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鳞状细胞癌15例报告

米华;李盛宽;黄伟华;刘天长

关键词:膀胱鳞状细胞癌, 鳞癌, 膀胱部分切除术, 血尿, 临床资料, 静脉肾盂造影, 细胞学检查, 直肠膀胱术, 占位性病变, 现报告如下, 手术并发症, 切开取石术, 术后, 临床分期, 恶性程度, 充盈缺损, 不能手术, 病情进展, 病理证实, 病理分级
摘要:膀胱鳞状细胞癌(简称膀胱鳞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该病的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预 后差.我院1980~1998年共收治膀胱鳞癌15例,占同期膀胱癌的3.25%,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1例,年龄40~77岁,平均55.6岁,60岁以上者8例,病程为2个月至2年 ,其中有9例在半年以内.15例中有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者9例,终末血尿4例,血尿伴膀胱 剌激症者7例.15例中伴发膀胱结石或过去曾做过膀胱切开取石术者5例.尿细胞学检查12例 ,4例阳性(33%),B超检查15例,均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15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发现膀 胱充盈缺损者有7例,3例有一侧或双侧肾积水或显影不良.4例CT检查均证实膀胱占位,15 例行膀胱镜检均发现肿瘤,大小2.5~5cm,活检病理证实膀胱鳞癌者8例.本组15例中10例 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全切,直肠膀胱术;2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2例不能手术 ;5例术后行放疗.临床分期(Jewett分期):A期2例,B期6例,C期5例,D期2例;病理分级 :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3例;纯鳞癌12例,混合癌3例(鳞癌+腺癌).本组15例,除1例死 于手术并发症外,13例获随访,1例失访.术后1年存活6例(46%),3年存活5例(38%),5年存活2例(15%).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城区哮喘儿童规范化治疗及管理教育初探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其病 因复杂,个体差异甚大,喘息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哮喘的规范化 治疗和管理教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院儿科自1997年2月起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对部分哮喘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及管理教育,现介绍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城区在我院儿科哮喘门诊诊治的60 例哮喘儿童.全部患儿均符合哮喘诊断 标准[1].男37例,女23例,男女之比1.6∶1.年龄:3岁以下10例,3~6岁20例 , 7~9岁10例,10~12岁10例,13~15岁10例.哮喘分度:轻度10例,中度49例,重度1例. 平均6.87岁,病程<6个月10例(16.7%),7个月至2年23例(38.3%),>2年27例(45%) .

    作者:吴曙粤;潘革;王淑萍;陈惠文;苏惠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科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42例

    房间隔缺损(房缺)为成年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成人房缺由于其独特的 临床特征,无论是在手术病例选择及手术方法上,还是在术后并发症防治上都与儿童房缺有 很多不同之处.1989年1月至1999年11月我院共手术治疗18岁以上房缺病人4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42例,男11例,女31例.年龄18~54岁,平均39.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后心 悸气促,2例有咯血,4例有心衰史.术前心功能Ⅰ级7例、Ⅱ级18例 、Ⅲ级15例、Ⅳ级2例.42例均可在胸骨左缘二、三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P 2增强或亢进,19例P2分裂,5例胸前触及收缩期震颤.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厚32例,2 5例为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术前有心律失常(偶发房 、室早各1例、心房纤颤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胸片 显示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右房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增多,心胸比率<0.5 3例、~0.6 35例、~0.65 5例.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均有房缺存在,直径1.2~4.0 cm不等,中央型37例,上腔型3例,下腔型2例.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9.33 kPa 32例,8~9.33 kPa 8例,<8 kPa 2例.

    作者:黄保堂;谭典模;苏国泰;邓文耀;莫月吉;刘祖定;窦云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抽样研究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81例SAH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 ,应用PGE1治疗,比较两组病人DCV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DCVS的发生率(2.44 %)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 P<0.05.结论:PGE1可减少SAH病人发生DCVS的机会.

