增龄可使血清TH及IGF-1进行性下降,老年人口服小剂量的T H,能改善衰老症状,提高血清TH及IGF-1水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颅脑损伤57例死亡分析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保健工作的发展,人的寿命也相应延长,老 年人增加,老年人颅脑损伤增多.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颅脑损伤 284例,死亡57例,占20%,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1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8例 ,跌伤11例,砸伤8例.入院时GCS分极:4~8分18例,9~12分29例,13~15分10例,CT扫描检 查提示颅内血肿2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脑挫裂伤24例.合并脾破裂4例,肠穿孔2例, 血气胸2例.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45例.

    作者:王大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输卵管畸胎瘤并蒂扭转1例

    患者36岁,因下腹部隐隐胀痛2个月加重1个月收入院.诉入院前2个月在不明原因出现 下腹部呈持续性隐隐胀痛不适,能忍耐,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未作任何检查和治疗.近 1月来胀痛逐渐加重,且觉腹部比前胀大而就诊.既往体健,月经规律,曾孕3产2,人工流 产1次.入院体检,下腹隆大如孕5个月,包块上界达脐平,妇检;宫颈糜烂Ⅲ度,子宫大小 正常,触及一包块大小如上述,活动,压痛(+).血常规正常.于1997年12月30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大15 cm×13 cm×12 cm,瘤蒂来自右侧输卵管伞端,顺时 针旋转7周,肿瘤表面不光滑,包膜不完整,呈灰白色,部分囊实感,同侧卵巢、子宫及左侧附件的色泽,大小均正常.予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7 d腹部切口拆线,切口甲级愈合 ,治愈出院.标本剖观,切面大部分为实性,区域为囊性形成,内含粘液样物质,实性区硬度不一,色泽灰红兼白色.病理境下见:肿瘤由骨组织,软骨组织成熟鳞状上皮脂肪,神经胶质及纤维结缔组织构 成,交错排列,无恶性组织成分.诊断输卵管伞端成熟型实性畸胎瘤.讨论:输卵管畸胎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尤其合并蒂扭转7周则更为罕见.在国内报道 甚少.其发生来源尚不太清楚.该病多发生在31~40岁,常见症状为盆腔腹部疼 痛,大部分为囊性样,单侧,双侧者甚少.病理检查于肿瘤由三种胚叶(皮肤脂肪、软骨、 结缔组织)等构成.交错排列,无恶性组织成分.多数病理学者支持Hereig的观察.认为该 肿瘤预后良好.本病例在肿瘤发生扭转之前并无特殊不适,因扭转逐渐加重而出现腹胀痛症状促使患者就诊.

    作者:陈秀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与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与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关系.方法: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86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Ⅰ组(UAER<20 μg/min).Ⅱ组(UAER20~200 μg/min),Ⅲ组(UAER>200 μg/min). 各组分别进行UAE、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测定.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全血粘度低、中切变率、血浆粘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有显著差异(P<0.05,P<0.01).Ⅲ组与Ⅰ组比较红细胞压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APOA、APOB、TCH有显著差异(P<0.05,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TCH、TG、LDL、血细胞比容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液流变学异常,胰岛素抵抗、脂质异常可能是促进微血管和大血管损伤的不良因素.

    作者:陈冰;魏华;尹端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性阳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性阳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临床疑阳萎39例患者的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进行检测,观测阴茎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加立其丁之前、后的动脉管径值及注药后15 min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小流速(Vmi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对罂粟碱加立其丁反应良好7例,反应低下32例,反应良好者 Vmax为(41.33±9.76)cm/s,Vmin为(3.52±1.22) cm/s,RI为0.94±0.04,PI为4.8 7±0.60;反应低下者中18例为静脉机能不全,10例为动脉供血不足,4例为动静脉混合性阳萎,其Vmax分别为(36.14±8.2)cm/s 、(22.23±4.6)cm/s、(23.57±5.0)cm/s,Vmin 分别为(7.20±2.10)cm/s、(2.51±1.31)cm/s、(6.68±1.40)cm/s,RI分别为 0.75 ± 0.04、0.89±0.06、0.66±0.06 ,PI分别为 2.08±0.56、4.52±0.51、2.15± 0.55 .反应良好与反应低下的静脉机能不全者注药前后阴茎海绵体动脉管径值的增加率大于2倍,而动脉供血不足与动静脉混合性者注药前后阴茎海绵体动脉管径值的增加率小于60%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配合罂粟碱加立其丁试验对血管性阳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若川;朱尚勇;刘德云;黄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酒精中毒大鼠全身性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白细胞移行抑制实验检测酒精中毒大鼠非特异性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酒精中毒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移行抑制指数则高于对照组.结论:酒精中毒大鼠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 .

