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7例临床病理分析

岑玉兰;张金铭;庞恩桥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 支气管, 肺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7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性5例,女性2例,男女之比为2.5∶1.以咳嗽、咳痰、气短、咯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结节阴影和气管壁环形增厚、管腔狭窄及结节样隆起;病理学检查均查见淀粉样物质沉积于支气管黏膜下和肺组织中,刚果红染色阳性.结论 该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药物和手术治疗.该病易复发,预后不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以新月体肾炎为表现的Castleman病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Castleman病肾脏损害的认识.方法 对2例以新月体肾炎为表现的Castleman病进行病例分析,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 2例新月体肾炎患者为多中心型、浆细胞型Castleman病,主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蛋白尿、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低白蛋白血症和肾功能损害,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治疗后肾功能恢复,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有改善,但仍须行维持性肾替代治疗.结论 Castleman病引起新月体肾炎较少见,极易漏诊,临床上如遇肾损伤伴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例,应尽早行淋巴结活检,以期能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王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在抢救群体性河豚鱼中毒事件中的急救护理管理

    河豚又名(鱼屯)鱼,分布在我国沿海的主要短吻之刺豚,它的种类繁多.河豚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和河豚酸两种,它们主要存在于河豚的睾丸、卵巢、卵、肝、肠组织和血液中,有些肌肉也有剧毒,如双斑圆豚,暗色东方豚的肾脏亦含剧毒.

    作者:凌世英;庞国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8例结缔组织病心脏瓣膜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和总结结缔组织病(CTD)心脏瓣膜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8例确诊为CTD患者,其中白塞病5例,均为男性,年龄(30±8.60)岁,类风湿关节炎5例,男1例,女4例,年龄(55.4±11.93)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0.2±27.56)岁,强直性脊柱炎1例,男,25岁,皮肌炎1例,女,27岁,均经临床体检、胸部X线、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B超等检查确认有心脏瓣膜损害,对其瓣膜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塞病5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部分合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类风湿关节炎5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较少见.强直性脊柱炎和皮肌炎各有1例均有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中未见有侵犯三尖瓣者.结论 CT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损害,需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荣辉;陈立新;董太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14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HZ)的方法.方法 采用中药、拔火罐、穴位注射及西药抗病毒、镇痛、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共114例患者,治愈90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2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HZ病程,减轻后遗神经痛.

    作者:林仁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药物性皮炎的治疗现况

    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也可引起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药物性皮炎就是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的一种形式,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一般认为与过敏反应有关,机制为:有些药物是大分子物质,可直接导致过敏反应而发生药疹;有些药物形成具有抗原性的完全抗原,而导致机体发生特异性的过敏反应,形成药疹.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随之产生的药物反应也逐渐增多,引起多种类型的皮肤黏膜反应[1].

    作者:樊仲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慢性荨麻疹425例变应原皮肤点刺测试分析

    变应原皮肤点刺测试(简称SPT)为近年来国际变态反应界采用的主要诊断方法,其方法简单、特异性高、方便安全、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总结我院2008年7月~2010年2月慢性荨麻疹425例SPT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作者:班丽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三维超声诊断在胎儿颜面肢体畸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颜面、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2 780例孕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应用三维超声明确胎儿颜面、肢体的诊断,存储图像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并与产后或引产后结果相比较.结果 2 780例孕妇中检出18例胎儿有颜面、肢体畸形,其中孕妇产前三维超声准确诊断15例,诊断不全2例,漏诊1例.本组产前三维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4.44%,漏诊率为5.56%.上述胎儿畸形中,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于唇裂、四肢畸形均可清晰而直观地显示.结论 实时动态三维超声形象直观,可从任何切面和任何方位显示胎儿畸形结构和病变部位,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胎儿颜面、肢体畸形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在产前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王冰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短期CSII治疗后应用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在高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血糖基本达标后改用双时相注射门冬胰岛素30或预混人胰岛素30R继续治疗,对比观察两种胰岛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经CSII治疗后,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血糖再达标时间、达标时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进一步观察12周后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糖再达标时间提早,治疗12周后HbA1c、2hPG下降更明显,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或P<0.05).结论 在大部分老年糖尿病高血糖患者中,短期带胰岛素泵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相对改用预混人胰岛素30R是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黄必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百色市2005~2009年住院患者恶性肿瘤疾病构成分析

    目的 了解近五年来百色市住院患者恶性肿瘤构成,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疾病分类方法,以主要诊断为主,收集整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百色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经确诊住院治疗的所有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运用PSS11.0和EXCEL 软件对住院病人(列前十位的恶性肿瘤患者)按住院构成比、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住院构成比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前三位的是肝癌、肺癌、鼻咽癌,三种恶性肿瘤患者共占了32.14%.高发组在51岁~年龄组患者多,共3 293人次,男性与女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提高民众防癌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监管力度,能降低肿瘤的发病率.

