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侣义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阳性的相关因素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总结1985年1月至1999年1月经手术治疗371例肺癌,其中支气管残端癌阳性者24例.结果:术后支气管切缘癌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P<0.005).24例支气管切缘癌阳性病人中仅有1例存活5年,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切缘癌阴性组(P>0.05).结论:根据分化程度选择支气管切除长度有望降低切缘癌阳性发生率,但不应随意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切缘癌阳性病人预后差.
作者:叶海洪;兰碧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2~1995年我院对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局部切除加术后根治性放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例中,年龄小23岁,大40岁.乳腺癌肿均<2 cm,行单纯肿块切除术,未加腋窝 淋巴结清扫.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癌2例,单纯癌1例.术后2~4周开始放疗.照射方法: 应用6 mV或8 mV直线加速器照射,以中线面计算剂量,全乳腺切线DT 50 Gy,瘤床再追加电子线DT 20 Gy,腋窝、锁区、内乳淋巴引流 区预防照射DT 50 Gy.放疗结束后加CMF方案化 疗4周.随访至1998年底,全部无瘤生存至今,1例6年,2例3年.美容效果良好.双乳头对 称,外形基本正常.1例手感稍硬于健侧,2例手感好.皮肤正常,仅有1例出现轻度放射性肺炎(无症状).
作者:甘浪舸;阮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神龙液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荷瘤小鼠分为研究组(采用神龙液)及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荷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C)的杀伤活性,迟发性超敏反应以及测定脾脏、胸腺质量.将两组结果相互比较.结果:神龙液可提高荷瘤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C杀伤活性 ,提高荷瘤小鼠对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应答能力,提高荷瘤小鼠脾脏及胸腺质量.研究组同对照组比较上述结果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药神龙液可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王仁生;王安宇;臧林泉;王绍丰;朱小东;张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自磁共振成像(MRI)用于临床以来,对脊髓炎的诊断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国内报道很少 .现将我科1994~1999年间收治的35例脊髓炎患者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脊髓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春光;唐玉兰;黄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我科对23例髋臼骨折病例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术后早期行CPM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病例中,男16例,女7例.左髋13例,右髋10例.年龄23~49岁 ,平均年龄37.2岁.受伤原因:19例为车祸,4例被重物压伤.采用Letournel E[1] 分类法,后壁骨折2例,后柱骨折7例,前柱骨折5例,后柱并后壁骨折4例,前柱并前壁骨 折3例,双柱骨折2例.20例合并有股骨头脱位,其中股骨头后脱位8例,向上脱位8例,中心 型脱位4例,3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2例合并患肢股骨骨折.统计的病例中20例为新鲜骨折 ,从受伤到手术时间4~21 d,平均8.2 d,3例为陈旧性骨折,伤后手术时间90~144 d.
作者:陈晓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芪不同剂量配比对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配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随着黄芪注射液剂量的增加,左室舒张期E峰速率增加,A峰速率降低,E/A比值增加,心电图明显改善.结论: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患者以气虚为主,以黄芪大剂量治疗效果较优.
作者:钱海凌;黄立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例1,女,33岁.1995年10月6日入院.8月下旬发热、咽痛,继而出现下肢水肿、关节 痛、尿蛋白(+++)而入我院.入院后体温38~39℃,先后出现口腔溃疡、心包积液、胸水、腹水;Hb 89 g/L,WBC 2.6×109/L,ALB 20 g/L,γ-球蛋白30%,C3 600 mg/ L,ANA(+),ds-DNA(+).诊断:重症狼疮性肾炎(LN).予足量强的松治疗,渐见尿少,恶心、呕吐;BUN 44.7 mmol/L,Cr 533 μmol/L.12月中旬并发急性左心衰,狼疮脑,癫样抽搐频繁发作.经4次血浆置换(PE),分别置换血浆2 L、2.4 L、2.4 L和3 L.2次PE后已能下床活动.再经17次血液透析,2次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并先后静滴丙种球蛋白25 g,加用C TX,终控制了狼疮危象.复查血象和肾功能正常,ANA、ds-DNA阴转,1996年1月27日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韦道生;米存东;廖松;赖月玲;韦凤勋;陈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发生率较高,早期处理不当不但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病人 的痛苦,而且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随着现代交通、机械化生产的发 展,此类损伤已屡见不鲜.我院1993~1999年收治这类病人4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4例中,男36例,女8例,年龄16~68岁,平均44.2岁.撕脱部位:大 腿12例,小腿24例,大、小腿同时撕脱8例.致伤原因:汽车碾伤32例,机器绞伤4例,石头砸伤8例.受伤到手术时间:长10 h 40 min,短1 h 5 min.44例中都合并有其他组织损伤.