    作者:磨红玲;邝晓聪;张明安;罗海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0例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有剖宫产术指征的146例初产妇分成两组.观察组110例行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36例行传统式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 P<0.01);术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住院时间短,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步骤少(简化了开腹、缝合方法),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体力恢复快有利母乳喂养,术口愈合疤痕纤细美观,手术方法简单易掌握.

    作者:忻国华;莫爱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多巴胺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8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引起的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临床出现一系 列脑病的表现.近年来国内对HIE的治疗研究已初有成效,使HIE的预后有所改善,我院1997 年1月至1999年10月应用多巴胺佐治中、 重度HIE2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秀花;陆红武;周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慢心律中毒致心跳骤停3 h抢救成功1例

    患者女,25岁,因与男友吵架后顿服地奥心血康2 g,慢心律5 g,意识丧失、小便失禁 20 min,于1997年11月12日晚上10 时急诊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45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0/0 kPa,昏迷状态,瞳孔散大5 m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发绀,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律不齐,心率45次/min,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肠 鸣音正常.四肢频发抽搐.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Ⅰ度 房室传导阻滞;③室内传导阻滞;④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⑤室性逸搏;⑥V1呈qR型. 入院 诊断:急性慢心律中毒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立即洗胃,心电监护,多巴胺、阿拉明升 压,可拉明、洛贝林兴奋呼吸中枢.心电监护示室性逸搏,心率10~30次/min,接着出现阵 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心律,自主呼吸停止.立即按心跳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 工呼吸,电除颤二次未成功,心电呈直线,给予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1 mg,阿托品2 mg, 地塞米松10 mg,心电监护示窦性停搏,室性逸搏,qRs波宽大低平的电机械分离,血压0/0 kPa,持续心外按压,每20 min静推肾上腺素1~2 mg,阿托品1~2 mg,并持续静滴肾上腺素2 mg,多巴胺20 mg,阿拉明10 mg,半小时后静推5%碳酸氢钠50 ml.11月13日早上心跳恢复 ,但仍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血压14/10 kPa.继续用20%甘露醇250 ml加压静滴预防 脑水肿,654-2 40 mg静滴改善微循环,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改善脑细胞 功能,多巴胺、阿拉明维持血压,钾镁液治疗心律失常,先锋霉素Ⅴ抗炎,置冰帽等措施 .13日上午8时心电监护再 次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血压0/0 kPa,立即静推利多卡因100 mg,同步电复律二次成 功,心律转复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2∶1~3∶2传出阻滞.继续用利多卡因200 mg, 钾镁液、多巴胺与阿拉明三管维持输液.13日上午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电转复一次成功,心律转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血压12/8 kPa.下午病人恢复自主呼吸,神志逐渐清醒.13日恢复窦性心律,血压14/12 kPa,呼吸正常即拔除气管插管.观察5 d病情无变化 ,未留后遗症于1997年11月18日痊愈出院.讨论:本例主要因顿服大剂量慢心律5 g,至昏迷、抽搐、心律紊乱,心跳骤停.慢心 律又名美西律(Mexiletine)、脉律定或脉舒律,属Ⅰ 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抗心 律失常、抗惊厥及局部麻醉作用.主要用于急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常用量50~200 mg/次,3 次/d.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震颤、头痛、眩晕等.大剂量可 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周盛斌,周康年报告慢心律中毒临床症状有呕吐、抽搐、昏迷、口唇发绀、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例.本例虽服地奥心血 康20片,但服慢心律为正常用量的25倍,服药20 min后出现中毒症状,本例心跳骤停3 h 20 min能抢救成功的体会是:①及时气管插管人工呼吸,保持心脑供氧,是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②持续有效的心外按压,使心肺脑等重要器官保持一定血液循环.对中毒病人不要轻 易放弃抢救,要有信心和耐心;③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要果断处理,合理用药;④及早头部降温、脱水治疗是脑恢复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温彩仙;李其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药神龙液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神龙液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荷瘤小鼠分为研究组(采用神龙液)及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荷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C)的杀伤活性,迟发性超敏反应以及测定脾脏、胸腺质量.将两组结果相互比较.结果:神龙液可提高荷瘤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C杀伤活性 ,提高荷瘤小鼠对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应答能力,提高荷瘤小鼠脾脏及胸腺质量.研究组同对照组比较上述结果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药神龙液可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王仁生;王安宇;臧林泉;王绍丰;朱小东;张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用心电向量图与上胸部心电图标测分析J波的研究

