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腰椎术后并发致死性肺栓塞患者抢救的护理启示

余宁先;韦康来

关键词:胸腰椎术后, 致死性, 肺栓塞, 患者, 抢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肺动脉栓塞, 预防性治疗, 护理启示, 骨科护理, 病人, 致猝死, 尸解, 临床, 教训, 病历, 本科, 报告
摘要:致死性肺栓塞是急性肺动脉栓塞中严重的一种类型,多见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突 然脱落所致.如不做预防性治疗,有40%~60%病人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0.1%~0.4%出现致 命性肺栓塞(PE)[1].临床上虽少见,一旦发生,能生存10 min以上仅占10%[ 2].1999年3月笔者曾遇到本科经尸解证实为双肺动脉栓塞致猝死病人1例.为吸取教训 和引起骨科护理同道注意,现将病历和护理启示报告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眼镜蛇神经毒素中枢性镇痛作用脑内受体的研究

    目的:探讨纯化的眼镜蛇神经毒素(α-Cobrotoxin,α-CBT )中枢性镇痛作用的有关受体,为研究α-CBT的中枢镇痛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阿托品1 mg*kg-1或纳洛酮3 mg*kg -1后,再向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微量注射2 g/L的α-CBT生理盐水溶液0.5μl(相当于5 μg*kg-1),用光辐射甩尾法观察大鼠的痛阈变化.结果:阿托品能明显拮抗α-CBT 的中枢镇痛作用,其痛阈提高抑制率为91%.纳洛酮仅能轻度降低α-CBT的中枢镇痛作用,痛阈提高抑制率为18%.结论:α-CBT的中枢性镇痛作用与中枢乙酰胆碱能系统密切相关, 其效应不一定是直接作用于吗啡受体而产生.

    作者:班建东;蓝秀万;舒雨雁;汤圣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影响胃癌术后疗效因素分析

    对1986年6月至1996年6月176例胃癌手术治疗后获随访的164例(93.1%)进行回 顾性分析,着重讨论不同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术后化疗情况等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64例中,男性124例,女性40例,年龄22~78岁,40岁以下39例,41~60岁 66例,60岁以上59例.①发病部位及病情:位于胃窦部89例,胃体部38例,胃底贲门部34例 ,皮革样癌3例.本组患者在就诊及确诊时大多数已属晚期,Ⅲ、Ⅳ期病例占79.3%(130/ 164),早期仅占1.2%(2/164);②组织学类型:术前活检及术后再次病理检查证实为乳头 状或管状腺癌18例(10.9%),低分化腺癌72例(43.9%),粘液腺癌36例(21.9%),印戒 细胞癌22例(13.4%),未分化癌7例(4.3%),溃疡恶变9例(5.5%);③治疗情况:根治性 切除84例(51.2%),姑息性切除52例(31.7%),胃空肠吻合术20例(12.2%),剖腹探查术 8例(4.9%),总切除率82.9%(136/164);④1990年以前,手术以D1为主,甚至部分病例 是大网膜切除加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不规范化疗.1990年后以D2式为标准术式,甚至部分 病例达到D3,术后约60%~70%患者规范化疗,尤其是近5年来还进行术前及术后的动脉插 管灌注区域化疗.药物为阿霉素(或比柔比辛、MMC、5-Fu);⑤随防结果:176例中随访至 1997年6月,满1年以上者164例,3年以上128例,5年以上96例.手术后1,3,5年生存 率分别为79.3%(130/164),53.9%(69/128),26%(25/96).根治组与姑息组及未切除组 生存率见表1.老、中、青年组切除率及生存率见表2.对随访满5年的96例,根据随防结果分为生存≥5年组和生存<5年组,对所及8个临床病 理因素进行卡方检验,显示5年生存率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化疗有关.见表3.

