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华;李娜;李云;卢军;姜轶;李玲芳;赵晓娟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0月所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历105份,将其中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如呕血和(或)黑便、急诊内镜发现出血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腹痛、血压下降的患者105例分为2组.A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55.03±16.42)岁;以黑便为主要症状25例,呕血8例,呕血和黑便11例.B组6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4.25±10.04)岁,以黑便为主要症状18例,呕血8例,呕血和黑便24例.以上105份病历中十二指肠溃疡44例,胃溃疡31例,复合性溃疡11例,癌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19例(肝癌、胃癌等).入院时血红蛋白<70g/L44例、70~100g/L41例、>100g/L20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因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关灿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临床研究表明[1]: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属于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年龄往往较大.因此,针对于那些同时伴有多种心、肺、脑、高血压其他疾病的患者而言可被列为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针对这类患者的手术治疗更需谨慎,因为此类患者的手术耐受情况不佳,机体组织的免疫力水平不高[2].因此,针对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为了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实际效果,以便为相关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本文以我院临床收治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治疗前后的改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对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沈睿熙;张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正常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正前下方、气管两侧,凡在甲状腺正常位置以外出现的甲状腺组织称为异位甲状腺(Ectopic thyroid gland,ETG),在临床上偶有发生,但发生频率较低,约占总人群的0.3/10万~1/10万[1],由于ETG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忽视了异位甲状腺的存在,放松了警惕性,容易造成临床上的误诊误治.探讨异位甲状腺的诊治方法,提高对异位甲状腺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非常重要.本文报道我科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3例舌根部异位甲状腺病例,本文对所见病例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探讨.
作者:赵旋;张长彬;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外周血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2014年01月-2015年01月间住院的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入院时及经抗心衰治疗后(心功能至少提高1个等级以上)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计算入院时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级别之间、心衰治疗前后之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以及分析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衰的患者中,低T3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4.6%,合并低T3综合征的心衰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更高(P<0.01).血清T3,FT3心功能Ⅱ级与Ⅳ级、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随心功能级别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后,随着心功能状态的好转,T3,FT3也有明显恢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FT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心衰严重程度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合并低T3综合征,血清T3,FT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心功能不全的程度负相关.血清T3,FT3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可指导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静雅;李彩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松花粉又称松黄,是松属植物的雄性配子体,也是我国常用的药食两用的花粉品种.松花粉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元素、不饱和脂肪酸、黄酮、纤维素、多糖、胆碱等成分种类达200余种,其作为遗传物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营养比例均衡[1].近年来,关于松花粉的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保健功能被广泛研究,因松花粉中富含低聚糖、纤维素、胆碱等改善肠道,助通便的成分,其通便功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类似报道多见于动物试验[2,3],而人群食用的安全性及其通便功能研究鲜见报道.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同批次的松花粉已通过动物安全性评价且证实具有通便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人群中的作用,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经全部志愿者知情同意,在本地某三甲医院的紧密监护下,我们进行了松花粉人群试服效果的研究.
作者:温平镜;彭亮;王绍龙;陆锦;高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Rh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子Rh血型不合而导致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免疫反应而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的一种溶血性疾病也是儿科常见的急性溶血性疾病,除ABO系统外,还包括Rh,MN,I,P等血型系统的抗原均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其中Rh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仅低于ABO系统,且发病早、发展快、病情严重[1,2].现将我市2014-2015年在我血液中心进行的556例新生儿溶血病检查中18例由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报道如下.
作者:汤戎;朱祥明;苏品璨;罗臻;赵杨;陈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Fontan手术1971年应用于临床的同时就提出了心律失常的问题,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良其发生率也有下降,近年来国内报道在40%左右,国外有报道可达10%以下,但心律失常依然是常见且复杂的并发症之一.心律失常关系到心率储备与自主神经功能,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泵衰竭、心房血栓形成,延迟术后早期恢复[1],增加死亡率及心脏移植率[2],是远期死亡和病残及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分析总结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进而做好术前病情评估,手术适应征及术式的选择,术后监护,对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臧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2014年1月以来就诊我科的存在鼻腔及口咽平面气道阻塞的重度OSAHS且病情复杂(如重度肥胖、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22例,采用同期气管切开术-鼻腔扩容联合腭咽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并与此前我科采用分期手术(即先行鼻腔扩容再行腭咽成形术、但不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对比其优缺点,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世华;董庆汉;杨丽萍;贾令东;余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局麻下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35~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局麻下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30例.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注药时间10min,术中以0.4μg·kg-1·h-1维持.M组予咪达唑仑0.06mg/kg,注药时间10min,术中以0.04mg·kg-1·h-1维持.观察两组给药前(T0)、穿刺时(T1)、打磨小关节(T2)、神经松解时(T3)、缝合伤口(T4)各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术中不良反应、舒芬太尼的使用情况、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的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T1~T4时点D组HR明显减慢;与M组比较,D组心率在T1~T3时点明显减慢(P<0.05);用药后两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达到良好镇静效果,但D组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M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局麻下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手术可以达到与咪达唑仑一样的镇静效果,患者和手术医生满意度高,但有减慢心率的作用.
