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贤;苏小霞;唐金梅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医原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处理措施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96例发生口腔颌面外科医原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医原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与经验不足、缺乏责任心、管理制度不严、缺少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等有关.结论 大部分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原性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医护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杜绝口腔颌面外科医原性疾病的发生.口腔颌面外科医原性疾病重在预防.
作者:黄宏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患儿,男,5个半月.因咳嗽10余天,发热、气喘2天入院.入院时体温36.3℃,呼吸68次/min,脉搏168次/min,体重8kg.神清,精神反应差,全身皮肤无黄染.前囟平坦,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可见鼻扇,口周发绀,咽部充血.颈无抵抗,呼吸促,可见三凹征,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两肺可闻及中等量细小湿性罗音.心音低钝,心率168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稍胀,触及软,肝右肋下2.5cm可及,质中,边清.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神经反射无异常.
作者:黎素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导致肠道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把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随机分为EN组23例和肠外营养(PN组)17例.结果 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7天尿中乳果糖(L)与甘露醇(M)的比值(L/M)、内毒素、免疫球蛋白A(IgA)指标变化,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PN组明显缩短;术后第7天,两组尿中L/M、血浆内毒素均较术前增高,但PN组L/M、血浆内毒素均较EN组增高明显(P<0.01或P<0.05);两组IgA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EN组下降幅度小于PN组(P<0.01).结论 大手术后早期EN可明显加速术后的恢复及减少各种并发症.
作者:陈心焕;许兆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正常人(对照组)和AL患者化疗前(化疗前组)、化疗后完全缓解者(完全缓解组)、缓解后复发者(复发组)的LD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化疗前组、复发组LDH水平较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0.01),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的LD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LDH水平变化有助于观察AL的疗效及判断预后.
作者:李云;潘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在高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血糖基本达标后改用双时相注射门冬胰岛素30或预混人胰岛素30R继续治疗,对比观察两种胰岛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经CSII治疗后,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血糖再达标时间、达标时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进一步观察12周后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糖再达标时间提早,治疗12周后HbA1c、2hPG下降更明显,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或P<0.05).结论 在大部分老年糖尿病高血糖患者中,短期带胰岛素泵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相对改用预混人胰岛素30R是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黄必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7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性5例,女性2例,男女之比为2.5∶1.以咳嗽、咳痰、气短、咯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结节阴影和气管壁环形增厚、管腔狭窄及结节样隆起;病理学检查均查见淀粉样物质沉积于支气管黏膜下和肺组织中,刚果红染色阳性.结论 该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药物和手术治疗.该病易复发,预后不良.
作者:岑玉兰;张金铭;庞恩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目前在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占人口8%~10%[1].在成年人中女性多见,尤以经产妇和服用避孕药者常见,男女之比约为1:3.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性别差异减少,50岁时男女之比为1:1.5,老年人中男女发病率基本相等,这可能与雌性激素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有关[2].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寻求和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痛苦少、微创伤,更易于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包括溶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胆囊切除、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等方法,其中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新方法、新趋势,也是目前讨论的热点.
作者:韩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肾破裂修复术中应用带蒂大网膜瓣移植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外伤性肾破裂进行手术修复,术中应用了带蒂大网膜瓣对肾创面进行覆盖.结果 本组23例外伤性肾破裂全部治愈出院,无术后再出血、尿外渗、感染及肾功能衰竭,随访3个月~5年,患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由于大网膜具有很强的粘着力和修复性能,以及吸收和抗感染能力,用来覆盖肾破裂修复创面,可促进肾伤口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择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2~2008年因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106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2个月,优80例,良22例,可4例,优良率为96.00%.结论 CT是有效诊断椎间孔狭窄的方法.椎间孔狭窄的病人症状重,易漏诊,需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应根据致椎间孔狭窄的不同原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光福;宋德勇;陈嘉华;黄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持续性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治疗中晚期癌性腹水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17例中晚期癌性腹水患者实施CHPP的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掌握热疗的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后配合完善的护理措施,使17例患者顺利完成26次CHPP,收到良好临床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掌握CHPP的相关知识,施以术前周密准备和评估,术中注意控制药物灌注温度、流速、保留时间和安全护理管理,术后做好留置导管、化疗毒副作用及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同时全程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均能有效控制腹水的发展.