    作者:林坚;李绍森;彭民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0例临床分析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治疗上主要 是手术治疗,但复发率高[1].通过改变手术方法,减少复发率.1998年1月至 1999年6月我们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0例34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经河;林源;李正华;黄贤;谭汉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输卵管畸胎瘤并蒂扭转1例

    患者36岁,因下腹部隐隐胀痛2个月加重1个月收入院.诉入院前2个月在不明原因出现 下腹部呈持续性隐隐胀痛不适,能忍耐,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未作任何检查和治疗.近 1月来胀痛逐渐加重,且觉腹部比前胀大而就诊.既往体健,月经规律,曾孕3产2,人工流 产1次.入院体检,下腹隆大如孕5个月,包块上界达脐平,妇检;宫颈糜烂Ⅲ度,子宫大小 正常,触及一包块大小如上述,活动,压痛(+).血常规正常.于1997年12月30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大15 cm×13 cm×12 cm,瘤蒂来自右侧输卵管伞端,顺时 针旋转7周,肿瘤表面不光滑,包膜不完整,呈灰白色,部分囊实感,同侧卵巢、子宫及左侧附件的色泽,大小均正常.予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7 d腹部切口拆线,切口甲级愈合 ,治愈出院.标本剖观,切面大部分为实性,区域为囊性形成,内含粘液样物质,实性区硬度不一,色泽灰红兼白色.病理境下见:肿瘤由骨组织,软骨组织成熟鳞状上皮脂肪,神经胶质及纤维结缔组织构 成,交错排列,无恶性组织成分.诊断输卵管伞端成熟型实性畸胎瘤.讨论:输卵管畸胎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尤其合并蒂扭转7周则更为罕见.在国内报道 甚少.其发生来源尚不太清楚.该病多发生在31~40岁,常见症状为盆腔腹部疼 痛,大部分为囊性样,单侧,双侧者甚少.病理检查于肿瘤由三种胚叶(皮肤脂肪、软骨、 结缔组织)等构成.交错排列,无恶性组织成分.多数病理学者支持Hereig的观察.认为该 肿瘤预后良好.本病例在肿瘤发生扭转之前并无特殊不适,因扭转逐渐加重而出现腹胀痛症状促使患者就诊.

    作者:陈秀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正常成人甲状腺CT表现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甲状腺CT表现特点,为甲状腺疾病的CT 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80例正常成人甲状腺增强前后进行动态CT扫描,划线法测量腺体大小并对其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甲状腺边缘连线均完整、与双侧颈鞘血管及食管之间有低密度脂肪间隙相隔,与气管壁及颈前肌之间无类似低密度间隙存在;②部分正常甲状腺内平扫可见宽度≤2 mm的裂隙状略低密度区;③增强后3 min内甲状腺强化明显.结论:采用划线法测量甲状腺大小,可避免腺体形态差异造成测量误差;掌握正常甲状腺的各种CT表现特点,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质量.

    作者:苏丹柯;刘剑仑;谢东;黄臣养;韦长元;李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附7例报告)

    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高,主要死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心肌损害,其次是术野出血 ,这些因素与体外循环(CPB)灌注技术关系密切,现将7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4~63岁,心功能Ⅱ~Ⅲ级.疾病种类:夹层动脉 瘤6例(Debakeyl分型:Ⅰ型3例,Ⅲ型3例),马凡氏综合征1例.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 I)2例,合并高血压3例.1.2 麻醉方法:7例手术均选择插管全麻,除氏病人用单腔气管插管外,余病例均选 用左支双腔气管插管,控制左侧肺道.深低温停循环病人头部置冰帽.1.3 手术方式:氏病人须行升主动脉、主动脉瓣膜置换(Bentall术).Ⅰ型夹层动 脉瘤合并AI,需行Bentall加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置换.Ⅲ型降主动脉瘤须行降主动脉置 换术,若病变累及降主动脉行程各分支:肋间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右肾动 脉等,则须将这些分支游离分别吻合在人工血管相应的近生理位置上.

