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本礼;郭兆鹏;陈旭;李志鸿;王珲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广泛分布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与感觉信息,特别是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入与整合关系密切.本文仅对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DRG)的CGRP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下脊髓背角DRG内CGRP水平的变化、抑制CGRP生成/作用对疼痛程度的影响等作一综述.
作者:于鹏;程智刚;李静怡;郭曲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卫生部(89)第12号文件指出麻醉科除临床麻醉外,应由原来的手术室逐步扩大到病房,应承担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ICU)与疼痛诊治任务.利用麻醉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概括了整个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即临床麻醉、疼痛诊疗与ICU病房.在临床麻醉的基础上,承担急救、复苏、重病监测病房,疼痛门诊和病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侯典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卫生部关于设立疼痛科通知的下发,疼痛学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全国各地疼痛诊疗从业人员以此为契机,或开始考虑筹建疼痛科,或在原有基础上使其规范化,而如何建设以及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在此,仅就疼痛科建立后的诊治疾病范围及与相关科室的关系等作一简述.
作者:薛荣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刘继云,男,1958年出生于山西长治,1981年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医疗系毕业.现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副教授.现参与麻醉科、疼痛诊疗中心和ICU管理工作,兼任麻醉科药品实验基地秘书,广州市麻醉学重点学科主要骨干;广东省疼痛学会中青年委员、广州市麻醉学会常委兼秘书、广州市中青年学会常委;广东省卫生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评审委员库成员、省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实用疼痛学杂志>编委.曾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科技人才称号,曾前往香港地区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和考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A型肉毒毒素广泛用于肌肉过度活动性疾病及美容外科领域.近年来,此种毒素在疼痛方面的治疗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偏头痛及其它各种头痛.目前,A型肉毒毒素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和治疗也日益得到关注.研究发现,A型肉毒毒素可能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极具前景.
作者:代娟丽;张德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胃肠内镜规范化的镇痛处理程序包括:胃肠内镜麻醉门诊制度、注意胃肠内镜镇痛的禁忌证、镇痛前检查准备项目、镇痛操作常规和镇痛恢复室.
作者:尹智;刘慧;王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柳顺锁,男,1950年10月26日生,汉族,河北省宁晋县人.1976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后留校,分配到本校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工作至今.1986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上肢解剖特点使其易于应用几种有效的区域阻滞麻醉.通过重复的给药方法,能够给多数外科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和术后镇痛,新技术(超声定位)的应用使神经阻滞更易获得成功.
作者:Robert Helfand;刘若杉;郭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骨科手术后患者疼痛感觉强烈,尤其术后24~48 h内.本研究探讨硬膜外吗啡单次注射加咪达唑仑、芬太尼、布比卡因镇痛在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术中采用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李卫;张聪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下肢神经阻滞为麻醉科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虽然下肢神经阻滞不常作为单纯的麻醉,但当联合应用置放导管连续给药方法时,此技术可达到用常规的镇痛方法无法达到的镇痛效果.
作者:Robert Helfand;刘若杉;郭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合理剂量.方法 45例择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n=15).术后分别用0.15%、0.175%和0.2%罗哌卡因混合0.3μg/ml的舒芬太尼PCEA镇痛,背景剂量设为5 ml/h,PCA量1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术后4、8、20、24、48 h观察VAS疼痛评分、肺活量(VC)、大呼气压(MEP)、镇静评分、镇痛药液用量、实际PCA按压次数和有效PCA按压次数比,同时记录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副作用.结果 术后48 h内B、C两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1),VC及MEP高于A组(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实际PCA按压次数均低于A组(P<0.05),有效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15%~0.2%罗哌卡因复合0.3μg/ml舒芬太尼均可安全用于成人开胸术后镇痛,但0.175%罗哌卡因复合0.3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更理想.
作者:陈莉;刘金锋;都兴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为多因素,单一疗法难以提高疗效.自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是:(1)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5%葡萄糖250 ml+丹参针20 ml,连续用3 d,然后只用丹参针3~10 d;(2)用中药舒筋活血散,内含姜黄15 g、独活15 g、当归20 g、赤芍15 g、海桐皮10 g、川乌10 g、草乌10 g、麻黄10 g、丹参25 g、栀子25 g、威灵仙15 g,共研细末,用热水调和后敷在腰部皮肤上,再用罩式周林频谱仪加热,每次20 min,每日1次,10 d为1疗程;(3)硬膜外间隙注射2%利多卡因3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0.9%生理盐水10 ml、共计14 ml,每7 d 1次,2次为1个疗程.
