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52例循环系统疾病急死尸检分析

蒋一强;李山;潘红波;李志尚

关键词:循环系统疾病, 急死, 尸检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循环系统疾病致急死的特点.方法:从我国22所医学院校或医院病理科或法医系登记的1950~1989 年的急死尸检资料,选出循环系统疾病病例,分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共选出752例,男525例,女227例,男∶女为2.3∶1,6岁以下的儿童67例(8.9%), 青少年271例(36.0%),中老年414例(55.1%).引起急死的循环系统疾病有22种,前四位分别是大脑内出血168例(22.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56例(20.7%) ,急性心力衰竭85例(11.3%),心肌梗死69例(9.3%).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致急死主要见于中老年,大脑内出血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原因.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心监护、Apgar评分联合监测胎儿缺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胎心电子监护、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变化.方法:随机选择单胎足月分娩的144例新生儿,产前做胎心电子监护 ,分娩时测定脐动脉血气分析,出生后1 min内行Apgar评分,三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23例,血气分析结果与胎心电子监护、Apgar评分有相关性变化;在pH≤7.20的47例中,Apgar评分≤7分者有17例,占窒息总数的73.91%, 而且产前胎心电子监护均异常;在pH>7.20的97例中,Apgar评分≤7分者只有6例,占26.0 9%.结论:三种监测方法联合用来监测胎儿宫内缺氧、判断新生儿窒息及酸中毒程度对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产程及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作用 ,三者互为补充.

    作者:唐卉;李慕军;李启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沙蝰蛇毒磷脂酶A2分子进化特征的研究

    目的:了解沙蝰蛇毒PLA2分子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特别是基因水平上的特点.方法:采用不加权成对群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来自沙蝰蛇毒的5 种PLA2的分子进化树;将PLA2 cDNA顺序中编码区内的碱基进行两两比较,统计和分析编码氨基酸密码的三个碱基不同位置的取代数及同义取代(S)和非同义取代(N)数目;并分别统计和分析这些PLA2的二联碱基胞嘧啶-鸟嘌呤(CpG)和鸟嘌呤-胞嘧啶(GpC)的数目及分布情况.结果:①成功地构建了与PLA2性质、功能和彼此间关系相符的分子进化树;②碱基取代以第Ⅰ、Ⅱ位为多,同义取代的数目也远低于非同义取代的数目,S/N远小于1;③编码区内的二联碱基顺序CpG出现的频率非同寻常的高,GpC/CpG之比为1.12~1.25.非编码区内CpG则明显受到压抑而数目很少.结论:沙蝰蛇毒的PLA2基因有加速进化的情况发生,可能与其基因中异常高的CpG出现频率有关.

    作者:刘滔滔;梁宁生;李艳;蒙子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科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西方是较常见的疾病.我国发病率虽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也并 非少见.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共对11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进行静脉切开取栓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6~75岁.术前均有左下肢臀部以下肿胀 ,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左下肢浅静脉怒张.全组均行左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证 实均有左下肢浅静脉曲张,显示左股静脉至髂外静脉充盈缺损1例,左髂外静脉不显影6例, 左股静脉不显影4例.

    作者:刘祖定;唐春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对RXR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对维甲酸X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用actinomycin D及actinomyci n D和cycloheximide共同作用于细胞2,4,8 h,然后分离总RNA,用Northern blot方法,与标记的RXR α、β探针进行杂交.结果:这些抑制剂对RXRα均无影响.虽然actinomyxin D对RXR β的表达无影响,但 actinomycin D和cycloheximide共同作用细胞4 h和8 h,RXR β的表达稍微增加. 结论: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中,RXR α、β基因的表达稳定,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对它们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谢小薰;肖绍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早期乳腺癌保守手术加术后放疗3例

