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黄有荣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 颈性眩晕, 脑血流变化
摘要:目的:验证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加颈椎牵引)60例,对照组( 维生素B6+静脉滴注加颈椎牵引)50例.观察疗效,并观察椎动脉、椎一基底动脉血流的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疗效优良率为80%,对照组为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脑血流图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01).彩色经颅多谱勒(TCD)的改善,治疗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改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有显著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式剖宫产52例临床分析

    新式剖宫产是以色列Stark教授创立的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目前,我国已有20多家大医院开展了这种手术.1998年6月至1999年4月我院开展了新式剖宫产共52例,均获得成功,临床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新式剖宫产52例,年龄23~41岁,平均28.5岁,均为初产妇.抽取同时 期指征基本相同的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51例做为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28.8 岁,均为初产妇.1.2 手术指征:剖宫产手术指征见表1.

    作者:林珏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影响胃癌术后疗效因素分析

    对1986年6月至1996年6月176例胃癌手术治疗后获随访的164例(93.1%)进行回 顾性分析,着重讨论不同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术后化疗情况等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64例中,男性124例,女性40例,年龄22~78岁,40岁以下39例,41~60岁 66例,60岁以上59例.①发病部位及病情:位于胃窦部89例,胃体部38例,胃底贲门部34例 ,皮革样癌3例.本组患者在就诊及确诊时大多数已属晚期,Ⅲ、Ⅳ期病例占79.3%(130/ 164),早期仅占1.2%(2/164);②组织学类型:术前活检及术后再次病理检查证实为乳头 状或管状腺癌18例(10.9%),低分化腺癌72例(43.9%),粘液腺癌36例(21.9%),印戒 细胞癌22例(13.4%),未分化癌7例(4.3%),溃疡恶变9例(5.5%);③治疗情况:根治性 切除84例(51.2%),姑息性切除52例(31.7%),胃空肠吻合术20例(12.2%),剖腹探查术 8例(4.9%),总切除率82.9%(136/164);④1990年以前,手术以D1为主,甚至部分病例 是大网膜切除加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不规范化疗.1990年后以D2式为标准术式,甚至部分 病例达到D3,术后约60%~70%患者规范化疗,尤其是近5年来还进行术前及术后的动脉插 管灌注区域化疗.药物为阿霉素(或比柔比辛、MMC、5-Fu);⑤随防结果:176例中随访至 1997年6月,满1年以上者164例,3年以上128例,5年以上96例.手术后1,3,5年生存 率分别为79.3%(130/164),53.9%(69/128),26%(25/96).根治组与姑息组及未切除组 生存率见表1.老、中、青年组切除率及生存率见表2.对随访满5年的96例,根据随防结果分为生存≥5年组和生存<5年组,对所及8个临床病 理因素进行卡方检验,显示5年生存率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化疗有关.见表3.

    作者:林坚;李绍森;彭民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肝硬化与胆囊非结石性病变关系

    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学的发展,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胆道系统结石的问题日益为人们所 重视,但对于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胆囊非结石性病变的报道不多.我院对1995年1月至1998年1 2月138例肝硬化患者胆道B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非结石性病变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作者:谭至柔;黄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甲状腺肿瘤的超声诊断

    通过64例甲状腺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甲状腺血流速度及术后病理的综合分析,总结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要点.1 资料与方法1994~1999年我院共收治甲状腺肿瘤患者64例,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19~68岁,发 现肿瘤数天至数十年不等.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因无意中或常规体检中发现颈部包块而就诊.使用美国Apogee RX-4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0 MHz .二维超声探测甲状 腺,详细记录肿瘤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包膜、有无声晕、内部回声等,再用彩色多普 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甲状腺腺体内血流分布状况、显示甲状腺上动脉(STA),脉冲波多普 勒(PW),θ≤60°,测量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 )、平均血流速度(Vmean)等.根据其后的病理结果分成良性和恶性组,对两组的声像图进行对比研究.用PEM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作者:朱林平;韦德湛;梁元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BAX基因在遗传不稳定的大肠癌、胃癌突变的研究

    目的:了解Bax基因在大肠癌,胃癌的突变情况.方法:用QIAamp方法提取肿瘤和正常组织的DNA,选择5对引物,经P CR扩增,走DNA序列胶电泳,检测其MI及Bax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胃癌有8例MI阳性,其中3例Bax基因有突变,大肠癌有14例MI 阳性,其中6例Bax基因有突变.结论:Bax基因突变在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ax 基因是胃癌、大肠癌MI+的遗传改变受累的一个靶基因.

