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臼骨折23例的手术治疗

陈晓明

关键词:髋臼骨折, 股骨头后脱位, 手术时间,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坐骨神经损伤, 病例, 股骨头脱位, 陈旧性骨折, 临床资料, 新鲜骨折, 双柱骨折, 术后早期, 受伤原因, 平均年龄, 后壁, 股骨骨折, 功能锻炼, 分类法, 中心, 统计
摘要: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我科对23例髋臼骨折病例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术后早期行CPM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病例中,男16例,女7例.左髋13例,右髋10例.年龄23~49岁 ,平均年龄37.2岁.受伤原因:19例为车祸,4例被重物压伤.采用Letournel E[1] 分类法,后壁骨折2例,后柱骨折7例,前柱骨折5例,后柱并后壁骨折4例,前柱并前壁骨 折3例,双柱骨折2例.20例合并有股骨头脱位,其中股骨头后脱位8例,向上脱位8例,中心 型脱位4例,3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2例合并患肢股骨骨折.统计的病例中20例为新鲜骨折 ,从受伤到手术时间4~21 d,平均8.2 d,3例为陈旧性骨折,伤后手术时间90~144 d.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与胆囊非结石性病变关系

    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学的发展,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胆道系统结石的问题日益为人们所 重视,但对于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胆囊非结石性病变的报道不多.我院对1995年1月至1998年1 2月138例肝硬化患者胆道B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非结石性病变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作者:谭至柔;黄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胃镜诊治18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即可明确其出血部位和病变性质,又可进行局 部止血治疗.1998年我院对18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局部用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44例,女40例,30岁以下26例,30~59 岁100例,60岁以上58例.1.2 术前准备:被检病人按胃镜常规进行,一般不需要特殊准备.对大出血的病人除应先给予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同时还应

    作者:颜丽萍;曹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752例循环系统疾病急死尸检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循环系统疾病致急死的特点.方法:从我国22所医学院校或医院病理科或法医系登记的1950~1989 年的急死尸检资料,选出循环系统疾病病例,分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共选出752例,男525例,女227例,男∶女为2.3∶1,6岁以下的儿童67例(8.9%), 青少年271例(36.0%),中老年414例(55.1%).引起急死的循环系统疾病有22种,前四位分别是大脑内出血168例(22.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56例(20.7%) ,急性心力衰竭85例(11.3%),心肌梗死69例(9.3%).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致急死主要见于中老年,大脑内出血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原因.