    1992~1995年我院对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局部切除加术后根治性放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例中,年龄小23岁,大40岁.乳腺癌肿均<2 cm,行单纯肿块切除术,未加腋窝 淋巴结清扫.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癌2例,单纯癌1例.术后2~4周开始放疗.照射方法: 应用6 mV或8 mV直线加速器照射,以中线面计算剂量,全乳腺切线DT 50 Gy,瘤床再追加电子线DT 20 Gy,腋窝、锁区、内乳淋巴引流 区预防照射DT 50 Gy.放疗结束后加CMF方案化 疗4周.随访至1998年底,全部无瘤生存至今,1例6年,2例3年.美容效果良好.双乳头对 称,外形基本正常.1例手感稍硬于健侧,2例手感好.皮肤正常,仅有1例出现轻度放射性肺炎(无症状).

    作者:甘浪舸;阮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损伤性股动-静脉瘘1例

    患儿,男,10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入某省级医院住院.当时患儿无症状,体检心脏 不大,心前区触及收缩其震颤,心率88次/min,律整,心音有力,胸骨左缘3~4肋间闻Ⅴ级 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正常,胸片示肺血偏多,心影正常,心胸比例0.5,心脏B超提示室缺 ,入院后右心导管检查及左室造影也诊断室缺.在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术后心脏杂音 消失,但患儿一直感心悸,乏力.术后2个月到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4.7/4 kPa,面色苍白 ,颈动脉搏动明显,心率100次/min,律整,未闻杂音.在左侧股动脉可闻枪击音,毛细血 管搏动征(+),右侧股动脉附近可触及连续性震颤,闻及Ⅳ级连续性机器样血管杂音,诊断 为介入性心血管检查引起的损伤性股动、静脉瘘,给予手术治疗.于右腹股沟韧带下方震颤 明显处作切口,检查见股动静脉之间有一相连交通,加压后震颤消失,即予稍作为分离后缝扎2针,震颤消失,术后血压恢复到12/8 kPa,毛细血管搏动征(-)右侧股动脉周围杂音消失,病人症状迅速好转,术后一周痊愈出院.讨论:介入性心血管检查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广,股动脉及股静脉是常用的穿刺部位 ,由于两者靠得很近,穿刺其中一条血管(股动脉或股静脉)时容易穿破另外一条血管(股静 脉或股动脉).两条血管的破口彼此相邻,术后如压迫不当或破口较大时,压力较高的股动 脉血就会射向压力较低的股静脉,形成损伤性股动、静脉瘘.我们体会在穿刺股静脉时,针尖 应稍偏内,指向脐方向,在保持负压的前提下缓慢进针,当有回血时停止进针,尽量不穿破 股静脉对侧,以免损伤股动脉.在穿刺股动脉时,应在搏劝明显处进针,针尖稍微偏外, 以免损股静脉.如要同时穿刺股静脉及股脉时,两个穿刺点相距少应有1 cm.我院用上述 方法开展介入心血管检查和治疗100余例未发生一例损伤性动静脉瘘.

    作者:陈蒙华;张炳东;陈铭伍;周华富;吴文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加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内血肿15例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出血破入脑室者病情危重,如未及时正确处理 ,可导致脑疝等严重后果.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我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加双侧脑室 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内血肿1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传东;仇洪;潘毓标;覃洪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髋臼骨折是较严重的创伤之一,由于髋臼位置深,手术难度大,既往多采用石膏、牵引 等方法治疗.但效果欠佳,致残率高.1994年3月至1996年5月我院共收治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病人2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5~53岁,平均36.8岁.致伤因素:车祸伤1 8例,压砸伤7例,坠落伤3例.新鲜伤24例,陈旧伤4例.左侧16例,右侧12例.合并伤:髋 臼骨折并股骨头骨折6例,骨盆骨折16例,休克6例,下肢骨折12例,坐骨神经损伤5例,腰 椎压缩性骨折并截瘫4例.盆腔脏器损伤2例,肋骨骨折6例,其他伤2例,其中2种以上合并伤者5例.

