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劳山

关键词:髋臼骨折, 坐骨神经损伤, 合并伤, 压缩性骨折, 现报道如下, 股骨头骨折, 临床资料, 致伤因素, 手术治疗, 脏器损伤, 下肢骨折, 手术难度, 肋骨骨折, 骨折病人, 骨盆骨折, 坠落伤, 致残率, 陈旧伤, 车祸伤, 砸伤
摘要:髋臼骨折是较严重的创伤之一,由于髋臼位置深,手术难度大,既往多采用石膏、牵引 等方法治疗.但效果欠佳,致残率高.1994年3月至1996年5月我院共收治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病人2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5~53岁,平均36.8岁.致伤因素:车祸伤1 8例,压砸伤7例,坠落伤3例.新鲜伤24例,陈旧伤4例.左侧16例,右侧12例.合并伤:髋 臼骨折并股骨头骨折6例,骨盆骨折16例,休克6例,下肢骨折12例,坐骨神经损伤5例,腰 椎压缩性骨折并截瘫4例.盆腔脏器损伤2例,肋骨骨折6例,其他伤2例,其中2种以上合并伤者5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脐带缠绕发生率变化趋势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脐带缠绕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1982~1996年出生的新生儿出生史,计算各年度脐带缠绕发生率,采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对连续十五年的脐带缠绕发生率进行动态分析,并比较各年度脐带平均长度.结果:经游程检验,1982至1996年的脐带缠绕发生率存在升降趋势 :1990年前表现平稳,1990后急剧上升;各年度脐带平均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982年至1996年脐带缠绕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李慕军;冯启明;韦业平;陈悦;赵艳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髋臼骨折23例的手术治疗

    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我科对23例髋臼骨折病例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术后早期行CPM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病例中,男16例,女7例.左髋13例,右髋10例.年龄23~49岁 ,平均年龄37.2岁.受伤原因:19例为车祸,4例被重物压伤.采用Letournel E[1] 分类法,后壁骨折2例,后柱骨折7例,前柱骨折5例,后柱并后壁骨折4例,前柱并前壁骨 折3例,双柱骨折2例.20例合并有股骨头脱位,其中股骨头后脱位8例,向上脱位8例,中心 型脱位4例,3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2例合并患肢股骨骨折.统计的病例中20例为新鲜骨折 ,从受伤到手术时间4~21 d,平均8.2 d,3例为陈旧性骨折,伤后手术时间90~144 d.

    作者:陈晓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膀胱鳞状细胞癌15例报告

    膀胱鳞状细胞癌(简称膀胱鳞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该病的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预 后差.我院1980~1998年共收治膀胱鳞癌15例,占同期膀胱癌的3.25%,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1例,年龄40~77岁,平均55.6岁,60岁以上者8例,病程为2个月至2年 ,其中有9例在半年以内.15例中有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者9例,终末血尿4例,血尿伴膀胱 剌激症者7例.15例中伴发膀胱结石或过去曾做过膀胱切开取石术者5例.尿细胞学检查12例 ,4例阳性(33%),B超检查15例,均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15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发现膀 胱充盈缺损者有7例,3例有一侧或双侧肾积水或显影不良.4例CT检查均证实膀胱占位,15 例行膀胱镜检均发现肿瘤,大小2.5~5cm,活检病理证实膀胱鳞癌者8例.本组15例中10例 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全切,直肠膀胱术;2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2例不能手术 ;5例术后行放疗.临床分期(Jewett分期):A期2例,B期6例,C期5例,D期2例;病理分级 :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3例;纯鳞癌12例,混合癌3例(鳞癌+腺癌).本组15例,除1例死 于手术并发症外,13例获随访,1例失访.术后1年存活6例(46%),3年存活5例(38%),5年存活2例(15%).

