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6例临床观察

陆海英

关键词: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垂体后叶素, 酚妥拉明
摘要: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胃镜下诊断的7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6例,以垂体后叶素0.2~0.4u/min,加酚妥拉明10~30μg/min持续静脉滴注.B组38例,以垂体后叶素0.2~0.4u/min静脉滴注.两组止血后剂量均减半,持续用药2天.结果 A组止血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B组(52.63%),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78%)也低于B组(84.21%),P<0.01.结论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3例青年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青年女性胃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对23例青年女性(≤35岁)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已婚生育后妇女多见,占82.61%;病程较短,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转移早,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大多数为分化差的弥漫型,常见皮革胃,以胃窦部溃疡型多见.结论 青年女性胃癌多数为分化差的溃疡型及弥漫型,黏液腺癌、低分化癌多,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早诊断、早治疗.另外,青年女性胃癌与女性雌激素水平增高有一定关系.

    作者:张景英;傅文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心内直视手术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持.随着CPB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CPB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在逐步下降.但CPB术后相关性肺损伤仍时有发生,是目前心内直视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CPB心内直视手术后,不少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其中多数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的功能性改变,无明显临床症状,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尽管只有大约0.4%~1.7%的患者表现为ARDS,但病死率却高达40%~60%[1].近年来,对于CPB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韦涌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38例治疗体会

    目的 观察阿托品的微量泵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中间综合征(IMS)的治疗效果.方法 38例AOPP并IMS患者采用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经过及其治疗经验.结果 38例IMS均采用阿托品微量泵治疗,部分患者配合呼吸机的抢救,36例抢救成功,死亡2例.结论 及时诊断AOPP合并IMS的发生,并尽快予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适时配合呼吸机的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蓝荣叁;黄金和;蓝培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重症肺炎并心源性腹水1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儿,男,5个半月.因咳嗽10余天,发热、气喘2天入院.入院时体温36.3℃,呼吸68次/min,脉搏168次/min,体重8kg.神清,精神反应差,全身皮肤无黄染.前囟平坦,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可见鼻扇,口周发绀,咽部充血.颈无抵抗,呼吸促,可见三凹征,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两肺可闻及中等量细小湿性罗音.心音低钝,心率168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稍胀,触及软,肝右肋下2.5cm可及,质中,边清.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神经反射无异常.

    作者:黎素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血糖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效果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疗效.测定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3.33%;氟西汀组分别为66.67%、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并且能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黄峰;陶领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谈如何提高成教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生物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基础医学各学科还是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研究都涉及到物质分子变化,临床上很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都是在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但生物化学学科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直接感知;涉及的学科多,需要有较为广博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记忆,让许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丧失学习信心.

    作者:朱晓莹;李韬;李朝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2~2008年因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106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2个月,优80例,良22例,可4例,优良率为96.00%.结论 CT是有效诊断椎间孔狭窄的方法.椎间孔狭窄的病人症状重,易漏诊,需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应根据致椎间孔狭窄的不同原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光福;宋德勇;陈嘉华;黄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校《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精品课程建设探索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是包括检验医学在内的医学教育成果的主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提高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质量,建立国内先进的<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理论教学体系与实验技术平台,作为医学检验中主干课程之一的<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主线,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教材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文成;覃志坚;韦叶生;何印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鼻咽冲洗对鼻咽癌放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鼻咽冲洗对鼻咽癌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68例行鼻咽冲洗的住院鼻咽癌患者与60例未行鼻咽冲洗的门诊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行鼻咽冲洗组鼻窦炎、鼻腔粘连发生率少于未冲洗组,其中有鼻腔侵犯患者鼻窦炎、鼻腔粘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鼻腔侵犯患者,近期疗效优于未冲洗组,复发率低于未冲洗组(P<0.01或P<0.05).鼻咽冲洗组5年存活率高于未冲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鼻咽冲洗能减少放疗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应做为鼻咽癌放疗的常规处理方法之一.

