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文医学课程的发展空间:基于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个案研究

黄理泰;王华生;左伟尘

关键词:人文医学, 课程, 发展, 个案研究
摘要:医学院校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医学课程表述了科学与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与对立.拓展人文医学课程的发展空间,一是要将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转化为人文医学课程,二是对医学课程进行整合并渗透人文精神.人文医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重在教师队伍建设.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抚触对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抚触对蓝光治疗(简称光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30例光疗患儿除了每日进行光疗外,每日于光疗的初期和后期进行抚触,每次15~20min,对照组每日单纯进行光疗,不予任何护理干预.每晨沐浴后经皮测量黄疸指数.结果 治疗4天后抚触组哭闹时间和经皮测定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每日睡眠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抚触可提高光疗中患儿的适应性和光疗效果.

    作者:吴美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动鼻毛修剪器在鼻内镜术前备皮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鼻毛修剪器在鼻内镜术前备皮的效果.方法 25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128例.观察组用电动鼻毛器剃除鼻毛,对照组用眼科小手术剪除鼻毛.2组均于术前一日剪鼻毛.以备皮时间、术中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剃除鼻毛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电动鼻毛器剃除鼻毛干净、省时、节力,患者感觉舒适.能有效用于鼻内镜术前备皮.

    作者:龙江珍;冯青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39例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9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B超、CT、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分别为37例(94.87%)、28例(71.79%)、6例(15.38%).保守治疗32例(82.05%);手术治疗7例(17.95%),其中保肾手术4例.治愈38例(97.44%),死亡1例(2.56%),为肾蒂断裂死于术中.结论 以B超检查为基础,CT检查对肾脏的形态、肾脏损伤的程度及肾周血肿更能准确发现,同时还能了解对侧肾脏及腹腔其它脏器的情况,是诊断肾脏损伤的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IVU是伤后早期常用的检查,大剂量IVU可获得良好效果,可了解肾功能及有无尿外渗情况,对判断肾损伤程度和可否行肾切除具有重要意义.合理保肾是闭合性肾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梁英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心内直视手术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持.随着CPB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CPB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在逐步下降.但CPB术后相关性肺损伤仍时有发生,是目前心内直视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CPB心内直视手术后,不少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其中多数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的功能性改变,无明显临床症状,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尽管只有大约0.4%~1.7%的患者表现为ARDS,但病死率却高达40%~60%[1].近年来,对于CPB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韦涌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照组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喉鸣、声嘶、犬吠样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 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吴胜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百色市2005~2009年住院患者恶性肿瘤疾病构成分析

    目的 了解近五年来百色市住院患者恶性肿瘤构成,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疾病分类方法,以主要诊断为主,收集整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百色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经确诊住院治疗的所有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运用PSS11.0和EXCEL 软件对住院病人(列前十位的恶性肿瘤患者)按住院构成比、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住院构成比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前三位的是肝癌、肺癌、鼻咽癌,三种恶性肿瘤患者共占了32.14%.高发组在51岁~年龄组患者多,共3 293人次,男性与女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提高民众防癌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监管力度,能降低肿瘤的发病率.

    作者:杨琴;覃碧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护理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WOLF-狼牌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18例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护理方法.结果 18例中,合并后尿道结石2例,膀胱结石3例,双侧输尿管结石2例,均一次碎石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效果确切,创伤小,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理想方法.而耐心、全面的术前宣教,术后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彭先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彩超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改变和意义.方法 对92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和83例临床确诊无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率(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P<0.01.不同部位及年龄段斑块发生情况:左侧多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和治疗脑梗塞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农有弟;刘俊;农小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缺氧复氧性损伤对培养海马细胞ICAM-1表达影响及银信达莫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缺氧复氧性损伤对培养海马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影响及银信达莫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设正常条件培养组、单纯缺氧复氧组(HR)、缺氧复氧+银信达莫组,于缺氧1h后复氧6h,测定海马细胞ICAM-1表达水平及细胞胞浆游离钙([Ca2+]i)、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水平.结果 海马细胞缺氧复氧刺激时,ICAM-1蛋白质表达、[Ca2+]i和MDA均有显著增加,而SOD、GSH、NOS明显下降;银信达莫可明显改善缺氧复氧性海马细胞ICAM-1的表达和MDA、[Ca2+]i超载增高的程度以及SOD、GSH、NOS下降程度.结论 海马细胞缺氧复氧通过直接或间接激活ICAM-1引起细胞损伤,但钙超载、氧自由基和NOS系统也共同参与了缺氧复氧性损伤.银信达莫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上述各系统而达到减轻缺氧复氧性损伤.