    作者:米华;李盛宽;黄伟华;刘天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皮革胃误诊、漏诊23例原因分析

    皮革胃属于弥漫浸润型胃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肿瘤组织主要侵犯粘膜下层,呈 弥漫性浸润生长,胃粘膜改变不明显,胃镜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1].我院1985 ~1998年共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皮革胃患者48例,其中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误、漏诊23例 ,占47.9%.现就此类病人的诊断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李运泽;朱国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4 h饥饿试验对诱发广西地区胰岛素瘤患者低血糖的效果评价

    饥饿试验是诊断胰岛素瘤的常用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1980~1999 年共收治因疑为胰岛素瘤而行饥饿试验者32例,其中确诊胰岛素瘤者20例,行饥饿试验24 h阳性率达100%,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坚;欧阳玲莉;罗佐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广西玉林地区中小学生头发中9种元素含量的性别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广西玉林地区中小学生头发中的人体必需元素含量及性别差异.方法:用偏振塞曼原子吸收仪,检测710名7~16岁中小学生头发中9 种人体必需元素的含量.结果:①铁、硒、钴、钙、锌的含量,在中小学生三个生长发育阶段均有男性高于女性差异;②铬含量在7~9岁组、铜的含量在10~12岁组和13~16岁组均发现男性高于女性,另外一些生长发育阶段则没有性别差异;③镁、镍的含量,在中小学生三个生长发育阶段均没有性别差异.结论:中小学生头发中元素含量的性别差异,因生长发育阶段和元素的不同而不同.

    作者:徐林;魏博源;龚继春;李松峰;徐锡金;韦献良;周丽宁;莫世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非手术治疗小儿脾破裂22例

    由于对脾脏免疫功能的再认识,脾外伤的治疗已从首选脾切除术转为多种保留脾脏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1].我院 1984年1月至1989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儿32例, 其中非手术治疗2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伍卫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大肠疾病的内镜诊治(附205例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镜对小儿大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因反复血便、腹痛、腹泻、粘液血便就诊的1~15岁患儿205例行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病变171例,占83.4%,共检出13种疾病,其中以结肠息肉为多见,为127例,占62%.共检出大肠息肉199颗.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共165颗, 占83%(165/199).并在内镜下行大肠息肉电凝切除,避免过去大肠息肉开腹手术的痛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既明确了诊断又得到了治疗.结论:结肠镜是小儿大肠疾病的佳诊断方法.在结肠镜下行小儿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唐莲凤;金群馨;洪瑞香;林瑶光;唐国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术中空气微生物活动规律及消毒与术后院内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术中空气微生物活动规律及蒲公英合剂消毒效果 .方法:对101例清洁手术分三组用不同中药及空白对照持续消毒空气 ,术中分10个采样时间点,用空气采样器采样培养分析空气含菌量的变化规律;寻找适宜的手术切皮时间及实用有效价廉的动态空气消毒剂,术后跟踪调查院内感染情况,观察与术中空气含菌量的关系.结果:术中30 min时X空气菌落下降率:A(蒲公英合剂)组为65.2% 、B(空白)组11.4%、C(空气清菌片)组35.11%;术后总院内感染率:A为3.33%、B为19 .51%、C为13.33%.结论:蒲公英合剂动态空气消毒效果较好、安全、经济实用;手术切皮时间在铺台完后10 min时较好.

    作者:宫照英;刘萍;范柳青;史青秀;黄永红;刘滨;韦真理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脊髓炎磁共振诊断(附35例报告)

    自磁共振成像(MRI)用于临床以来,对脊髓炎的诊断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国内报道很少 .现将我科1994~1999年间收治的35例脊髓炎患者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脊髓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春光;唐玉兰;黄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食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25例临床观察

    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病人常因口腔粘膜反复溃疡而多次就 诊[1].自1994年以来,我科使用食盐治疗RAU患者25例,效果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按四川医学院主编的<口腔内科学>中RAU的诊断标准,选择我院就诊25 例患者,其 中男9例,女16例,年龄25~50岁,病史1~8年不等.溃疡多见于唇内侧、舌尖、舌缘、舌腹 、颊粘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溃疡大小、数量、发病间隔时间长短不等.

    作者:张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食疗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与降脂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食疗对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糖尿病患者降糖与降脂作用,寻求有效的食疗途径.方法:对资料完整的NIDDM患者136例进行治疗前后膳食结构摄入、空腹血糖、血脂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摄入不平衡,治疗后血糖和血脂有了明显下降(P< 0.05~0.01),症状也得到了改善.结论:用燕麦作食疗,有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血糖升高速率减慢,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脂作用.