作者:黄侣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房间隔缺损(房缺)为成年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成人房缺由于其独特的 临床特征,无论是在手术病例选择及手术方法上,还是在术后并发症防治上都与儿童房缺有 很多不同之处.1989年1月至1999年11月我院共手术治疗18岁以上房缺病人4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42例,男11例,女31例.年龄18~54岁,平均39.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后心 悸气促,2例有咯血,4例有心衰史.术前心功能Ⅰ级7例、Ⅱ级18例 、Ⅲ级15例、Ⅳ级2例.42例均可在胸骨左缘二、三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P 2增强或亢进,19例P2分裂,5例胸前触及收缩期震颤.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厚32例,2 5例为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术前有心律失常(偶发房 、室早各1例、心房纤颤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胸片 显示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右房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增多,心胸比率<0.5 3例、~0.6 35例、~0.65 5例.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均有房缺存在,直径1.2~4.0 cm不等,中央型37例,上腔型3例,下腔型2例.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9.33 kPa 32例,8~9.33 kPa 8例,<8 kPa 2例.
作者:黄保堂;谭典模;苏国泰;邓文耀;莫月吉;刘祖定;窦云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中空气微生物活动规律及蒲公英合剂消毒效果 .方法:对101例清洁手术分三组用不同中药及空白对照持续消毒空气 ,术中分10个采样时间点,用空气采样器采样培养分析空气含菌量的变化规律;寻找适宜的手术切皮时间及实用有效价廉的动态空气消毒剂,术后跟踪调查院内感染情况,观察与术中空气含菌量的关系.结果:术中30 min时X空气菌落下降率:A(蒲公英合剂)组为65.2% 、B(空白)组11.4%、C(空气清菌片)组35.11%;术后总院内感染率:A为3.33%、B为19 .51%、C为13.33%.结论:蒲公英合剂动态空气消毒效果较好、安全、经济实用;手术切皮时间在铺台完后10 min时较好.
作者:宫照英;刘萍;范柳青;史青秀;黄永红;刘滨;韦真理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特重烧伤病人,往往都是病情危重,全身情况差,给麻醉监测方面带来一定困难.无论施 行何种麻醉,如何做好监测,保证术中的麻醉质量,提高病人生存率为重要.1990年1月至19 99年5月,我们对38例特重烧伤病人用SPO2监测仪在麻醉期间进行监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
作者:江正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致死性肺栓塞是急性肺动脉栓塞中严重的一种类型,多见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突 然脱落所致.如不做预防性治疗,有40%~60%病人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0.1%~0.4%出现致 命性肺栓塞(PE)[1].临床上虽少见,一旦发生,能生存10 min以上仅占10%[ 2].1999年3月笔者曾遇到本科经尸解证实为双肺动脉栓塞致猝死病人1例.为吸取教训 和引起骨科护理同道注意,现将病历和护理启示报告如下.
作者:余宁先;韦康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确定心电图(ECG) J波的形成原因和机理.方法:用前胸ECG非同步标测及不同层面的心电向量图(VCG)研究J波的特征.结果:27例右胸导联J波集中分布在第四肋间以上,以V2为轴线向上略呈扇形展开.其中23例大J波,其相应层面VCG均有明显靠前上为主并向后下反折的终末向量,其X、Y、Z轴除极向量曲线终末部分,Z轴100%,Y轴近半数(11/23)按常规QRS终点以 J点划线时未回到基线,对比病例则无此特征.结论:J波形成的原因与机理系心室基底部后除极,并存在除极延缓所产生的终末向量所形成.局部除极延缓的原因可能与这些患者该处浦氏纤维比正常人少 ,甚至缺乏,或由于感染、缺血及纤维变性致传导功能暂时或永久丧失有关.
