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翔鹏
目的 探讨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中低温治疗和未使用低温治疗.方法 对1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浅低温治疗组50例),对照组Ⅰ(中低温治疗组49例),对照组Ⅱ(未使用低温治疗组49例).将三组病人的疗效、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56%)明显高于对照组Ⅱ(26.53%),P<0.01,稍高于对照组Ⅰ(46.94%),P>0.05;对照组Ⅰ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Ⅱ(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比对照组Ⅰ(85.71%)明显减少(P<0.01),略低于对照组Ⅱ(63.27%),但P>0.05.结论 浅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凌英;黄纯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而影响到输血的安全治疗效果,甚至直接危及患者健康,稍有不慎将可能发生无法弥补的过失.笔者针对临床输血过程中一些常见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所致的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覃益康;骆伟娟;韦常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人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亲和短肽.方法 采用噬菌体十二肽库对稳定表达CCR5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CHO/CCR5)进行筛选,得到30个阳性克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发现其中17个克隆含有AFDWTFVPSLIL基序.结果 含有该序列的噬菌体和合成肽AFDWTFVPSLIL能阻止单克隆抗体2D7与CHO/CCR5细胞的结合;并能竞争性地抑制RANTES对CHO/CCR5细胞的结合.结论 小分子肽AFDWTFVPSLIL能特异性地结合CCR5,并有可能成为CCR5的拮抗剂.
作者:谢惠芳;谭志军;邓霞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鼻咽冲洗对鼻咽癌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68例行鼻咽冲洗的住院鼻咽癌患者与60例未行鼻咽冲洗的门诊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行鼻咽冲洗组鼻窦炎、鼻腔粘连发生率少于未冲洗组,其中有鼻腔侵犯患者鼻窦炎、鼻腔粘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鼻腔侵犯患者,近期疗效优于未冲洗组,复发率低于未冲洗组(P<0.01或P<0.05).鼻咽冲洗组5年存活率高于未冲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鼻咽冲洗能减少放疗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应做为鼻咽癌放疗的常规处理方法之一.
作者:何林;陈松;余新文;蒙创燕;甘春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心内直视手术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持.随着CPB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CPB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在逐步下降.但CPB术后相关性肺损伤仍时有发生,是目前心内直视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CPB心内直视手术后,不少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其中多数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的功能性改变,无明显临床症状,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尽管只有大约0.4%~1.7%的患者表现为ARDS,但病死率却高达40%~60%[1].近年来,对于CPB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韦涌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不同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病迅速、传染性强.卫生部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随着甲型H1N1流感反复流行,重症病例日趋增多,重危病例、死亡病例不断发生,早期识别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是减少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的关键[2].我院2009年12月3日~2010年1月25日,共截至留察室疑似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52例.
作者:陈叶香;陈秀萍;徐舒;袁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和总结结缔组织病(CTD)心脏瓣膜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8例确诊为CTD患者,其中白塞病5例,均为男性,年龄(30±8.60)岁,类风湿关节炎5例,男1例,女4例,年龄(55.4±11.93)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0.2±27.56)岁,强直性脊柱炎1例,男,25岁,皮肌炎1例,女,27岁,均经临床体检、胸部X线、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B超等检查确认有心脏瓣膜损害,对其瓣膜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塞病5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部分合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类风湿关节炎5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较少见.强直性脊柱炎和皮肌炎各有1例均有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中未见有侵犯三尖瓣者.结论 CT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损害,需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荣辉;陈立新;董太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青年女性胃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对23例青年女性(≤35岁)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已婚生育后妇女多见,占82.61%;病程较短,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转移早,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大多数为分化差的弥漫型,常见皮革胃,以胃窦部溃疡型多见.结论 青年女性胃癌多数为分化差的溃疡型及弥漫型,黏液腺癌、低分化癌多,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早诊断、早治疗.另外,青年女性胃癌与女性雌激素水平增高有一定关系.
作者:张景英;傅文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注射粘弹剂法进行白内障娩核和传统娩核法的异同及其优缺点.方法 选取50~80岁白内障病例共182眼(均为右眼)随机分两组,实验组92眼,注射粘弹剂法进行白内障娩核;对照组90眼,传统晶状体线环圈套娩核.结果 实验组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注射粘弹剂法进行白内障娩核,能有效保护晶状体后囊膜,可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进行推广.
