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柳顺锁简介

关键词:主治医师, 主任医师, 医科大学, 晋升, 河北省, 宁晋县, 麻醉科, 医院, 医学, 汉族, 附属, 毕业
摘要:柳顺锁,男,1950年10月26日生,汉族,河北省宁晋县人.1976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后留校,分配到本校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工作至今.1986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实用疼痛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胃肠内镜规范化处理程序

    胃肠内镜规范化的镇痛处理程序包括:胃肠内镜麻醉门诊制度、注意胃肠内镜镇痛的禁忌证、镇痛前检查准备项目、镇痛操作常规和镇痛恢复室.

    作者:尹智;刘慧;王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疼痛科医生应与相关学科密切合作

    随着卫生部关于设立疼痛科通知的下发,疼痛学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全国各地疼痛诊疗从业人员以此为契机,或开始考虑筹建疼痛科,或在原有基础上使其规范化,而如何建设以及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在此,仅就疼痛科建立后的诊治疾病范围及与相关科室的关系等作一简述.

    作者:薛荣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容量注射液触痛点注射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容量注射液触痛点注射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48例肌筋膜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A组为试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每一触痛点注射配制液8~10 ml,B组每一触痛点注射配制液3~5 ml,观察2组患者在治愈率,并发症等的治疗效果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将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第1疗程后A组治愈率优于B组(P<0.05).第2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治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有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B组有2例好转的患者复发,且A、B 2组患者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大容量注射液触痛点注射较传统小容量注射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在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有一定优点.

    作者:周勇;高立华;刘书玉;王晓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刘继云简介

    刘继云,男,1958年出生于山西长治,1981年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医疗系毕业.现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副教授.现参与麻醉科、疼痛诊疗中心和ICU管理工作,兼任麻醉科药品实验基地秘书,广州市麻醉学重点学科主要骨干;广东省疼痛学会中青年委员、广州市麻醉学会常委兼秘书、广州市中青年学会常委;广东省卫生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评审委员库成员、省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实用疼痛学杂志>编委.曾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科技人才称号,曾前往香港地区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和考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硬膜外、侧隐窝、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硬膜外、侧隐窝、骶管3种方法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即硬膜外组、侧隐窝组与骶管组,3组均7日注药1次,2~4次为1个疗程.结果 3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分别为83.2%(25例),84.3(26例),83.3(25例),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硬膜外、侧隐窝、骶管3种方法注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但侧隐窝组的不良反应少于硬膜外及骶管组.

    作者:田文华;刘恒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河南省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简介

    河南省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建于1994年,初由麻醉科医师轮流到门诊坐诊,因工作人员不固定,设备简陋,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神经阻滞.1997年固定1位主治医师坐诊,又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

    作者:王达建;王春亭;张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适宜浓度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适宜浓度.方法 6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二产程所有产妇均于硬膜外持续泵注镇痛液.S组(舒芬太尼组)镇痛液配方为0.1125%布比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共100 ml;C组(对照组)镇痛液配方为0.15%布比卡因100 ml.结果 在第一产程中,S组完全无疼痛者明显比C组多(66.7%∶33.3%)(P<0.01);S组产妇中出现轻度运动阻滞者明显比C组多(76.7%∶33.3%)(P<0.01),而中度阻滞者明显少于C组(20%∶60%)(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第一、第二产程在硬膜外持续输注0.1125%布比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输注0.15%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发生率低于后者,阻滞程度也较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浓度.

    作者:范开明;黄燕虹;叶志刚;王韶莉;胡峥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疼痛科应是麻醉科三个分支之一

    卫生部(89)第12号文件指出麻醉科除临床麻醉外,应由原来的手术室逐步扩大到病房,应承担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ICU)与疼痛诊治任务.利用麻醉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概括了整个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即临床麻醉、疼痛诊疗与ICU病房.在临床麻醉的基础上,承担急救、复苏、重病监测病房,疼痛门诊和病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侯典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上肢神经阻滞

    上肢解剖特点使其易于应用几种有效的区域阻滞麻醉.通过重复的给药方法,能够给多数外科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和术后镇痛,新技术(超声定位)的应用使神经阻滞更易获得成功.