    作者:赵荫农;杨尔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752例循环系统疾病急死尸检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循环系统疾病致急死的特点.方法:从我国22所医学院校或医院病理科或法医系登记的1950~1989 年的急死尸检资料,选出循环系统疾病病例,分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共选出752例,男525例,女227例,男∶女为2.3∶1,6岁以下的儿童67例(8.9%), 青少年271例(36.0%),中老年414例(55.1%).引起急死的循环系统疾病有22种,前四位分别是大脑内出血168例(22.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56例(20.7%) ,急性心力衰竭85例(11.3%),心肌梗死69例(9.3%).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致急死主要见于中老年,大脑内出血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原因.

    作者:蒋一强;李山;潘红波;李志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手术病人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肿瘤手术患者的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切除病人12例,在麻醉稳定后由挠动脉放血(8 ml/kg),同时经肘静脉等速输入等量的海脉素.从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以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于血液稀释前、后检测KPTT、PT、D2、3P、PLC、HCT、PC WP、SV及CO.结果:与血液稀释前相比,PT明显延长(P<0.05),PLC、HCT明显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值内;KPTT、3P、D2及PCWP未见显著差异(P>0.0 5).SV、CO较血液稀释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肿瘤手术患者的凝血和纤溶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甘丽霞;叶凤青;谭立清;黄中华;张庆敏;莫井延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多种呼吸中枢功能监测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3种测量呼吸中枢功能的方法,从中找出佳者,以便临床上需了解患者的呼吸中枢受损程度时使用.方法:选择17例需行全麻并气管内插管的手术病人,于麻醉前及诱导后5~10 min、插管后2 min分别测定呼吸中枢驱动力(P0.1)、潮气量与吸气时间之比(Vt/Ti)、二氧化碳(CO2)通气反应、分钟通气量(Ve).结果:诱导前后P0.1无明显变化,Vt/Ti及CO2通气反应值变化均显著,但后者需时间较长,对生理干扰较大.结论:Vt/Ti及CO2通气反应均较灵敏,但前者优于后者.

    作者:冯梅;梁桂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胎儿股骨软组织厚度与胎儿体质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肱骨皮下组织厚度(HSTT)及股骨皮下组织厚度(FS TT)与胎儿体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181例胎儿的双顶径(BPD)、枕额径(OFD)、腹前后径(APTD)、腹横径(TTD)、肱骨(HL)、肱骨软组织厚度(HSTT)、股骨(FL)、股骨软组织厚度(FSTT)进行测量,并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FSTT与新生儿体质量显著相关(r=0.233 3,P >0.05),HSTT与新生儿体质量无显著相关(r=0.137 0,P<0.05).结论:FSTT是观察胎儿营养状况的较直接检测指标,且可用来预测胎儿体质量.

    作者:韦业平;袁华;马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闭合性腹部创伤诊治116例报告

    闭合性腹部创伤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此种创伤常涉及多脏器损伤,处理棘手 ,及时正确的诊治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9年8月共收治闭合性腹部创伤116例,现对其诊治体会总结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6例中,男94例,女22 例,年龄5~79岁,平均37岁.1.2 致伤原因: 车祸伤72例,坠落伤16例,挤压伤10例,打击伤8例,牛角顶伤4例,手扶拖拉机手把顶伤3例,跌伤3例.

    作者:潘加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CT三维重建立体定向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26例报告

    随着影像学以及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正向微侵袭方面发展.我院1998年10 月至1999年11月采用CT三维重建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脑内血肿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16例,女10例,年龄18~75岁,平均42.6岁,急性外伤性脑内血肿18例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7例,帕金森病行丘脑后外侧核苍白球微电极毁损术后并发脑出 血1例.按出血部位,额叶13例,颞叶11例,枕叶2例.均在大脑较深部位,有4例多发性脑内血肿,血肿量30~50 ml 5例,51~100 ml 18例,大于100 ml 3例.意识状态(按Glasgom计分法):5~8分12例,9~12分14例.

    作者:黄河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非手术治疗小儿脾破裂22例

    由于对脾脏免疫功能的再认识,脾外伤的治疗已从首选脾切除术转为多种保留脾脏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1].我院 1984年1月至1989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儿32例, 其中非手术治疗2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伍卫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胸腰椎术后并发致死性肺栓塞患者抢救的护理启示

    致死性肺栓塞是急性肺动脉栓塞中严重的一种类型,多见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突 然脱落所致.如不做预防性治疗,有40%~60%病人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0.1%~0.4%出现致 命性肺栓塞(PE)[1].临床上虽少见,一旦发生,能生存10 min以上仅占10%[ 2].1999年3月笔者曾遇到本科经尸解证实为双肺动脉栓塞致猝死病人1例.为吸取教训 和引起骨科护理同道注意,现将病历和护理启示报告如下.

