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颈交界腹侧区肿瘤远外侧枕下经髁入路的术式和显微解剖(附4例报告)

黄玮;杨雷霆;黄祜鸿;肖绍文;秦坤明;谭源福;张超元;冯大勤;周全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肿瘤, 颅底外科, 经髁手术, 显微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经髁手术对颅颈交界腹侧区肿瘤切除的适应证及术式方法.方法:结合临床显微解剖讨论分析4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手术的情况.结果:4例颅颈交界区肿瘤采用枕下远外侧经髁术式,除1例髓内肿瘤右上肢肌力无恢复外,余3例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对比其他传统入路,经髁术式有术径短,显露清楚,脑干牵拉轻,对周围结构保护好等优点.是此区大部分肿瘤切除的首选入路.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血及胃粘膜组胺含量的变化

    目的:研究组胺和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采用组胺荧光测定法检测47例Hp阳性和30例Hp阴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全血及胃粘膜组胺含量.结果:Hp感染时胃粘膜组胺含量较Hp阴性者降低,其含量与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炎活动性及其严重程度无关.Hp感染与非感染的血组胺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时胃粘膜组胺含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组胺释放增加所致,提示胃粘膜组胺贮存的异常可能是Hp感染的一个特征.也可能是Hp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致病机制之一.

    作者:卢杰夫;洪瑞香;陈振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1例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行颈内动脉结扎或颅内动脉瘤孤立手术,近年来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对直接手术困难的颅内巨大动脉瘤采用了栓塞治疗方法,现报告我科收住的1例巨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情况,并就治疗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肖绍文;张超元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儿童断指再植22例37指分析

    儿童断指是严重的手外伤,由于儿童手指小、血管细,再植有一定困难,进行残端缝合,给患儿生理和心理带来不良影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儿童断指再植成功率也获得显著提高.1990年7月至1998年12月,我院进行了22例37指12岁以下儿童断指再植,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爱国;杨小辉;纪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8例

    1992年1月至1999年3月我院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74例,对其中38例移位较明显的病人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小强;蒙树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外科治疗(附103例报告)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0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高位切开肝门部胆管(含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1~2级肝管)取石作为基本术式,其中45例联合肝叶/段切除术,92例行高位胆肠大口径吻合术.结果:胆管炎、胆漏、胆道出血、腹腔感染等近期并发症为8.74%;术后残留结石13例(12.62%).远期疗效:随访63例(61.16%),优良率87.3%.结论:高位切开肝门部胆管取石作为基本术式,联合肝叶/段切除、高位胆肠大口径吻合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邓晓军;李振洪;李立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哮喘、慢支肺灌洗液CD+30细胞的差异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D+30淋巴细胞在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差异.方法:分别对哮喘、慢支患者各16例的BALF中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后的表达CD+30的淋巴细胞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慢支组相比,哮喘组BALF中CD+30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测定BALF中的+30淋巴细胞比率,对鉴别哮喘和慢支有指导作用.

    作者:钟定;董临江;梁庆祥;张小曼;黄霖;徐效峰;刘喜林;李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皮质醇及其相关激素在衰老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皮质醇(F)、相关激素的变化与血糖浓度及衰老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2型老年糖尿病病人,分为有合并症组32例,无合并症组22例;另选择32例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F、脱氢表雄酮(DHE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及空腹血糖(FBG).结果:糖尿病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GH,Ins及FBG明显升高(P<0.05),DHEA及IGF-1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合并症组与非合并症组比较,F,GH,Ins及FBG明显升高(P<0.05),DHEA及IGF-1虽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F,GH,Ins及FBG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比无合并症患者亦明显升高,尤其以F升高为明显;DHEA及IGF-1在糖尿病两组中明显降低,其降低可能与衰老有关.