    作者:曾小南;陈绍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咽喉爽的体外抑菌作用初探

    咽喉爽口服液系纯中药制剂.采用现代医药科技方法研制而成,保持原方特色,安全有 效.经111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6.4%.现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对本品的抑菌作用进行 初步探讨,并以急支糖浆作对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实验材料1.1 样品:咽喉爽口服液,批号990108,广西民族医院中药制剂室提供.1.2 对照品:急支糖浆,批号981026,四川涪陵制药厂出品.1.3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上均为广西民族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提供.2 实验方法

    作者:朱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腹型癫28例误诊分析

    腹型癫是以腹痛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癫,临床上易发生误诊或漏诊[1 ].1995~1999年我院共误诊2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2例,发病年龄小4岁,大12岁,其中≤6岁6例(21%) ,6~12岁22例(79%).病程为1个月至4年不等,平均14.2个月.1.2 临床表现: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腹痛,其中脐周痛20例,上腹部痛5例,无固定 部位疼痛7例.腹痛以绞痛样发作多见,多为突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曾有一例持续上腹胀痛,阵发性加剧达5 d;腹痛伴恶心、呕吐4例,大汗淋漓、面色苍白8例,头痛、乏力8例,全部病例无惊厥及意识障碍.

    作者:谭丽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不锈钢金属环断裂残留子宫1例

    患者,覃某某,女,42岁.妊2产2,15年前分娩.于1985年在外地医院上22号不锈钢金 属环一枚.术中经过良好.1998年在市妇幼保健站取环,据患者说环已取出.但环取出后感 下腹疼痛,并有胀坠感,月经紊乱,量增多.曾在几家医院治疗,症状均无缓解.于1999年 11月14日到我院门诊就诊.妇科检查:宫体前倾前屈位,正常大小,活动良好,B超检查: 在子宫内探及2.5 cm呈点状条索形强回声,其后伴有声影.B超诊断:金属环断裂残留在子宫内.术前未作X光透环.于当天下午在我院妇科做取环术,取出2.1 cm金属环,环取出后随访至今无腹痛及月经紊乱等症状.讨论:金属环断裂残留原因可能为:①金属环制作过程中局部可能有薄弱环节,经反复 高压消毒,可使有的环断裂现象;②金属环使用期限在7年内安全性好.本例上环时间较长 ,取环可恰为薄弱处.又可能由于宫缩力而引起环薄弱处断裂.环断端锐利,可造成子宫内 膜局部受损,刺激宫缩,引起月经紊乱;③断环残留子宫内引起子宫内感染.

    作者:方玉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早期乳腺癌保守手术加术后放疗3例

    1992~1995年我院对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局部切除加术后根治性放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例中,年龄小23岁,大40岁.乳腺癌肿均<2 cm,行单纯肿块切除术,未加腋窝 淋巴结清扫.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癌2例,单纯癌1例.术后2~4周开始放疗.照射方法: 应用6 mV或8 mV直线加速器照射,以中线面计算剂量,全乳腺切线DT 50 Gy,瘤床再追加电子线DT 20 Gy,腋窝、锁区、内乳淋巴引流 区预防照射DT 50 Gy.放疗结束后加CMF方案化 疗4周.随访至1998年底,全部无瘤生存至今,1例6年,2例3年.美容效果良好.双乳头对 称,外形基本正常.1例手感稍硬于健侧,2例手感好.皮肤正常,仅有1例出现轻度放射性肺炎(无症状).