    目的:确定心电图(ECG) J波的形成原因和机理.方法:用前胸ECG非同步标测及不同层面的心电向量图(VCG)研究J波的特征.结果:27例右胸导联J波集中分布在第四肋间以上,以V2为轴线向上略呈扇形展开.其中23例大J波,其相应层面VCG均有明显靠前上为主并向后下反折的终末向量,其X、Y、Z轴除极向量曲线终末部分,Z轴100%,Y轴近半数(11/23)按常规QRS终点以 J点划线时未回到基线,对比病例则无此特征.结论:J波形成的原因与机理系心室基底部后除极,并存在除极延缓所产生的终末向量所形成.局部除极延缓的原因可能与这些患者该处浦氏纤维比正常人少 ,甚至缺乏,或由于感染、缺血及纤维变性致传导功能暂时或永久丧失有关.

    作者:陈有昌;陈汉华;陈青萍;黄建丽;汪翠娟;林当宁;周云;陈保根;刘宇田;简肇燕;罗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附45例报告)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损伤常因外伤、疤痕和肿瘤切除术后所致,为恢复行走以及负重的功 能,创面的修复需符合足跟部的要求,即移植的皮肤应具有一定的厚度,以及有一定的耐磨 耐压的能力.我科1991~1998年共收治足跟部皮肤软组织损伤45例,对其创面的特点及修复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润秀;林源;黎信森;刘达恩;张立明;农庆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抽样研究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81例SAH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 ,应用PGE1治疗,比较两组病人DCV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DCVS的发生率(2.44 %)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 P<0.05.结论:PGE1可减少SAH病人发生DCVS的机会.

    作者:罗杰峰;王进;龙德志;黄载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单肺通气时监测PETCO2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Pa-ETCO2的变化和PETCO2 与PaCO2的相关性来评价单肺通气(OLV)时监测PETCO2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分别于双肺通气(TLV)20 min、OL V 5 min,15 min,30 min,60 min测PETCO2与PaCO2的值,计算Pa-ETCO 2,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OLV时不同时段的PETCO2比TLV时增大(P<0.05) ,PETCO2与PaCO2相关(r=0.419 2,P=0.000 6),但相关性低于TLV时(r=0.702 0,P=0.003).结论:OLV时可用PETCO2来监测PaCO2,但可靠性较TLV时下降,需间断监测PaCO2来校正PETCO2.

    作者:阮林;温文钊;黄冰;赖恩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逐步回归法探讨肝源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肝源性溃疡发生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住院并经过胃镜检查的178例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对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否影响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154 2.以后依次为年龄、肝功能分级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者,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091 5,0.026 9,0.013 9.结论:年龄越大、肝功能分级越差、患门脉高压性胃病及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较易发生肝源性溃疡.

    作者:黄雪;谭至柔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腹型癫28例误诊分析

    腹型癫是以腹痛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癫,临床上易发生误诊或漏诊[1 ].1995~1999年我院共误诊2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2例,发病年龄小4岁,大12岁,其中≤6岁6例(21%) ,6~12岁22例(79%).病程为1个月至4年不等,平均14.2个月.1.2 临床表现: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腹痛,其中脐周痛20例,上腹部痛5例,无固定 部位疼痛7例.腹痛以绞痛样发作多见,多为突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曾有一例持续上腹胀痛,阵发性加剧达5 d;腹痛伴恶心、呕吐4例,大汗淋漓、面色苍白8例,头痛、乏力8例,全部病例无惊厥及意识障碍.