    作者:劳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1992~1998年百色地区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1992~1998年百色地区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因素.方法: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交通事故的相关特征作统计分析.结果:1992~1998年人口死亡率平均每年为3.12/10万,车辆死亡率总的来说是下降趋势.每年1月份及11~12月份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多.昼夜分布呈现9~12时, 14~18时两个高峰.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主要为男性青壮年,以职工、农民多.以车辆数多、地处平原丘陵的市县交通事故发生较多,且多发生于天气晴朗的平直路段.绝大部分交通事故(90.2%)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而在人的因素中机动车驾驶员占了81.9%.机动车与自行车、行人相撞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是大的.行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穿行行车道.结论:以人的因素来看,治理交通事故除了重视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外,强化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马迎教;陆贤杰;邓树嵩;林健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上肢损伤和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对于上肢骨与关节、神经和肌肉的损伤,无论是非手术或术后及早地进行康复治疗是非 常有必要的.1995年6月至1999年6月,我们对56例上肢损伤和术后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了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容秋;危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嗜铬细胞瘤超微结构和P21、P53的过量表达

    目的:研究嗜铬细胞瘤的超微结构和ras P21、P5 3过量表达的情况.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方法进行.结果:14例瘤细胞内线粒体发达,粗面内质网丰富,胞浆内充满大量致密颗粒,超微结构特征与临床表现方面没有特征性差异;10例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异倍体肿瘤占50%,ras P21表达阳性7例,P53表达阳性5例,两者均表达阳性4 例,进一步分析发现,P21表达阳性者,其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P21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嗜铬细胞瘤具有一般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瘤体内存在着ras P21、P53过量表达及共同表达的现象.

    作者:邓耀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广西南宁市300例健康老人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60岁以上健康老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规律,年龄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00例不同年龄组老人的TT3、TT4、FT 3、FT4、rT3、m-TSH,并与青年、壮年及老年前组作对比.结果:随着增龄m-TSH、rT3逐渐上升,TT3、TT4、FT3、F T4逐渐下降.60岁~90岁的不同年龄组、老人与45岁至59岁的老年前组及青、壮年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差异(P<0.05).结论:随着增龄,甲状腺功能逐渐下降.

    作者:何凤屏;冼苏;罗佐杰;刘广钊;秦映芬;周华珍;曾智羽;覃锦耀;秦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老年颅脑损伤57例死亡分析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保健工作的发展,人的寿命也相应延长,老 年人增加,老年人颅脑损伤增多.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颅脑损伤 284例,死亡57例,占20%,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1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8例 ,跌伤11例,砸伤8例.入院时GCS分极:4~8分18例,9~12分29例,13~15分10例,CT扫描检 查提示颅内血肿2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脑挫裂伤24例.合并脾破裂4例,肠穿孔2例, 血气胸2例.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45例.

    作者:王大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CT三维重建立体定向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26例报告

    随着影像学以及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正向微侵袭方面发展.我院1998年10 月至1999年11月采用CT三维重建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脑内血肿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16例,女10例,年龄18~75岁,平均42.6岁,急性外伤性脑内血肿18例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7例,帕金森病行丘脑后外侧核苍白球微电极毁损术后并发脑出 血1例.按出血部位,额叶13例,颞叶11例,枕叶2例.均在大脑较深部位,有4例多发性脑内血肿,血肿量30~50 ml 5例,51~100 ml 18例,大于100 ml 3例.意识状态(按Glasgom计分法):5~8分12例,9~12分14例.