    作者:甘浪舸;阮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P21和PCNA在肝硬变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P21、PCNA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肝硬变、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肝细胞癌(HCC)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运用S-P法对60例单纯肝硬变(不伴癌)、30例癌旁肝硬变及2 7例HCC的P21、HBsAg及PCNA表达情况进行实验研究.结果:癌旁肝硬变组织、单纯肝硬变组织、癌组织P21阳性率分别为90%,68.33%,62.96%,癌旁肝硬变与单纯肝硬变、癌旁肝硬变与癌组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LCD改变或HBsAg阳性的肝硬变组织,P21阳性率分别为92.45%,87.32%,明显高于不伴LCD改变或HBsAg阴性的肝硬变组织(P<0.01),P 21的表达与HBsAg感染有关.PCNA阳性的58例肝硬变中有50例呈P21阳性,而PCNA 阴性的32例肝硬变组织中仅有18例呈P21阳性,PCNA与P2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① P21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肝细胞癌的起始过程有关, 在HCC形成发展的早期阶段发挥重要作用;②HBV感染及PCNA与P21表达密切相关,有H BV感染的肝细胞,尤其是同时表达PCNA的肝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P21表达增高;③LCD是一群具有肿瘤性增殖潜能的癌前细胞群,尤其是伴有HBV感染,且有P21及 PCNA共同过量表达者,有发生肝细胞癌的高度危险.

    作者:冯震博;何如昆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损伤性股动-静脉瘘1例

    患儿,男,10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入某省级医院住院.当时患儿无症状,体检心脏 不大,心前区触及收缩其震颤,心率88次/min,律整,心音有力,胸骨左缘3~4肋间闻Ⅴ级 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正常,胸片示肺血偏多,心影正常,心胸比例0.5,心脏B超提示室缺 ,入院后右心导管检查及左室造影也诊断室缺.在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术后心脏杂音 消失,但患儿一直感心悸,乏力.术后2个月到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4.7/4 kPa,面色苍白 ,颈动脉搏动明显,心率100次/min,律整,未闻杂音.在左侧股动脉可闻枪击音,毛细血 管搏动征(+),右侧股动脉附近可触及连续性震颤,闻及Ⅳ级连续性机器样血管杂音,诊断 为介入性心血管检查引起的损伤性股动、静脉瘘,给予手术治疗.于右腹股沟韧带下方震颤 明显处作切口,检查见股动静脉之间有一相连交通,加压后震颤消失,即予稍作为分离后缝扎2针,震颤消失,术后血压恢复到12/8 kPa,毛细血管搏动征(-)右侧股动脉周围杂音消失,病人症状迅速好转,术后一周痊愈出院.讨论:介入性心血管检查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广,股动脉及股静脉是常用的穿刺部位 ,由于两者靠得很近,穿刺其中一条血管(股动脉或股静脉)时容易穿破另外一条血管(股静 脉或股动脉).两条血管的破口彼此相邻,术后如压迫不当或破口较大时,压力较高的股动 脉血就会射向压力较低的股静脉,形成损伤性股动、静脉瘘.我们体会在穿刺股静脉时,针尖 应稍偏内,指向脐方向,在保持负压的前提下缓慢进针,当有回血时停止进针,尽量不穿破 股静脉对侧,以免损伤股动脉.在穿刺股动脉时,应在搏劝明显处进针,针尖稍微偏外, 以免损股静脉.如要同时穿刺股静脉及股脉时,两个穿刺点相距少应有1 cm.我院用上述 方法开展介入心血管检查和治疗100余例未发生一例损伤性动静脉瘘.

    作者:陈蒙华;张炳东;陈铭伍;周华富;吴文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4例报告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发生率较高,早期处理不当不但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病人 的痛苦,而且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随着现代交通、机械化生产的发 展,此类损伤已屡见不鲜.我院1993~1999年收治这类病人4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4例中,男36例,女8例,年龄16~68岁,平均44.2岁.撕脱部位:大 腿12例,小腿24例,大、小腿同时撕脱8例.致伤原因:汽车碾伤32例,机器绞伤4例,石头砸伤8例.受伤到手术时间:长10 h 40 min,短1 h 5 min.44例中都合并有其他组织损伤.

    作者:黄侣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抽样研究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81例SAH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 ,应用PGE1治疗,比较两组病人DCV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DCVS的发生率(2.44 %)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 P<0.05.结论:PGE1可减少SAH病人发生DCVS的机会.

    作者:罗杰峰;王进;龙德志;黄载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