    作者:蒋一强;李山;潘红波;李志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心脏穿透伤2例报告

    例1,男,31岁.被他人用刀刺伤左胸部,自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于伤后30 min 来院.检查: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34次/min,皮肤冷湿,出大汗,脉搏124次/min ,细弱,血压为零.面、颈、上胸及两上肢紫绀,颈静脉怒张.左胸壁第4肋间胸骨外缘一斜形伤口长2 cm,经肋软骨刺入纵隔内,心音遥远,心搏微弱.初步诊断:开放性心脏损伤并急性心包填塞,心源性休克.例2,男,24岁.被他人用刀刺伤左胸及左背部,当时伤口出血多,胸闷,气紧,于伤后20 min来院.检查:神智清楚,皮肤及口唇苍白,四肢发凉,躁动;血压和脉搏测不到; 呼吸36次/min,急促,浅表;心音低钝,124次/min,心跳弱.左侧胸廓饱满,左肺呼吸音 弱,左胸前壁锁骨中线内第6肋间一纵行伤口长4 cm,左背部肩胛线第10肋处一纵行伤口长4 cm,伤口流出大量鲜血,估计约1 00 ml.初步诊断:左胸穿透性损伤并心脏破裂, 失血性休克.2例均经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在扩容复苏的同时,全麻下紧急手术探查.例1右心室前壁穿透伤,心包积血约160 ml,心包张力大.例2左心室前壁穿透伤,心包积血约80 ml, 左胸腔积血约1 600 ml.分别以指压控制出血,迅速褥式缝合心壁创口,心跳恢复 ,血压回升;缝合心包并开窗,胸腔置闭式引流.术后应用抗生素、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等治疗.分别于术后35 d和18 d痊愈出院.讨论:心脏穿透伤其病情严重,如诊断及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极高.本组2例均抢救成功 ,治愈出院.①正确判断伤情,及时果断地手术处理是心脏破损救治成功的关键.我们认为 ,凡伤口位于胸前部心脏投影区及伤道走行有伤及心脏可能者,结合临床表现,即应考虑心 脏损伤的可能.本组2例入院时均已濒于死亡状态,例1有明显急性心包填塞征;例2呈现严 重失血性休克.诊断为心脏穿透伤后立即手术治疗,争得了抢救的宝贵时间.;②采用气管 内插管全麻,利于心脏手术,又利于胸腔内其他脏器损伤的处理;③取平卧位,左胸部抬高 20~30°,由左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进入胸腔,有利于左右心脏创伤的暴露.迅速切开心包 减压,清除血液及血块,以左手食指按压心脏创口止血,用无损伤双头针交叉褥式缝合,缝 针不宜穿过心内膜;注意避开冠状动脉,准确无误的一次缝合成功.位于膈神经后方行心包 开窗引流,置胸腔闭式引流管;④休克复苏,建立多输液通道,尽快恢复其有效血容量,确 保组织血流灌注,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⑤术后输血输液,应用抗生素,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等,有利于病情恢复.

    作者:刘力;姜成武;王佑夫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黄芪不同剂量配比对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不同剂量配比对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配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随着黄芪注射液剂量的增加,左室舒张期E峰速率增加,A峰速率降低,E/A比值增加,心电图明显改善.结论: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患者以气虚为主,以黄芪大剂量治疗效果较优.

    作者:钱海凌;黄立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SPO2监测仪用于特重烧伤病人麻醉38例

    特重烧伤病人,往往都是病情危重,全身情况差,给麻醉监测方面带来一定困难.无论施 行何种麻醉,如何做好监测,保证术中的麻醉质量,提高病人生存率为重要.1990年1月至19 99年5月,我们对38例特重烧伤病人用SPO2监测仪在麻醉期间进行监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

    作者:江正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安定与苯巴比妥钠治疗新生儿破伤风115例疗效比较

    安定与苯巴比妥钠是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常用药物,但临床上对两药的疗效报道不一.我 院1987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新生儿破伤风115例,分别采用大剂量安定鼻饲与苯巴比妥钠 注射为主的两种止痉疗法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培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影响胃癌术后疗效因素分析

    对1986年6月至1996年6月176例胃癌手术治疗后获随访的164例(93.1%)进行回 顾性分析,着重讨论不同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术后化疗情况等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64例中,男性124例,女性40例,年龄22~78岁,40岁以下39例,41~60岁 66例,60岁以上59例.①发病部位及病情:位于胃窦部89例,胃体部38例,胃底贲门部34例 ,皮革样癌3例.本组患者在就诊及确诊时大多数已属晚期,Ⅲ、Ⅳ期病例占79.3%(130/ 164),早期仅占1.2%(2/164);②组织学类型:术前活检及术后再次病理检查证实为乳头 状或管状腺癌18例(10.9%),低分化腺癌72例(43.9%),粘液腺癌36例(21.9%),印戒 细胞癌22例(13.4%),未分化癌7例(4.3%),溃疡恶变9例(5.5%);③治疗情况:根治性 切除84例(51.2%),姑息性切除52例(31.7%),胃空肠吻合术20例(12.2%),剖腹探查术 8例(4.9%),总切除率82.9%(136/164);④1990年以前,手术以D1为主,甚至部分病例 是大网膜切除加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不规范化疗.1990年后以D2式为标准术式,甚至部分 病例达到D3,术后约60%~70%患者规范化疗,尤其是近5年来还进行术前及术后的动脉插 管灌注区域化疗.药物为阿霉素(或比柔比辛、MMC、5-Fu);⑤随防结果:176例中随访至 1997年6月,满1年以上者164例,3年以上128例,5年以上96例.手术后1,3,5年生存 率分别为79.3%(130/164),53.9%(69/128),26%(25/96).根治组与姑息组及未切除组 生存率见表1.老、中、青年组切除率及生存率见表2.对随访满5年的96例,根据随防结果分为生存≥5年组和生存<5年组,对所及8个临床病 理因素进行卡方检验,显示5年生存率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化疗有关.见表3.