    作者:黄爱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心监护、Apgar评分联合监测胎儿缺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胎心电子监护、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变化.方法:随机选择单胎足月分娩的144例新生儿,产前做胎心电子监护 ,分娩时测定脐动脉血气分析,出生后1 min内行Apgar评分,三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23例,血气分析结果与胎心电子监护、Apgar评分有相关性变化;在pH≤7.20的47例中,Apgar评分≤7分者有17例,占窒息总数的73.91%, 而且产前胎心电子监护均异常;在pH>7.20的97例中,Apgar评分≤7分者只有6例,占26.0 9%.结论:三种监测方法联合用来监测胎儿宫内缺氧、判断新生儿窒息及酸中毒程度对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产程及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作用 ,三者互为补充.

    作者:唐卉;李慕军;李启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式子宫全切术73例分析

    腹式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用的手术之一,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失调性子宫 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我院1997年1月至1998年1月行腹式子宫全切术7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3例,均为子宫全切病人,疾病的分布以子宫肌瘤多,子宫腺肌症 次之,病人的大年龄70岁,小25岁,平均45岁.1.2 病人术前情况及术前处理:术前病人无明显的肝、肾、肺、心等疾病.其中45例处于贫血状态,占61.6% .血Hb≤60 g/L者5例,占6.85%,血Hb≥90 g/L者30例,占41.09%, 血Hb低者为45 g/L.对于血Hb≤90 g/L者术前均给予纠正贫血的治疗.术前准备情况:术前3 d给予0.1%新洁尔灭会阴擦洗,每天2次;术前1 d给予番泻叶代茶饮行肠道准备.全部病例术前30 min常规置入FOLEY尿管接无菌袋.对于其中35例患者给予术前3 d 1/5 00 0高锰酸钾溶液(PP液)坐浴,每晚1次,每次30 min,并于术前30 min给予抗生素.

    作者:范江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髋臼骨折是较严重的创伤之一,由于髋臼位置深,手术难度大,既往多采用石膏、牵引 等方法治疗.但效果欠佳,致残率高.1994年3月至1996年5月我院共收治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病人2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5~53岁,平均36.8岁.致伤因素:车祸伤1 8例,压砸伤7例,坠落伤3例.新鲜伤24例,陈旧伤4例.左侧16例,右侧12例.合并伤:髋 臼骨折并股骨头骨折6例,骨盆骨折16例,休克6例,下肢骨折12例,坐骨神经损伤5例,腰 椎压缩性骨折并截瘫4例.盆腔脏器损伤2例,肋骨骨折6例,其他伤2例,其中2种以上合并伤者5例.

    作者:劳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剂量多巴胺、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2例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微循环障碍和凝血机制异常是其关键, 1996年3月至1999年8月我院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2例,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儿科1996年3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硬肿症65例,新生儿 硬肿症分度参照1990年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所订的分度标准[1].按入院单双日分 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足月产9例,早产23例;体质量<2 50 0 g 23例,≥2 500 g 9例;起病日龄≤7 d 26例,>7 d 6例;轻度硬肿10例,中度 硬肿15例,重度硬肿7例;体温不升12例;单纯寒冷损伤综合征9例,感染9例,窒息10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足月产10例,早产23例,体质量<2 500 g 25例,≥2 500 g 8例;起病日龄≤7 d 28例,>7 d 5例,轻度硬肿12例,中度硬肿15例,重度硬 肿6例;体温不升13例;单纯寒冷损伤综合征10例,感染8例,窒息9例;两组病例的胎龄、 体质量、发病日龄、入院时体温、硬肿程度、病程和病因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暖箱快速复温、防治感染、合理供给热卡和液体、纠正器 官功能紊乱、吸氧、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2~3 m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30 ml中以每分钟5 μg/kg静脉滴注,再用肝素0.2~0.5 mg/ 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20 ml中静滴,至硬肿消退后停药.1.3 疗效判定:①显效:体温于12 h内恢复正常,硬肿3 d内消退;②有效:体温于24 h 内恢复正常,硬肿8 d内消退;③无效:体温于24 h后恢复正常,硬肿8 d后尚未完全消退或死亡者.