作者:陈有昌;陈汉华;陈青萍;黄建丽;汪翠娟;林当宁;周云;陈保根;刘宇田;简肇燕;罗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对1986年6月至1996年6月176例胃癌手术治疗后获随访的164例(93.1%)进行回 顾性分析,着重讨论不同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术后化疗情况等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64例中,男性124例,女性40例,年龄22~78岁,40岁以下39例,41~60岁 66例,60岁以上59例.①发病部位及病情:位于胃窦部89例,胃体部38例,胃底贲门部34例 ,皮革样癌3例.本组患者在就诊及确诊时大多数已属晚期,Ⅲ、Ⅳ期病例占79.3%(130/ 164),早期仅占1.2%(2/164);②组织学类型:术前活检及术后再次病理检查证实为乳头 状或管状腺癌18例(10.9%),低分化腺癌72例(43.9%),粘液腺癌36例(21.9%),印戒 细胞癌22例(13.4%),未分化癌7例(4.3%),溃疡恶变9例(5.5%);③治疗情况:根治性 切除84例(51.2%),姑息性切除52例(31.7%),胃空肠吻合术20例(12.2%),剖腹探查术 8例(4.9%),总切除率82.9%(136/164);④1990年以前,手术以D1为主,甚至部分病例 是大网膜切除加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不规范化疗.1990年后以D2式为标准术式,甚至部分 病例达到D3,术后约60%~70%患者规范化疗,尤其是近5年来还进行术前及术后的动脉插 管灌注区域化疗.药物为阿霉素(或比柔比辛、MMC、5-Fu);⑤随防结果:176例中随访至 1997年6月,满1年以上者164例,3年以上128例,5年以上96例.手术后1,3,5年生存 率分别为79.3%(130/164),53.9%(69/128),26%(25/96).根治组与姑息组及未切除组 生存率见表1.老、中、青年组切除率及生存率见表2.对随访满5年的96例,根据随防结果分为生存≥5年组和生存<5年组,对所及8个临床病 理因素进行卡方检验,显示5年生存率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化疗有关.见表3.
作者:林坚;李绍森;彭民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29岁,男性,因打呃2个月到外院照片拟诊纵膈肿瘤,转我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3.3/3.9 kPa,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不大,两肺未见异常.心脏稍大,心率 9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胸骨左缘3~4肋间闻轻度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周围血管征(十) .B超检查示左室扩大,长轴切面见主动脉瓣关闭时有缝隙,升主动脉逐渐增宽,主动脉根部内径2.8 cm,距主动脉根部7 cm处主动脉内径3.9 cm,因用普通凸阵探头,自胸骨柄上方 探查显示不清.剑突下探查腹主动脉正常.自背部脊柱左侧探查见一巨大液性暗区,大小约 8 cm×20 cm,暗区上缘达第三胸椎水平,下缘达肩胛下角线水平.暗区境界清楚,边缘光滑整齐,呈长条形,其下端逐渐变窄,移行为内径2.1 cm的管状结构.暗区及其相延续的管状构均有规律性的搏动,并与心搏同步.超声诊断:胸主动脉瘤并相对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入院后升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B超诊断相符.因无条件作人造血管置换术.明确诊断后出院.
作者:陈蒙华;龙驹;杨柳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学的发展,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胆道系统结石的问题日益为人们所 重视,但对于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胆囊非结石性病变的报道不多.我院对1995年1月至1998年1 2月138例肝硬化患者胆道B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非结石性病变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作者:谭至柔;黄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女,25岁,因与男友吵架后顿服地奥心血康2 g,慢心律5 g,意识丧失、小便失禁 20 min,于1997年11月12日晚上10 时急诊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45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0/0 kPa,昏迷状态,瞳孔散大5 m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发绀,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律不齐,心率45次/min,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肠 鸣音正常.四肢频发抽搐.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Ⅰ度 房室传导阻滞;③室内传导阻滞;④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⑤室性逸搏;⑥V1呈qR型. 入院 诊断:急性慢心律中毒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立即洗胃,心电监护,多巴胺、阿拉明升 压,可拉明、洛贝林兴奋呼吸中枢.心电监护示室性逸搏,心率10~30次/min,接着出现阵 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心律,自主呼吸停止.立即按心跳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 工呼吸,电除颤二次未成功,心电呈直线,给予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1 mg,阿托品2 mg, 地塞米松10 mg,心电监护示窦性停搏,室性逸搏,qRs波宽大低平的电机械分离,血压0/0 kPa,持续心外按压,每20 min静推肾上腺素1~2 mg,阿托品1~2 mg,并持续静滴肾上腺素2 mg,多巴胺20 mg,阿拉明10 mg,半小时后静推5%碳酸氢钠50 ml.11月13日早上心跳恢复 ,但仍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血压14/10 kPa.