作者:李春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容量注射液触痛点注射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48例肌筋膜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A组为试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每一触痛点注射配制液8~10 ml,B组每一触痛点注射配制液3~5 ml,观察2组患者在治愈率,并发症等的治疗效果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将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第1疗程后A组治愈率优于B组(P<0.05).第2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治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有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B组有2例好转的患者复发,且A、B 2组患者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大容量注射液触痛点注射较传统小容量注射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在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有一定优点.
作者:周勇;高立华;刘书玉;王晓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河南省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建于1994年,初由麻醉科医师轮流到门诊坐诊,因工作人员不固定,设备简陋,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神经阻滞.1997年固定1位主治医师坐诊,又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
作者:王达建;王春亭;张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塞来昔布给药方法:术前8~12 h口服2粒,共400 mg;术后6 h患者可进食后口服1粒,术后第1、2日每日口服2次(早晚各1次),每次200 mg.观察和记录患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睡眠满意度及生命体征.结果 镇痛效果,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减轻,清醒后两组比较,用药组清醒后VAS为0.47±1.06;对照组清醒后VAS为2.67±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以及48 h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组不良反应少,基本无睡眠障碍,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塞来昔布用于术后镇痛具有满意的疗效及安全性,适合于腹腔镜手术术后的镇痛治疗.
作者:王永;蒋宗滨;杨学著;张明明;张夏;黄子津;杨冯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适宜浓度.方法 6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二产程所有产妇均于硬膜外持续泵注镇痛液.S组(舒芬太尼组)镇痛液配方为0.1125%布比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共100 ml;C组(对照组)镇痛液配方为0.15%布比卡因100 ml.结果 在第一产程中,S组完全无疼痛者明显比C组多(66.7%∶33.3%)(P<0.01);S组产妇中出现轻度运动阻滞者明显比C组多(76.7%∶33.3%)(P<0.01),而中度阻滞者明显少于C组(20%∶60%)(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第一、第二产程在硬膜外持续输注0.1125%布比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输注0.15%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发生率低于后者,阻滞程度也较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浓度.
作者:范开明;黄燕虹;叶志刚;王韶莉;胡峥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对湖南省级医院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PCA)的使用情况和镇痛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为医务人员更合理地选用PCA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42例开放式手术患者,按其术后疼痛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无处理组),21例;2组为PCA 24 h组,使用PCA 24 h,8例;3组为PCA 48 h组,使用PCA 48 h,13例.由非麻醉科人员采用11点数量评分法(NRS-11)评估患者疼痛.对所得术后0,1,2,4,6,8,12,24,36,48,72 h各时点的疼痛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评估PCA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①在术后第1日,3组间疼痛强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PCA 24 h和PCA 48 h组在术后第1日的疼痛强度均显著低于无处理组(P<0.05);PCA 24 h和PCA48 h组在术后第1日疼痛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术后第2日和第3日,3个不同处理组间的疼痛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患者伤口愈合,病情好转,各组间的疼痛评分趋于一致,在术后72 h降至2左右.结论 ①PCA在术后第1日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②对于开放式手术术后疼痛的控制,使用PCA 24 h较使用PCA 48 h更为合适.
作者:王英;唐岸柳;朱琳;鄢建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卫生部关于设立疼痛科的文件,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就疼痛科是否设立病房和收治什么患者,本人建议如下:
作者:郑宝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镁离子是人体内重要的离子之一,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多种生物酶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随着药理作用的临床研究日益深入,镁作为生理性钙通道阻滞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其在麻醉镇痛方面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与此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作者:刘艳阳;胡兴国;曾因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科于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硬膜外注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0例.患者取健侧卧位,L3~4及L4~5突出者行L5~S1间隙穿刺,L4~5和L5~S1突出症者行L3~4间隙穿刺,3个间隙都有病变者选择较轻的L3~4或L5~S1间隙穿刺.
作者:高福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