    作者:杨琴;覃碧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D4+、病毒载量检测对HAART联合中药治疗艾滋病效果观察的作用研究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以免疫损害和感染为重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是人类医学上大规模的流行病,传染性极强,病死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治疗艾滋病病人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刻不容缓.

    作者:梁娟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关于非医学影像专业开设《人体断面解剖学》课程的探讨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以及B超、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逐渐意识到人体断面解剖学(Sectional human anatomy)的重要性.人体断面解剖学是利用新兴影像技术进行诊断的形态学基础.通过对连续断面的观察,获得或重建病变组织或器官的三维立体空间形态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位置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真实、确切的影像资料.

    作者:钟斌;浦洪琴;黄秀峰;黄昌盛;黄何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切除手术(VATS组)26例和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手术(开胸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VATS组术中出血量比开胸组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胸组缩短(P均<0.01).结论 VATS同样可取得与传统开胸切除术的清除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邓海青;杜正隆;钟齐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临床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

    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联系密切,是一门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其内容繁杂、琐碎,各章节框架相似,缺乏新意.如不重视课堂授课内容的设计和充实,照本宣科,必将会影响教学效果,造成学生不重视、不爱学、学不懂等结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与临床实际的沟通,在教学中,教员往往会结合一些临床病例进行讲解.恰当选择和合理应用病例,既加强了学生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又充实了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收效甚微[1].然而随着医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不断膨胀,新课程不断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以很大兴趣去获得知识,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医学教育改革面临的课题[2].

    作者:刘芳;黄衍强;陈源红;李晓华;黄小凤;韦红玉;杨珊;唐华英;韦连登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37例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TM)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总结37例AIDS/NTM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护理经验,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咳嗽为主,并发症多,给抗分枝杆菌药、抗病毒、对症和全身支持疗法,注重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临床症状观察及护理.结果 大部分患者明显好转,CD4淋巴细胞有所回升,33例病情好转出院,死亡4例.结论 AIDS合并NTM感染率高,只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有效治疗及护理,可使症状明显好转,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覃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孤立肾肾结石9例报告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9例.结果 结石完全清除,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基层医院利用PCNL治疗中等体积、无严重并发症孤立肾肾结石方法可行.

    作者:颜耀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临床输血不规范行为分析及对策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而影响到输血的安全治疗效果,甚至直接危及患者健康,稍有不慎将可能发生无法弥补的过失.笔者针对临床输血过程中一些常见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所致的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覃益康;骆伟娟;韦常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两种补救性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受精及受精率低的情况下,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进行补救后获得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IVF周期中发生完全不受精及受精率<30%的病例97个周期,其中57个周期行晚期补救ICSI,40个周期行早期补救ICSI,两种补救ICSI在完全不受精组和受精率低组中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在不受精组中,早期补救的2PN受精率、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9.44%、28.00%、30.77%,明显高于晚期补救ICSI的56.23%、1.00%、2.50%(P<0.05或P<0.01),在低受精率组中两者的累计妊娠率、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冷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早期补救ICSI较晚期ICSI的2PN受精率、胚胎种植率高,能更好地改善补救ICSI 的妊娠结局.

    作者:唐永梅;韦继红;牟联俊;韦立红;姚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诊早期静脉UK溶栓救治AMI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科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行早期静脉尿激酶(UK)溶栓救治的AMI患者共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该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50例中冠脉血管再通36例,再通率为72.00%,发生心脏不良事件主要为心绞痛反复、心力衰竭反复、心肌再梗、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另外心肌梗死发病至溶栓时间<3h者的溶栓效果明显优于3~6h者(P<0.05).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AMI效果好,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杨家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研究进展

    早产儿(preterm infant)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2~2003年已升至7.76%.其病死率为12.7%~20.8%[1].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由于早产儿的各个系统尤其是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喂养后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这样不但增加了家长心理及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根据早产儿消化特点,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长心理和经济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现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陆青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2~2008年因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106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2个月,优80例,良22例,可4例,优良率为96.00%.结论 CT是有效诊断椎间孔狭窄的方法.椎间孔狭窄的病人症状重,易漏诊,需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应根据致椎间孔狭窄的不同原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光福;宋德勇;陈嘉华;黄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