    作者:Robert Helfand;刘若杉;郭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柳顺锁简介

    柳顺锁,男,1950年10月26日生,汉族,河北省宁晋县人.1976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后留校,分配到本校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工作至今.1986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镁与麻醉镇痛

    镁离子是人体内重要的离子之一,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多种生物酶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随着药理作用的临床研究日益深入,镁作为生理性钙通道阻滞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其在麻醉镇痛方面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与此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作者:刘艳阳;胡兴国;曾因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98例患者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X线透视监视下,健侧卧位,经侧后方入路插入工作套管,摘除髓核.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6个月总有效率89.79%(88/98例),显效67例(68.37%),有效21例(21.43%),无效10例(10.20%);3年总有效率87.76%(86/98例),显效69例(70.41%),有效17例(17.35%),无效12例(12.2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裴晓飞;牛爱清;张卫东;董树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型肉毒毒素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A型肉毒毒素广泛用于肌肉过度活动性疾病及美容外科领域.近年来,此种毒素在疼痛方面的治疗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偏头痛及其它各种头痛.目前,A型肉毒毒素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和治疗也日益得到关注.研究发现,A型肉毒毒素可能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极具前景.

    作者:代娟丽;张德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吗啡单次注射复合硬膜外镇痛在下肢骨科手术的应用

    骨科手术后患者疼痛感觉强烈,尤其术后24~48 h内.本研究探讨硬膜外吗啡单次注射加咪达唑仑、芬太尼、布比卡因镇痛在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术中采用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李卫;张聪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针刀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症

    目的 观察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症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3 ml、维生素B12500μg、曲安奈德20 mg及红花注射液5 ml混合液.结果 痊愈39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100%,经3月~1年随访,痊愈47例,好转5例.结论 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症有可靠的疗效.

    作者:周广明;陈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疼痛科应逐步开设病房

    卫生部关于设立疼痛科的文件,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就疼痛科是否设立病房和收治什么患者,本人建议如下:

    作者:郑宝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塞来昔布对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塞来昔布给药方法:术前8~12 h口服2粒,共400 mg;术后6 h患者可进食后口服1粒,术后第1、2日每日口服2次(早晚各1次),每次200 mg.观察和记录患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睡眠满意度及生命体征.结果 镇痛效果,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减轻,清醒后两组比较,用药组清醒后VAS为0.47±1.06;对照组清醒后VAS为2.67±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以及48 h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组不良反应少,基本无睡眠障碍,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塞来昔布用于术后镇痛具有满意的疗效及安全性,适合于腹腔镜手术术后的镇痛治疗.

    作者:王永;蒋宗滨;杨学著;张明明;张夏;黄子津;杨冯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预先镇痛有效性的争议及预防性镇痛的研究现状

    预先镇痛或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临床和动物试验研究的结果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对手术疼痛病理生理过程以及预先镇痛概念的认识不全面、镇痛研究方案设计不规范和评价体系不完善有关.近年来提出的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新概念提倡将镇痛治疗时间拓展到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持续、多模式镇痛方式覆盖整个围手术期,以彻底消除手术应激创伤引起的疼痛,并防止和抑制中枢及外周的敏化,从而取得完全、长时间的有效镇痛.

    作者:佘守章;许学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为多因素,单一疗法难以提高疗效.自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是:(1)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5%葡萄糖250 ml+丹参针20 ml,连续用3 d,然后只用丹参针3~10 d;(2)用中药舒筋活血散,内含姜黄15 g、独活15 g、当归20 g、赤芍15 g、海桐皮10 g、川乌10 g、草乌10 g、麻黄10 g、丹参25 g、栀子25 g、威灵仙15 g,共研细末,用热水调和后敷在腰部皮肤上,再用罩式周林频谱仪加热,每次20 min,每日1次,10 d为1疗程;(3)硬膜外间隙注射2%利多卡因3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0.9%生理盐水10 ml、共计14 ml,每7 d 1次,2次为1个疗程.

    作者:李春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0例

    我科于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硬膜外注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0例.患者取健侧卧位,L3~4及L4~5突出者行L5~S1间隙穿刺,L4~5和L5~S1突出症者行L3~4间隙穿刺,3个间隙都有病变者选择较轻的L3~4或L5~S1间隙穿刺.

    作者:高福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疼痛学杂志

实用疼痛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