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及护理

黄玉兰;韦瑞兰

关键词:深静脉, 穿刺术,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摘要:深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是临床救护危重病人时常使用的一项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运用这一技术抢救了不少危重病人,并在教学工作中把这一技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技术,为今后到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把这项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护理阐述如下,供同行们在工作中参考.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8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2001~2008年平果县人民医院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平果县人民医院8年来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1年为15.31%,2008年为38.38%;②剖宫产指征有明显的变化,2001~2004年剖宫产指征难产为第一位,而近4年来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保障母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黄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2~2008年因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106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2个月,优80例,良22例,可4例,优良率为96.00%.结论 CT是有效诊断椎间孔狭窄的方法.椎间孔狭窄的病人症状重,易漏诊,需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应根据致椎间孔狭窄的不同原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光福;宋德勇;陈嘉华;黄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与应用性,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重要后续课程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专业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

    作者:潘光玉;黄祖良;廖献就;韦国锋;黄世稳;陆海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顽固性气胸胸膜腔闭式引流加药物灌注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灌注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顽固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加高渗萄糖胸膜腔灌注治疗.结果 13例气胸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胸腔内灌注50%葡萄糖治疗顽固性气胸效果显著.

    作者:林国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无痛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

    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电凝技术,其能量经电离的氩气传导至病变组织表面,使该组织产生凝固效应,从而起到破坏病变组织和止血的作用[1].内镜下APC治疗大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自控性较好、微创、不易穿孔、效果均匀、安全度高、并发症少.减少内镜侵入性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在麻醉状态下完成APC治疗,整个过程中患者安静舒适、无痛苦.

    作者:韦惠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心内直视手术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持.随着CPB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CPB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在逐步下降.但CPB术后相关性肺损伤仍时有发生,是目前心内直视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CPB心内直视手术后,不少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其中多数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的功能性改变,无明显临床症状,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尽管只有大约0.4%~1.7%的患者表现为ARDS,但病死率却高达40%~60%[1].近年来,对于CPB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韦涌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6例体会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及体会.方法 对56例12个月~7岁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外环体表投影处顺皮肤皱纹做一1.5cm横切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结果 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0.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并发皮下血肿3例,经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周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神经血管解剖关系.方法 应用3D-TOF及3D-FIESTA序列对73例临床疑诊三叉神经痛患者检查.结果 患侧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58例,未见明显血管压迫及接触的15例.结论 磁共振3D-TOF及3D-FIESTA序列检查能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对三叉神经痛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旭;孟宪平;姜岐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胃癌的18F-FDG PET/CT显像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1例胃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获得肿瘤分型、分期、转移等情况,并与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51例胃癌患者中,PET图像检测出原发性胃癌43例,灵敏度84.32%(43/51);18F-FDG PET/CT图像检测出全部患者,灵敏度100.00%(51/51);PET/CT显像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4.29%(33/35)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灵敏度为86.67%(13/15).结论 18F-FDG PET /CT显像对原发性胃癌及局部淋巴结和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的检出是一种灵敏的方法,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李学谦;刘玉杰;苏剑东;黄友明;江堤;孙贤久;秦先锋;刘美红;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研究进展

    早产儿(preterm infant)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2~2003年已升至7.76%.其病死率为12.7%~20.8%[1].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由于早产儿的各个系统尤其是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喂养后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这样不但增加了家长心理及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根据早产儿消化特点,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长心理和经济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现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陆青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45例分析

    目的 分析和总结45例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经介入治疗后的血管造影表现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参照ARCO分期法对45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Ⅰ、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例,共52个髋关节插管行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和闭孔动脉内药物灌注溶通术,观察治疗后血管的改变和近期临床效果.结果 45例病人的52个髋关节股骨头经过治疗后血管数均有明显增加,血管管径增粗,血液循环改善.52个髋关节中5个关节疼痛改善明显,其中3例4个关节疼痛完全消失,1例疼痛缓解.结论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经动脉插管行灌注溶通术的介入治疗后,对股骨头的局部血液循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林翔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 对3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组)与同期30例经腹子宫切除术病例(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较腹式子宫切除术具有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金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白内障48例(53眼)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天、1周、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39眼(73.58%)、43眼(81.13%)、46眼(86.79%),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前房少量积血、葡萄膜炎,无处理或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无虹膜损伤、晶状体偏离或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视力恢复快,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抚触对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抚触对蓝光治疗(简称光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30例光疗患儿除了每日进行光疗外,每日于光疗的初期和后期进行抚触,每次15~20min,对照组每日单纯进行光疗,不予任何护理干预.每晨沐浴后经皮测量黄疸指数.结果 治疗4天后抚触组哭闹时间和经皮测定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每日睡眠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抚触可提高光疗中患儿的适应性和光疗效果.

    作者:吴美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重症肺炎并心源性腹水1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儿,男,5个半月.因咳嗽10余天,发热、气喘2天入院.入院时体温36.3℃,呼吸68次/min,脉搏168次/min,体重8kg.神清,精神反应差,全身皮肤无黄染.前囟平坦,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可见鼻扇,口周发绀,咽部充血.颈无抵抗,呼吸促,可见三凹征,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两肺可闻及中等量细小湿性罗音.心音低钝,心率168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稍胀,触及软,肝右肋下2.5cm可及,质中,边清.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神经反射无异常.

    作者:黎素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中低温治疗和未使用低温治疗.方法 对1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浅低温治疗组50例),对照组Ⅰ(中低温治疗组49例),对照组Ⅱ(未使用低温治疗组49例).将三组病人的疗效、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56%)明显高于对照组Ⅱ(26.53%),P<0.01,稍高于对照组Ⅰ(46.94%),P>0.05;对照组Ⅰ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Ⅱ(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比对照组Ⅰ(85.71%)明显减少(P<0.01),略低于对照组Ⅱ(63.27%),但P>0.05.结论 浅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凌英;黄纯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在抢救群体性河豚鱼中毒事件中的急救护理管理

    河豚又名(鱼屯)鱼,分布在我国沿海的主要短吻之刺豚,它的种类繁多.河豚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和河豚酸两种,它们主要存在于河豚的睾丸、卵巢、卵、肝、肠组织和血液中,有些肌肉也有剧毒,如双斑圆豚,暗色东方豚的肾脏亦含剧毒.

    作者:凌世英;庞国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8例胰腺癌病例行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先行上腹部胰腺平扫,增强扫描分胰腺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70s),分别测定各期正常胰腺和病灶的增强后CT值,计算胰腺-病灶增强差值(Hu).结果 38例胰腺癌患者中位于头颈部23例,体部12例,尾部3例;正常胰腺增强程度在胰腺期较肝脏期高(t=7.83,P<0.01),病灶增强程度在胰腺期和肝脏期差异无显著性(t=-0.16,P>0.05),Hu在胰腺期比肝脏期大(t=27.75,P<0.01).结论 64层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晓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人文医学课程的发展空间:基于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个案研究

    医学院校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医学课程表述了科学与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与对立.拓展人文医学课程的发展空间,一是要将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转化为人文医学课程,二是对医学课程进行整合并渗透人文精神.人文医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重在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黄理泰;王华生;左伟尘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阴道镜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 对2 056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妇科门诊阴道镜检查2 056例中,812例因阴道镜图像异常,在阴道镜指引下对异常区域行宫颈多点活检送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 89例,占总例数的4.32%,CINⅡ42例,占2.04%,CINⅢ41例,占1.99%,宫颈原位癌3例,占0.15%,宫颈浸润癌2例.结论 阴道镜能有效筛查宫颈疾病,并发现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宫颈原位癌,结合组织细胞学检查对于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习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