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钊;何飞屏;梁季鸿;秦映芬;黄瑞衡;戴霞
患者,男,21岁,以外伤后听力下降伴耳鸣13个月于1999年6月28日入院.患者诉1998年5月10日因炸药爆炸气浪冲击致不醒人事约30 min,苏醒后感双耳听力下降,1周后右耳流脓,经治1个月后,左耳听力明显好转,右耳流脓消失,但右耳听力改善不明显,并伴持续性低调性耳鸣.专科检查,右鼓膜完整,稍浊,内陷,未见萎缩瘢,纯音测听检查示右耳重度传导聋,平均骨、气导差64dB;声阻抗检查示双耳A型鼓室图,镫骨肌反射右耳同侧及对侧未引出.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未见颞骨骨折,但右耳只显示锤骨、镫骨,未见砧骨,左耳听小骨未见异常,见图1.临床诊断为听骨链中断,于1999年7月12日在局麻下行右鼓室探查术,进入鼓室后见镫骨在正常位,结构正常,但砧骨缺如,触动镫骨活动良好,取耳屏软骨作为赝复物置于镫骨上,使之与锤骨鼓膜相贴,确认听力提高后用耳脑胶固定,术后第15天复查纯音测听示右耳气导提高39dB,骨、气导差缩小为20dB.术后2个月复查听力基本恢复正常,耳鸣消失.
作者:徐文强;甘兆泉;唐安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84年3月至1995年12月,我院收治鼻咽癌远处转移3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本组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24~62岁,中位年43.5岁.原发灶经病理证实,全部为低分化鳞癌.所有转移灶均经X线摄片CT、ECT、B超、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远处转移的部位:骨18例,肺7例,肝4例,腋窝淋巴结6例,纵隔淋巴结4例,腹腔淋巴结1例,腹股沟淋巴结1例.其中有10例合并多器官转移,占33.3%(10/30).18例骨转移,合并一个器官以上转移的有7例,占38.9%(7/18).18例骨转移1例无症状外,其余均有疼痛,部分伴有功能障碍.骨转移部位见表1.
作者:阮展鸿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全身麻醉(全麻)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观察和总结340例65岁以上病人全麻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呼吸衰竭在全组的总发生率为6.18%;65~75岁与75岁以上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81%和21.4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前有呼吸系统疾病和无呼吸系统疾病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9.68%和4.8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腹部和非上腹部手术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2.96%,3.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人全麻手术后易发生呼吸衰竭,与病人高龄、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和手术部位有关.应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
作者:彭劲松;黄海清;谭冠先;刘敬臣;杨小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肝癌危险因素,为开展肝癌危险因素监测和综合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县1996~1997年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发病登记在册的肝癌患者350例,分别与其邻居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用比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有8个因素选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与肝癌的发生有明显的联系.其中,HBsAg阳性、有肝癌家族史、有肝病史、心理情绪差、每天吸烟量、常吃盐渍食品等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鱼虾、新鲜蔬菜摄入充足对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广西扶绥县肝癌主要危险因素为HBsAg阳性、肝癌家族史和肝病史等.
作者:黄天壬;梁锋;石建基;梁任祥;韦忠亮;唐步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方法:将无保护性交72 h内的234例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与口服米非司酮25 mg和口服左炔诺孕酮0.75 mg,一天两次,按Dixon法计算避孕有效率.结果:米非司酮组与左炔诺孕酮组的避孕有效率分别为77.6%和62.9%,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月经周期的影响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与左炔诺孕酮一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紧急避孕药.
作者:李爱武;张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方法:检测24例短暂性脑缺血(TIA)、52例脑梗死、45例脑动脉硬化患者不同时期血清NO,SOD及MDA含量变化并与28例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期血清NO水平,TIA组与脑梗死组明显升高(P<0.01);脑动脉硬化组明显降低(P<0.01);各患者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TIA组与脑梗死组NO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稍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SOD活性较急性期明显升高(P<0.01),但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DA含量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稍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展过程中,NO水平既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又具有神经毒性作用,SOD能增强NO的保护作用,MDA作为氧自由基有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陈春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P53基因突变问题.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法对40例鼻咽癌患者的P53 基因突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检测5.6.7.8.四个外显子,发现3例突变,其中第6外显子1例,第7外显子1例,第8外显子1例,仅第5外显子无突变发生.结论:鼻咽癌P53基因突变在四个保守区均有可能发生.
作者:秦松树;冯炜;韦茂木;冯献斌;黎法中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80例(88个)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瘤周或瘤内注射,用间断注射方法.结果:80例随访2~8年,其中 5年以上50例(53个),总有效率96.6%,治愈率90.9%,未出现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是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作者:莫立根;曾先捷;李伟;许坚;张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科1998年6月至2000年4月采用现代直丝弓矫治技术(MBT技术)治疗10例安氏1类,牙列拥挤Ⅱ~Ⅲ度,均已完成了矫治的排齐整平阶段,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安氏1类,牙列拥挤Ⅱ~Ⅲ度,共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11~22岁,平均15.1岁.拔牙模式均为:拔除(4|4)/(4|4).
作者:裴卫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组胺和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采用组胺荧光测定法检测47例Hp阳性和30例Hp阴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全血及胃粘膜组胺含量.结果:Hp感染时胃粘膜组胺含量较Hp阴性者降低,其含量与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炎活动性及其严重程度无关.Hp感染与非感染的血组胺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时胃粘膜组胺含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组胺释放增加所致,提示胃粘膜组胺贮存的异常可能是Hp感染的一个特征.也可能是Hp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致病机制之一.