    作者:余宁先;韦康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与光疗效果

    1999年2~7月我科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79例.为观察本地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 床特点与光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值与经皮黄胆指数的效果,对2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 与光疗前、后有经皮黄胆指数、血清总胆红素值记录的血清总胆值及经皮黄胆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农玉芳;单庆文;刘悠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刺血真空净血疗法配合针刺委中治疗急性腰软组织损伤48例

    我院1995~1999年运用刺血真空净血疗法配合针刺委中穴治疗急性腰软组织损伤48例, 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照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8~69岁.观察组48例,男18例,女3 0例,年龄41~69岁.两组均为门诊病人.两组病人均经X线拍片,排除骨折,脱位及局部皮肉破损.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局部取穴:肾俞、阿是穴.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个 疗程.观察组采用:①在损伤部位,寻找疼痛敏感点(即阿是穴)为主,如病重,可见肿胀明 显、紫色瘀斑,或紫色.轻者,用皮肤针、三棱针,轻浅点刺,微微少量出血,再拔火罐, 真空吸力较少;肿胀明显,有青紫或瘀斑者刺血稍深,当即出血,再拔火罐,真空吸力要大 ,可反复拔罐,出血量稍多.如损伤在穴位处,可按经络腧穴拔罐,拔罐时间为8~10 min或由出血量而定,出血多,时间应短,但不少于5 min,出血量少,长不超过20 min,10次无效者应算无效病例,应更换治疗方法;②)在刺血拔罐后配合取患侧委中穴,针刺用28号1 .5~3寸毫针,直刺,强刺激,采用针刺泻法,每天一次,留针20 min,连针10次.

    作者:黄伟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疗法4例

    1 病例报告例1,女,33岁.1995年10月6日入院.8月下旬发热、咽痛,继而出现下肢水肿、关节 痛、尿蛋白(+++)而入我院.入院后体温38~39℃,先后出现口腔溃疡、心包积液、胸水、腹水;Hb 89 g/L,WBC 2.6×109/L,ALB 20 g/L,γ-球蛋白30%,C3 600 mg/ L,ANA(+),ds-DNA(+).诊断:重症狼疮性肾炎(LN).予足量强的松治疗,渐见尿少,恶心、呕吐;BUN 44.7 mmol/L,Cr 533 μmol/L.12月中旬并发急性左心衰,狼疮脑,癫样抽搐频繁发作.经4次血浆置换(PE),分别置换血浆2 L、2.4 L、2.4 L和3 L.2次PE后已能下床活动.再经17次血液透析,2次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并先后静滴丙种球蛋白25 g,加用C TX,终控制了狼疮危象.复查血象和肾功能正常,ANA、ds-DNA阴转,1996年1月27日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韦道生;米存东;廖松;赖月玲;韦凤勋;陈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粉尘螨浸液免疫治疗春季性结膜炎

    目的:探索免疫治疗春季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对58例春季结膜炎患者进行粉尘螨等20种抗原皮内试验.23 例粉尘螨阳性者应用特异性脱敏治疗;皮试阴性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非特异性常规药物治疗.结果:特异性脱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0/23),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9%(22/3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浸液治疗春季性结膜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覃惠清;张庆平;毛荣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李世德1 杨渊1 冷静1 劳山1 黄成彬1 源一郎2 高枫1

    目的:探讨单纯大剂量新型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对骨肉瘤的抗肿瘤效果,以及其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方法:5例经过病理确诊的下肢骨肉瘤患者, 采用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隔离加温灌注,从氧合器加入新型重组肿瘤坏死因子500万单位至700万单位,灌注区肿瘤组织内温度保持在41~42℃之间,持续60 min.灌注后2~3周行肿瘤段骨切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新型肿瘤坏死因子灌注后,5 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肿瘤缩小 3.5~5.0 cm灌注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灌注区域的炎症样红肿 ,1例出现寒战,2例发生低血压,无肾衰.组织学发现肿瘤坏死率达88%~96%.随访3个月至20个月,平均6个月.4例存活,1例术后3个月肺转移死亡,无1例发生局部复发.结论:单纯大剂量新型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及明显的镇痛作用.有一定毒性.

    作者:李世德;杨渊;冷静;劳山;黄成彬;源一郎;高枫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科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西方是较常见的疾病.我国发病率虽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也并 非少见.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共对11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进行静脉切开取栓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6~75岁.术前均有左下肢臀部以下肿胀 ,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左下肢浅静脉怒张.全组均行左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证 实均有左下肢浅静脉曲张,显示左股静脉至髂外静脉充盈缺损1例,左髂外静脉不显影6例, 左股静脉不显影4例.

    作者:刘祖定;唐春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快速ELISA法检测血清抗PPD-IgG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为了评价抗PPD-IgG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2例活动性肺结核、20 例非活动性肺结核、30例非结核病人以及2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抗PPD-IgG.结果:活动性肺结核阳性率为84.6%,其中痰涂片阳性者为90.3% 、痰涂片阴性者为76.2%.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有2例阳性、非结核组有2例阳性,假阳性率分别为10%和6.7%.本法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94.3%.结论:用本法检测血清中抗PPD-IgG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不需特殊设备,并且敏感性好和特异性高,对活动性肺结核有较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黄彩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