    作者:罗杰峰;王进;龙德志;黄载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不锈钢金属环断裂残留子宫1例

    患者,覃某某,女,42岁.妊2产2,15年前分娩.于1985年在外地医院上22号不锈钢金 属环一枚.术中经过良好.1998年在市妇幼保健站取环,据患者说环已取出.但环取出后感 下腹疼痛,并有胀坠感,月经紊乱,量增多.曾在几家医院治疗,症状均无缓解.于1999年 11月14日到我院门诊就诊.妇科检查:宫体前倾前屈位,正常大小,活动良好,B超检查: 在子宫内探及2.5 cm呈点状条索形强回声,其后伴有声影.B超诊断:金属环断裂残留在子宫内.术前未作X光透环.于当天下午在我院妇科做取环术,取出2.1 cm金属环,环取出后随访至今无腹痛及月经紊乱等症状.讨论:金属环断裂残留原因可能为:①金属环制作过程中局部可能有薄弱环节,经反复 高压消毒,可使有的环断裂现象;②金属环使用期限在7年内安全性好.本例上环时间较长 ,取环可恰为薄弱处.又可能由于宫缩力而引起环薄弱处断裂.环断端锐利,可造成子宫内 膜局部受损,刺激宫缩,引起月经紊乱;③断环残留子宫内引起子宫内感染.

    作者:方玉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心脏穿透伤2例报告

    例1,男,31岁.被他人用刀刺伤左胸部,自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于伤后30 min 来院.检查: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34次/min,皮肤冷湿,出大汗,脉搏124次/min ,细弱,血压为零.面、颈、上胸及两上肢紫绀,颈静脉怒张.左胸壁第4肋间胸骨外缘一斜形伤口长2 cm,经肋软骨刺入纵隔内,心音遥远,心搏微弱.初步诊断:开放性心脏损伤并急性心包填塞,心源性休克.例2,男,24岁.被他人用刀刺伤左胸及左背部,当时伤口出血多,胸闷,气紧,于伤后20 min来院.检查:神智清楚,皮肤及口唇苍白,四肢发凉,躁动;血压和脉搏测不到; 呼吸36次/min,急促,浅表;心音低钝,124次/min,心跳弱.左侧胸廓饱满,左肺呼吸音 弱,左胸前壁锁骨中线内第6肋间一纵行伤口长4 cm,左背部肩胛线第10肋处一纵行伤口长4 cm,伤口流出大量鲜血,估计约1 00 ml.初步诊断:左胸穿透性损伤并心脏破裂, 失血性休克.2例均经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在扩容复苏的同时,全麻下紧急手术探查.例1右心室前壁穿透伤,心包积血约160 ml,心包张力大.例2左心室前壁穿透伤,心包积血约80 ml, 左胸腔积血约1 600 ml.分别以指压控制出血,迅速褥式缝合心壁创口,心跳恢复 ,血压回升;缝合心包并开窗,胸腔置闭式引流.术后应用抗生素、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等治疗.分别于术后35 d和18 d痊愈出院.讨论:心脏穿透伤其病情严重,如诊断及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极高.本组2例均抢救成功 ,治愈出院.①正确判断伤情,及时果断地手术处理是心脏破损救治成功的关键.我们认为 ,凡伤口位于胸前部心脏投影区及伤道走行有伤及心脏可能者,结合临床表现,即应考虑心 脏损伤的可能.本组2例入院时均已濒于死亡状态,例1有明显急性心包填塞征;例2呈现严 重失血性休克.诊断为心脏穿透伤后立即手术治疗,争得了抢救的宝贵时间.;②采用气管 内插管全麻,利于心脏手术,又利于胸腔内其他脏器损伤的处理;③取平卧位,左胸部抬高 20~30°,由左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进入胸腔,有利于左右心脏创伤的暴露.迅速切开心包 减压,清除血液及血块,以左手食指按压心脏创口止血,用无损伤双头针交叉褥式缝合,缝 针不宜穿过心内膜;注意避开冠状动脉,准确无误的一次缝合成功.位于膈神经后方行心包 开窗引流,置胸腔闭式引流管;④休克复苏,建立多输液通道,尽快恢复其有效血容量,确 保组织血流灌注,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⑤术后输血输液,应用抗生素,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等,有利于病情恢复.