    作者:谭丽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咽喉爽的体外抑菌作用初探

    咽喉爽口服液系纯中药制剂.采用现代医药科技方法研制而成,保持原方特色,安全有 效.经111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6.4%.现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对本品的抑菌作用进行 初步探讨,并以急支糖浆作对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实验材料1.1 样品:咽喉爽口服液,批号990108,广西民族医院中药制剂室提供.1.2 对照品:急支糖浆,批号981026,四川涪陵制药厂出品.1.3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上均为广西民族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提供.2 实验方法

    作者:朱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刺血真空净血疗法配合针刺委中治疗急性腰软组织损伤48例

    我院1995~1999年运用刺血真空净血疗法配合针刺委中穴治疗急性腰软组织损伤48例, 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照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8~69岁.观察组48例,男18例,女3 0例,年龄41~69岁.两组均为门诊病人.两组病人均经X线拍片,排除骨折,脱位及局部皮肉破损.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局部取穴:肾俞、阿是穴.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个 疗程.观察组采用:①在损伤部位,寻找疼痛敏感点(即阿是穴)为主,如病重,可见肿胀明 显、紫色瘀斑,或紫色.轻者,用皮肤针、三棱针,轻浅点刺,微微少量出血,再拔火罐, 真空吸力较少;肿胀明显,有青紫或瘀斑者刺血稍深,当即出血,再拔火罐,真空吸力要大 ,可反复拔罐,出血量稍多.如损伤在穴位处,可按经络腧穴拔罐,拔罐时间为8~10 min或由出血量而定,出血多,时间应短,但不少于5 min,出血量少,长不超过20 min,10次无效者应算无效病例,应更换治疗方法;②)在刺血拔罐后配合取患侧委中穴,针刺用28号1 .5~3寸毫针,直刺,强刺激,采用针刺泻法,每天一次,留针20 min,连针10次.

    作者:黄伟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51例疗效观察

    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111例,其中51例使用磷霉素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例患儿大多来自农村,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6 d,平均3.8 d,呈典型急性细菌性 痢疾表现,大便培养出痢疾杆菌,药敏试验对磷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均敏感.随机分为观察 组(磷霉素治疗组)51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岁;对照组(丁胺卡那霉素治 疗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岁.两组年龄分布及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具可比性.1.2 治疗方法:观察组予磷霉素100~300 mg/kg*d-1溶于5%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滴注,每日分2次,间隔4~6 h;对照组予丁胺卡那霉素10 mg/kg*d-1溶于5%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7 d.1.3 疗效判断:①痊愈:腹泻止,中毒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正常;痢疾杆菌培养阴性. ②好转:腹泻及中毒症状减轻;③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作者:黄宏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4例报告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发生率较高,早期处理不当不但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病人 的痛苦,而且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随着现代交通、机械化生产的发 展,此类损伤已屡见不鲜.我院1993~1999年收治这类病人4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4例中,男36例,女8例,年龄16~68岁,平均44.2岁.撕脱部位:大 腿12例,小腿24例,大、小腿同时撕脱8例.致伤原因:汽车碾伤32例,机器绞伤4例,石头砸伤8例.受伤到手术时间:长10 h 40 min,短1 h 5 min.44例中都合并有其他组织损伤.

    作者:黄侣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急性砷化氢中毒11例报告

    含砷金属的冶炼炉渣在加工处理过程中,遇到水分会产生砷化氢气体,如防护不当,可 造成急性吸入中毒.1996年11月至1999年9月,我院收治了3起共11例冶炼工人急性砷化氢中毒病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男性,年龄23~42岁.2起均为同班操作,群体中毒,1起为个 体中毒.平素身体健康,无心、肝、肾及其他严重疾患.均为在清理电冶炼炉炉渣(含砷)时 ,由于灰尘大或温度高,使用水喷洒到含砷金属炉渣中,致产生大量砷化氢而吸入中毒.从出现中毒症状到就诊时间:短40 min,长39 h.参照文献[1]有关砷化氢中毒的诊断标准.其中:轻度中毒6人,中度中毒1人,重度中毒4人.

    作者:韦红东;吴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