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芝
深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是临床救护危重病人时常使用的一项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运用这一技术抢救了不少危重病人,并在教学工作中把这一技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技术,为今后到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把这项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护理阐述如下,供同行们在工作中参考.
作者:黄玉兰;韦瑞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9例.结果 结石完全清除,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基层医院利用PCNL治疗中等体积、无严重并发症孤立肾肾结石方法可行.
作者:颜耀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7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性5例,女性2例,男女之比为2.5∶1.以咳嗽、咳痰、气短、咯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结节阴影和气管壁环形增厚、管腔狭窄及结节样隆起;病理学检查均查见淀粉样物质沉积于支气管黏膜下和肺组织中,刚果红染色阳性.结论 该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药物和手术治疗.该病易复发,预后不良.
作者:岑玉兰;张金铭;庞恩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青年女性胃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对23例青年女性(≤35岁)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已婚生育后妇女多见,占82.61%;病程较短,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转移早,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大多数为分化差的弥漫型,常见皮革胃,以胃窦部溃疡型多见.结论 青年女性胃癌多数为分化差的溃疡型及弥漫型,黏液腺癌、低分化癌多,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早诊断、早治疗.另外,青年女性胃癌与女性雌激素水平增高有一定关系.
作者:张景英;傅文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幼儿植物性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6例幼儿植物性支气管异物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患儿仅予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后吸净分泌物的处理,治疗组30例在予对照组相同处理的同时采用含2/15的10%丁胺卡那霉素、1/15的0.5%地塞米松、2/15的0.75%沐舒坦的温生理盐水0.5~1ml/kg行BAL.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2.31%),P<0.01.结论 幼儿植物性支气管异物取出后宜用含丁胺卡那霉素、地塞米松、沐舒坦的温生理盐水常规行BAL.
作者:张彩萍;吴海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CNL)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提高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质量.方法 观察325例施行PCN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护理对策.结果 在325例PCNL手术患者中,有20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出血10例,严重感染4例,结肠穿伤3例,肾造瘘管脱落1例,腹腔积液2例.20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都被及时发现,除1例病情进展迅速,发生感染性休克致DIC死亡外,其余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PCNL虽属微创手术,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术中术后大出血、术后感染、残留结石等是PCNL较常见的并发症,加强对PCNL术后并发症的严密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吕海凤;谢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治并确诊为VBI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9%,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VBI患者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靖华;何长科;覃立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急性出血的病死率约占10%,6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高于中青年人,约占30%~50%[1].由于高龄致血管硬化、基础病多、临床症状复杂等原因,给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判断和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正确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我院近年收治了5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卢丽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安全措施.方法 分析总结200例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手术患者交接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规范并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结论 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者:郭建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切除手术(VATS组)26例和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手术(开胸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VATS组术中出血量比开胸组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胸组缩短(P均<0.01).结论 VATS同样可取得与传统开胸切除术的清除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邓海青;杜正隆;钟齐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不同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病迅速、传染性强.卫生部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随着甲型H1N1流感反复流行,重症病例日趋增多,重危病例、死亡病例不断发生,早期识别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是减少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的关键[2].我院2009年12月3日~2010年1月25日,共截至留察室疑似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52例.
作者:陈叶香;陈秀萍;徐舒;袁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导致肠道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把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随机分为EN组23例和肠外营养(PN组)17例.结果 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7天尿中乳果糖(L)与甘露醇(M)的比值(L/M)、内毒素、免疫球蛋白A(IgA)指标变化,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PN组明显缩短;术后第7天,两组尿中L/M、血浆内毒素均较术前增高,但PN组L/M、血浆内毒素均较EN组增高明显(P<0.01或P<0.05);两组IgA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EN组下降幅度小于PN组(P<0.01).结论 大手术后早期EN可明显加速术后的恢复及减少各种并发症.
作者:陈心焕;许兆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以免疫损害和感染为重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是人类医学上大规模的流行病,传染性极强,病死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治疗艾滋病病人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刻不容缓.
作者:梁娟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神经血管解剖关系.方法 应用3D-TOF及3D-FIESTA序列对73例临床疑诊三叉神经痛患者检查.结果 患侧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58例,未见明显血管压迫及接触的15例.结论 磁共振3D-TOF及3D-FIESTA序列检查能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对三叉神经痛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旭;孟宪平;姜岐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缺氧复氧性损伤对培养海马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影响及银信达莫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设正常条件培养组、单纯缺氧复氧组(HR)、缺氧复氧+银信达莫组,于缺氧1h后复氧6h,测定海马细胞ICAM-1表达水平及细胞胞浆游离钙([Ca2+]i)、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水平.结果 海马细胞缺氧复氧刺激时,ICAM-1蛋白质表达、[Ca2+]i和MDA均有显著增加,而SOD、GSH、NOS明显下降;银信达莫可明显改善缺氧复氧性海马细胞ICAM-1的表达和MDA、[Ca2+]i超载增高的程度以及SOD、GSH、NOS下降程度.结论 海马细胞缺氧复氧通过直接或间接激活ICAM-1引起细胞损伤,但钙超载、氧自由基和NOS系统也共同参与了缺氧复氧性损伤.银信达莫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上述各系统而达到减轻缺氧复氧性损伤.
作者:顾建军;高广忠;鲁峻;张勤;蒋霖;刘小星;王小林;殷荣建;尹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阿托品的微量泵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中间综合征(IMS)的治疗效果.方法 38例AOPP并IMS患者采用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经过及其治疗经验.结果 38例IMS均采用阿托品微量泵治疗,部分患者配合呼吸机的抢救,36例抢救成功,死亡2例.结论 及时诊断AOPP合并IMS的发生,并尽快予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适时配合呼吸机的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蓝荣叁;黄金和;蓝培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白内障48例(53眼)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天、1周、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39眼(73.58%)、43眼(81.13%)、46眼(86.79%),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前房少量积血、葡萄膜炎,无处理或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无虹膜损伤、晶状体偏离或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视力恢复快,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34例,占85.00%;对照组完全恢复正常24例,占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确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湘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受精及受精率低的情况下,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进行补救后获得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IVF周期中发生完全不受精及受精率<30%的病例97个周期,其中57个周期行晚期补救ICSI,40个周期行早期补救ICSI,两种补救ICSI在完全不受精组和受精率低组中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在不受精组中,早期补救的2PN受精率、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9.44%、28.00%、30.77%,明显高于晚期补救ICSI的56.23%、1.00%、2.50%(P<0.05或P<0.01),在低受精率组中两者的累计妊娠率、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冷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早期补救ICSI较晚期ICSI的2PN受精率、胚胎种植率高,能更好地改善补救ICSI 的妊娠结局.
作者:唐永梅;韦继红;牟联俊;韦立红;姚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HZ)的方法.方法 采用中药、拔火罐、穴位注射及西药抗病毒、镇痛、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共114例患者,治愈90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2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HZ病程,减轻后遗神经痛.
作者:林仁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