    作者:刘力;姜成武;王佑夫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BAX基因在遗传不稳定的大肠癌、胃癌突变的研究

    目的:了解Bax基因在大肠癌,胃癌的突变情况.方法:用QIAamp方法提取肿瘤和正常组织的DNA,选择5对引物,经P CR扩增,走DNA序列胶电泳,检测其MI及Bax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胃癌有8例MI阳性,其中3例Bax基因有突变,大肠癌有14例MI 阳性,其中6例Bax基因有突变.结论:Bax基因突变在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ax 基因是胃癌、大肠癌MI+的遗传改变受累的一个靶基因.

    作者:赵荫农;杨尔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式子宫全切术73例分析

    腹式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用的手术之一,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失调性子宫 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我院1997年1月至1998年1月行腹式子宫全切术7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3例,均为子宫全切病人,疾病的分布以子宫肌瘤多,子宫腺肌症 次之,病人的大年龄70岁,小25岁,平均45岁.1.2 病人术前情况及术前处理:术前病人无明显的肝、肾、肺、心等疾病.其中45例处于贫血状态,占61.6% .血Hb≤60 g/L者5例,占6.85%,血Hb≥90 g/L者30例,占41.09%, 血Hb低者为45 g/L.对于血Hb≤90 g/L者术前均给予纠正贫血的治疗.术前准备情况:术前3 d给予0.1%新洁尔灭会阴擦洗,每天2次;术前1 d给予番泻叶代茶饮行肠道准备.全部病例术前30 min常规置入FOLEY尿管接无菌袋.对于其中35例患者给予术前3 d 1/5 00 0高锰酸钾溶液(PP液)坐浴,每晚1次,每次30 min,并于术前30 min给予抗生素.

    作者:范江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快速ELISA法检测血清抗PPD-IgG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为了评价抗PPD-IgG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2例活动性肺结核、20 例非活动性肺结核、30例非结核病人以及2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抗PPD-IgG.结果:活动性肺结核阳性率为84.6%,其中痰涂片阳性者为90.3% 、痰涂片阴性者为76.2%.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有2例阳性、非结核组有2例阳性,假阳性率分别为10%和6.7%.本法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94.3%.结论:用本法检测血清中抗PPD-IgG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不需特殊设备,并且敏感性好和特异性高,对活动性肺结核有较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黄彩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衰老中的研究

    目的:观察增龄对血清甲状腺激素(TH)及胰岛素样生长-1(I GF-1)的影响及用小剂量TH治疗健康老人,观察其血清TH及IGF-1水平的变化.方法:把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分为青壮年组、老年前组及老年组, 分别检测其TH、IGF-1、肝功能及心电图.并对老年组用小剂量TH治疗.每天服甲状腺片10 mg,连服6个月,分别于第3和第6个月后再复查以上检测指标,同时观察有关衰老症状的变化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老年组与青壮年组比较,血清TT3、TT4、FT3、FT4 及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5);老年组比老年前组及老年前组比青壮年组,血清TT3、FT3、FT4及IGF-1均显著降低(P<0.05),而TT4改变不显著.老年组经TH治疗3个月后,除TT4外,血清TH及IGF-1显著升高(P<0.05), 治疗6个月后,升高更显著(P<0.01),其血清浓度接近老年前组水平.结论:增龄可使血清TH及IGF-1进行性下降,老年人口服小剂量的T H,能改善衰老症状,提高血清TH及IGF-1水平.

    作者:刘广钊;何飞屏;秦映芬;戴霞;冼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损伤性股动-静脉瘘1例

