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心监护、Apgar评分联合监测胎儿缺氧的相关性研究

唐卉;李慕军;李启金

关键词:Apgar评分, 血气分析, 胎心电子监护
摘要: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胎心电子监护、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变化.方法:随机选择单胎足月分娩的144例新生儿,产前做胎心电子监护 ,分娩时测定脐动脉血气分析,出生后1 min内行Apgar评分,三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23例,血气分析结果与胎心电子监护、Apgar评分有相关性变化;在pH≤7.20的47例中,Apgar评分≤7分者有17例,占窒息总数的73.91%, 而且产前胎心电子监护均异常;在pH>7.20的97例中,Apgar评分≤7分者只有6例,占26.0 9%.结论:三种监测方法联合用来监测胎儿宫内缺氧、判断新生儿窒息及酸中毒程度对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产程及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作用 ,三者互为补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沙蝰蛇毒磷脂酶A2分子进化特征的研究

    目的:了解沙蝰蛇毒PLA2分子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特别是基因水平上的特点.方法:采用不加权成对群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来自沙蝰蛇毒的5 种PLA2的分子进化树;将PLA2 cDNA顺序中编码区内的碱基进行两两比较,统计和分析编码氨基酸密码的三个碱基不同位置的取代数及同义取代(S)和非同义取代(N)数目;并分别统计和分析这些PLA2的二联碱基胞嘧啶-鸟嘌呤(CpG)和鸟嘌呤-胞嘧啶(GpC)的数目及分布情况.结果:①成功地构建了与PLA2性质、功能和彼此间关系相符的分子进化树;②碱基取代以第Ⅰ、Ⅱ位为多,同义取代的数目也远低于非同义取代的数目,S/N远小于1;③编码区内的二联碱基顺序CpG出现的频率非同寻常的高,GpC/CpG之比为1.12~1.25.非编码区内CpG则明显受到压抑而数目很少.结论:沙蝰蛇毒的PLA2基因有加速进化的情况发生,可能与其基因中异常高的CpG出现频率有关.

    作者:刘滔滔;梁宁生;李艳;蒙子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膀胱液电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134例报告

    1990年7月至1999年3月我院共收治膀胱结石176例,其中行膀胱液电碎石术1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1例,女3例.年龄19~79岁,平均56岁.单发结石108例,2~ 3颗结石26例.本组病例均有尿频、尿急、尿痛,122例有尿线中断;病史反复发作,长者 2年,短者1周;后尿道结石19例;结石直径约0.9~3.2 cm;术前检查尿常规,发现镜下 血尿,或排肉眼血尿98例;合并前列腺增生者38例,合并肾或(及)输尿管结石27例.

    作者:甘宏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从肺结核痰液中检出一株豚鼠气单胞菌

    患者男,67岁.因咳嗽咳痰一个多月,痰中常见少许血丝.全胸X线片提示:右上肺结 核.于1998年7月28日住院治疗.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经异烟肼、丁胺卡那、氯霉素、庆大霉素治疗,病情好转,于9月10日出院.细菌学分离鉴定:取患者痰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35℃温箱培养24 h,在血平板上生长出灰白色、光滑、湿润、凸起、直径为2 mm左右的β溶血菌落,转种麦康凯平板,生长为2 mm左右不发酵乳糖、较混浊的菌落.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有动力.生化特征:氧化酶阳性,发酵性代谢葡萄糖不产气,硝酸盐还原、靛基质、阿拉伯糖、 水杨苷、麦芽糖、精氨酸双水解酶、甘露醇、蔗糖均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 、鼠李糖、肌醇、苯丙氨酸、枸缘酸盐、丙二酸盐、6.5%氯化钠蛋白胨水.廿叶苷、本糖 、DNA酶、乳糖均为阴性.根据上述生化反应和生物学特征,鉴定结果为豚鼠气单胞菌.为 慎重起见,经查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站检验所<弧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编码册>(第二 代GYZ-9V系统)检索编码是234,菌名是豚鼠气单胞菌,鉴定值是99.9%.讨论:豚鼠气单胞菌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气单胞属是一群氧化酶阳性,发酵型代谢葡 萄糖的革兰氏阴性无菌胞杆菌,有九个种.通常于粪便中分离得到,为肠道致病菌的病原菌 之一,可引起急性肠道感染.但关于气单胞菌在肠道外的感染,过去文献较少有报道,近年 来报道有所增加,主要见于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手术后伤口感染,尿路感染,腹膜炎, 脑膜炎,中耳炎及心内膜炎或继发感染于原有的基础疾病(慢性肝炎、肿瘤、白血病等等). 本次从肺结核患者痰中分离得到,说明该病菌可能与患者在原发性疾病基础上,由于患者机 体免疫力下降而造成的院内感染或者自身感染有关,提示临床和细菌检验工作者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黄明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1992~1998年百色地区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1992~1998年百色地区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因素.方法: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交通事故的相关特征作统计分析.结果:1992~1998年人口死亡率平均每年为3.12/10万,车辆死亡率总的来说是下降趋势.每年1月份及11~12月份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多.昼夜分布呈现9~12时, 14~18时两个高峰.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主要为男性青壮年,以职工、农民多.以车辆数多、地处平原丘陵的市县交通事故发生较多,且多发生于天气晴朗的平直路段.绝大部分交通事故(90.2%)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而在人的因素中机动车驾驶员占了81.9%.机动车与自行车、行人相撞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是大的.行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穿行行车道.结论:以人的因素来看,治理交通事故除了重视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外,强化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马迎教;陆贤杰;邓树嵩;林健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科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42例