    作者:黄河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衰老中的研究

    目的:观察增龄对血清甲状腺激素(TH)及胰岛素样生长-1(I GF-1)的影响及用小剂量TH治疗健康老人,观察其血清TH及IGF-1水平的变化.方法:把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分为青壮年组、老年前组及老年组, 分别检测其TH、IGF-1、肝功能及心电图.并对老年组用小剂量TH治疗.每天服甲状腺片10 mg,连服6个月,分别于第3和第6个月后再复查以上检测指标,同时观察有关衰老症状的变化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老年组与青壮年组比较,血清TT3、TT4、FT3、FT4 及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5);老年组比老年前组及老年前组比青壮年组,血清TT3、FT3、FT4及IGF-1均显著降低(P<0.05),而TT4改变不显著.老年组经TH治疗3个月后,除TT4外,血清TH及IGF-1显著升高(P<0.05), 治疗6个月后,升高更显著(P<0.01),其血清浓度接近老年前组水平.结论:增龄可使血清TH及IGF-1进行性下降,老年人口服小剂量的T H,能改善衰老症状,提高血清TH及IGF-1水平.

    作者:刘广钊;何飞屏;秦映芬;戴霞;冼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单肺通气时监测PETCO2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Pa-ETCO2的变化和PETCO2 与PaCO2的相关性来评价单肺通气(OLV)时监测PETCO2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分别于双肺通气(TLV)20 min、OL V 5 min,15 min,30 min,60 min测PETCO2与PaCO2的值,计算Pa-ETCO 2,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OLV时不同时段的PETCO2比TLV时增大(P<0.05) ,PETCO2与PaCO2相关(r=0.419 2,P=0.000 6),但相关性低于TLV时(r=0.702 0,P=0.003).结论:OLV时可用PETCO2来监测PaCO2,但可靠性较TLV时下降,需间断监测PaCO2来校正PETCO2.

    作者:阮林;温文钊;黄冰;赖恩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阳性的相关因素及预后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阳性的相关因素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总结1985年1月至1999年1月经手术治疗371例肺癌,其中支气管残端癌阳性者24例.结果:术后支气管切缘癌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P<0.005).24例支气管切缘癌阳性病人中仅有1例存活5年,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切缘癌阴性组(P>0.05).结论:根据分化程度选择支气管切除长度有望降低切缘癌阳性发生率,但不应随意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切缘癌阳性病人预后差.

    作者:叶海洪;兰碧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婴儿肠痉挛16例诊治体会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陈发性腹痛,在婴儿主要表现为无明显 原因的持续、难以抚慰的尖声哭闹.我院1996~1999年共诊治婴儿肠痉挛16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根据患儿反复哭闹、哭闹的特点和哭闹时高体征等情况,在排除 了器质性病变之后,诊断肠痉挛共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大者8个月,小1个月 .

    作者:庞宇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甲状腺肿瘤的超声诊断

    通过64例甲状腺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甲状腺血流速度及术后病理的综合分析,总结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要点.1 资料与方法1994~1999年我院共收治甲状腺肿瘤患者64例,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19~68岁,发 现肿瘤数天至数十年不等.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因无意中或常规体检中发现颈部包块而就诊.使用美国Apogee RX-4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0 MHz .二维超声探测甲状 腺,详细记录肿瘤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包膜、有无声晕、内部回声等,再用彩色多普 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甲状腺腺体内血流分布状况、显示甲状腺上动脉(STA),脉冲波多普 勒(PW),θ≤60°,测量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 )、平均血流速度(Vmean)等.根据其后的病理结果分成良性和恶性组,对两组的声像图进行对比研究.用PEM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作者:朱林平;韦德湛;梁元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电视内窥镜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7例

    1998年1月至10月,我院施行电视内窥镜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7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39.8岁(18~60岁).亚急性硬膜外血肿6 例(其中左额、右额、左颞,右颞各1例,右顶枕2例),血肿量25~45 ml.右侧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血肿量120 ml.2例神志不清,其余5例神志清醒,但有头痛、烦躁,2例对侧肢体偏 瘫,肌力2~3级,X线照片有线形骨折5例,7例术前均行CT扫描所证实.

    作者:关心;杨志忠;姜洪;梁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