    作者:顾建军;高广忠;鲁峻;张勤;蒋霖;刘小星;王小林;殷荣建;尹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国产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了解国产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65例距肛缘4~8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国产双吻合器施行保肛手术治疗.结果 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满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4.62%),吻合口狭窄1例(1.54%).结论 国产吻合器、缝合器能满足低位直肠癌的手术要求,对比进口器械,费用低廉,可减轻患者的负担.

    作者:唐复聪;朱刚健;黄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校《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精品课程建设探索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是包括检验医学在内的医学教育成果的主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提高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质量,建立国内先进的<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理论教学体系与实验技术平台,作为医学检验中主干课程之一的<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主线,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教材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文成;覃志坚;韦叶生;何印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安全措施.方法 分析总结200例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手术患者交接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规范并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结论 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者:郭建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6例体会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及体会.方法 对56例12个月~7岁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外环体表投影处顺皮肤皱纹做一1.5cm横切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结果 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0.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并发皮下血肿3例,经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周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错误分析理论在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外语教学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其终目的之一,写作则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近年来所授民族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几个年级本科班学生平时作业情况看,学生的习作错误类型较多,频率较大,鉴于此,笔者将利用错误分析理论,分析学生习作中不同的错误类型,探索其错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侯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慢性荨麻疹425例变应原皮肤点刺测试分析

    变应原皮肤点刺测试(简称SPT)为近年来国际变态反应界采用的主要诊断方法,其方法简单、特异性高、方便安全、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总结我院2008年7月~2010年2月慢性荨麻疹425例SPT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作者:班丽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药物性皮炎的治疗现况

    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也可引起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药物性皮炎就是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的一种形式,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一般认为与过敏反应有关,机制为:有些药物是大分子物质,可直接导致过敏反应而发生药疹;有些药物形成具有抗原性的完全抗原,而导致机体发生特异性的过敏反应,形成药疹.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随之产生的药物反应也逐渐增多,引起多种类型的皮肤黏膜反应[1].

    作者:樊仲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38例治疗体会

    目的 观察阿托品的微量泵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中间综合征(IMS)的治疗效果.方法 38例AOPP并IMS患者采用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经过及其治疗经验.结果 38例IMS均采用阿托品微量泵治疗,部分患者配合呼吸机的抢救,36例抢救成功,死亡2例.结论 及时诊断AOPP合并IMS的发生,并尽快予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适时配合呼吸机的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蓝荣叁;黄金和;蓝培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中低温治疗和未使用低温治疗.方法 对1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浅低温治疗组50例),对照组Ⅰ(中低温治疗组49例),对照组Ⅱ(未使用低温治疗组49例).将三组病人的疗效、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56%)明显高于对照组Ⅱ(26.53%),P<0.01,稍高于对照组Ⅰ(46.94%),P>0.05;对照组Ⅰ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Ⅱ(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比对照组Ⅰ(85.71%)明显减少(P<0.01),略低于对照组Ⅱ(63.27%),但P>0.05.结论 浅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凌英;黄纯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两种补救性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受精及受精率低的情况下,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进行补救后获得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IVF周期中发生完全不受精及受精率<30%的病例97个周期,其中57个周期行晚期补救ICSI,40个周期行早期补救ICSI,两种补救ICSI在完全不受精组和受精率低组中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在不受精组中,早期补救的2PN受精率、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9.44%、28.00%、30.77%,明显高于晚期补救ICSI的56.23%、1.00%、2.50%(P<0.05或P<0.01),在低受精率组中两者的累计妊娠率、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冷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早期补救ICSI较晚期ICSI的2PN受精率、胚胎种植率高,能更好地改善补救ICSI 的妊娠结局.

    作者:唐永梅;韦继红;牟联俊;韦立红;姚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2~2008年因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106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2个月,优80例,良22例,可4例,优良率为96.00%.结论 CT是有效诊断椎间孔狭窄的方法.椎间孔狭窄的病人症状重,易漏诊,需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应根据致椎间孔狭窄的不同原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光福;宋德勇;陈嘉华;黄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