    作者:罗军;罗杰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逐步回归法探讨肝源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肝源性溃疡发生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住院并经过胃镜检查的178例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对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否影响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154 2.以后依次为年龄、肝功能分级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者,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091 5,0.026 9,0.013 9.结论:年龄越大、肝功能分级越差、患门脉高压性胃病及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较易发生肝源性溃疡.

    作者:黄雪;谭至柔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科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西方是较常见的疾病.我国发病率虽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也并 非少见.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共对11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进行静脉切开取栓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6~75岁.术前均有左下肢臀部以下肿胀 ,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左下肢浅静脉怒张.全组均行左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证 实均有左下肢浅静脉曲张,显示左股静脉至髂外静脉充盈缺损1例,左髂外静脉不显影6例, 左股静脉不显影4例.

    作者:刘祖定;唐春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脐带缠绕发生率变化趋势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脐带缠绕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1982~1996年出生的新生儿出生史,计算各年度脐带缠绕发生率,采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对连续十五年的脐带缠绕发生率进行动态分析,并比较各年度脐带平均长度.结果:经游程检验,1982至1996年的脐带缠绕发生率存在升降趋势 :1990年前表现平稳,1990后急剧上升;各年度脐带平均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982年至1996年脐带缠绕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李慕军;冯启明;韦业平;陈悦;赵艳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从肺结核痰液中检出一株豚鼠气单胞菌

    患者男,67岁.因咳嗽咳痰一个多月,痰中常见少许血丝.全胸X线片提示:右上肺结 核.于1998年7月28日住院治疗.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经异烟肼、丁胺卡那、氯霉素、庆大霉素治疗,病情好转,于9月10日出院.细菌学分离鉴定:取患者痰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35℃温箱培养24 h,在血平板上生长出灰白色、光滑、湿润、凸起、直径为2 mm左右的β溶血菌落,转种麦康凯平板,生长为2 mm左右不发酵乳糖、较混浊的菌落.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有动力.生化特征:氧化酶阳性,发酵性代谢葡萄糖不产气,硝酸盐还原、靛基质、阿拉伯糖、 水杨苷、麦芽糖、精氨酸双水解酶、甘露醇、蔗糖均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 、鼠李糖、肌醇、苯丙氨酸、枸缘酸盐、丙二酸盐、6.5%氯化钠蛋白胨水.廿叶苷、本糖 、DNA酶、乳糖均为阴性.根据上述生化反应和生物学特征,鉴定结果为豚鼠气单胞菌.为 慎重起见,经查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站检验所<弧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编码册>(第二 代GYZ-9V系统)检索编码是234,菌名是豚鼠气单胞菌,鉴定值是99.9%.讨论:豚鼠气单胞菌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气单胞属是一群氧化酶阳性,发酵型代谢葡 萄糖的革兰氏阴性无菌胞杆菌,有九个种.通常于粪便中分离得到,为肠道致病菌的病原菌 之一,可引起急性肠道感染.但关于气单胞菌在肠道外的感染,过去文献较少有报道,近年 来报道有所增加,主要见于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手术后伤口感染,尿路感染,腹膜炎, 脑膜炎,中耳炎及心内膜炎或继发感染于原有的基础疾病(慢性肝炎、肿瘤、白血病等等). 本次从肺结核患者痰中分离得到,说明该病菌可能与患者在原发性疾病基础上,由于患者机 体免疫力下降而造成的院内感染或者自身感染有关,提示临床和细菌检验工作者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黄明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膀胱鳞状细胞癌15例报告