    患儿,男,10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入某省级医院住院.当时患儿无症状,体检心脏 不大,心前区触及收缩其震颤,心率88次/min,律整,心音有力,胸骨左缘3~4肋间闻Ⅴ级 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正常,胸片示肺血偏多,心影正常,心胸比例0.5,心脏B超提示室缺 ,入院后右心导管检查及左室造影也诊断室缺.在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术后心脏杂音 消失,但患儿一直感心悸,乏力.术后2个月到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4.7/4 kPa,面色苍白 ,颈动脉搏动明显,心率100次/min,律整,未闻杂音.在左侧股动脉可闻枪击音,毛细血 管搏动征(+),右侧股动脉附近可触及连续性震颤,闻及Ⅳ级连续性机器样血管杂音,诊断 为介入性心血管检查引起的损伤性股动、静脉瘘,给予手术治疗.于右腹股沟韧带下方震颤 明显处作切口,检查见股动静脉之间有一相连交通,加压后震颤消失,即予稍作为分离后缝扎2针,震颤消失,术后血压恢复到12/8 kPa,毛细血管搏动征(-)右侧股动脉周围杂音消失,病人症状迅速好转,术后一周痊愈出院.讨论:介入性心血管检查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广,股动脉及股静脉是常用的穿刺部位 ,由于两者靠得很近,穿刺其中一条血管(股动脉或股静脉)时容易穿破另外一条血管(股静 脉或股动脉).两条血管的破口彼此相邻,术后如压迫不当或破口较大时,压力较高的股动 脉血就会射向压力较低的股静脉,形成损伤性股动、静脉瘘.我们体会在穿刺股静脉时,针尖 应稍偏内,指向脐方向,在保持负压的前提下缓慢进针,当有回血时停止进针,尽量不穿破 股静脉对侧,以免损伤股动脉.在穿刺股动脉时,应在搏劝明显处进针,针尖稍微偏外, 以免损股静脉.如要同时穿刺股静脉及股脉时,两个穿刺点相距少应有1 cm.我院用上述 方法开展介入心血管检查和治疗100余例未发生一例损伤性动静脉瘘.

    作者:陈蒙华;张炳东;陈铭伍;周华富;吴文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加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内血肿15例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出血破入脑室者病情危重,如未及时正确处理 ,可导致脑疝等严重后果.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我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加双侧脑室 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内血肿1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传东;仇洪;潘毓标;覃洪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输卵管畸胎瘤并蒂扭转1例

    患者36岁,因下腹部隐隐胀痛2个月加重1个月收入院.诉入院前2个月在不明原因出现 下腹部呈持续性隐隐胀痛不适,能忍耐,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未作任何检查和治疗.近 1月来胀痛逐渐加重,且觉腹部比前胀大而就诊.既往体健,月经规律,曾孕3产2,人工流 产1次.入院体检,下腹隆大如孕5个月,包块上界达脐平,妇检;宫颈糜烂Ⅲ度,子宫大小 正常,触及一包块大小如上述,活动,压痛(+).血常规正常.于1997年12月30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大15 cm×13 cm×12 cm,瘤蒂来自右侧输卵管伞端,顺时 针旋转7周,肿瘤表面不光滑,包膜不完整,呈灰白色,部分囊实感,同侧卵巢、子宫及左侧附件的色泽,大小均正常.予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7 d腹部切口拆线,切口甲级愈合 ,治愈出院.标本剖观,切面大部分为实性,区域为囊性形成,内含粘液样物质,实性区硬度不一,色泽灰红兼白色.病理境下见:肿瘤由骨组织,软骨组织成熟鳞状上皮脂肪,神经胶质及纤维结缔组织构 成,交错排列,无恶性组织成分.诊断输卵管伞端成熟型实性畸胎瘤.讨论:输卵管畸胎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尤其合并蒂扭转7周则更为罕见.在国内报道 甚少.其发生来源尚不太清楚.该病多发生在31~40岁,常见症状为盆腔腹部疼 痛,大部分为囊性样,单侧,双侧者甚少.病理检查于肿瘤由三种胚叶(皮肤脂肪、软骨、 结缔组织)等构成.交错排列,无恶性组织成分.多数病理学者支持Hereig的观察.认为该 肿瘤预后良好.本病例在肿瘤发生扭转之前并无特殊不适,因扭转逐渐加重而出现腹胀痛症状促使患者就诊.