    作者:何林;陈松;余新文;蒙创燕;甘春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中低温治疗和未使用低温治疗.方法 对1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浅低温治疗组50例),对照组Ⅰ(中低温治疗组49例),对照组Ⅱ(未使用低温治疗组49例).将三组病人的疗效、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56%)明显高于对照组Ⅱ(26.53%),P<0.01,稍高于对照组Ⅰ(46.94%),P>0.05;对照组Ⅰ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Ⅱ(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比对照组Ⅰ(85.71%)明显减少(P<0.01),略低于对照组Ⅱ(63.27%),但P>0.05.结论 浅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凌英;黄纯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延续性护理在出院后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给予出院后的脑出血患者专科延续性护理,减少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率.方法 对50例脑出血出院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每组25例.实验组由专科护士采用电话回访、网络交流、预约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康复训练及心理辅导.对照组则由护士定期进行一般常规回访.结果 实验组患者无并发症及意外发生,对照组2例失去联系,5例发生不同程度意外和并发症.结论 专科延续性护理有助于脑出血患者在出院后进一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并可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作者:潘文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梧州市各级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 为加强梧州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确保用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基本情况采用填表和现场验证的方法,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详细检查.结果 23家医院中12家设置独立输血科(血库);一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临床用血安全隐患.结论 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输血科(血库)设置及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各医院应加强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作者:卢小莲;吴军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丁咯地尔配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初步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治并确诊为VBI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9%,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VBI患者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靖华;何长科;覃立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药物性皮炎的治疗现况

    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也可引起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药物性皮炎就是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的一种形式,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一般认为与过敏反应有关,机制为:有些药物是大分子物质,可直接导致过敏反应而发生药疹;有些药物形成具有抗原性的完全抗原,而导致机体发生特异性的过敏反应,形成药疹.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随之产生的药物反应也逐渐增多,引起多种类型的皮肤黏膜反应[1].

    作者:樊仲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阴道镜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 对2 056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妇科门诊阴道镜检查2 056例中,812例因阴道镜图像异常,在阴道镜指引下对异常区域行宫颈多点活检送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 89例,占总例数的4.32%,CINⅡ42例,占2.04%,CINⅢ41例,占1.99%,宫颈原位癌3例,占0.15%,宫颈浸润癌2例.结论 阴道镜能有效筛查宫颈疾病,并发现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宫颈原位癌,结合组织细胞学检查对于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习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错误分析理论在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外语教学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其终目的之一,写作则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近年来所授民族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几个年级本科班学生平时作业情况看,学生的习作错误类型较多,频率较大,鉴于此,笔者将利用错误分析理论,分析学生习作中不同的错误类型,探索其错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侯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8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2001~2008年平果县人民医院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平果县人民医院8年来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1年为15.31%,2008年为38.38%;②剖宫产指征有明显的变化,2001~2004年剖宫产指征难产为第一位,而近4年来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保障母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黄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皮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经皮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CNL)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提高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质量.方法 观察325例施行PCN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护理对策.结果 在325例PCNL手术患者中,有20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出血10例,严重感染4例,结肠穿伤3例,肾造瘘管脱落1例,腹腔积液2例.20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都被及时发现,除1例病情进展迅速,发生感染性休克致DIC死亡外,其余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PCNL虽属微创手术,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术中术后大出血、术后感染、残留结石等是PCNL较常见的并发症,加强对PCNL术后并发症的严密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吕海凤;谢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照组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喉鸣、声嘶、犬吠样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 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吴胜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引产对孕41周孕妇的母儿结局影响

    目的 探索引产对孕41~41周+6天、无妊娠合并症孕妇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孕41~41周+6天、无妊娠合并症、头位的孕妇327例分引产组(197例)及自然临产组(130例).分别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产组的剖宫产率(41.62%)明显高于自然临产组(18.46%),P<0.01.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2%、2.45%,羊水浑浊Ⅱ~Ⅲ度发生率为15.52%、14.2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45%、2.45%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36±20.32)分与(45±24.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对孕41周以上孕妇进行引产,会增加剖宫产率以及急产的发生率,增加了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量的同时还增加孕妇及家属的负担.临床上以引产方法预防过期妊娠的做法值得商榷,建议对孕41周的孕妇以等待自然临产为主,如42周仍未临产,就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再考虑引产.

    作者:黄宇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