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艳;何艳玲
LL-37是发现的人类唯一的Cathelicidins家族成员,也是人体内唯一的双亲性α螺旋结构的抗菌肽.近年来,很多实验证明了LL-37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免疫调节、抗肿瘤和影响疫苗作用等多功能效应.目前耐药菌不断产生,人们不断试图寻找抗生素外对抗病原体的方法.抗菌肽LL-37即成为当今人们研究的一大热点,人们对LL-37的认识也越来越透彻.本文就其结构特点、生物学作用特点、机理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刘晓虹;杨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甘肃省静宁县母子系统保健项目工作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该县24个乡镇2005-2011年的妇幼年度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通过母子系统保健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该县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水平,同时卫生服务提供和服务利用水平也有一定提高,为今后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娟娟;姚(金监)玲;马雪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新医改明确了妇幼卫生工作的性质、政策保障和基本任务,妇幼卫生工作应坚持公共卫生方向,抓住工作重点,加强体系和网络建设,贯彻预防为主,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和群体健康.
作者:傅苏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东海县妇女罹患妇女病的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降低妇女病患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9-11月对东海全县18~ 65岁已婚妇女进行免费妇女病普查.结果 检查率54.37%,检出妇科疾病患病率70.52%,检出的妇科疾病依次排列为:宫颈炎症、阴道炎、乳腺疾病、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结论 东海县妇女患妇女病情况较严重,已明显影响到女性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妇女病普查普治,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妇女病患病率十分重要.
作者:刘明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3岁前婴幼儿球径、柱径屈光度变化规律,及早发现婴幼儿视力异常.方法 采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婴幼儿视力筛查,对球、柱径屈光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个年龄段婴幼儿的球径屈光度、柱径屈光度均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且6月龄~组球径屈光度均值高;同样6月龄~组柱径屈光度均值的绝对值高,分别与1岁~组、2~3岁组柱径均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婴幼儿左眼与右眼球径、柱径屈光度异常检出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球径屈光度异常率为5.83%~ 20.39%,柱径屈光度异常率为37.86% ~ 81.55%.球径屈光度单眼异常比例较大,柱径屈光度双眼异常比率较大.结论 婴幼儿球、柱径屈光度有随年龄增加而减小趋势,左右眼屈光度异常情况无区别,且散光率明显高于远视或近视率,应对球、柱径屈光度异常者定期随访,动态观察.
作者:陈实庆;邓虹;吴珍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湖北荆门中心城区婴儿喂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本地区儿童系统管理及健康教育方案、促进儿童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对荆门中心城区190名出生情况正常、愿意坚持母乳喂养的婴儿,自出生开始按月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喂养和辅食添加指导及食物频率调查至1岁,并在满周岁时进行喂养情况回顾性调查.结果 本地区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58.42%,6.84%家长选择在孩子3~6个月间断母乳,71.58%的家长选择在孩子7~12个月间断母乳,21.58%的家长能够坚持到孩子1岁后断母乳.婴儿谷类食物添加比例在4~6个月时96.84%,7个月时达100%;婴儿水果、蔬菜添加比例在4~6个月时分别是87.9%、90%,9个月时二者均达到100%;婴儿蛋类、鱼类、肉类、豆制品的添加比例在8个月时分别是100%、99.47% 、92.63%、71.58%,1岁时,鱼类、肉类添加比例均达到100%,奶类、豆制品的添加比例分别为95.79%、85.26%.结论 社区保健人员通过社区健康干预使婴儿辅食添加时间、种类及顺序等更合理,喂养决策人的婴儿喂养和辅食添加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但婴儿喂养方式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
作者:黄红艳;何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项目地区县级医疗机构产儿科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能力,在试点地区建立包括政策、规章、人员和资金支持在内的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的长效机制.方法 在中澳卫生与艾滋病项目确定的4个项目县开展项目活动.为实现项目目标,项目组计划实施了省级师资培训班、县级定期复训,建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制度,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督导与评估,举办专家研讨会及经验交流会等22项子活动.项目结束后,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4个对照县进行调查并与干预县进行比较.结果 ①政策影响方面:干预县新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分娩术前讨论、分娩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病例评审等制度建立率均在90%以上,对照县均低于55%.项目省将中澳项目所引进的知识、管理制度和经验扩展到全省范围,产生深远的影响.②能力建设方面:干预县和对照县医务人员新生儿复苏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9.19±1.18)分和(8.40±1.52)分(t=3.922,P<0.001),自信心平均得分分别为(57.33±2.50)分和(54.09±8.19)分(t=3.541,P=0.001);对照县医务人员“快速评估的四项内容”、“羊水污染且无活力是否需要立即气管内吸引胎粪”等核心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均低于70%,且均显著低于干预县.③临床效果方面:干预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8.83%降至5.99%(X2=11.300,P=0.001),因窒息死于分娩现场率由27.60/10万降至5.03/10万(X2=3.142,P=0.076);对照县这两个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澳项目在政策影响、能力建设和临床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能力和自信心水平,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且促成项目省出台了一系列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政策、规章和制度,以项目为契机促进妇幼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作者:徐韬;宫丽敏;王惠珊;于桂芬;郑小霞;张篷;徐关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胎儿医学是涉及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营养学、心理学、影像学、产科、儿科、外科等多个领域的新兴学科.随着现代介入超声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胎儿医学无论是在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方面,还是在胎儿疾病的宫内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胎儿医学已成为产科学发展的前沿专业.胎儿保健应涵盖从孕前到分娩整个孕育过程,是围产保健的重要内容,旨在为胎儿提供良好的宫内发育条件,保证正常的发育与安全,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至关重要.
