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效果研究

周燕荣

关键词:护理干预,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依从性, 患者家属满意度,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情况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均进行维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限制性动态踝足矫形器矫正脑性瘫痪患儿膝过伸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限制性DAFO矫正脑性瘫痪患儿膝过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性瘫痪患儿,年龄在12周岁以下,有扶物站立及步行能力合并有膝关节过伸畸形的脑瘫患儿35例,共62膝,经穿戴限制性DAFO矫正膝过伸畸形,比较分析脑瘫患儿矫正、后膝过伸畸形的改善程度。35例脑瘫患儿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月~42个月)。结果:脑瘫患儿应用限制性DAFO矫正膝过伸畸形程度明显减轻,部分患儿膝过伸恢复接近正常。结论:脑瘫患儿穿戴限制性DAFO可以有效矫正和减轻膝过伸畸形,也可以提高患儿的站立稳定性及行走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志良;刘梅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安理申联合赛乐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安理申联合赛乐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安理申,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口服赛乐特,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和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DL和BP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和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理申联合赛乐特治疗老年性痴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尤其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陈曦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与成效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120名精神病住院患者,分为未开展优质护理的为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的为观察组,每组各60名患者,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病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晓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影响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为防治农村高血压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1549例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为73.2%,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 OR=1.414)、医保及公费支付药费(OR=0.288)、并发症(OR=1.740)、无家庭签约医生(OR=0.351)等因素是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彭玉琴;侯春玲;田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97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50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19~24个月,平均(20.24±0.25)个月;B组患者(47眼):行结膜瓣转位术,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19.75±0.3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复发率以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A组患者失访5眼,4眼复发,复发率为8.89%;B组患者失访4眼,5眼复发,复发率为11.63%;两组患者比较x2=0.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散光度数分别为(0.76±0.68)D 和(0.82±0.60)D ,两组间比较,t=0.0.438,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转位术均可有效的治疗翼状胬肉,尚不能认为在术后复发率和术后散光矫正方面,两种手术方式存在差异。

    作者:魏来;王智勇;邵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薄芝糖肽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痘疮样糠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痘疮样糠疹的疗效。方法:33例急性痘疮样糠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加用薄芝糖肽4ml,1次/d静脉滴注,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41.18%,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患者治愈率18.75%,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芝糖肽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痘疮样糠疹疗效优于单纯用异甘草酸镁治疗。

    作者:张晓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乳晕切口假体隆胸术结合乳腺悬吊法矫正双乳不对称的效果评估

    目的:研究乳晕切口假体隆胸术结合乳腺悬吊法矫正双乳不对称的效果。方法:选取28例双乳不对称患者,采用乳晕切口假体隆胸术结合乳腺悬吊法进行矫正,观察患者术后的矫正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估乳晕切口假体隆胸术结合乳腺悬吊法矫正双乳不对称的效果。结果:28例患者,术后双乳不对称均得到矫正,乳房外形自然,术后随访6个月,2例复发,但仍较术前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25例,一般2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89.29%。结论:乳晕切口假体隆胸术结合乳腺悬吊法矫正双乳不对称的效果确切,乳房外形矫正效果良好,术中操作简单易行,复发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牟春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8名,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并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康复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疾病康复状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比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作者:朱宝兰;王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128例儿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合理护理方案。方法:选取儿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在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治疗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44%(6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5.94%(55例),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儿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复效果突出,应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生化检验指标分析

    目的:评价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方法:选取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按照病毒感染类别分为慢性乙肝组及慢性丙肝组,选取同期8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检测对象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慢性乙肝组和慢性丙肝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淋巴细胞则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组和慢性丙肝组患者各指标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慢性乙肝组和慢性丙肝组患者A/G及ALB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ALT及TBIL指标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慢性乙肝组患者的A/G及ALB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丙肝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行相关生化指标检验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便宜等优点,有助于患者的临床诊治,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刘晓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手术后的57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42%),其中腹腔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3例,胆汁漏3例,腹腔积液6例,切口感染2例,膈下脓肿3例,肝功能衰竭3例,其中1例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经临床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PITC策略期间进行全部抽血检查的1760名人员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及检测的1760名抽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HIV检测率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HIV检测率为84.1%,HIV检测阳性率为2.4%,对照组研究对象的HIV检测率为20.5%,HIV检测阳性率为0.28%,两组研究对象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PICT策略有助于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作者:龙深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隐患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隐患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意外发生。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及无记名方式,对服务于精神科病房的临床一线的108名护士进行了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隐患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隐患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好;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主管护师优于护师和护士(P<0.05),工作年限大于10年的优于10年以下的护理人员(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隐患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好,但仍应加强学习培训,尤其是低职称、低护龄的护理人员。

    作者:杨靓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癌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知晓度,有效止痛,心理承受能力,生活状态和临终需求等,以及其治疗前后的疲乏量表( PF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诊断知晓度、有效止痛、心理承受能力、生活状态和临终需求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S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S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干预组患者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纪晶菁;董飞;周燕燕;荆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类型。方法:回顾分析39例行剖宫产术分娩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阴道分娩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类型。结果:剖宫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42%,正常分娩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4%;剖宫产组患者的近期并发症主要以产后发热与术后出血为主,远期并发症以慢性盆腔痛为主,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产生,临床中需明确手术适应症,掌握医学指征,加强术后护理,尽量减少并发症产生。

    作者:沈桂琼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晚期食管癌患者同步放疗、化疗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研究晚期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提前针对性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5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系统回顾法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预见性护理,预防患者将会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总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的症状明显比对照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前做好心理、饮食、预防感染、输液皮肤防护的等方面的护理和积极的对症治疗,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冰;潘小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67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67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带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堵管发生2例,肺部感染3例,带管平均时间(16.5±3.6)d,对照组患者堵管发生8例,肺部感染11例,带管平均时间(27.3±4.2)d。经比较均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病情得以较快更好的恢复。

    作者:柯艺灵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的应用

    目的:探讨建立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总护士长统管,各护理组护士长分管, N4护士全程监控, N3护士带组指导,N2、N1护士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开展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总结,以季度为单位,每季度综合评定并比较。结果:层级管理后的患者、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层级管理前(P<0.01);四个季度间综合评定结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后,能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于占君;张颖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浅谈情感障碍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运用特有的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和症状,去掉不良的行为方式,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倾听、鼓励、安慰、解释、保证与暗示等方式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心理护理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使其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结论:心理护理是情感障碍精神病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可以起到药物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作者:李春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阻肺5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9例。在对甲、乙两组在实施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乙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的机体缺氧改善状况和治疗有效率均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代茹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