    作者:刘广钊;何飞屏;梁季鸿;秦映芬;黄瑞衡;戴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膀胱大力碎石钳经尿道膀胱碎石术(附55例报告)

    1997年8月至1999年11月我院采用PS-3型膀胱大力碎石钳(杭州桐庐尖端医光器械厂生产)经尿道直视下行膀胱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5例,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志武;陈凤坤;万良;吴天俊;陈日敢;郑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1例报告

    患者廖某某,女,44岁,主诉:畏寒,发热,咳嗽一个月,加重一周于1999年5月16日入院.同年4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9~40 ℃,以下午体温较高.轻咳嗽,咳少量黄色痰.胸闷、心悸,伴上腹隐痛.但无胸痛、咯血,无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胆囊炎,经抗感染(药物不祥)治疗,上述症状稍减轻.近一周来咳嗽、胸闷、气促加重,但咳痰量不多,仍为黄色脓性痰.病后食欲下降,体重稍减轻.头晕、乏力、睡眠差、尿黄,大便正常.检查:T 39 ℃,R 24次/min,P 90次/min,BP 9.33/6.67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病容,中度贫血外貌.呼吸稍快,口唇无明显紫绀.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廓对称,叩诊清音,两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少许湿性音.心率90次/min,律齐,心尖部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稍膨隆,腹软,肝肋下2 cm,质软,无触痛,脾脏肋下未触及.下肢轻度指压痕.胸片示两下肺炎症.WBC 12.62×109/L,N 0.93,L 0.58.RBC 2.88×1012/L,Hb 58 g/L.血清K+ 2.12 mmol/L,Cl- 95 mmol/L.血气分析:pH 7.53,PaCO2 5.9 kPa,PaO2 7.1 kPa,BE+14 MEQ/L,AB 37.3 MEQ/L.血沉81 mm/第1小时(惠氏法).入院诊断:①重症肺炎并感染性休克,代谢性碱中毒失代偿,低钾血症.②败血症?入院后经用头胞塞肟钠、丁胺卡那抗感染、激素、补充血容量及电解质等治疗,咳嗽、咳痰气促稍好转,BP 14/7.5 kPa.入院第2、第3天体温高达39℃和40℃时各抽血送普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第4天患者病情突然加重,高热持续不退,血压测不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生前第2,3天两次血液培养报告结果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

    作者:闭奇;陈卓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喉罩在老年病人麻醉中的应用

    喉罩具有操作简单、置入容易、损伤小等优点.但用于老年病人是否适合,尤其是对老年人心血管的影响,国内少有报道.我院1998年5月至1999年3月对60岁以上老年病人采用喉罩静吸复合麻醉,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发玲;李桂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1例单卵双生脐带血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互异的分析

    肝炎病毒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从婴幼儿开始即携带肝炎病毒应引起各级卫生部门高度重视.我们在进行新生儿脐带血代替骨髓造血细胞移植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中,采集到1例顺产单卵双生新生儿脐带血,经检验,这对孪生兄弟乙肝表面抗原标志物结果各异,其中1份与其前采集的母体血结果一致,即表面抗原阳性,另1份脐带血表面抗原阴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敏;沈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P53基因与肿瘤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P53基因的变化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对两个分别具有野生型和突变型P53基因的膀胱癌细胞株MGHU1和RT112进行8Gy γ射线照射,并采用定时显微录影设备观察240 h,对每个被观察的细胞进行谱系分析.结果:两个细胞株均出现了以凋亡为主的细胞死亡,累积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98和105.3,比较指数曲线后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两个细胞株的P53基因状态和总P53蛋白含量有所不同,但并没有影响γ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凋亡的形成,从而未能影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亦表明P53基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取决于不同的细胞类型.

    作者:肖强;Hilmar M.Warenius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颅颈交界腹侧区肿瘤远外侧枕下经髁入路的术式和显微解剖(附4例报告)

    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经髁手术对颅颈交界腹侧区肿瘤切除的适应证及术式方法.方法:结合临床显微解剖讨论分析4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手术的情况.结果:4例颅颈交界区肿瘤采用枕下远外侧经髁术式,除1例髓内肿瘤右上肢肌力无恢复外,余3例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对比其他传统入路,经髁术式有术径短,显露清楚,脑干牵拉轻,对周围结构保护好等优点.是此区大部分肿瘤切除的首选入路.