作者:刘素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学院校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医学课程表述了科学与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与对立.拓展人文医学课程的发展空间,一是要将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转化为人文医学课程,二是对医学课程进行整合并渗透人文精神.人文医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重在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黄理泰;王华生;左伟尘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深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是临床救护危重病人时常使用的一项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运用这一技术抢救了不少危重病人,并在教学工作中把这一技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技术,为今后到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把这项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护理阐述如下,供同行们在工作中参考.
作者:黄玉兰;韦瑞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结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结合灯盏花素组(观察组)与单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5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能明显改善DPN的症状、体征,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鹏飞;林桂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国产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65例距肛缘4~8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国产双吻合器施行保肛手术治疗.结果 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满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4.62%),吻合口狭窄1例(1.54%).结论 国产吻合器、缝合器能满足低位直肠癌的手术要求,对比进口器械,费用低廉,可减轻患者的负担.
作者:唐复聪;朱刚健;黄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和总结结缔组织病(CTD)心脏瓣膜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8例确诊为CTD患者,其中白塞病5例,均为男性,年龄(30±8.60)岁,类风湿关节炎5例,男1例,女4例,年龄(55.4±11.93)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0.2±27.56)岁,强直性脊柱炎1例,男,25岁,皮肌炎1例,女,27岁,均经临床体检、胸部X线、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B超等检查确认有心脏瓣膜损害,对其瓣膜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塞病5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部分合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类风湿关节炎5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较少见.强直性脊柱炎和皮肌炎各有1例均有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中未见有侵犯三尖瓣者.结论 CT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损害,需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荣辉;陈立新;董太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药物灌注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顽固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加高渗萄糖胸膜腔灌注治疗.结果 13例气胸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胸腔内灌注50%葡萄糖治疗顽固性气胸效果显著.
作者:林国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1例胃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获得肿瘤分型、分期、转移等情况,并与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51例胃癌患者中,PET图像检测出原发性胃癌43例,灵敏度84.32%(43/51);18F-FDG PET/CT图像检测出全部患者,灵敏度100.00%(51/51);PET/CT显像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4.29%(33/35)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灵敏度为86.67%(13/15).结论 18F-FDG PET /CT显像对原发性胃癌及局部淋巴结和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的检出是一种灵敏的方法,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李学谦;刘玉杰;苏剑东;黄友明;江堤;孙贤久;秦先锋;刘美红;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Castleman病肾脏损害的认识.方法 对2例以新月体肾炎为表现的Castleman病进行病例分析,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 2例新月体肾炎患者为多中心型、浆细胞型Castleman病,主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蛋白尿、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低白蛋白血症和肾功能损害,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治疗后肾功能恢复,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有改善,但仍须行维持性肾替代治疗.结论 Castleman病引起新月体肾炎较少见,极易漏诊,临床上如遇肾损伤伴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例,应尽早行淋巴结活检,以期能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王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人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亲和短肽.方法 采用噬菌体十二肽库对稳定表达CCR5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CHO/CCR5)进行筛选,得到30个阳性克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发现其中17个克隆含有AFDWTFVPSLIL基序.结果 含有该序列的噬菌体和合成肽AFDWTFVPSLIL能阻止单克隆抗体2D7与CHO/CCR5细胞的结合;并能竞争性地抑制RANTES对CHO/CCR5细胞的结合.结论 小分子肽AFDWTFVPSLIL能特异性地结合CCR5,并有可能成为CCR5的拮抗剂.
作者:谢惠芳;谭志军;邓霞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1例脑室出血患者,均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脑室引流时间为6.5天.围手术期存活率占90.48%,术后7天内头颅CT复查显示12例脑室血肿基本排除干净,术后无颅内感染、脑积水及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侧脑室引流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效果确切,可作为治疗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江廷开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