作者:胡平;屈启才;欧阳杰;王启韬;张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结直肠癌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比较高,手术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传统的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且创伤大,患者痛苦多,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特点,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本院以1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腹腔镜根治术和开腹手术,对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院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各方面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便秘的困扰,临床资料显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其发病可能受到生活压力、饮食习惯、药物影响、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影响、情绪等因素相关,病发人群较集中于育龄期女性,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结肠功能衰竭导致排出物在肠道内传输发生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胀痛、便次减少、便量减少、便质坚硬等表现,往往得不到患者的足够重视使病情加重,可能导致肠梗阻、甚至癌变等[1].
作者:姚永良;杨珮;保红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超声检查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1].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肝硬化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常被漏诊.本文对10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超声显像在肝硬化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明英;马菊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彝族和汉族脑卒中危险因素、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的差别.方法 以普洱常住民为研究对象,区别汉族组、彝族组间CVHI及脑血管功能积分的差异,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吸烟、饮酒等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差异,危险因素和CVHI均为基线调查和检测结果,脑血管功能积分值按文献报告以统一的方法计算.结果 彝族组与汉族组的颈动脉左侧和右侧平均流量、平均流速、大流速、小流速、脉搏波波速、特性阻抗、可扩张度、外周阻力、动态阻力、临界压及舒张压与临界压差值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彝族组和汉族组的脑血管功能积分值分别为77.7929.46和78.5328.25(P>0.05),低于75分(佳截断点)的比例分别为29.6%和30.2%,两组积分值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两组研究对象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普洱市常住民中,汉族及彝族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卒中危险暴露率无本质差别.
作者:魏贤文;刘少勇;罗状英;邢承智;刀昌勇;张仕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为5%~10%,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并发出血、穿孔,甚至会发生癌变,恶变率为6.5%~7.5%[1],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由于不同年龄阶段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和胃镜特点有所不同,因此,探讨各年龄阶段的胃溃疡的临床及胃镜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及胃镜特点,以期进一步指导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万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防范风险意识的提高,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然而早产儿机体器官形态、功能尚未成熟,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易发生医院感染,且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
作者:王煜;张玉琼;田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方法 对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200例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40例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1)患者组200例NGU患者,检出支原体阳性为121例,阳性率60.5%,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率为41.0%;对照组支原体阳性率为61.25%,UU阳性率为52.50%,对照组支原体阳性率高于患者组,但两组样本中UU、人型支原体(MH)、UU+MH阳性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患者组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患者组耐药率以红霉素(60.33%)和环丙沙星(53.72%)居前两位,耐药率明显高于其它药物.结论NGU患者组和正常人组支原体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患者组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对照组.
作者:罗青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全球发出创建爱婴医院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保证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1].对于婴幼儿来说,母乳是佳的食品,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健康来说是十分有益的[2].母乳喂养成功是临床中终达到的目的,而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有:产妇因素、婴儿因素、医护因素、健康教育因素等,我科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设计出贯穿于整个孕期、产程、产后的个体化母乳喂养效果评定表,针对每个个体有评估、有计划、有落实、有质量控制.于2015年9月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及护士母乳喂养的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晓君;徐健;陈琳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代谢系统中为常见的两大疾病,两者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480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状况.
作者:杨惠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现代护理学的不断进步,“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不断深入,传统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机制面临挑战,各级医疗单位现行的质量标准涉及内容不全面,很多沿用至今的质量指标仍需要主观判断,没有客观的评定标准;评价体系主要以评价护士的直接护理措施为主,对患者结果及整体评价关注较少,指标单一,无法体现护理质量管理的多维性,特别是护理安全管理都是以事后控制为主要方法,通过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以达到护理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同样的问题仍然反复出现,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1-4].护理质量控制标准须从患者需求出发,改革护理管理模式,促进专业内涵提升,因此,本研究于2012年开始探索实施全过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通过建立临床科室、特殊护理区域、门诊科室“全过程护理质量与安全评价及考核体系”,使全院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雪莲;杨民慧;晏圆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剂量的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对术中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的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四肢手术60例,术中需长时间使用止血带,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组麻醉诱导均为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0~4.0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0~4.0ng/ml),患者入睡后给予维库溴铵0.15mg/kg.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2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均保持BIS40~50.手术结束前半个小时停七氟醚吸入并洗脱,手术结束前半个小时分别肌肉注射地佐辛10mg(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F组),肌肉注射地佐辛10mg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DF组).观察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RSS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D组F组的躁动评分明显高于DF组(P<0.05);且D组高于F组.D组F组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DF组;且D组低于F组.3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的患者,地佐辛联合芬太尼更能有效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对患者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周云;原见春;卢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