    作者:黄玮;杨雷霆;黄祜鸿;肖绍文;秦坤明;谭源福;张超元;冯大勤;周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高频喷射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附67例报告)

    颅脑损伤的治疗目前仍比较棘手,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仍在35%~80%[1~3].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我科在采用脱水、清除血肿方法的同时,结合气管切开或插管高频喷射(HFJV)通气治疗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广元;崖天盛;梁新强;宋星志;张征军;黄航;覃颜;廖毅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胰胃吻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3例分析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0%左右,病死率达50%[1].为了减少和预防胰瘘的发生,Whipple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几经改变,但均未达到满意的效果.我院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采用胰胃吻合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3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胜文;韦凯钟;蒙秀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9例临床分析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是一种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为可治之症,早期确诊,正确治疗可避免由于长期肌张力不全所致畸形.为提高对DRD的认识,避免误诊,现将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例DRD报道如下.

    作者:滕晓茗;盛文利;陆正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洗必泰对体外培养人舌癌细胞的即时杀伤效应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洗必泰溶液对体外培养人舌癌细胞的即时杀伤效应,以便为临床肿瘤手术创面的药物冲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不同浓度洗必泰溶液对癌细胞作用5 min的即时杀伤细胞数,对残余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以及对残余活细胞再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高浓度或低浓度的洗泌泰溶液均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结论:临床应用洗必泰溶液冲洗口腔肿瘤手术创面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

    作者:梁荣奇;张永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威-阿综合征2例

    血小板减少伴湿疹的免疫缺陷病(WAS)是以血小板减少、湿疹、反复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X-隐性性联遗传性疾病.我院1999年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例1,男,9个半月,因双耳流脓血4个月伴面色苍黄、皮肤瘀斑、瘀点40 d,牙龈渗血、鼻衄2次于1999年5月23日入院.患儿生后1个月时患“婴儿湿疹”治愈.7个月时反复腹泻、大便带血丝.该患儿为G2P1.查体:发育营养较差,重度贫血貌,面部可见湿疹,皮肤弹性差,双下肢散在瘀斑瘀点.颈部、腹股沟各扪及两个绿豆大小“淋巴结”,双耳流脓血,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无异常.Hb 33~47 g/L,WBC(11.2~15.8)×109/L,N 0.30~0.45,L 0.45~0.70.Plt(11~25)×109/L.血块退缩试验:完全未退缩.网织红细胞0.016.耳脓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IgA 1.2 g/L,IgG 13.2 g/L,IgM 1.4 g/L,CD4/CD8=0.47,CD3/CD4=23,CD3/CD8=49.骨髓为刺激性髓像.住院11 d,耳流脓好转出院.

    作者:陶玉;苏庸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VEGF-C 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RT-PCR法检测VEGF-C mRNA的表达.结果:鳞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及白斑(P<0.01);鳞癌表达与病理分级(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VEGF-C对鳞癌的生长及转移有促进作用,有望作为检测淋巴管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于大海;温玉明;欧子民;邝海;韦山良;蒙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经阴道配子输卵管移植术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经阴道配子输卵管移植(TV-GIFT)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对7例(8个周期)不孕症患者,分别采用超排卵方案,在超声下取卵,经阴道-宫颈向输卵管内插管,注入配子(卵细胞和精子),同时用黄体酮或hCG增强黄体功能.结果:平均植入卵子数3个,临床妊娠2例,临床妊娠率28.57%,周期妊娠率25%.结论:经阴道配子输卵管移植是一种操作简单而有效的助孕技术,与经腹腔镜配子输卵管移植相比,不需麻醉和腹部切开且价廉.该法亦可用于输卵管远端梗阻,管腔形态、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

    作者:王琳;李雪;陈春博;廖明珠;叶健;周桂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