    膀胱鳞状细胞癌(简称膀胱鳞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该病的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预 后差.我院1980~1998年共收治膀胱鳞癌15例,占同期膀胱癌的3.25%,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1例,年龄40~77岁,平均55.6岁,60岁以上者8例,病程为2个月至2年 ,其中有9例在半年以内.15例中有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者9例,终末血尿4例,血尿伴膀胱 剌激症者7例.15例中伴发膀胱结石或过去曾做过膀胱切开取石术者5例.尿细胞学检查12例 ,4例阳性(33%),B超检查15例,均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15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发现膀 胱充盈缺损者有7例,3例有一侧或双侧肾积水或显影不良.4例CT检查均证实膀胱占位,15 例行膀胱镜检均发现肿瘤,大小2.5~5cm,活检病理证实膀胱鳞癌者8例.本组15例中10例 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全切,直肠膀胱术;2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2例不能手术 ;5例术后行放疗.临床分期(Jewett分期):A期2例,B期6例,C期5例,D期2例;病理分级 :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3例;纯鳞癌12例,混合癌3例(鳞癌+腺癌).本组15例,除1例死 于手术并发症外,13例获随访,1例失访.术后1年存活6例(46%),3年存活5例(38%),5年存活2例(15%).

    作者:米华;李盛宽;黄伟华;刘天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验证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加颈椎牵引)60例,对照组( 维生素B6+静脉滴注加颈椎牵引)50例.观察疗效,并观察椎动脉、椎一基底动脉血流的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疗效优良率为80%,对照组为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脑血流图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01).彩色经颅多谱勒(TCD)的改善,治疗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改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有显著作用.

    作者:黄有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刺血真空净血疗法配合针刺委中治疗急性腰软组织损伤48例

    我院1995~1999年运用刺血真空净血疗法配合针刺委中穴治疗急性腰软组织损伤48例, 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照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8~69岁.观察组48例,男18例,女3 0例,年龄41~69岁.两组均为门诊病人.两组病人均经X线拍片,排除骨折,脱位及局部皮肉破损.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局部取穴:肾俞、阿是穴.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个 疗程.观察组采用:①在损伤部位,寻找疼痛敏感点(即阿是穴)为主,如病重,可见肿胀明 显、紫色瘀斑,或紫色.轻者,用皮肤针、三棱针,轻浅点刺,微微少量出血,再拔火罐, 真空吸力较少;肿胀明显,有青紫或瘀斑者刺血稍深,当即出血,再拔火罐,真空吸力要大 ,可反复拔罐,出血量稍多.如损伤在穴位处,可按经络腧穴拔罐,拔罐时间为8~10 min或由出血量而定,出血多,时间应短,但不少于5 min,出血量少,长不超过20 min,10次无效者应算无效病例,应更换治疗方法;②)在刺血拔罐后配合取患侧委中穴,针刺用28号1 .5~3寸毫针,直刺,强刺激,采用针刺泻法,每天一次,留针20 min,连针10次.

    作者:黄伟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黄芪不同剂量配比对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不同剂量配比对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配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随着黄芪注射液剂量的增加,左室舒张期E峰速率增加,A峰速率降低,E/A比值增加,心电图明显改善.结论: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患者以气虚为主,以黄芪大剂量治疗效果较优.

    作者:钱海凌;黄立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51例疗效观察

    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111例,其中51例使用磷霉素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例患儿大多来自农村,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6 d,平均3.8 d,呈典型急性细菌性 痢疾表现,大便培养出痢疾杆菌,药敏试验对磷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均敏感.随机分为观察 组(磷霉素治疗组)51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岁;对照组(丁胺卡那霉素治 疗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岁.两组年龄分布及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具可比性.1.2 治疗方法:观察组予磷霉素100~300 mg/kg*d-1溶于5%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滴注,每日分2次,间隔4~6 h;对照组予丁胺卡那霉素10 mg/kg*d-1溶于5%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7 d.1.3 疗效判断:①痊愈:腹泻止,中毒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正常;痢疾杆菌培养阴性. ②好转:腹泻及中毒症状减轻;③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作者:黄宏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开放式腹膜后腔镜肾脏手术(附15例报告)

    目的:探讨开放式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方法.方法:采用开放式腹膜后腔镜施行15例肾脏手术.结果: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切除之组织无需破碎即可取出,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无气腹或水囊扩张的并发症,该术式扩大了腹腔镜肾脏手术的适应证范围.

    作者:潘毓标;韦舸;覃洪斌;牙韩清;仇洪;张传东;吴毅华;莫喜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