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

彭玉琴;侯春玲;田英

关键词:农村, 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为防治农村高血压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1549例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为73.2%,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 OR=1.414)、医保及公费支付药费(OR=0.288)、并发症(OR=1.740)、无家庭签约医生(OR=0.351)等因素是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玉屏风散结合捏脊治疗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愈后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玉屏风散结合捏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捏脊方式;治疗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玉屏风散。一个疗程为7d,两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与对照组的76.66%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儿的咳嗽消失与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相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玉屏风散结合捏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全面有效治疗肺炎,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成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与实践探讨

    目的:分析并探究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及其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名护理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50人。观察组学生在经过相关理论教学后进入社区的实践基地开展实习工作,对照组学生则接受传统的社区护理教学方式。结果:观察组学生大部分对社区实践教学的方式感到满意,且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实践教学工作能极大程度上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贾洪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PITC策略期间进行全部抽血检查的1760名人员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及检测的1760名抽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HIV检测率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HIV检测率为84.1%,HIV检测阳性率为2.4%,对照组研究对象的HIV检测率为20.5%,HIV检测阳性率为0.28%,两组研究对象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PICT策略有助于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作者:龙深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双侧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神经外膜松解治疗双侧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术后疗效。方法:对收治的7例双侧骨间背神经自发性卡综合征引起双手示、中、环指背伸受限患者,采取切开、松解卡压神经纤维及其外膜,术后配合营养神经及早期保护性功能练习。随访患者的患指背伸活动度及肌力。结果:术后随访患者10~15个月,平均随访12.5个月。患者双手掌指关节伸指欠伸ROM为0°~30°,平均15°。Dargan标准评估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达85.71%。结论:早期行卡压纤维及外膜显微外科松解手术治疗双侧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疗效滿意。

    作者:王海涛;郑文祯;张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康复护理模式

    为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康复护理模式,现就出院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护理现状、康复护理模式、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覃金荣;范喜英;杨带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乳晕切口假体隆胸术结合乳腺悬吊法矫正双乳不对称的效果评估

    目的:研究乳晕切口假体隆胸术结合乳腺悬吊法矫正双乳不对称的效果。方法:选取28例双乳不对称患者,采用乳晕切口假体隆胸术结合乳腺悬吊法进行矫正,观察患者术后的矫正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估乳晕切口假体隆胸术结合乳腺悬吊法矫正双乳不对称的效果。结果:28例患者,术后双乳不对称均得到矫正,乳房外形自然,术后随访6个月,2例复发,但仍较术前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25例,一般2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89.29%。结论:乳晕切口假体隆胸术结合乳腺悬吊法矫正双乳不对称的效果确切,乳房外形矫正效果良好,术中操作简单易行,复发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牟春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加替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莱阳市两所二、三级医院近5年有关加替沙星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44例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结果:患者不良反应累及5大系统,10种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和消化系统损害为多占84.06%。静脉滴注加替沙星注射液后77.27%在30min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较集中,出现时间较集中,要注意防范。

    作者:王军;徐作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盆腔炎性包块患者的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探析盆腔炎性包块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恢复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相对较少,术后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的盆腔炎性包块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邹桂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听障高职生生活满意度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听碍高职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现状,探讨影响听障高职生生活满意度的主客观因素。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89名听障高职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SPSS的统计分析。结果:①听障高职生在五个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满意度、友谊满意度、学业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②不同性别听障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听障高职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听障高职男生,且在友谊满意度、自由满意度两个维度上也显著高于听障高职男生;③不同年级听障高职生在生活满意度总分上差异显著,且毕业班听障高职生在友谊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和学业满意度四个维度上也显著低于非毕业班的两个年级。结论:教育体制、课程教学、日常管理等客观原因,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均可能是影响听障高职生生活满意度的因素。

    作者:吴萍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67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67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带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堵管发生2例,肺部感染3例,带管平均时间(16.5±3.6)d,对照组患者堵管发生8例,肺部感染11例,带管平均时间(27.3±4.2)d。经比较均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病情得以较快更好的恢复。

    作者:柯艺灵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浅谈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目前关于肝硬化的治疗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病情依然难以控制,临床上一般采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本文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入手,对替比夫定的临床药用机制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作者:牛丽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家庭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72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73例,给予家庭随访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定期体检、按时服药、定期化验、门诊复诊、保持稳定情绪、做力所能及的事、参加社会活动)高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QOL-100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85%,对照组患者为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家庭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并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梁咏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浅谈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通过分析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质和特点,根据目前制药行业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变化,结合实际,提出了普通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思路。

    作者:滕杨;谭天;焦淑清;侯巍;张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97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50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19~24个月,平均(20.24±0.25)个月;B组患者(47眼):行结膜瓣转位术,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19.75±0.3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复发率以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A组患者失访5眼,4眼复发,复发率为8.89%;B组患者失访4眼,5眼复发,复发率为11.63%;两组患者比较x2=0.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散光度数分别为(0.76±0.68)D 和(0.82±0.60)D ,两组间比较,t=0.0.438,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转位术均可有效的治疗翼状胬肉,尚不能认为在术后复发率和术后散光矫正方面,两种手术方式存在差异。

    作者:魏来;王智勇;邵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128例儿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合理护理方案。方法:选取儿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在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治疗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44%(6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5.94%(55例),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儿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复效果突出,应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薄芝糖肽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痘疮样糠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痘疮样糠疹的疗效。方法:33例急性痘疮样糠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加用薄芝糖肽4ml,1次/d静脉滴注,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41.18%,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患者治愈率18.75%,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芝糖肽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痘疮样糠疹疗效优于单纯用异甘草酸镁治疗。

    作者:张晓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社区高血压症患病率的调查及相关医护管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高血压患病率、护理管理情况。方法:择取320例居民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统计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再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加强自我管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社区医护管理。结果:本次320例调查对象中,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有70例,患病率为21.88%。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遵医行为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高,通过加强自我效能的护理管理获得了满意成效,使患者的自我效能大幅度提高,临床实用、退行性较高。

    作者:黄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浅谈介入护理的发展与介入病房构建

    介入护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并与内外妇儿科护理学并驾齐驱的护理学科,是介入放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治疗由于多数患者术前焦虑、紧张及恐怖心理等因素,更加注重患者术前的心理准备、术中与医师及术后恢复期护理的配合。除了技术因素外,还要考虑到医疗管理、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社会内容等方面。本文拟通过介入护理相关知识及经验的总结,以及介入病房的构建与规范化管理,探讨并交流介入诊疗技术的护理新经验。

    作者:张颖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躁狂抑郁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躁狂抑郁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躁狂抑郁症患者6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躁狂抑郁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徐丽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顺尔宁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顺尔宁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联合顺尔宁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部症状的消退时间以及PEF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肺部症状的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在临床中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较好效果,且较安全,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瑜;张学俊;袁尚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