作者:卢杰夫;洪瑞香;陈振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关系.方法:对6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中治愈55例,致残9例,死亡5例.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Ⅰ型和Ⅱ型以及中线无移位或移位小者预后好,而Ⅲ型和中线移位明显以及环池和四叠体池受压者预后差.
作者:李齐广;韩方华;吴全理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0%左右,病死率达50%[1].为了减少和预防胰瘘的发生,Whipple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几经改变,但均未达到满意的效果.我院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采用胰胃吻合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3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胜文;韦凯钟;蒙秀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肾段间线切开取石在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地位.方法:34例复杂性肾结石中,4例采用前后段间线,30例采用后基段间线切开取石.结果:取出结石大一枚7.5 cm×4.5 cm×3 cm;多1例取石182枚,仅有3例残余结石1~3枚,术前术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肾段间线切口是能满足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所要求的较佳切口.
作者:莫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索胰残端处理术后预防胰瘘的方法.方法:1992~1997年收治胰头部疾病18例,其中行WHIPPLE手术8例,采用胰管及胰腺断端空肠三吻合术处理胰腺残端来预防术后胰瘘.结果:术后仅1例胰头严重断裂伤患者发生胰瘘,经引流治愈.随访结果显示均无继发慢性胰腺炎表现.结论:此吻合法具有吻合严密牢靠,胰液引流通畅,胰管开口不易狭窄,避免继发慢性胰腺炎等优点.
作者:卢俊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3~1998年我科收治经颈型或基底部股骨颈骨折Garden Ⅱ、Ⅲ型病人24例,均采用可折断镙钉经皮穿针固定,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荣驰;唐建东;韦健;蒋亦军;胡军祖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血小板减少伴湿疹的免疫缺陷病(WAS)是以血小板减少、湿疹、反复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X-隐性性联遗传性疾病.我院1999年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例1,男,9个半月,因双耳流脓血4个月伴面色苍黄、皮肤瘀斑、瘀点40 d,牙龈渗血、鼻衄2次于1999年5月23日入院.患儿生后1个月时患“婴儿湿疹”治愈.7个月时反复腹泻、大便带血丝.该患儿为G2P1.查体:发育营养较差,重度贫血貌,面部可见湿疹,皮肤弹性差,双下肢散在瘀斑瘀点.颈部、腹股沟各扪及两个绿豆大小“淋巴结”,双耳流脓血,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无异常.Hb 33~47 g/L,WBC(11.2~15.8)×109/L,N 0.30~0.45,L 0.45~0.70.Plt(11~25)×109/L.血块退缩试验:完全未退缩.网织红细胞0.016.耳脓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IgA 1.2 g/L,IgG 13.2 g/L,IgM 1.4 g/L,CD4/CD8=0.47,CD3/CD4=23,CD3/CD8=49.骨髓为刺激性髓像.住院11 d,耳流脓好转出院.
作者:陶玉;苏庸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之一,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已发现产后病率增多,并较阴道分娩明显增高.剖宫产的出血量,平均比阴道分娩者高出1~3倍[1],剖宫产分娩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高于阴道分娩.提高剖宫产率并不一定能使围生儿死亡率降低[2].因此,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是产科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仅就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进行探讨.
作者:许永强;曹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病例,如不及时诊治,轻则肢体功能丧失、坏死致截肢,重则危及生命.我科1990年7月至2000年5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2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哲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直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类型,以鉴别胎儿有核红细胞,开展从母血分离胎儿细胞进行遗传病无创性产前诊断研究.方法:用荧光素标记的anti-HbA,anti-α-globin,anti-HbE,anti-β-globin和anti-γ-globin抗体特异性检测正常成人外周血、Hb Bart's水肿死胎心脏血、血红蛋白E杂合子患者和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患者外周血的细胞涂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结果:正常成人外周血和HbE杂合子患者外周血的细胞涂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到anti-HbA,anti-HbE阳性细胞.Hb Bart's水肿死胎心脏血的细胞涂片,未见anti-α-globin 阳性细胞,可见anti-γ-globin阳性细胞.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患者外周血的细胞涂片,未见anti-β-globin阳性细胞,可见anti-γ-globin阳性细胞.结论:直接免疫细胞化学法是一种简便有效检测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方法,可用于鉴别从母血中分离的胎儿有核红细胞,开展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研究,并进行生理、病理和治疗状态下特异红细胞族群的标识、分离、富集、追踪和检测.
作者:谢建生;龙桂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对脊神经节的P物质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D大鼠15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 cm,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异体或自体右侧坐骨神经1 cm移植于神经缺损处.对照组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 cm,不进行神经移植.术后12周取两侧脊神经节,冰冻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物质(SP),对SP阳性神经元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P阳性神经元为中、小型细胞,分散于大的脊神经节细胞中.手术侧与自身对照侧及神经移植组与对照组术侧阳性细胞的直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术侧SP阳性神经元体积积分光密度(VIOD)值明显低于自身对照侧,自体组术侧VIOD值与自身对照侧无显著性差异,异体组术侧VIOD值比自身对照侧稍低.结论:结果表明神经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对脊神经节SP阳性神经元的形态恢复无明显影响,但对其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
作者:蒋常文;邵正仁;李明善;骆耐香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