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8例

庄小强;蒙树岳

关键词:手术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现报道如下, 疗效满意, 移位, 人行
摘要:1992年1月至1999年3月我院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74例,对其中38例移位较明显的病人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心跳骤停复苏成功24例

    心跳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紧急危重症,复苏成功率较低,存活率更低.至今医务工作者仍在不断探索.我院急诊科1996年至1999年5月共收治心跳骤停患者55例,复苏成功24例(43.5%),其中存活9例(16%).现将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临床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龚坚;潘磊;李其斌;温彩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腹腔镜子宫切除12例

    1999年2~7月我院用腹腔镜行子宫切除手术12例,其中腹腔镜辅助阴道子宫切除(LAVH)6例,标准的经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CISH)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丘映;韦励;谭秀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额部岛状瓣修复鼻下端缺损

    1992~1999年,我们应用额部岛状瓣一期修复不同程度的鼻下缺损(包括鼻尖、鼻翼和鼻小柱)13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1 手术方法1.1术前准备:术前用Doppler血流测定仪测定颞浅动脉及其额支的走向,并画线为蒂的中线,向两边划出宽约1.5~2cm的蒂.1.2 鼻下端缺损区准备:根据鼻翼缺损的大小,沿缺损的边缘切开,向内翻起作为鼻腔的衬里皮瓣,两侧皮瓣远端自相拆合用可吸收线缝合形成鼻翼缺损区的鼻缺损区的鼻腔衬里修复;鼻小柱的缺损则只去除缺损部位疤痕.

    作者:周翔;陈石海;黎冻;刘庆丰;殷国前;韦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颅颈交界腹侧区肿瘤远外侧枕下经髁入路的术式和显微解剖(附4例报告)

    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经髁手术对颅颈交界腹侧区肿瘤切除的适应证及术式方法.方法:结合临床显微解剖讨论分析4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手术的情况.结果:4例颅颈交界区肿瘤采用枕下远外侧经髁术式,除1例髓内肿瘤右上肢肌力无恢复外,余3例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对比其他传统入路,经髁术式有术径短,显露清楚,脑干牵拉轻,对周围结构保护好等优点.是此区大部分肿瘤切除的首选入路.

    作者:黄玮;杨雷霆;黄祜鸿;肖绍文;秦坤明;谭源福;张超元;冯大勤;周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不同镇痛方法在分娩镇痛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在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0.5%利多卡因与芬太尼2 μg/L合用,利用PCEA用于分娩镇痛作为实验组;用硬膜外间断给药分娩镇痛,二氢埃托啡含服分娩镇痛及未镇痛组作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各组产程、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脐动、静脉血血气分析、产后出血量.结果:PCEA分娩镇痛优良率100%,硬膜外分娩镇痛优良率62.5%,二氢埃托啡分娩镇痛效果差;其它母儿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PCEA分娩镇痛效果好,同时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陈霞;彭俊华;何绪雄;韦继烈;蒙元劲;杨秀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的降血糖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55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两组,A组给罗格列酮2 mg口服,1次/d,B组给格华止850 mg口服,1次/d,如2周后血糖≥11.1 mmol/L,则各组加量至2次/d,疗程8周.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PBG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降血糖总有效率为82.8%,疗效与格华止相近(P>0.05);能降低FINS,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P<0.05),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治疗后IAI增加,IRI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副作用轻微,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未观察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降血糖疗效确切,能降低2型糖尿病人FINS水平,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副反应轻微,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作者:邓宏明;于志清;夏宁;肖常青;李世生;黎英荣;苏宏业;梁瑜贞;覃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门静脉高压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2例诊治体会

    门静脉高压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我院普外科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36例,其中22例为门静脉高压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现报道如下.

    作者:伍松合;李峰;唐乾利;刘祖军;李晴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胰管胰腺空肠三吻合预防胰瘘(附8例报告)

    目的:探索胰残端处理术后预防胰瘘的方法.方法:1992~1997年收治胰头部疾病18例,其中行WHIPPLE手术8例,采用胰管及胰腺断端空肠三吻合术处理胰腺残端来预防术后胰瘘.结果:术后仅1例胰头严重断裂伤患者发生胰瘘,经引流治愈.随访结果显示均无继发慢性胰腺炎表现.结论:此吻合法具有吻合严密牢靠,胰液引流通畅,胰管开口不易狭窄,避免继发慢性胰腺炎等优点.

    作者:卢俊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赋型剂对两种片剂成型的影响

    康泰片和活力片是供运动员赛前训练时服用的两种片剂.前者含多种维生素和中药提取物,主要提供人体多种营养成分;后者由肌醇、酒石酸氢盐等组成,具有增强活力,抗疲劳的功效.在这两种片剂成型工艺的研究过程中,笔者观察到赋型剂对其成型起重要的作用,现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黄东萍;李如敏;焦爱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将164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与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确诊冠心病120例,诊断符合率为73.2%.其中除冠脉痉挛或溶栓成功或自溶8例,X综合征5例.尚有44例误诊,占26.8%,主要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结论:严格掌握心绞痛标准是冠心病诊断正确的关键.