    房间隔缺损(房缺)为成年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成人房缺由于其独特的 临床特征,无论是在手术病例选择及手术方法上,还是在术后并发症防治上都与儿童房缺有 很多不同之处.1989年1月至1999年11月我院共手术治疗18岁以上房缺病人4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42例,男11例,女31例.年龄18~54岁,平均39.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后心 悸气促,2例有咯血,4例有心衰史.术前心功能Ⅰ级7例、Ⅱ级18例 、Ⅲ级15例、Ⅳ级2例.42例均可在胸骨左缘二、三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P 2增强或亢进,19例P2分裂,5例胸前触及收缩期震颤.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厚32例,2 5例为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术前有心律失常(偶发房 、室早各1例、心房纤颤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胸片 显示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右房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增多,心胸比率<0.5 3例、~0.6 35例、~0.65 5例.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均有房缺存在,直径1.2~4.0 cm不等,中央型37例,上腔型3例,下腔型2例.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9.33 kPa 32例,8~9.33 kPa 8例,<8 kPa 2例.

    作者:黄保堂;谭典模;苏国泰;邓文耀;莫月吉;刘祖定;窦云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疗法4例

    1 病例报告例1,女,33岁.1995年10月6日入院.8月下旬发热、咽痛,继而出现下肢水肿、关节 痛、尿蛋白(+++)而入我院.入院后体温38~39℃,先后出现口腔溃疡、心包积液、胸水、腹水;Hb 89 g/L,WBC 2.6×109/L,ALB 20 g/L,γ-球蛋白30%,C3 600 mg/ L,ANA(+),ds-DNA(+).诊断:重症狼疮性肾炎(LN).予足量强的松治疗,渐见尿少,恶心、呕吐;BUN 44.7 mmol/L,Cr 533 μmol/L.12月中旬并发急性左心衰,狼疮脑,癫样抽搐频繁发作.经4次血浆置换(PE),分别置换血浆2 L、2.4 L、2.4 L和3 L.2次PE后已能下床活动.再经17次血液透析,2次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并先后静滴丙种球蛋白25 g,加用C TX,终控制了狼疮危象.复查血象和肾功能正常,ANA、ds-DNA阴转,1996年1月27日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韦道生;米存东;廖松;赖月玲;韦凤勋;陈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不锈钢金属环断裂残留子宫1例

    患者,覃某某,女,42岁.妊2产2,15年前分娩.于1985年在外地医院上22号不锈钢金 属环一枚.术中经过良好.1998年在市妇幼保健站取环,据患者说环已取出.但环取出后感 下腹疼痛,并有胀坠感,月经紊乱,量增多.曾在几家医院治疗,症状均无缓解.于1999年 11月14日到我院门诊就诊.妇科检查:宫体前倾前屈位,正常大小,活动良好,B超检查: 在子宫内探及2.5 cm呈点状条索形强回声,其后伴有声影.B超诊断:金属环断裂残留在子宫内.术前未作X光透环.于当天下午在我院妇科做取环术,取出2.1 cm金属环,环取出后随访至今无腹痛及月经紊乱等症状.讨论:金属环断裂残留原因可能为:①金属环制作过程中局部可能有薄弱环节,经反复 高压消毒,可使有的环断裂现象;②金属环使用期限在7年内安全性好.本例上环时间较长 ,取环可恰为薄弱处.又可能由于宫缩力而引起环薄弱处断裂.环断端锐利,可造成子宫内 膜局部受损,刺激宫缩,引起月经紊乱;③断环残留子宫内引起子宫内感染.