作者:麻海英;闫承生;李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南京市六合区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患病情况.方法 根据《江苏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实施方案》,对2009-2011年六合区各街镇70 544例35 ~ 59周岁的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年的免费检查发现,农村妇女乳腺增生占首位,患病人数23 117例,患病率32.77%.其他按患病率高低依次为生殖道感染、子宫肌瘤、附件囊肿、宫颈上皮内瘤变、乳腺癌、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共161例,患病率为0.23%;乳腺癌19例,患病率为26.93/10万;宫颈癌11例,患病率为15.59/10万.结论 乳腺癌及宫颈癌是六合区农村妇女的主要女性恶性肿瘤,且有年轻化趋势.两种肿瘤均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达到完全治愈.定期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及时防治相关疾病,是控制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关键措施.提高农村妇女保健意识是保证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成功的前提.
作者:徐玉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影响农村妇女参与宫颈癌检查的障碍因素,为制定策略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小组专题讨论、参与性观察及问卷调查等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定性资料分析采用描述、分类和综合等方法,形成障碍因素框架;定量资料使用Epilnfo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及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的障碍因素包括3个方面:①医疗服务能力不足;②个人家庭对宫颈癌检查的认知问题;③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医疗服务能力的不足、社会及环境因素对个人、家庭的认知有影响,个人家庭的认知也会影响医疗服务的投入、分布,以及社会的关注程度.结论 提高农村妇女参与宫颈癌的检查率,需要针对障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创造有利于农村妇女参与检查的环境和机制.
作者:夏建红;罗喜平;薛素华;毛玲芝;陈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单脐动脉妊娠结局的分析,提高医务人员对单脐动脉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住院的59例单脐动脉病例.结果 单脐动脉发生率为0.22%,治疗性引产24例(40.68%),分娩35例(59.32%).单纯单脐动脉30例(50.85%),合并单一畸形9例(15.25%),合并多发畸形20例(33.90%).结论 胎儿单脐动脉发生胎儿畸形、围产儿死亡、早产等机率增加,孕期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查具有很大价值,医务人员对单脐动脉要加强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异常,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作者:郭正琴;黄蒂娜;洪永强;李微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及产后42天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产后42天母婴健康回访(收卡)时根据病历资料,将孕期接受3次及以上健康教育的215名初产妇为实验组,孕期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212名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分娩方式及产后42天喂养方式比较.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26.98%和36.79%,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2.09%和82.08%.两组间剖宫产率(X2=4.738,P=0.029)和母乳喂养率(X2 =9.546,P=0.002)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期健康教育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母婴保健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钟美英;刘翠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阴道炎是由于阴道生态平衡被打破或外源病原体侵入阴道,使阴道黏膜发生炎症变化,白带出现量、色、质、气味等异常或局部痒、痛等症状的妇科疾病[1].正常妇女虽也有一定数量阴道分泌物,但分泌物清亮、透明、无味,不引起外阴刺激症状[2].现对2011年8-12月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妇幼保健院850例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王静;陈灵;赵杨;赵云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加强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切实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特制定《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景宁县产科现状,掌握产科薄弱环节,寻求对策.方法 对景宁县2007-2011年产科质量有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县级医院住院分娩率逐年增高,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持续增高,阴道自然分娩率持续下降.结论 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和降低剖宫产率是今后该县产科质量建设的重点,孕期管理应加强体重控制、营养指导,加强分娩知识宣传,政府应明令禁止无指征的剖宫产,倡导自然分娩的社会氛围.
作者:胡颖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重庆市3大经济圈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分布的均衡性,为合理配置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 根据卫生资源密度指数( HRD Ⅰ)对重庆市40所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分布的均衡性进行分析.结果 以全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HRD Ⅰ为标准,东北翼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所需要的资源高,其次是东南翼.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为缺乏的是东南翼机构.“一圈两翼”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分布尚不均衡.结论 在妇幼保健机构资源配置标准制定中除了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还要兼顾服务人口和服务面积,使之分布达到均衡,实现全市妇幼保健机构的协调发展.
作者:何春燕;周晓军;周文正;肖年;王岚;蒋秋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