作者:覃瑞;马文豪;黄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15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术前进行积极营养支持和患儿家长的心理支持,术后加强引流管的管理和疼痛护理.结果 15例患儿术后无感染,伤口Ⅰ期愈合出院,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根据小儿肾母细胞瘤的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何淑贤;苏小霞;唐金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安全性及配合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用2万u尿激酶加入0.9% NS 100ml中输液泵静脉输入,1h滴完,每天1次,连用3~5天.结果 治愈18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未愈2例.结论 精心护理及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作者:宋宾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和总结45例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经介入治疗后的血管造影表现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参照ARCO分期法对45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Ⅰ、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例,共52个髋关节插管行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和闭孔动脉内药物灌注溶通术,观察治疗后血管的改变和近期临床效果.结果 45例病人的52个髋关节股骨头经过治疗后血管数均有明显增加,血管管径增粗,血液循环改善.52个髋关节中5个关节疼痛改善明显,其中3例4个关节疼痛完全消失,1例疼痛缓解.结论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经动脉插管行灌注溶通术的介入治疗后,对股骨头的局部血液循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林翔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及体会.方法 对56例12个月~7岁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外环体表投影处顺皮肤皱纹做一1.5cm横切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结果 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0.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并发皮下血肿3例,经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周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科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行早期静脉尿激酶(UK)溶栓救治的AMI患者共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该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50例中冠脉血管再通36例,再通率为72.00%,发生心脏不良事件主要为心绞痛反复、心力衰竭反复、心肌再梗、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另外心肌梗死发病至溶栓时间<3h者的溶栓效果明显优于3~6h者(P<0.05).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AMI效果好,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杨家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30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根据不同伤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5例(83.33%)回植皮肤全部存活,5例出现局灶性感染坏死,用邮票状游离植皮后均愈合.术后27例功能恢复满意.随访期间愈合后的肢体恢复较好,无皮肤功能障碍.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患者伤情选择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案,并重视术后的处理,回植皮肤成活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覃秋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颜面、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2 780例孕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应用三维超声明确胎儿颜面、肢体的诊断,存储图像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并与产后或引产后结果相比较.结果 2 780例孕妇中检出18例胎儿有颜面、肢体畸形,其中孕妇产前三维超声准确诊断15例,诊断不全2例,漏诊1例.本组产前三维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4.44%,漏诊率为5.56%.上述胎儿畸形中,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于唇裂、四肢畸形均可清晰而直观地显示.结论 实时动态三维超声形象直观,可从任何切面和任何方位显示胎儿畸形结构和病变部位,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胎儿颜面、肢体畸形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在产前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王冰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恶心、呕吐是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特别是留置镇痛泵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42%[1].恶心、呕吐可使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影响病人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等[2].临床常用的解决方法是肌肉注射胃复安,这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呕吐频繁时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注射.我科自2009年起采用内关按压法对硬脊膜外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国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正常人(对照组)和AL患者化疗前(化疗前组)、化疗后完全缓解者(完全缓解组)、缓解后复发者(复发组)的LD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化疗前组、复发组LDH水平较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0.01),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的LD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LDH水平变化有助于观察AL的疗效及判断预后.
作者:李云;潘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TM)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总结37例AIDS/NTM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护理经验,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咳嗽为主,并发症多,给抗分枝杆菌药、抗病毒、对症和全身支持疗法,注重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临床症状观察及护理.结果 大部分患者明显好转,CD4淋巴细胞有所回升,33例病情好转出院,死亡4例.结论 AIDS合并NTM感染率高,只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有效治疗及护理,可使症状明显好转,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覃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现代外科手术除了对技术严格要求外,还要讲究微创,将患者身心之痛若降至低,作为腔镜代表的腹腔镜,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腔粘连少、无碍美观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它对妇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传统思维进行了挑战.腹腔镜手术已成功地替代了许多传统的开腹手术,也将会扩大适应证,拓宽范围至某些更高难度的手术.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