    作者:方玉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大肠疾病的内镜诊治(附205例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镜对小儿大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因反复血便、腹痛、腹泻、粘液血便就诊的1~15岁患儿205例行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病变171例,占83.4%,共检出13种疾病,其中以结肠息肉为多见,为127例,占62%.共检出大肠息肉199颗.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共165颗, 占83%(165/199).并在内镜下行大肠息肉电凝切除,避免过去大肠息肉开腹手术的痛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既明确了诊断又得到了治疗.结论:结肠镜是小儿大肠疾病的佳诊断方法.在结肠镜下行小儿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唐莲凤;金群馨;洪瑞香;林瑶光;唐国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李世德1 杨渊1 冷静1 劳山1 黄成彬1 源一郎2 高枫1

    目的:探讨单纯大剂量新型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对骨肉瘤的抗肿瘤效果,以及其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方法:5例经过病理确诊的下肢骨肉瘤患者, 采用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隔离加温灌注,从氧合器加入新型重组肿瘤坏死因子500万单位至700万单位,灌注区肿瘤组织内温度保持在41~42℃之间,持续60 min.灌注后2~3周行肿瘤段骨切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新型肿瘤坏死因子灌注后,5 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肿瘤缩小 3.5~5.0 cm灌注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灌注区域的炎症样红肿 ,1例出现寒战,2例发生低血压,无肾衰.组织学发现肿瘤坏死率达88%~96%.随访3个月至20个月,平均6个月.4例存活,1例术后3个月肺转移死亡,无1例发生局部复发.结论:单纯大剂量新型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及明显的镇痛作用.有一定毒性.

    作者:李世德;杨渊;冷静;劳山;黄成彬;源一郎;高枫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快速ELISA法检测血清抗PPD-IgG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为了评价抗PPD-IgG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2例活动性肺结核、20 例非活动性肺结核、30例非结核病人以及2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抗PPD-IgG.结果:活动性肺结核阳性率为84.6%,其中痰涂片阳性者为90.3% 、痰涂片阴性者为76.2%.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有2例阳性、非结核组有2例阳性,假阳性率分别为10%和6.7%.本法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94.3%.结论:用本法检测血清中抗PPD-IgG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不需特殊设备,并且敏感性好和特异性高,对活动性肺结核有较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黄彩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心瓣膜置换术后呼吸机依赖26例分析

    1993年4月至1998年12月,我科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47例.术后使用Newport E 200型呼吸机;发生呼吸机依赖(VD)26例,现就可能发生VD的危险因素及VD病人呼吸机停机方法与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VD组病例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平均(39±11)岁.MVR 19例,AVR 3例,BVR 3例,TV R 1例.术前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14例,Ⅳ级11例.主动脉阻断时间(84±39)min,体外循 环转流时间(128±53)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8 h至44 d.结果:治愈21例,死亡5例.我们抽取同期瓣膜置换手术未发生VD 30例作对照,其中MVR 21例,AVR 3例,BVR 4例,TVR 2例 .男14例,女16例;术前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5例,主动脉阻断时间(78±29)m in,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11±36)min.资料采用方差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见表1.

    作者:温昭科;陈德熙;叶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性阳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性阳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临床疑阳萎39例患者的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进行检测,观测阴茎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加立其丁之前、后的动脉管径值及注药后15 min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小流速(Vmi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对罂粟碱加立其丁反应良好7例,反应低下32例,反应良好者 Vmax为(41.33±9.76)cm/s,Vmin为(3.52±1.22) cm/s,RI为0.94±0.04,PI为4.8 7±0.60;反应低下者中18例为静脉机能不全,10例为动脉供血不足,4例为动静脉混合性阳萎,其Vmax分别为(36.14±8.2)cm/s 、(22.23±4.6)cm/s、(23.57±5.0)cm/s,Vmin 分别为(7.20±2.10)cm/s、(2.51±1.31)cm/s、(6.68±1.40)cm/s,RI分别为 0.75 ± 0.04、0.89±0.06、0.66±0.06 ,PI分别为 2.08±0.56、4.52±0.51、2.15± 0.55 .反应良好与反应低下的静脉机能不全者注药前后阴茎海绵体动脉管径值的增加率大于2倍,而动脉供血不足与动静脉混合性者注药前后阴茎海绵体动脉管径值的增加率小于60%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配合罂粟碱加立其丁试验对血管性阳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若川;朱尚勇;刘德云;黄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电视内窥镜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7例

    1998年1月至10月,我院施行电视内窥镜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7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39.8岁(18~60岁).亚急性硬膜外血肿6 例(其中左额、右额、左颞,右颞各1例,右顶枕2例),血肿量25~45 ml.右侧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血肿量120 ml.2例神志不清,其余5例神志清醒,但有头痛、烦躁,2例对侧肢体偏 瘫,肌力2~3级,X线照片有线形骨折5例,7例术前均行CT扫描所证实.

