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凤;谢丹
学风即学校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精神力量,无时无刻都在对学生起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激励学生奋发刻苦,健康成长.学风建设是高等院校常新和永恒的话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医学院校的学风建设是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医务工作者这一特殊群体提出的要求[1].<护士条例>出台后,医院对护士需求量增大,随着我校不断扩大对护生招生规模,给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学风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
作者:欧融;黄上峰;王子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神经血管解剖关系.方法 应用3D-TOF及3D-FIESTA序列对73例临床疑诊三叉神经痛患者检查.结果 患侧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58例,未见明显血管压迫及接触的15例.结论 磁共振3D-TOF及3D-FIESTA序列检查能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对三叉神经痛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旭;孟宪平;姜岐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急性出血的病死率约占10%,6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高于中青年人,约占30%~50%[1].由于高龄致血管硬化、基础病多、临床症状复杂等原因,给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判断和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正确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我院近年收治了5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卢丽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正常人(对照组)和AL患者化疗前(化疗前组)、化疗后完全缓解者(完全缓解组)、缓解后复发者(复发组)的LD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化疗前组、复发组LDH水平较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0.01),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的LD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LDH水平变化有助于观察AL的疗效及判断预后.
作者:李云;潘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学院校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医学课程表述了科学与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与对立.拓展人文医学课程的发展空间,一是要将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转化为人文医学课程,二是对医学课程进行整合并渗透人文精神.人文医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重在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黄理泰;王华生;左伟尘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安全措施.方法 分析总结200例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手术患者交接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规范并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结论 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者:郭建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切除手术(VATS组)26例和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手术(开胸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VATS组术中出血量比开胸组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胸组缩短(P均<0.01).结论 VATS同样可取得与传统开胸切除术的清除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邓海青;杜正隆;钟齐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 对3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组)与同期30例经腹子宫切除术病例(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较腹式子宫切除术具有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金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患儿,男,5个半月.因咳嗽10余天,发热、气喘2天入院.入院时体温36.3℃,呼吸68次/min,脉搏168次/min,体重8kg.神清,精神反应差,全身皮肤无黄染.前囟平坦,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可见鼻扇,口周发绀,咽部充血.颈无抵抗,呼吸促,可见三凹征,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两肺可闻及中等量细小湿性罗音.心音低钝,心率168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稍胀,触及软,肝右肋下2.5cm可及,质中,边清.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神经反射无异常.
作者:黎素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近五年来百色市住院患者恶性肿瘤构成,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疾病分类方法,以主要诊断为主,收集整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百色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经确诊住院治疗的所有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运用PSS11.0和EXCEL 软件对住院病人(列前十位的恶性肿瘤患者)按住院构成比、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住院构成比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前三位的是肝癌、肺癌、鼻咽癌,三种恶性肿瘤患者共占了32.14%.高发组在51岁~年龄组患者多,共3 293人次,男性与女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提高民众防癌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监管力度,能降低肿瘤的发病率.
作者:杨琴;覃碧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加强药品从业人员管理.方法 对灵山县485名药品从业人员根据标准方法进行7个项目的健康检查.结果 2009年共对485名药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38人查出相关疾病,检出率为7.84%,共检出22人患不宜从事药品行业的相关疾病,检出率为4.54%.结论 加强药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非常重要,及时调离不符国家健康要求的药品从业人员,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肖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照组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喉鸣、声嘶、犬吠样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 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吴胜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对维持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30例≥60岁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结论 加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蒋红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结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结合灯盏花素组(观察组)与单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5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能明显改善DPN的症状、体征,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鹏飞;林桂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及体会.方法 对56例12个月~7岁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外环体表投影处顺皮肤皱纹做一1.5cm横切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结果 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0.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并发皮下血肿3例,经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周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与应用性,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重要后续课程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专业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
作者:潘光玉;黄祖良;廖献就;韦国锋;黄世稳;陆海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观察动力髋螺钉(DHS)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DHS钉内固定(DHS组,34例)和PFNA钉内固定(PFNA组,25例)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其进行随访10~24个月.结果 两组无死亡病例,DHS组术后优良率为88.24%,PFNA组为92.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HS组并发症发生率(20.59%)与PFNA组(4.0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PFNA组术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伤口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DHS组(P<0.01).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能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晓;谭海涛;江建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恶心、呕吐是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特别是留置镇痛泵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42%[1].恶心、呕吐可使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影响病人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等[2].临床常用的解决方法是肌肉注射胃复安,这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呕吐频繁时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注射.我科自2009年起采用内关按压法对硬脊膜外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国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生物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基础医学各学科还是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研究都涉及到物质分子变化,临床上很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都是在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但生物化学学科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直接感知;涉及的学科多,需要有较为广博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记忆,让许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丧失学习信心.
作者:朱晓莹;李韬;李朝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医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基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分层随机抽取的1 112名学生进行焦虑情绪的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医学生焦虑得分为(42.82±9.26),不同年级、民族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各影响因素对焦虑评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及应对方式问卷(CSQ)中的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 应对不同群体的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引导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焦虑情绪的发生.
作者:苏蓬勃;韦振媚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