继续用20%甘露醇250 ml加压静滴预防 脑水肿,654-2 40 mg静滴改善微循环,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改善脑细胞 功能,多巴胺、阿拉明维持血压,钾镁液治疗心律失常,先锋霉素Ⅴ抗炎,置冰帽等措施 .13日上午8时心电监护再 次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血压0/0 kPa,立即静推利多卡因100 mg,同步电复律二次成 功,心律转复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2∶1~3∶2传出阻滞.继续用利多卡因200 mg, 钾镁液、多巴胺与阿拉明三管维持输液.13日上午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电转复一次成功,心律转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血压12/8 kPa.下午病人恢复自主呼吸,神志逐渐清醒.13日恢复窦性心律,血压14/12 kPa,呼吸正常即拔除气管插管.观察5 d病情无变化 ,未留后遗症于1997年11月18日痊愈出院.讨论:本例主要因顿服大剂量慢心律5 g,至昏迷、抽搐、心律紊乱,心跳骤停.慢心 律又名美西律(Mexiletine)、脉律定或脉舒律,属Ⅰ 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抗心 律失常、抗惊厥及局部麻醉作用.主要用于急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常用量50~200 mg/次,3 次/d.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震颤、头痛、眩晕等.大剂量可 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周盛斌,周康年报告慢心律中毒临床症状有呕吐、抽搐、昏迷、口唇发绀、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例.本例虽服地奥心血 康20片,但服慢心律为正常用量的25倍,服药20 min后出现中毒症状,本例心跳骤停3 h 20 min能抢救成功的体会是:①及时气管插管人工呼吸,保持心脑供氧,是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②持续有效的心外按压,使心肺脑等重要器官保持一定血液循环.对中毒病人不要轻 易放弃抢救,要有信心和耐心;③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要果断处理,合理用药;④及早头部降温、脱水治疗是脑恢复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温彩仙;李其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颈侧肿物临床常见,单纯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往往难以进行诊断.随着影像技术的发 展,CT及彩超已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1990~1999年我院共收治颈侧肿物5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个月至68岁,平均3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 无痛性颈侧肿物,其中19例为多发性肿物,8例为双侧颈侧肿物.肿物直径1.5~10 cm.1.2 仪器与方法:使用美国产GE 9800 CT机扫描,取颈部轴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层距5 mm ,层厚10 mm;使用德国产Dornier AI 5200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简称彩超),具有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双重功能.
作者:何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院1995~1999年运用刺血真空净血疗法配合针刺委中穴治疗急性腰软组织损伤48例, 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照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8~69岁.观察组48例,男18例,女3 0例,年龄41~69岁.两组均为门诊病人.两组病人均经X线拍片,排除骨折,脱位及局部皮肉破损.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局部取穴:肾俞、阿是穴.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个 疗程.观察组采用:①在损伤部位,寻找疼痛敏感点(即阿是穴)为主,如病重,可见肿胀明 显、紫色瘀斑,或紫色.轻者,用皮肤针、三棱针,轻浅点刺,微微少量出血,再拔火罐, 真空吸力较少;肿胀明显,有青紫或瘀斑者刺血稍深,当即出血,再拔火罐,真空吸力要大 ,可反复拔罐,出血量稍多.如损伤在穴位处,可按经络腧穴拔罐,拔罐时间为8~10 min或由出血量而定,出血多,时间应短,但不少于5 min,出血量少,长不超过20 min,10次无效者应算无效病例,应更换治疗方法;②)在刺血拔罐后配合取患侧委中穴,针刺用28号1 .5~3寸毫针,直刺,强刺激,采用针刺泻法,每天一次,留针20 min,连针10次.
作者:黄伟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髋臼骨折是较严重的创伤之一,由于髋臼位置深,手术难度大,既往多采用石膏、牵引 等方法治疗.但效果欠佳,致残率高.1994年3月至1996年5月我院共收治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病人2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5~53岁,平均36.8岁.致伤因素:车祸伤1 8例,压砸伤7例,坠落伤3例.新鲜伤24例,陈旧伤4例.左侧16例,右侧12例.合并伤:髋 臼骨折并股骨头骨折6例,骨盆骨折16例,休克6例,下肢骨折12例,坐骨神经损伤5例,腰 椎压缩性骨折并截瘫4例.盆腔脏器损伤2例,肋骨骨折6例,其他伤2例,其中2种以上合并伤者5例.
作者:劳山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