    作者:关心;杨志忠;姜洪;梁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老年颅脑损伤57例死亡分析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保健工作的发展,人的寿命也相应延长,老 年人增加,老年人颅脑损伤增多.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颅脑损伤 284例,死亡57例,占20%,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1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8例 ,跌伤11例,砸伤8例.入院时GCS分极:4~8分18例,9~12分29例,13~15分10例,CT扫描检 查提示颅内血肿2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脑挫裂伤24例.合并脾破裂4例,肠穿孔2例, 血气胸2例.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45例.

    作者:王大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佐治婴儿支气管肺炎55例临床观察

    1997~1998年我院应用复方丹参佐治婴儿重症肺炎5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5例,发病年龄2~11个月,男68例,女37例,病程长3 d,短1 d,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年龄2~6个月以内32例,6~1 1个月23例;对照组2~6个月以内30例,6~11个月20例,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咳嗽、呼 吸困难及缺氧明显,吸氧短期内不能缓解,部分有气紧、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C,无 其它合并症,听诊肺部有细小湿罗音,X线胸片示:肺部有小点状阴影,符合支气管肺炎诊 断[1].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统计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先锋Ⅴ、病毒唑抗感染,喘者予氨茶碱解痉平喘、高热患儿 予泰诺退热剂口服,吸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 ml/kg*d-1) 加入5%葡萄糖10~20 ml,分二次静脉注射,连续用药3 d.

    作者:刘景慧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附7例报告)

    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高,主要死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心肌损害,其次是术野出血 ,这些因素与体外循环(CPB)灌注技术关系密切,现将7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4~63岁,心功能Ⅱ~Ⅲ级.疾病种类:夹层动脉 瘤6例(Debakeyl分型:Ⅰ型3例,Ⅲ型3例),马凡氏综合征1例.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 I)2例,合并高血压3例.1.2 麻醉方法:7例手术均选择插管全麻,除氏病人用单腔气管插管外,余病例均选 用左支双腔气管插管,控制左侧肺道.深低温停循环病人头部置冰帽.1.3 手术方式:氏病人须行升主动脉、主动脉瓣膜置换(Bentall术).Ⅰ型夹层动 脉瘤合并AI,需行Bentall加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置换.Ⅲ型降主动脉瘤须行降主动脉置 换术,若病变累及降主动脉行程各分支:肋间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右肾动 脉等,则须将这些分支游离分别吻合在人工血管相应的近生理位置上.

    作者:黄爱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水平与血脂、血糖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水平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对32例无糖尿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C-肽测定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组胰岛素及C-肽水平[(21.4±6.3)μg/L及(2.5 ±0.5)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9.2±4.7)μg/L及(0.90±0.30)μg/L],均为P < 0.001;血脂明显增高,甘油三脂分别为[(1.89±0.15)mmol/L及(1.61±0.06)mmol/ L],P<0.01;葡萄糖耐量减低,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糖代谢及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为基本的代谢异常.

    作者:方南亭;龙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对RXR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对维甲酸X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用actinomycin D及actinomyci n D和cycloheximide共同作用于细胞2,4,8 h,然后分离总RNA,用Northern blot方法,与标记的RXR α、β探针进行杂交.结果:这些抑制剂对RXRα均无影响.虽然actinomyxin D对RXR β的表达无影响,但 actinomycin D和cycloheximide共同作用细胞4 h和8 h,RXR β的表达稍微增加. 结论: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中,RXR α、β基因的表达稳定,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对它们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谢小薰;肖绍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脐带缠绕发生率变化趋势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脐带缠绕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1982~1996年出生的新生儿出生史,计算各年度脐带缠绕发生率,采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对连续十五年的脐带缠绕发生率进行动态分析,并比较各年度脐带平均长度.结果:经游程检验,1982至1996年的脐带缠绕发生率存在升降趋势 :1990年前表现平稳,1990后急剧上升;各年度脐带平均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982年至1996年脐带缠绕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李慕军;冯启明;韦业平;陈悦;赵艳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新式剖宫产52例临床分析

    新式剖宫产是以色列Stark教授创立的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目前,我国已有20多家大医院开展了这种手术.1998年6月至1999年4月我院开展了新式剖宫产共52例,均获得成功,临床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新式剖宫产52例,年龄23~41岁,平均28.5岁,均为初产妇.抽取同时 期指征基本相同的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51例做为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28.8 岁,均为初产妇.1.2 手术指征:剖宫产手术指征见表1.

    作者:林珏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