    作者:林英忠;徐广马;王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42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提高咯血止血的介入疗法.方法:行Seldinger术,经皮股动脉穿剌插管,选择支气管动脉造影,确定出血的血管,用明胶海绵碎块栓塞.共栓塞支气管动脉54支,其中,同时行双侧支气管动脉栓塞12例,单独栓塞左侧支气管动脉8例,单独栓塞右侧支气管动脉13例,左右共干动脉9例.结果:支扩、炎症性咯血治愈率为73.3%,有效率为93.3%;失败率为6.7%;肺结核性咯血治愈率为50.0%,有效率70.0%,失败率为30%;肿瘤性引起的咯血治愈率为41.2%,有效率94.1%,失败率为5.9%.咯血总治愈率54.7%,总有效率为88.1%.结论:BAE的介入疗法对治疗各种咯血的效果肯定,副作用少,痛苦亦少,方法简单易行,是大咯血病人快速而有效止血的方法.

    作者:卢汉桓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直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及其在血红蛋白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直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类型,以鉴别胎儿有核红细胞,开展从母血分离胎儿细胞进行遗传病无创性产前诊断研究.方法:用荧光素标记的anti-HbA,anti-α-globin,anti-HbE,anti-β-globin和anti-γ-globin抗体特异性检测正常成人外周血、Hb Bart's水肿死胎心脏血、血红蛋白E杂合子患者和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患者外周血的细胞涂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结果:正常成人外周血和HbE杂合子患者外周血的细胞涂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到anti-HbA,anti-HbE阳性细胞.Hb Bart's水肿死胎心脏血的细胞涂片,未见anti-α-globin 阳性细胞,可见anti-γ-globin阳性细胞.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患者外周血的细胞涂片,未见anti-β-globin阳性细胞,可见anti-γ-globin阳性细胞.结论:直接免疫细胞化学法是一种简便有效检测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方法,可用于鉴别从母血中分离的胎儿有核红细胞,开展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研究,并进行生理、病理和治疗状态下特异红细胞族群的标识、分离、富集、追踪和检测.

    作者:谢建生;龙桂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比较

    催产素是临床上30年来常规用于引产的药物,但需静脉用药,专人管理,定时调节剂量.近年来,国内已有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流产,中孕引产及晚期妊娠引产的报道,为了解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有效性,我们做了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林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美沙酮口服液治疗海洛因依赖786例

    美沙酮系目前世界上广泛用于阿片类药物依赖脱毒治疗的经典药物,治疗方法有15 d和21 d替代递减疗法及维持疗法等多种.1996年2月至1999年8月我院对收治的786例海洛因依赖患者采用美沙酮替代递减疗法治疗15~20 d,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文战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16例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X线分析

    骨巨细胞瘤发生在四肢长骨较多见,X线表现典型,而在脊柱、短扁不规则骨则很少发生,X线表现不典型、易误诊.1990~1998年我院共收治1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文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NO,SOD,MD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方法:检测24例短暂性脑缺血(TIA)、52例脑梗死、45例脑动脉硬化患者不同时期血清NO,SOD及MDA含量变化并与28例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期血清NO水平,TIA组与脑梗死组明显升高(P<0.01);脑动脉硬化组明显降低(P<0.01);各患者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TIA组与脑梗死组NO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稍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SOD活性较急性期明显升高(P<0.01),但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DA含量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稍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展过程中,NO水平既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又具有神经毒性作用,SOD能增强NO的保护作用,MDA作为氧自由基有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陈春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剖宫产606例分析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之一,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已发现产后病率增多,并较阴道分娩明显增高.剖宫产的出血量,平均比阴道分娩者高出1~3倍[1],剖宫产分娩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高于阴道分娩.提高剖宫产率并不一定能使围生儿死亡率降低[2].因此,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是产科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仅就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进行探讨.

    作者:许永强;曹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输尿管结石并息肉12例报告

    1989~1999年我院收治输尿管结石并息肉12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8例,女4例,年龄26~63岁,平均39.5岁.病史1年3个月12年.输尿管结石并息肉部位;左侧输尿管上段3例,中下1例,右侧输尿管上段4例,中下段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胀痛史,有肾绞痛发作史6例,4例有肉眼血尿史,5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1~3次,输尿管结石部分击碎2例,结石无改变3例,碎石后均无结石排出.

    作者:黄向华;董必云;董彤;黄运严;覃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措施探讨(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有效止血措施.方法:分析3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1 000 ml病例,发现原因主要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针对原因采取缝扎止血,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止血、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结果:除1例特殊病例行子宫切除外,余29例均在采取上述止血措施后,得以控制出血,避免了子宫切除.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病例,采用有效止血措施,可避免大出血行子宫切除给产妇带来严重创伤.

    作者:陈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53例临床分析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多由于创伤、休克、感染和炎症等引起.重型颅脑损伤后MODS死亡率极高.采用综合、预防性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有一定帮助.本文总结我院1990~1999年间重型颅脑损伤后MODS 53例.报告如下.

    作者:莫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