    作者:林坚;李绍森;彭民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BAX基因在遗传不稳定的大肠癌、胃癌突变的研究

    目的:了解Bax基因在大肠癌,胃癌的突变情况.方法:用QIAamp方法提取肿瘤和正常组织的DNA,选择5对引物,经P CR扩增,走DNA序列胶电泳,检测其MI及Bax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胃癌有8例MI阳性,其中3例Bax基因有突变,大肠癌有14例MI 阳性,其中6例Bax基因有突变.结论:Bax基因突变在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ax 基因是胃癌、大肠癌MI+的遗传改变受累的一个靶基因.

    作者:赵荫农;杨尔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QT离散度变化与心脏危险事件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QT离散度(Q Td)及QTc离散度(QTcd)与心脏危险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88例AMI的老年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与84例未溶栓的AM I进行比较.溶栓用尿激酶150~20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然后测量溶栓前后及未溶栓患者同一时间的QTd及QTcd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入院后或溶栓48 h,QTd、QTcd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 P<0.05或0.01).结论:AMI溶栓后QTd、QTcd明显缩短,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溶栓组.

    作者:陈良细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乳腺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P53、nm23-H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P53和nm23-H1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对 33例乳腺癌标本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作免疫组织化学 (S-P)染色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原发病灶组和淋巴结转移病灶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6%(21/33)和69.7%(23/33),nm23-H1蛋白丧失率分别为60.6%(20/33)和75 .8%(25/33).33例乳腺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同时出现P53蛋白阳性表达占21 例,同时出现nm23-H1蛋白阴性占19例.原发病灶组和淋巴结转移病灶组P53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00 0),两组的nm23-H1蛋白丧失率之间亦呈正相关(P=0.005 4) .结论:P53蛋白阳性表达和nm23-H1蛋白丧失的乳腺癌具有更高的侵袭性,且两者联合作用强过单一作用,有促进乳腺癌向淋巴结转移的倾向.

    作者:韦义萍;马韵;邓卓霖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增加了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并且严重威胁患 者的预后.为拟定预防措施及较好的控制感染,现对我院21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1995年6月至1999年6月我院共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入院前及入院 48 h内 无感染病例217例.其中男性159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66.4+12.5)岁.1.2 分组及诊断标准:A组为感染组(参照中华呼吸病学会1990年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 感染诊断标准诊断[1]),共86例.B组为非感染组,共145例.

    作者:张杰;周元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不锈钢金属环断裂残留子宫1例

    患者,覃某某,女,42岁.妊2产2,15年前分娩.于1985年在外地医院上22号不锈钢金 属环一枚.术中经过良好.1998年在市妇幼保健站取环,据患者说环已取出.但环取出后感 下腹疼痛,并有胀坠感,月经紊乱,量增多.曾在几家医院治疗,症状均无缓解.于1999年 11月14日到我院门诊就诊.妇科检查:宫体前倾前屈位,正常大小,活动良好,B超检查: 在子宫内探及2.5 cm呈点状条索形强回声,其后伴有声影.B超诊断:金属环断裂残留在子宫内.术前未作X光透环.于当天下午在我院妇科做取环术,取出2.1 cm金属环,环取出后随访至今无腹痛及月经紊乱等症状.讨论:金属环断裂残留原因可能为:①金属环制作过程中局部可能有薄弱环节,经反复 高压消毒,可使有的环断裂现象;②金属环使用期限在7年内安全性好.本例上环时间较长 ,取环可恰为薄弱处.又可能由于宫缩力而引起环薄弱处断裂.环断端锐利,可造成子宫内 膜局部受损,刺激宫缩,引起月经紊乱;③断环残留子宫内引起子宫内感染.