    作者:陈秀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IGF-1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价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降低血糖,参与免疫调 节等作用,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在血和组织中的含量变化能反映某些疾病状态[1] .我们1998~1999年对糖尿病组50例,糖尿病肾病组1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5例,糖尿 病高血压组21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IGF-1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覃锦耀;何飞屏;周华珍;刘广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枕骨大孔区良性肿瘤

    枕骨大孔区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6%[1],多数为良性肿瘤 [2].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预后良好.1985年5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1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1~56岁,平均41.2岁,病程2~4年,其中1年以内6 例,1~3年4例,3年以上2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后组颅神经麻痹3例,呼吸困难1例(入院后 第2天呼吸停止).神经根刺激征:颈项强直、强迫头位、枕颈痛7例,肢体麻木、活动障 碍5例.小脑半球功能损害:表现共济失调、眼球震颤1例,颅内压增高2例.辅助检查:髓 腔造影2例,CT扫描7例,MRI检查8例均明确定位、诊断.

    作者:张超元;梁裕盛;黄祜鸿;肖绍文;黄玮;秦坤明;杨雷霆;冯大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脊髓炎磁共振诊断(附35例报告)

    自磁共振成像(MRI)用于临床以来,对脊髓炎的诊断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国内报道很少 .现将我科1994~1999年间收治的35例脊髓炎患者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脊髓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春光;唐玉兰;黄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验证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加颈椎牵引)60例,对照组( 维生素B6+静脉滴注加颈椎牵引)50例.观察疗效,并观察椎动脉、椎一基底动脉血流的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疗效优良率为80%,对照组为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脑血流图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01).彩色经颅多谱勒(TCD)的改善,治疗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改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有显著作用.

    作者:黄有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咽喉爽的体外抑菌作用初探

    咽喉爽口服液系纯中药制剂.采用现代医药科技方法研制而成,保持原方特色,安全有 效.经111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6.4%.现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对本品的抑菌作用进行 初步探讨,并以急支糖浆作对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实验材料1.1 样品:咽喉爽口服液,批号990108,广西民族医院中药制剂室提供.1.2 对照品:急支糖浆,批号981026,四川涪陵制药厂出品.1.3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上均为广西民族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提供.2 实验方法

    作者:朱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疗法4例

    1 病例报告例1,女,33岁.1995年10月6日入院.8月下旬发热、咽痛,继而出现下肢水肿、关节 痛、尿蛋白(+++)而入我院.入院后体温38~39℃,先后出现口腔溃疡、心包积液、胸水、腹水;Hb 89 g/L,WBC 2.6×109/L,ALB 20 g/L,γ-球蛋白30%,C3 600 mg/ L,ANA(+),ds-DNA(+).诊断:重症狼疮性肾炎(LN).予足量强的松治疗,渐见尿少,恶心、呕吐;BUN 44.7 mmol/L,Cr 533 μmol/L.12月中旬并发急性左心衰,狼疮脑,癫样抽搐频繁发作.经4次血浆置换(PE),分别置换血浆2 L、2.4 L、2.4 L和3 L.2次PE后已能下床活动.再经17次血液透析,2次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并先后静滴丙种球蛋白25 g,加用C TX,终控制了狼疮危象.复查血象和肾功能正常,ANA、ds-DNA阴转,1996年1月27日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韦道生;米存东;廖松;赖月玲;韦凤勋;陈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与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与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关系.方法: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86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Ⅰ组(UAER<20 μg/min).Ⅱ组(UAER20~200 μg/min),Ⅲ组(UAER>200 μg/min). 各组分别进行UAE、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测定.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全血粘度低、中切变率、血浆粘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有显著差异(P<0.05,P<0.01).Ⅲ组与Ⅰ组比较红细胞压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APOA、APOB、TCH有显著差异(P<0.05,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TCH、TG、LDL、血细胞比容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液流变学异常,胰岛素抵抗、脂质异常可能是促进微血管和大血管损伤的不良因素.

    作者:陈冰;魏华;尹端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73例报告

    1998年1月至1999年9月我院共开展腹腔镜手术7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45例,年龄11~67岁,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例,腹腔 镜阑尾切除术27例,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10例,腹腔镜输卵管粘连松解、通液5例,腹腔 镜宫外孕手术5例,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切除术1例.腹腔镜同时多脏器手术3例.全部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诊断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 .1.2 并发症:本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有2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术后一段时间有 右上腹部疼痛不适,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经抗炎及对症治疗症状消失.

    作者:韦胜文;韦凯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