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浩;邬质彬;郭湘碧;徐国城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闭式扩张术后二尖瓣再狭窄(MRS)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TMC)后MRS患者再次施行PTMC.结果:两组二尖瓣口面积(MVA)分别增加71%和78%.闭式扩张术后经再次PTMC,MVA从(1.35±0.34)cm2提高到(2.31±0.32)cm2,左房压(LAP)由(2.31±1.10)kPa降到(1.27±0.87)kPa,二尖瓣跨瓣压差(MPG),从(1.64±0.61)kPa降到(0.62±0.39)kPa.PTMC后MRS组,再次PTMC:MVA从(1.25±0.24)cm2提高到(2.23±0.42)cm2,LAP由(3.30±0.61)kPa降到(1.26±0.36)kPa,MPG由(1.84±0.73)kPa降到(0.59±0.20)kPa.结论:再次PTMC与首次PTMC效果相同.
作者:罗继健;韦金儒;朱树雄;赵定菁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许志学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赵富丽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蒙玉刚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准确可靠,易于推广应用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方法.同时探讨单链DNA碱基构成与适SSCP电泳温度(T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PCR方法扩增β珠蛋白基因,然后用自行改良的SSCP方法对PCR扩增片段进行分析.结果:12种已知β地中海贫血突变均被检出.结论:改良的SSCP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适于推广应用.Ts与胞嘧啶碱基(C)成正相关,与腺嘌呤碱基(A)成负相关,由此得出经验公式: Ts=11×C/A.
作者:李卫;高枫;林伟雄;苏承武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蒙树岳;庄小强;胡日焕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巨大甲状腺肿特别是合并气管软化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时,易导致气管受压,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造成窒息。笔者1990~1998年,采用侧卧位气管插管对8例巨大甲状腺肿患者行手术麻醉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远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刘小健;高枫;唐宗江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佟剑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莫景木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鼻咽癌放疗后加定期化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84例中晚期鼻咽癌病人中,91例放疗后定期化疗(放化组),93例放疗前先化疗(化放组),放疗:用60Co加深部X线照射鼻咽、颅底和颈部三个区域,鼻咽剂量70~76 Gy,颈部根治量65~70 Gy,残留病灶追加10 Gy.化疗:放化组放疗后用顺铂(DDP)加5-氟脲嘧啶(5-Fu)方案(PF方案)化疗2~6疗程;化放组放疗前先用PF方案化疗1~2疗程.结果:5年生存率放化组59.3%,化放组40.9%.鼻咽肿瘤局控率放化组82.4%,化放组65.6%.颈淋巴结局控率放化组78%,化放组59.1%.远处转移率放化组9%,化放组38.7%,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鼻咽癌放疗后用DDP加5-Fu定期化疗,可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
作者:陆昆世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血源性乙肝疫苗接种7年后的抽查,深入了解血源性疫苗的远期免疫效果,藉以评价血源性疫苗在阻断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血源性乙肝疫苗对肝癌高发区632例血清乙肝二对半标志物全部阴性的0~7岁婴儿进行免疫接种.用ELISA及PCR法分别检测随机抽查的300例血清中的乙肝病毒二对半标志物及HBVDNA,并进行AFP及肝功能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为6.0%(18/300),其中仅有44.4%(8/18)应用PCR方法检测到HBVDNA,HBVDNA阳性仅占全部抽检对象的2.7%(8/300).抗-HBs的阳性率为70.7%(212/300)、HBsAg的检出率、HBVDNA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当地一般人群(P<0.001),而抗-HBs转阳率亦显著高于同一人群的阳性率.结论:血源性乙肝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在HBsAg阳性者中仅有少数能检测到HBVDNA,提示血源性乙肝疫苗可能有免疫调节作用,从而抑制HBV的体内复制.
作者:李国坚;周桂英;罗光汉;吴继周;江建宁;单晓阳;梁任祥;韦忠亮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因病变部位深,视野小,治疗比较困难.笔者1994年10月至1998年8月应用自制后尿道疤痕切除器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病人3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盛宽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李世良;王全好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246例,其中行手术治疗20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74例次(35.6%).现就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作者:赖新峰;林良辉;陈翠群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孢素A的方法.方法:以环孢素D为内标.甲醇∶水(80∶2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结果:本法CsA与CsD分离效果好.在50~1000 μg/L范围线性良好,平均方法回收率为101.78%,日内及日间精密度<8%(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能较好的满足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的需要.
作者:刘滔滔;钟小斌;唐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nm23-H1蛋白与乳腺上皮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1例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39例乳腺癌,nm23-H1阳性表达率为33.3%(13/39),无淋巴结转移的31例乳腺癌阳性率为77.4%(24/3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良性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阳性率为100%(11/11),乳腺癌阳性率为52.9%(37/7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nm23在抑制乳腺癌浸润与转移中起一定作用,检测nm23蛋白表达可能对人乳腺癌转移的预测有价值.
作者:韦义萍;马韵;邓卓霖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王爱坚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情况及临床表现.方法:14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56例健康儿童,取静脉血,用微量荧光试验检测肺炎衣原体IgG和IgM抗体,其中8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56例健康儿童,取咽拭子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肺炎衣原体DNA.结果:本组患者肺炎衣原体IgG抗体的阳性率为26%,对照组为5%(P<0.001),其中24例(16%)有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的抗体,7例(8%)咽拭子肺炎衣原体PCR检测结果阳性,总的阳性率为19%.对照组无1例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率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为23%、4%.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结论:肺炎衣原体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
作者:农光民;李树全;谢湘芝;苏瑞琼;姚龙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我院神经外科1998年10~12月应用立体定向仪与CT结合进行脑内血肿排空术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家康;黄河清;林健;郑捷敏;陆建吾;文超勇;兰学军 刊期: 199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