    作者:方玉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0例临床分析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治疗上主要 是手术治疗,但复发率高[1].通过改变手术方法,减少复发率.1998年1月至 1999年6月我们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0例34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经河;林源;李正华;黄贤;谭汉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654-2加速产程的临床观察

    如何促使产程进展,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婴的安全,一直是产科工作人员为 之努力的问题.我们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观察654-2对产程及胎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从1998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在我院住院待产的足月孕妇,单胎头 位,无骨盆异常,无明显的头盆不称,无妊娠合并症.固定人员检查,宫口开大3 cm,2 h 以上无进展,继发性宫缩乏力,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 27.3岁,平均孕周39+2周,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 027 g,对照组平均年龄27 .4岁,平均孕周39+1周,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 100 g.两组的年龄、孕周及 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苏芳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8例X线胸片阴性肺癌纤支镜检查分析

    早期肺癌X线胸片检查以阴性为多见,临床上常被漏诊或误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 的检查为此类肺癌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现将我院1996~1998年的28例作一总结.

    作者:蔡文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甲状腺肿瘤的超声诊断

    通过64例甲状腺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甲状腺血流速度及术后病理的综合分析,总结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要点.1 资料与方法1994~1999年我院共收治甲状腺肿瘤患者64例,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19~68岁,发 现肿瘤数天至数十年不等.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因无意中或常规体检中发现颈部包块而就诊.使用美国Apogee RX-4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0 MHz .二维超声探测甲状 腺,详细记录肿瘤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包膜、有无声晕、内部回声等,再用彩色多普 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甲状腺腺体内血流分布状况、显示甲状腺上动脉(STA),脉冲波多普 勒(PW),θ≤60°,测量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 )、平均血流速度(Vmean)等.根据其后的病理结果分成良性和恶性组,对两组的声像图进行对比研究.用PEM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作者:朱林平;韦德湛;梁元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咽喉爽的体外抑菌作用初探

    咽喉爽口服液系纯中药制剂.采用现代医药科技方法研制而成,保持原方特色,安全有 效.经111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6.4%.现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对本品的抑菌作用进行 初步探讨,并以急支糖浆作对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实验材料1.1 样品:咽喉爽口服液,批号990108,广西民族医院中药制剂室提供.1.2 对照品:急支糖浆,批号981026,四川涪陵制药厂出品.1.3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上均为广西民族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提供.2 实验方法

    作者:朱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嗜铬细胞瘤超微结构和P21、P53的过量表达

    目的:研究嗜铬细胞瘤的超微结构和ras P21、P5 3过量表达的情况.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方法进行.结果:14例瘤细胞内线粒体发达,粗面内质网丰富,胞浆内充满大量致密颗粒,超微结构特征与临床表现方面没有特征性差异;10例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异倍体肿瘤占50%,ras P21表达阳性7例,P53表达阳性5例,两者均表达阳性4 例,进一步分析发现,P21表达阳性者,其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P21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嗜铬细胞瘤具有一般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瘤体内存在着ras P21、P53过量表达及共同表达的现象.

    作者:邓耀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附45例报告)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损伤常因外伤、疤痕和肿瘤切除术后所致,为恢复行走以及负重的功 能,创面的修复需符合足跟部的要求,即移植的皮肤应具有一定的厚度,以及有一定的耐磨 耐压的能力.我科1991~1998年共收治足跟部皮肤软组织损伤45例,对其创面的特点及修复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润秀;林源;黎信森;刘达恩;张立明;农庆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